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點分為中點和西點,包括的內(nèi)容極其廣泛。從廣義上講,泛指用各種糧食(大米、小麥、雜糧等)、豆類、果品、魚蝦及根莖菜類為坯皮原料,配以多種餡心(有的不配餡心)制作的各種主食、小吃和點心;從狹義上講,特指利用面粉、米粉及其它雜糧粉料調(diào)成面團制作的面食小吃和正餐筵席的各式點心。 我國面點種類繁多,花色復雜,具體的分類方法有:按原料分類,可分為麥類制品、米類制品、雜糧類和其它制品;按熟制方法分類,可分為蒸、煮、煎、烙、炸、烤以及綜合熟制方法的制品;按形態(tài)分類,可分為飯、粥、糕、餅、團、粉、條、塊、卷、包、餃以及羹、凍等;按面團分類,可分為水調(diào)面團、膨松面團、油酥面團、米粉面團和其它面團。 一.名詞解釋 面點:是指以糧食粉料(面粉、米粉、雜糧)為主要原料,以手工為主制作而成的一類面食,主食、小吃和點心。 面團:是指用各種糧食粉料(有時也用粒料)或其它原料,用水、油、蛋液、糖漿或乳液等作介質(zhì),經(jīng)過手工或機械的調(diào)制,形成組成相對均勻的混合物物料體系。 面包:是以小麥粉為基本原料,再添加其他輔料材料,加水調(diào)制面團、再經(jīng)過酵母發(fā)酵、整形、成形、烘烤等工序完成的。 面點工藝學:是研究面點原料選擇、面團調(diào)制、餡心調(diào)制、成形和熟制過程的一門學問,是高職層次烹飪專業(yè)的主要技術基礎課。 西式糕點:它是指來源于西方歐美國家的糕點。 糕點:以糧、油、糖、蛋等為主料,添加適量的輔料,并經(jīng)調(diào)制、成型、熟制等工序制成的食品。稱為“糕點” 發(fā)酵面團:指用冷水或溫水添加適量的酵母或酵種與面粉調(diào)制而成的面團,這種面團通過微生物和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體積膨脹充滿氣孔飽滿富有彈性的特點。 油酥面團:是以面粉、油脂、糖、蛋等為主要原料制成的一類不分層次的松酥點心。 水調(diào)面團:根據(jù)水溫的不同可分為冷水面團、溫水面團、熱水面團。冷水面團指用面粉和30攝氏度左右的水調(diào)制而成的面團。溫水面團是指面粉和50~60攝氏度的水調(diào)制而成的面團。熱水面團又稱燙面、開水面,指用面粉和90攝氏度以上的熱水調(diào)制而成的面團。 凈油脂蛋糕:僅以面粉,蛋,油脂和糖作為基本原料制作的油脂蛋糕則稱為凈油脂蛋糕。 小吃:是非正式開餐食用的各種小吃,如各式各樣的餅干,一些季節(jié)性的面點品種。 保健面點:是以原料為主,對人體不會產(chǎn)生副作用,并能良好地調(diào)節(jié)人體器官機能,增強機體免疫能力。 茶點:是酒家茶樓在非正式開餐時間供應的面點,分早茶、午茶、晚茶。 二.特點 水調(diào)面團的特點:是組織嚴密、質(zhì)地堅實,內(nèi)無蜂窩狀的孔洞,體積也不膨脹,故稱“死面”、“呆面”但富含勁性,韌性和可塑性,成品爽滑,筋道,有彈性而不疏松。 中式面點的特點:1,選料精細,品種繁多2,講究餡心,注意風味3,技藝多樣,造型美觀4,藥食同源,養(yǎng)身保健。 西式面點的特點:1,用料講究,富含營養(yǎng)2,工藝性強,簡潔明快3,口味清香,甜咸酥松。4,經(jīng)營特點 面包的特點:1,有食用方便的特點2,營養(yǎng)價值高,消化吸收率過高3,消費的需求適應性廣4,具有作為主食的條件5,耐貯藏。 中西點的區(qū)別:1,原料使用上;中式點心多以面粉為主,植物油,豬油用量較多,糖,蛋,果仁為輔料。而西式點心其面粉用量大大低于中點。2,操作方法上:西點注重裝飾,有多種餡料和裝飾料。中點成熟前,工藝較多,其裝飾手法較為簡單,生胚經(jīng)過成熟后即成成品,而西點絕大多數(shù)經(jīng)成熟后,還只是個半成品,多數(shù)要加工。3,產(chǎn)品風味上:西點帶有濃郁的奶香味,以及巧克力特殊的風味,而中點多以香、甜、咸為主,西點則突出糖、蛋、奶、水果等味。4,產(chǎn)品名稱上:中點多數(shù)是以產(chǎn)品的形式或性質(zhì)加以命名,西點則是以用料或譯音來加以命名。 