關(guān)于《千字文》的幾個問題 張波 一、《千字文》的流布 《千字文》是國語早期蒙學(xué)范本,涵蓋天文、地理、自然、社會、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是啟蒙教育的最佳讀物之一。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范本的重要組成部分。 《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蕭衍在位時期(502—549)編成的,其編者為南朝梁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肚ё治摹返睦m(xù)廣增編,唐宋以降,不下數(shù)十種,如唐僧人義凈編纂《梵語千字文》,宋胡寅著《敘古千字文》、侍其良器曾作《續(xù)千字文》,元夏太和有《性理千字文》,明卓人月有《千字大人頌》、呂裁之有《呂氏千字文》、徐渭曾作《集千字文》,清吳省蘭有《恭慶皇上七旬萬壽千字文》等,這些《千字文》的內(nèi)容各異,都以《千字文》為名,卻不能與周興嗣所編《千字文》相頡頏,足見《千字文》的影響之大。 南朝時期,梁武帝蕭衍為了教諸王書法,讓殷鐵石從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個不同的字,每個字一張紙,然后把這些無次序的拓片交給周興嗣,讓周興嗣將其編成有內(nèi)容的韻文,這就是流傳至今已1400多年的《千字文》。 《千字文》原名《次韻王羲之書千字》,是一篇由一千個不重復(fù)的漢字所組成的文章,其與《三字經(jīng)》《百家姓》一起構(gòu)成了我國國學(xué)最基礎(chǔ)的“三、百、千”蒙學(xué)名篇。 由汪嘯尹纂輯、孫謙益參注的《千字文釋義》將《千字文》分為四個部分。 從第一句“天地玄黃”開始,至第三十六句“賴及萬方”為第一部分; 從第三十七句“蓋此身發(fā)”開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縻”為第二部分; 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華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巖岫杳冥”為第三部分; 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農(nóng)”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誚”為第四部分。 最后兩句“謂語助者,焉哉乎也”,沒有特別的含義,將其單列出來。 《千字文》四言成句,首尾連貫,音韻諧美。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開頭,“謂語助者,焉哉乎也”結(jié)尾。全篇250句,四字一句,字不重復(fù),句句押韻,前后貫通,通篇思想統(tǒng)一,脈絡(luò)清晰,語言洗練。 隋僧智永和尚在云門寺習(xí)書30年,書寫真草《千字文》800余本,分送浙東諸寺。因求書者眾多,以至于住處門檻幾次被踏穿,遂包以鐵皮,人稱“鐵門限”。其一生用筆無數(shù),廢筆盈積成筐,堆迭成丘,特撰寫銘文,隨同埋入土中,名為“退筆?!?。其所書真草《千字文》,深得王(羲之)家嫡傳,影響深遠。 智永在中國書法史上的重大貢獻有二個方面:一為發(fā)“永字八法”之旨趣,逐成隋唐書學(xué)宗匠;二為開啟后代書家書寫《千字文》之風(fēng),為《千字文》的文字流傳與書法傳播發(fā)揮了重大的、積極的作用。許多人不但把《千字文》當(dāng)作一部國語啟蒙教材來讀,而且作為學(xué)習(xí)書法的范本。僧智永、僧懷素、宋徽宗趙佶、趙孟頫、吳叡、文徵明等的作品風(fēng)格各異,書體也是篆隸草行楷紛呈,可謂千字千姿,影響面很大,促進了《千字文》在民間的傳播面,也提高了《千字文》的知名度。