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生之本”的是 A.脾 B.腎 C.心 D.肺 心開竅于舌的主要機理 A.手少陰之別系于舌本 B.心血榮于舌 C.心氣通于舌 D.舌為心之外候 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是由于 A.心者,生之本 B.心主身之血脈 C.心主神志 D.心藏脈,脈舍神 E.心者,君主之官 五臟——心??键c
心的實體位于胸腔之內(nèi),兩肺之間,橫膈之上,形如倒垂未開之蓮蕊,外有心包護衛(wèi)。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為主血脈與主神明。心在五行屬火,為陽中之陽,通于夏氣;在體合脈,開竅于舌,其華在面,在液為汗,在志為喜;其經(jīng)脈為手少陰心經(jīng),與手太陽小腸經(jīng)相互絡屬,互為表里。 心的生理功能 1.主血脈 心主血脈,是指心氣推動血液在脈管中循環(huán)運行的功能。 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發(fā)揮,首先有賴于心之陽氣的充沛。其次是血液充盈。第三是脈道通利。當然,肺之助心行血、肝之主疏泄調(diào)暢氣機,以及宗氣的盛衰,均與心主血脈的功能密切相關。 由于心在體合脈,其華在面,開竅于舌,位于胸中,所以心主血脈的功能正常與否,常反映于脈象、面色、舌色以及心胸部感覺等方面。若心之氣、陽充沛,心血充盈,脈道通利,心主血脈功能正常,可見脈象和緩有力,節(jié)律均勻,面色紅潤光澤,舌色紅活榮潤等。若心之氣、陽不足,血液虧虛,或脈道不利而血流不暢,則脈象細軟無力或結(jié)代,面色無華或晦滯,舌色淡白或紫暗,并見心悸、怔忡等;若心脈痹阻嚴重,則見面、舌青紫,心前區(qū)憋悶,甚則刺痛,脈細澀或結(jié)代等;心的陽、氣亢盛或陰虛火旺,又可見脈數(shù)、舌紅等癥. 2.主神明 心主神明,又稱心主神志或心藏神,是指心有主宰人體臟腑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和人體心理活動的功能。神明,可簡稱“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之神,泛指人的整體生命活動及其外在表現(xiàn),包括生理與心理活動兩個方面,常通過人的意識、面色、眼神、言語、形體動態(tài)和對外界的反應等得以反映?!端貑枴ひ凭儦庹摗匪f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即指廣義之神。狹義之神,指人的心理活動,中醫(yī)傳統(tǒng)上稱為精神意識思維活動。心所主之神,是指廣義之神,如明·張介賓《類經(jīng)·藏象類》中所說:“心為一身之君主,稟虛靈而含造化,是一理以應萬機,臟腑百骸,唯所是命,聰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曰神明出焉。”
中醫(yī)理論對心理活動的認識,主要反映在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兩方面,并認為五臟均參與人的心理活動?!端貑枴ば魑鍤狻氛f:“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心“在志為喜”,肝“在志為怒”,脾“在志為思”,肺“在志為憂”,腎“在志為恐”。但心是心理活動的主宰,對各種心理活動起著整體調(diào)節(jié)作用。就人的認知活動而言,《靈樞·本神》指出:“所以任物者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存謂之志,因志而存變謂之思,因思而遠慕謂之慮,因慮而處物謂之智?!背浞终f明了心為心理活動的中樞,故《靈樞·邪客》指出:“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本腿说那楦谢顒佣?,亦由心所主宰,喜、怒、憂、思、恐等都是發(fā)于心而應于其他臟。張介賓《類經(jīng)·疾病類》說:“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而總統(tǒng)魂魄,并賅意志。故憂動于心則肺應,思動于心則脾應,怒動于心則肝應,恐動于心則腎應,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 心主血脈與主神明功能的正常與否,直接影響著生命的存亡,故《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指出:“心者,生之本,神之變也?!边@兩種功能之間又息息相關。