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芋疙蛋 賀東 - 洋芋疙蛋 洋芋大概是國人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物。北方人喊它洋芋,南方人叫它土豆,搞科研的人稱它馬鈴薯,貓叫咪咪,其實都是一回事。不過可千萬別小覷了這土頭土腦的東西,它是可以上得了國宴,進得了百姓廚房的菜。在我的甘肅農(nóng)村老家,長久以來,小麥、玉米、洋芋算是主要的農(nóng)作物。前者是主食,后二者,農(nóng)民除了留足自己的日常用度之外,還要拉到集市上,換取一些收入,是農(nóng)民經(jīng)濟的主要來源之一。 洋芋情節(jié)IS 吃洋芋,有文吃和武吃兩種。 文吃洋芋,我最喜歡的還是川菜的做法。酸辣洋芋絲或者醋溜洋芋絲。一盤好的洋芋絲,最講究的還是刀工和火候。取一兩個洋芋,仔細洗干凈了,去皮,先切片,再切絲,刀工好的師傅,能切出兩三毫米、細如頭發(fā)的洋芋絲來,而且不會斷。民間有許多切洋芋絲的好手,以前下鄉(xiāng)的時候在甘肅一個鄉(xiāng)鎮(zhèn)吃飯,曾親眼目睹一個姓李的師傅,閉著眼,全靠手上的感覺,刀剁案板響,當當當,不到一分鐘的功夫,一個碩大的洋芋就成了整齊有序的洋芋絲。 切好的洋芋絲,要放到?jīng)鏊锲?,一者去污,二者,是去淀粉,這樣入鍋炒的時候,就不會糊了。洋芋放入清水之后,需要準備蒜瓣、干辣椒、蔥、姜、鹽。油料以我們本地的胡麻油或者菜籽油最佳。等油入鍋,快冒煙的時候,放入干辣椒,撥弄一下,等它出味之后,再放入蔥、姜、鹽和洋芋絲翻炒。翻炒時可適當加點水,火要相對猛一些,火若是太弱的話,容易炒糊。等洋芋絲七八成熟的時候,再滴一些香醋,撒上蒜瓣,一盤酸辣洋芋絲就可以出鍋了。酸辣洋芋絲一般不放醬油,避免它染了洋芋清白的本色。 還有一種比較文的吃法,是洋芋叉叉。洋芋叉叉不能切絲,要用擦床擦成絲,盡量讓洋芋溢出更多的淀粉來,也不用在清水里漂洗,在洋芋絲中撒少量小麥粉,用手攪拌一下,等油熱了之后 ,直接入鍋攤平,撒上蔥花和鹽,焙。要用文火?;鹑羰翘钡脑?,就會焦。等靠鍋的一面焦黃之后,再翻到另一面,繼續(xù)焙。 這在道菜是非常司空見慣的家常菜 是那些吃洋芋蛋長大的孩子的鐘愛 洋芋在西北人眼中有著非同一般的重要性 沒有一種食材能替代它了 可以做成各種好吃的菜品 在西北人眼里它既是菜又是糧食 煮著吃就可以當干糧 炒著、煎著、炸著、燉著就可以當菜 比起文吃來,最常見的,還是武吃 武吃的做法比較多,有煮、炸、烤、燒等等。要么是整塊的洋芋,要么是畫個十字,橫豎兩刀。煮洋芋保證了洋芋最初的味道,經(jīng)過一番溫度和水汽的洗禮之后,洋芋一般會炸開花,老家人都叫“笑”。剛出鍋的洋芋,還燙手,在兩手之間來回掂著,趁溫度還沒有降下去,沿著笑開的地方,迅速將皮剝了,涂上韭菜或者小蔥做的醬,一口咬下去,呼哧呼哧,口腔有些燙得受不了,但是極其過癮??狙笥蠛椭笱笥蟛畈欢啵嵌嗔艘环萁瓜?,更醇了一些。 對洋芋,我是再熟悉不過了,從小吃著洋芋長大,與洋芋的情愫也是一言難盡。 小時候,家鄉(xiāng)貧窮不堪,人民生活疾苦,辛苦一年的成果往往難以果腹。那時候,洋芋既是主餐,也是我們的零食。一年四季,大部分時間吃洋芋,每天兩頓,都是煮一鍋洋芋,就著淡白菜吃,這已經(jīng)是很難得的生活了,好多人家連洋芋都吃不上,到田野挖野菜、刨草根,偶爾吃上一頓洋芋,連皮也舍不得剝掉。 人們還是愛吃洋芋。用個別老人的話說,是大米飯吃多了不舒服,還是洋芋好,芳香可口,煎炒煮烤均可,老幼皆宜。閑暇之時,總愛煮一鍋洋芋放著,嘴饞了便剝一個吃得津津有味,或是在夜晚一家人圍爐看電視時,隨手丟兩個到火爐上,一會兒便烤的噴噴香,拿起一個往火石坎上磕磕灰,用一截苞谷梗在上面來回擦拉,頓時金燦燦黃生生的烤洋芋散發(fā)出誘人的香味躺在手心,勾人食欲。一邊呵氣,一邊往嘴里送,又酥又軟又香又燙,吃者呵哈吞吐狼吞虎咽頗不雅觀,看者目瞪口呆垂涎三尺猛吞口水。農(nóng)村人的吃法就是這樣直接,這樣粗魯,就連愛美的大姑娘小媳婦也都吃得嘴唇漆黑,完全無視所謂的吃相和儀態(tài)。我在城里也看到過烤洋芋賣的人,在街頭巷尾擺一個用油桶自制的爐子,里面生炭火,上面置鐵絲網(wǎng),網(wǎng)上放十余個洋芋,邊烤邊刮,洋芋烤得金黃金黃的,烤洋芋的人卻永遠像馬戲團里的小丑,臉上黑一塊烏一塊的。