還有傳如褚遂良、孫過庭、張旭、顏真卿、高閑、米芾、趙構(gòu)、張瑞圖等書法家所書的《千字文》作品,則是另外探討的話題了。 《宣和書譜》曰:“隋釋智永,會稽人也,晉右將軍王羲之之裔。學(xué)書以羲之為師法,筆力縱橫,真草兼?zhèn)洌b有祖風(fēng)。……嘗作《成心頌》以示字法,又作真、草書《千文》傳于世,學(xué)者率模仿焉。今御府所藏二十有三:‘草書:常侍帖,故舊帖,至通法師帖,春雨帖,千文七,臨王羲之言宴帖?!娌荩涸聝x,月儀獻歲帖,千文七,小字千文?!?[1] 這段話說得很清楚,在北宋的內(nèi)府還收藏有智永的真跡23件,《千字文》就占了15件。 敦煌出土文書中也有《千字文》手本習(xí)字的殘片,可見最遲至7世紀,以《千字文》為文本載體練習(xí)書法已較為普及。 日本書法家卷菱湖(江戶時期)、市河米庵(江戶時期)、貫名菘翁(江戶時期)、日下部鳴鶴(明治時期)、小野鵝堂(明治時期)所書的《千字文》書法作品在日本也流傳頗廣。 二、《千字文》中的繁簡字、異體字 《千字文》的文字雖號稱千字不重復(fù)。但漢字經(jīng)歷幾千年的流變運用,歷經(jīng)簡化、歸并異體字后,《千字文》中只剩九百九十余個相異的漢字(具體數(shù)量,因異體字的歸屬而又有不同說法)。如“女慕貞潔”句中的“潔”,多寫作“絜”; “縱扇圓潔”句中的“潔”,多寫作“潔”;“絜”本義干凈,清潔。“潔”和“潔”本是不同的兩個字。“潔”本音念“jí”,為河流名,后來成為“潔”的俗字,現(xiàn)在是“潔”的簡化字?,F(xiàn)在理解,絜、潔為同義異體字。 將《千字文》的繁簡字、異體字歸并,列舉于下: 1、“發(fā)、髮”并為“發(fā)”,原句:周發(fā)殷湯、蓋此身髮。 2、“巨、鉅”并為“巨”,原句:劍號巨闕、鉅野洞庭。 3、“崑、昆”并為“昆”,原句:玉出崑崗、昆池碣石。 4、“慼、戚”并為“戚”,原句:慼謝歡招、親戚故舊。 5、“雲(yún)、云” 并為“云”,原句:雲(yún)騰致雨、禪主云亭。 6、“并(併)、並(竝)”并為“并”,原句:百郡秦并(併)、並(竝)皆佳妙。 7、“絜、潔”并為“潔”,原句:女慕貞絜、紈扇圓潔。 8、“實、寔”并為“實”,原句:策功茂實、多士寔寧。 9、“壹”簡化為“一”,原句:遐邇壹體。 三、《千字文》中文字的差異 1、“鳴鳳在竹”句中的“竹”字,在智永、歐陽詢、趙孟頫所作的《千字文》中,“竹”作“樹”。 2、“藉甚無竟”句中的“藉”字,在智永、歐陽詢所作的《千字文》中作“藉”;在趙孟頫所作的《千字文》中,“藉”作“籍”。 3、“岳宗泰岱”句中的“泰”字,在智永、歐陽詢、趙孟頫所作的《千字文》中,“泰”作“恒”。 4、“巖岫沓冥”句中的“沓”字,在智永、歐陽詢、趙孟頫所作的《千字文》中,“沓”作“杳”。 5、“梧桐蚤凋”句中的“蚤”字,在智永、歐陽詢、趙孟頫所作的《千字文》中,“蚤”作“早”。 6、“布射僚丸”句中的“僚”字,在智永、歐陽詢、趙孟頫所作的《千字文》中,“僚”作“遼”。 總之,《千字文》流傳千余年來,經(jīng)過歷代書法家不斷書寫、演繹,由于漢語豐富的表意性,一些句子中的個別字可能因為書家們對于詞句、詞性理解的不同,會有一定程度的差異,但并不能因這些差異而影響《千字文》文本及歷代書法家所創(chuàng)作《千字文》書法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歷代書法家書寫的《千字文》書法作品能夠流傳下來,對于今天的廣大書法人而言,已是不錯的福音了,不必苛刻求全?!肚ё治摹纺芰鱾髦两?,在書法方面來講,已是約定俗成了,再去考證書寫內(nèi)容的正謬,似無大的意義。 注解: [1]、潘運告主編、任第子譯注:《宣和書譜》第320頁,1999年12月湖南美術(shù)出版社第1版。 |
|
來自: ZGGDWWZS > 《國學(xué)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