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國家的產(chǎn)生跟中國有什么關(guān)系嗎? 由倭王到天皇,日本稱謂步步高升,竟然因中國官員的一次疏忽! 日本起初沒有自己的正式國名,君主的正式稱呼也只是簡單的稱呼“大王”,在晉朝陳壽所著的《三國志·魏書·倭人傳》中用了約兩千字的篇幅介紹了三國時代倭國的情況。這篇文章里提到了當時在日本有一個很大的女王國叫作“邪馬臺國”,下屬30多個小國。統(tǒng)治該國的女王就是“卑彌呼”。書中記載道,邪馬臺國雖然歷代也以男人為王,但是在連續(xù)六七十年的戰(zhàn)亂之后,他們擁立了卑彌呼擔任女王。卑彌呼擅長用鬼神之事迷惑百姓,年紀雖然很大卻沒有結(jié)婚,只有弟弟輔佐朝政。卑彌呼為王以來從來沒有外人能夠見到她的面,只有千名仕女以及一名送伙食的男人出入宮闈。 公元二三八年,卑彌呼派遣使者難升米來到中國,覲見中國皇帝,當時的中國統(tǒng)治者是魏帝曹睿。魏帝賜予卑彌呼以刻有“親魏倭王”的紫綬金印一枚,包括銅鏡百枚在內(nèi)的禮物若干。 “魏”字去右邊的“鬼”字舍去“魂魄”之意,加上左邊“亻”加上往來的“友人”的意思,于是親魏倭王的所在國家也叫做“倭國”,當時,日本全國都很高興,終于有了國名了,而且,還是中國的皇帝親封的。 后來,倭國逐步的發(fā)展,變得野心勃勃,不再甘心自己的藩屬地位,想和中國平起平坐,絞盡腦汁想辦法獲得中國的承認,到了隋煬帝大業(yè)三年(607年),終于有機會了,《隋書》記載,當時倭王多利思比孤派遣大臣小野妹子到中國朝貢,小野妹子帶來的國書中稱:“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等語句,隋煬帝看到國書后很不高興,帝覽對主管外交事務的鴻臚寺官員說:“蠻夷書有無禮者,勿復以聞。” 隋煬帝敏銳的看清了日本方面想在國書上做文章,抬高自己的意圖,拒絕收下日本的國書。 后來,隋煬帝派遣了鴻臚卿寺掌客裴世清跟隨小野妹子回訪日本,這也是中國第一次派遣使者出使日本。 在日本皇室的隆重歡迎下進京(今奈良)?!端鍟|夷傳》記下了當年的盛況:倭王遣小德河輩臺,從數(shù)百人設儀仗,鳴鼓角來迎。后十日,又遣天禮哥多毗,從200余騎效勞。8月12日,裴世清晉見倭王,獻上方物及國書。其時,圣德太子和諸王、諸大臣,都頭戴金髻華,身著錦紫繡織及五色綾羅參加會見儀式,足見日方的重視程度。倭王謙虛地對裴世清說:“我聽說大隋在我國之西,乃禮義文明之邦;我則區(qū)區(qū)島國,偏居海隅,不識禮儀,孤陋寡聞,以至久不相見。今貴客遠來,特意清掃道路,裝飾館會,以待大使,希望聽到來自泱泱大國的文明教化?!?/p> 倭國全國上下對裴世清一行人熱情招待,沒想到裴世清根本沒有政治眼光,或者是在日本被日本的歌姬搞混了頭腦,對日本使用的語言竟然是:“皇帝問倭皇”。 日本人聽到中國人稱呼他們的倭王為倭皇,欣喜若狂,立刻改制,將倭王改成了倭國皇帝。到了第二年,小野妹子再次出使隋朝時,國書就改為了“東天皇敬白西皇帝”。 到了唐朝時期,因為倭字不好聽,又將倭國的國號修正為日本。規(guī)定以“和”字替代“倭”字,并以開頭附以“大”字,而始稱“大和”民族。其實,大和和倭國的讀音在日本的發(fā)音中是一樣的,都發(fā)音為“yamato”。 可是,歷朝歷代,中國都沒有承認日本的皇帝稱呼,日本皇帝的得名不正,也很心虛,在對外的文書中一直不敢使用皇帝俄稱謂。直到清朝末年的同治時期,中國國力衰敗,才承認了日本元首為皇帝。 得到中國的正式承認后,在1868年后,日本致外國首腦信件、國際條約批準書、宣戰(zhàn)詔書中,才開始使用日本皇帝稱號。 從1936年以后,日本軍國主義抬頭,開始對外大肆侵略,對外就完全使用天皇稱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