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詩若按每句詩字數(shù)的多少,可分為五言格律詩、七言格律詩;若按體裁的不同,可分為律句、絕句。律句有四聯(lián),各有一個特定的名稱:第一聯(lián)叫首聯(lián),第二聯(lián)叫頷聯(lián),第三聯(lián)叫頸聯(lián),第四聯(lián)叫尾聯(lián)。按照規(guī)定,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必須對仗,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可對可不對。絕句只有兩聯(lián):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由此可知有七律、五律、七絕、五絕等。 一、格律詩的標準格律 (一)五言仄起首句不入韻(七言平起首句不入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五言仄起首句入韻(七言平起首句入韻)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五言平起首句不入韻(七言仄起首句不入韻)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五言平起首句入韻(七言仄起首句入韻) 五言格律與七言格律都有上述四種形式,五絕只取五律的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平仄與之相同。 而七律的格律只要在五律前加上相應的平仄就行,即:平平前加仄仄,仄仄前加平平。這樣,五律的平起變成了七律仄起,五律的仄起變成了七律平起。如同五律變成五絕一樣,七絕也只取七律的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平仄與之相同。這里不再列出。 請注意:在五言仄起式中(一、二),除首句的格律不同外,其余各句是相同的。在五言平起式中(三、四),除首句的格律不同外,其余各句是相同的。七言格律亦同。此外,在律句中,若按1至8將各句編號,則:除第1句與第5句的格律不相同外,第2句與第6句、第3句與第7句、第4句與第8句的格律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只要記住了四個起式(首句)的格律,整首格律詩的格律就自然記住了,不需要強記各句格律的。 最簡單地,只要記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就可以了。其中,“(仄仄)平平仄仄平”為五言仄起(七言平起)的第2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為五言平起(七言仄起)的第2句。 二、格律詩的五大原則 (一)全詩一韻到底原則: 一般逢偶句押平聲韻(第一句平腳收尾則第一句要押韻,第一句仄腳收尾則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韻到底,當中不換韻。 (二)句內平仄交錯原則:在一句當中,構成句子的字(詞)的平仄音是交替出現(xiàn)的。 (三)聯(lián)內上下句平仄相對原則:每兩句詩叫做“一聯(lián)”,每聯(lián)的前一句叫“出句”,后一句叫“對句”。出句與對句中相同位置的字、詞平仄相反,也叫相對(對立)。 (四)聯(lián)與聯(lián)之間的平仄相粘原則:后一聯(lián)出句的前兩個字的平仄,與前一聯(lián)對句的前兩個字的平仄是相同的(因為第一個字往往可平可仄,所以有的書中只說第二個字的平仄相同,其實意思是一樣的)。如果“失粘”,則格律詩失敗。 (五)一、三、五的論與不論:“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句話是指在格律詩中,每一句的第一、第三、第五個字的平仄是可以通融變化的,而第二、第四、第六個字的平仄是不可以改變的。初學者在閱讀平仄格律的范式時看到在一些平仄的字上加個圓圈或是括號等記號,那個記號的意思就是說這個字可以用平聲,也可以用仄聲。 可見,"一、三、五不論”并不是說只要是逢一、三、五就可以都不論,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格律詩有三大禁忌:孤平、三平調和三仄尾。 孤平,就是在一句詩當中,除去韻腳之外,只有一個平聲字。這在格律詩的術語中叫做“犯孤平”。(注意:孤平的情況只有發(fā)生在平收即帶韻腳的句子中,仄收的句子即使全句只有一個平聲字,也不叫犯孤平)。 三平調,就是一句詩的最后三個字都是平聲字,叫做三平調或三平腳。 三仄尾,句詩一句詩的最后三個字都是仄聲字,叫做三仄尾或三連仄。 根據(jù)“一、三、五的論與不論”原則,以下列出各類型的平仄變化: 1、五絕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例詩: 山中 王勃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秋晚,山中黃葉飛。 平平仄仄平,(韻)⊙仄仄平平。(韻)⊙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韻) 例詩:壬辰元日試筆呈諸師友 陳忠遠(即阿袁) 龍光絢九天,虎幄定三邊。一守鳳城道:“新年勝舊年!”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韻)⊙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 例詩:南行別第 韋承慶 萬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飛。不知何歲月,得與爾同歸。 ⊙仄仄平平,(韻)平平仄仄平。(韻)⊙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韻) 例詩: 塞下曲 盧綸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平起、首句不押韻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例詩:南游感興 竇鞏 傷心欲問前朝事, 惟見江流去不回。 日暮東風春草綠, 鷓鴣飛上越王臺。 平起、首句押韻 ⊙平⊙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仄平。