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而無失,恭而有禮,朋友必定滿天下/《〈論語12.5〉解析》
【原文】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wú)①?!弊酉脑唬骸吧搪勚樱骸郎忻毁F在天?!泳炊鵁o失②,與(yǔ)人恭而有禮,四海③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
【注】① 亡(wú):無,沒有。
② 失:過失。
③ 四海:古以中國四境有海環(huán)繞,故猶言天下,指全國各處。
【譯】司馬牛憂愁地說:“別人都有兄弟,唯獨我沒有?!弊酉恼f:“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生死是由命中注定的,人的富貴是由上天安排的。’一個真正有才德的君子只要恭敬做事而沒有過失,與人相處謙遜謹慎而遵循禮節(jié),四海之內,所有的人都是你的兄弟呀。君子又何必擔心沒有兄弟呢?”
【解析】中國的俠道和仁道都講究四海之內皆兄弟。廣義的兄弟之說指的是朋友,來自于人類自身的博愛精神,在于他們能夠肯定人境中有道義的存在。所以俠者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儒者能“挺身而出見義勇為”。狹義的兄弟也即朋友,指意氣相投,在他人身上看到了自個的影子,由認同自己也就認同了別人,甚至還有的未曾謀面卻有著精神的寄托,稱為“神交”。更狹義的兄弟是指宗親血緣上的一種關系。聽到“四海之內皆兄弟”這句話,我們就可以聯想到水滸英雄聚義梁山泊,就會想到劉關張?zhí)覉@三結義,令人頓生豪俠之氣。這種兄弟關系,沒有血緣紐帶,而是義結盟誓,勝于“相煎何太急”的親兄弟,只愿“不能同日生,但求同日死”。
應該說,朋友到處都是,看你能不能找到。據說,司馬牛并不是沒有親兄弟 ,他有兩個親哥哥——向魋(tuí)和向巢。這兩個人在宋國作亂,司馬牛想勸阻也不起作用,所以才與他們劃清界線,感嘆說自己沒有兄弟。子夏勸說他要放開胸懷,冥冥中自有命運的安排,不要為那兩個不爭氣的親兄弟窩心,沒有了親兄弟,但可以有異姓的兄弟。你的行為合乎仁義禮節(jié),千里之外都會找到勝似同胞的兄弟,否則,就是兩對門而坐也不相往來。曾子在《大戴禮記》中也說過:君子立志行仁,先做后說,千里之外都有兄弟,否則,就是你的親兄弟也不親??!列寧也說過:無論你是什么膚色,無論你遠在異鄉(xiāng)他國,舉目無親,語言不通,但只要憑著《國際歌》——全世界無產者的歌,你就能找到自己的同志和兄弟。
怎么才能朋友滿天下呢?只需要八個字:敬而無失,恭而有禮。你能夠肅敬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你能夠恭敬他人而遵循禮節(ji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何愁沒有朋友和兄弟呢?如今,“四海之內皆兄弟”這句話已經懸掛在聯合國大廳的墻壁上,成為全人類共享的光輝哲學思想。既然“四海之內皆兄弟”,還緣何要相互之間戰(zhàn)火頻仍以死相搏?
(圖片來自網絡,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