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 頭夾肌屬項部淺層肌。頭夾肌起自上部胸椎和第七頸椎的棘突及項韌帶,止于枕骨上項線,它的作用是單側收縮使頭轉向同側,雙側收縮使頭后仰。 頭夾肌由脊神經(jīng)后支(C1-3)支配。 【臨床表現(xiàn)與診斷】 1.有急性損傷或慢性積累性勞損史。 2.在第七頸椎棘突處或枕骨上項線單側或雙側疼痛或極嚴重的不適感。 3.第七頸椎棘突處可見隆起,膚色正常,有輕度壓痛,有時頸部兩側亦有腫脹表現(xiàn)。 4.用手掌壓住項部使其低頭,再令患者努力抬頭,后伸頸部,引起疼痛加劇。 【針刀治療】 1.體位 俯臥位或坐位,稍低頭。 2.體表標志 頸部第2和第7頸椎棘突最為突出。從項部正中向下捫觸,頸胸交界處最隆起的骨突即為第7頸椎。同時可參閱X光片定位。 3.定點 ①在第七頸椎棘突頂及棘突上下端和棘突兩側可定數(shù)點。 ②在枕骨上項線單側或雙側壓痛點。 ③項韌帶兩側頭夾肌附著處的壓痛點。 4.消毒 皮膚常規(guī)消毒,戴手套,鋪無菌巾,行針刀術。 5.針刀操作 ①在第七頸椎棘突部位治療。刀口線與頸椎順列平行,針刀體與皮面垂直刺入直達棘突頂,行縱行切開數(shù)刀,再橫行鏟剝數(shù)下。在第七頸椎棘突兩側進針刀,針刀體與皮面呈約80角(針刀體稍向外側傾斜)刺入直達棘突側面,然后將針刀體稍傾斜進入棘突側方,先行縱行疏通,然后在棘突兩側,鏟剝數(shù)下即可出針刀。定點多時均同法處理。 ②在枕骨上項線治療。刀口線與身體縱軸平行,針刀體與枕部骨面切線位垂直刺入,深達骨面,先縱行疏通,再橫行剝離2—3下,出針刀。 ③在項韌帶側面即頸椎棘突兩側治療:刀口線平行于頸椎順列,針刀體與皮面垂直刺人,深達項韌帶側面,遇有酸脹感后,先縱行疏通,再橫行剝離。 術畢,針刀口以無菌敷料覆蓋,固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