(韻)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例詩:出塞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仄起、首句不押韻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韻) 例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仄起、首句押韻 ⊙仄平平仄仄平,(韻)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韻) 例詩:從軍行 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例詩: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 白水繞孤城。 此地一為別, 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平平⊙仄平(韻)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例詩:晚晴 李商隱 深居俯夾城, 春去夏猶清。 天意憐幽草, 人間重晚晴。 并添高閣回, 微注小窗明。 越鳥巢干后, 歸飛體更輕。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例詩: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 渾欲不勝簪。 ⊙仄仄平平(韻),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韻)。 例詩:終南山 王維 太乙近天都, 連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 陰晴眾壑珠。 欲投人處宿, 隔水問樵夫。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例詩: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見群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 蓬門今始為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 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 隔籬呼取盡余杯。 ⊙平⊙仄仄平平(韻)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例詩:左遷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 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邊。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例詩:詠懷古跡 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jù)紆籌策, 萬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 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 志決身殲軍務勞。 ⊙仄平平⊙仄平(韻),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韻)。 ⊙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韻)。 例詩:登高 (作者: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 注:⊙表示可平可仄 三、平仄的拗救 凡平仄不依定式的句子,叫做“拗句”(一、三、五可不論的句子除外)。一個句子出現(xiàn)了“拗”,可以在相應的位置進行補救,這便是“救”。請注意:并不是所有的拗句都可以救。 “救”的一般原則是,前面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可以在后面應該用仄聲的適當位置補償一個平聲。根據(jù)這個原則,就產(chǎn)生了幾個“不救”:前不救后,就是不能用一句中前面的字救后面的拗字,不能用一聯(lián)中的出句救對句,不能用后一聯(lián)的句子救前一聯(lián)的拗句;平不救仄,就是不能用原本該用平聲的字去救該用仄聲的字。三平調無救。 那么那些情況可以救,又如何去救呢?常見的有三種情況: (一)本句自救。就是在同一句中用后面的字救前面的字。本句自救又分兩種: 1、五言“平平平仄仄”的第三字或者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的第五字,本應當用平聲字卻用了仄聲字,成了三仄尾。這時,把第四個字(五言)或第六個字(七言)由仄聲改成平聲,成為“平平仄平仄”或“仄仄平平仄平仄”。這種情況在唐宋詩中出現(xiàn)的頻率很高,所以王力先生把它作為一種“特定的格式”而未列入拗救之屬。需要注意的是,在這種拗救句子當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是平聲。 2、五言“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或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本應當用平聲卻用了仄聲,犯了孤平。就把第三字(五言)或第五字(七言)由仄聲改成平聲,成為“仄平平仄平”或“仄仄仄平平仄平”。 (二)對句救。就是在一聯(lián)中用對句中的字去救出句中的拗字。 五言“仄仄平平仄”的第四字或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六個字,本應當用平聲卻用了仄聲,就把對句“平平仄仄平”(五言)的第三字或“仄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第五字由仄聲改成平聲。這樣出句和對句就分別成為以下格式: 五言:仄仄平[仄]仄(拗),平平[平]仄平(救)。 七言:平平仄仄平[仄]仄(拗),仄仄平平[平]仄平(救)。 (三)可救可不救。 五言“仄仄平平仄”的第三字或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字,本應當用平聲字卻用了仄聲字,這種情況屬于“半拗”,可以救,也可以不救。為了簡單起見一般的不救。 除去第一種情況外,其他的拗救不影響可平可仄的字。 (四)具體舉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