一方面,心神主宰調(diào)節(jié)全身生理活動,包括心臟本身的搏動和推動血液在脈管中運行;另一方面,心神有賴于心血的濡養(yǎng),才能發(fā)揮正常的主宰作用。故《靈樞·本神》說:“心藏脈,脈舍神。”在病理情況下,兩者常相互影響。如緊張、憤怒、焦慮等心神變化,??砂橛忻嫔兔}象的改變以及心胸部感覺的異常;反之,心血不足,或血行失常,則會出現(xiàn)精神恍惚,記憶力減退,失眠多夢,或煩躁、神昏狂亂等心神失常的表現(xiàn)。 心與形竅志液的關系 1.在體合脈,其華在面 脈,即血脈,又稱脈管、“血府”,有運行血氣、約束血行,并反映五臟功能狀態(tài)之作用。在結(jié)構(gòu)上,血脈是一個相對密閉的管道系統(tǒng),它遍布全身,外行于肌膚皮毛之下,內(nèi)走于臟腑器官之中,形成一個密布全身上下內(nèi)外的網(wǎng)絡結(jié)構(gòu)。由于血脈結(jié)構(gòu)上與心相連,功能上心氣推動血液在脈管中流動,故《素問·五臟生成》說:“心之合脈也。”脈的狀態(tài)常反映著心主血脈的功能。 華,有精華、光彩之義,屬于外在的表現(xiàn)。心其華在面,是指心的功能狀態(tài)可通過面部的色澤變化及表情顯露出來。由于心主血脈,而人體面部的血脈特別豐富,《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十二經(jīng)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彼裕娌康纳珴勺兓梢苑从承闹餮}的功能狀態(tài)。 2.心在竅為舌 舌的主要功能是攪拌食物,主司味覺,調(diào)節(jié)語音。 舌為心之苗竅。首先,舌的感覺、味覺和調(diào)節(jié)語音功能,有賴于心主血脈和主神明的功能;其次,舌是一肌性器官,含有豐富的血管,又無表皮覆蓋,故舌色最能靈敏地反映心主血脈的功能狀態(tài);再次,手少陰心經(jīng)之別絡系舌本,故心的功能狀態(tài)可從舌上反映出來。 3.心在液為汗 汗液是人體津液通過陽氣的蒸化作用,從汗孔排出體外的液體。清·吳鞠通《溫病條辨》說:“汗也者,合陽氣陰精蒸化而出者也……故汗之為物,以陽氣為運用,以陰精為材料?!焙挂旱姆置谶€有賴于衛(wèi)氣對腠理開闔作用的調(diào)節(jié)。汗液的分泌與排泄有調(diào)節(jié)體溫、保持機體陰液與陽氣的平衡、排出廢物與邪氣以及潤澤皮膚的作用。 人體出汗,一般可分為散熱性出汗與精神性出汗兩種。散熱性出汗的目的是為了發(fā)散體內(nèi)的熱氣,如氣候炎熱,衣被太厚,或動而生熱,此時體內(nèi)之熱隨津液外泄而散發(fā);身熱用發(fā)汗藥,熱隨汗解,亦屬于此類。此類汗出一般與心關系不大,但也有人認為汗為津液所化,而血與津液同源互化,心主血脈,故稱汗為心之液,如明·李中梓《醫(yī)宗必讀》說:“心之所藏,在內(nèi)者為血,發(fā)于外者為汗,汗者心之液也?!本裥猿龊故侵溉嗽诰窬o張、驚恐、憤怒或疼痛時出汗。由于心為五臟六腑之主,主宰人的精神活動,故精神性出汗與心有關,如《素問·經(jīng)脈別論》說:“驚而奪精,汗出于心。”由于汗與心的關系密切,故汗出過多,常會傷及心之氣血陰陽,而見心悸怔忡等;反之,心的氣血陰陽不足,也會引起病理性出汗,如心氣虛則自汗,心陰虛而盜汗,心陽暴脫則見大汗淋漓或汗出如珠。 4.心在志為喜 喜,常是人的需要得到滿足、緊張解除時的情感體驗,中醫(yī)認為與心的關系密切。在生理情況下,心的功能正常,可使人處在愉悅的心境之中,即使有情緒應激,也易趨向良性、肯定性反應,常表現(xiàn)為愉快、喜悅等;而喜悅的心境,又有助于氣血的和調(diào)與流暢?!端貑枴づe痛論》說:“喜則氣和志達,營衛(wèi)通利?!痹诓±砬闆r下,心有病易致情志異常,表現(xiàn)為“心氣虛則悲,實則笑不休”(《靈樞·本神》)。而喜樂無制,又可使心氣渙散,耗傷心神?!鹅`樞·本神》說:“喜樂者,神憚散而不藏?!逼渑R床表現(xiàn),輕者精神渙散,思想不易集中;重者則精神錯亂,甚或心氣暴脫而亡。由于心主神明總賅五志,故不僅過喜傷心,五志的異常皆可傷及于心。如《靈樞·口問》說:“故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
特別說明:第二小題答案歷來有爭議。有人認為,心血榮于舌也應屬于心開竅于舌的機理。但根據(jù)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醫(yī)綜合考綱的答案心血榮于舌不作為正確答案。這里可作以下理解,心主血脈、藏神功能正常,則舌體紅潤,若心血不足,則舌淡……。心血榮于舌只作為心開竅于舌的表現(xiàn)而非機理。另外舌為心之外候其實是心開竅于舌的另一說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