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智慧媽媽和元元說好了,周六去游樂園玩。臨到出門的時間,媽媽覺得天氣有點冷,就讓元元加件衣服,而元元在折騰他的小鞋子似乎沒聽見。媽媽又叫了一聲元元,讓他過來穿衣服,元元還是沒有動。 媽媽有些生氣了,走過去對元元說:“你不穿衣服,我們今天就不去游樂園了!” 元元一聽不去游樂園,就立刻哭了起來,最后鬧到在地上打滾,媽媽更加生氣了,索性不理會元元的哭鬧。等元元哭夠了,媽媽已經(jīng)在準備午飯,不打算出門了。原本應(yīng)該很快樂的一天就這樣泡湯了。 孩子鬧脾氣不聽話的情況,幾乎在每個家庭都存在??墒牵⒆拥暮芏嗫摁[,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從上面這個媽媽的問題看,我們可以這樣分析: 第一種情形,媽媽說:“你不穿衣服,我們今天就不去游樂園了!”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 “不去游樂園”,就很容易鬧脾氣。 第二種情形,媽媽對孩子說:“我們多穿一件衣服,外面冷!”有的孩子可能就順勢穿上了,有的孩子處于叛逆期,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不要穿衣服!” 第三種情形,媽媽說:“寶貝,穿上衣服,我們就可以出發(fā)了!”孩子往往會爽快地回答道:“好!” 對于孩子,你要明白這幾點: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思維方式都是非常單純的,是不可逆的。你問他“你姐姐是誰?”孩子能回答上來,如果你問“你姐姐的弟弟是誰?”,孩子可能就答不上來了。 同理,你跟孩子說:“穿上衣服我們出去玩了”,孩子可能很輕易就接受了。但如果你說:“不穿衣服我們就不出去玩了”,孩子可能就沒辦法理解,或者覺得自己被威脅了,更想挑戰(zhàn)媽媽的權(quán)威。 孩子小的時候,判斷一切的標準非黑即白。這種思維方式一直會持續(xù)到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前。 有一位父親,他帶8歲的兒子看電影,兒子指著男主角問:這是好人還是壞人?父親告訴兒子,這個人說不上好,也算不上壞。他兒子顯然對這個回答很不滿意。沒過多一會兒,兒子又開始問:那現(xiàn)在,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父親想了想,換了個方式,很干脆地告訴兒子:他是好人。他兒子這才長舒一口氣,滿意了。對孩子來說,他們完全無法理解,這個世界可以有東西既好又壞,既不好又不壞的。要么是好的,要么是壞的;要么是黑的,要么是白的,這就是孩子們的邏輯。 孩子的思維是單線的,是不可逆的,我們不要用反面的話去引起孩子不好的聯(lián)想,比如“不穿好衣服就不帶你出去玩”、“不吃飯不許看電視”,要用正面的話去獲得孩子積極地反應(yīng),才是正確的做法。 在孩子的語言能力有了發(fā)展以后,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孩子喜歡用“總是”、“決不”、“永遠”之類非常極端和決絕的詞,就是源于他們這個時候慣于單行線的思維模式。 為此,面對孩子含糊其辭是絕對行不通的。若你跟孩子說“不好說”、“都挺好”“你可以這樣一點點那樣一些”之類的話,孩子無法聽懂。所以,能夠用黑白的方式去跟孩子說的東西,就用黑白去說。不能的,就不說。如此可以幫助孩子建立一個明確的是非觀。 此外,溫和與耐心,這是每一個優(yōu)秀父母都應(yīng)該具備的品質(zh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