但城里人的吃法是很講究的,須得先用小刀從洋芋正中劃開,放上辣椒、椒鹽、醬之類的佐料,然后用衛(wèi)生紙或是塑料袋包住,小心翼翼的咬。這樣的吃法于我而言非常不過癮,不知怪洋芋還是烤的方式,總是吃不出故鄉(xiāng)那原汁原味的清香來。 除了煮和燒,農(nóng)村最常吃的還有油炸。在以前油炸洋芋是極其奢侈的,即便炒盤洋芋絲做菜,也得先把洋芋絲放干鍋里炒熟再放油,或者直接放水,以節(jié)省油?,F(xiàn)在好了,家家戶戶都擁有足夠的肥肉和油,在鍋里倒上半鍋油,柴火燒沸至冒青煙,將事先切好的去皮洋芋塊段投放進去,只聽嗤啦一聲,油煙升騰,香味四溢,片刻香脆可口的炸洋芋就做好了,灑上鹽巴味精辣椒面,那味道只能用一個爽字來形容。 收獲 每年農(nóng)歷的七八月,是收獲洋芋的季節(jié)。山間地角,到處是忙碌的身影,成畦的山地里,大片的洋芋枝葉也枯萎,三五成群的農(nóng)夫手持鋤頭,在自家地里忙活著,雖然揮汗如雨,但臉上卻洋溢著收獲的喜悅。別看挖洋芋是粗笨之活,也要講究技巧的,若向著洋芋植株根部挖去,會把洋芋挖爛,反之,又刨不干凈??茨切┣f稼人,熟練的舉起鋤頭,嘿喲一聲,手起鋤落,泥土崩裂,幾個大大小小的洋芋便躺在了地面上,彎身撿起來在鋤把上磕去泥巴,順手一扔,剛好投進置于身前的撮箕或是背籮里了,半把個時辰便挖滿一背,山路上從早到晚絡繹不絕的奔走著用大長背籮背洋芋的村民。 在地里收獲洋芋,全家出動,牛羊就閑散在地里覓草。午后,太陽偏西了,肚子也咕咕的叫了起來,就見農(nóng)人們在地邊割下柴禾茅草,在地中央燃起了篝火,把一撮洋芋投了進去,用一根長棍子時時攪動,火苗在夕陽下舞蹈,火煙攜著農(nóng)村的味道直上九霄。只見東邊燃起了火,西邊冒了煙,待到洋芋熟透,農(nóng)夫們高聲吆喝,向遠近各家打聲招呼,便坐在火堆前面,香甜的吃起來。一個大飲料瓶,內(nèi)裝著從山澗接來的山泉水,在農(nóng)人們手里傳遞,和諧歡快質樸的氣氛被渲染得淋漓盡致。 最喜歡的,還是冬天的燒洋芋。 小時候身體弱,哥哥姐姐都幫著父親干重農(nóng)活,放羊放驢的任務就落到了我頭上。我也喜歡放羊。最喜歡的是秋天和冬天的周末,跟村里的人和在一起放。這里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可以在放羊的時候吃上好東西。 野外的柴火是現(xiàn)成的,要么撥拉一些野草和樹枝,要么直接取地主人還沒有拉回家、已經(jīng)風干了的洋芋蔓。將洋芋置于蔓底下,點了火,一干人圍著火,嘻嘻哈哈,取暖。等火勢小下去之后,十幾分鐘的功夫,從熱灰里扒拉出洋芋來,湊在嘴跟前,噗噗吹了上面的灰,咬一口,不僅甜,而且柔韌,勁道,天啦,在那個缺衣少食的年代,居然能吃出肉的味道! 燒出來的土豆要把外面粘附著灰塵的薄薄的土豆皮弄干凈。最好的辦法是用去了玉米粒的干玉米棒往下搓。大家可能覺得這樣燒出的土豆粘附有很多土,太不衛(wèi)生了。其實不然,燒出的土豆被反復搓過后,土基本上沒有了。即使有一點,這種在高溫下燒過的土也不會含有病菌。再說了,就是混吃了一點點土,按照中國五行學說中相生相克的理論,對人體的生理平衡也是有益處的?。?br> 撒都不說,各家看! 其實到冬天的時候,地里的洋芋基本都收完了,該入窖的入窖,該做粉條的都變成了白花花的粉條。拿去換錢的,早已被洋芋販子販到天南海北去了。但是洋芋是長在土里面的,即使是活干得最細致的莊稼人,也總不能一一挖了回去,總有一些漏網(wǎng)之“芋”潛伏在冬天挖過的洋芋地里。西北的冬天冷,一般都在零下好幾度。洋芋在土壤里,也就是3、4公分的深度,入九之后,就基本凍死了。造化是很神奇的,這些凍死的洋芋,若是找出來,做菜,是不能吃的,但若是燒了吃,那可真是人間美味。 除了這些家常的吃法,西北人還把洋芋和羊肉雞肉一起燉了吃,也是難得的美味。洋芋切成三公分左右的方塊,用熱油過了,緊皮,然后入鍋和羊肉一起燉,洋芋可以吸收一些肉的膻味和油膩,但又不爛,不糊,入口即化。新疆的大盤雞里面,洋芋更是必不可少的輔料。 歲月流逝,如今不再過著盼洋芋的日子。無論時光如何改變,洋芋一直陪伴我們走過風霜、走過那一段段難忘的記憶。生活水平不再同日而語的今天,洋芋仍然是我們餐桌上最佳的選擇。 洋芋,成為甘肅人的一種偏愛,一日無洋芋不歡。并非因為它是什么山珍海味,而是本身承載的情節(jié)和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