乳沫蛋糕的特點:這種蛋糕一般不加油脂,它充分利用了雞蛋的發(fā)泡性,與油脂蛋糕和其它西點相比,具有更加緊密的,致密的氣泡結(jié)構(gòu),質(zhì)地松軟而富有彈性,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蛋的比例越高,糕體越松軟。清蛋糕具有高蛋白,高糖分,低脂肪等特點。 油脂蛋糕品種的特點:油脂蛋糕主要是在配方中加有油脂的蛋糕。油脂水果蛋糕則是在配方中除了加有油脂外,還加有蜜餞、果仁、果料等。質(zhì)地酥散,滋潤,帶有油脂味,特別是奶油的香味。 油酥面團的特點:是由水油面團或水調(diào)面團包裹油脂,再經(jīng)反復檊制折疊,冷藏等工藝而成制成的面團。形成一層面與一層油交替排列的多層結(jié)構(gòu),最多可達一千多層。成品體輕分層、酥碎而爽口。 三.你問我答 1、蛋的起泡原理? 答:雞蛋液是粘稠性的膠體,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zhì),蛋白質(zhì)本身具有起泡性,在打蛋機高速運轉(zhuǎn)的過程中,大量空氣均勻地混入蛋液中,隨著空氣量增多,蛋液中氣壓增大,使蛋白膜逐漸膨脹擴展,空氣被包在里面,最后形成許多氣泡。氣泡越多,混入空氣也越多,蛋糕結(jié)構(gòu)也越疏松柔軟。蛋糕糊入爐后,隨著爐溫升高,氣泡內(nèi)的空氣及水分蒸發(fā)成的水蒸氣受熱膨脹。氣體向上運動,蛋白膜繼續(xù)膨脹擴展,待達到蛋白變性溫度時,蛋白凝固,淀粉糊化,蛋糕定型。 2、泡芙的制作原理 答:它先用沸騰的油水燙面,再加入較多的雞蛋攪打成膨松的面糊。它充分借助與蛋的發(fā)泡性,在受熱成熟時產(chǎn)生較大的脹發(fā),同時在制品內(nèi)部形成較大的空洞結(jié)構(gòu),產(chǎn)生口感松泡,外酥內(nèi)軟,風味主要取決于所填裝的餡料。 3、裝飾點心的結(jié)構(gòu)、目的、類型和方法? 答:裝飾點心的結(jié)構(gòu)指構(gòu)成點心造型的紋樣的構(gòu)成。在制作工藝中,模具,刀具等制成表現(xiàn)協(xié)調(diào)、對比、變化等食品美術原則的結(jié)構(gòu)形式。糕點的結(jié)構(gòu)由兩部分組成:其一,內(nèi)部組成成分結(jié)構(gòu),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科學配方與工藝操作而實現(xiàn)完成。其二,外部的造型結(jié)構(gòu),這一部分主要是通過工藝操作過程中裝飾手法得以實現(xiàn)。 裝飾目的:1、使制品更加美觀;2、提高制品風味增加營養(yǎng);3、延長制品的保鮮期。 裝飾類型:1、簡易裝飾;2、圖案裝飾;3、造型裝飾。 裝飾方法:1、色澤裝飾;2、裱花裝飾;3、夾心裝飾;4、表面裝飾;5,模具裝飾。 四.面點成形 面點成形,就是用調(diào)制好的面團,按照制品的要求,運用各種方法制成多種多樣的半成品(或成品)。從總的工藝程序看,可分為搓條、下劑、制皮和成形4大步驟。 【搓條】就是將調(diào)制好的面團搓成圓形長條,以便于下劑。搓時先取一塊面團,捏、拉成條形放在面案上,用雙手掌跟壓在條上,來回推搓,使條向兩端延伸,成為粗細均勻、光潔的圓形長條。此外,還有一種卷制的劑條,即先將面團搟成矩形薄片,然后卷緊成長條。無論搓條或卷條,條的粗細都必須根據(jù)成品的份量和下劑的要求而定。 【下劑】即用各種方法將搓好的長條下成小型面劑(即劑子,或稱坯子),下劑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揪劑是下劑的主要操作方法,適用范圍最廣。其手法是:一手握住劑條,使劑條從虎口處露出相當劑子大小的截面;另一手的大拇指,食指和中指靠緊虎口捏住露出的截面,順勢往下一揪即可。每揪下一個劑,要趁勢將劑條露出一個劑的截面,并轉(zhuǎn)動一下,以保持劑條圓整。 2.挖劑 又稱鏟劑,具體手法是:將搓好的劑條拉直放在案板上,一手按住,另一手四指彎曲成挖土機的鏟形,從劑條下面伸入,順勢向上一挖即可。然后按劑條的手趁勢往后移動,讓出一個劑子的截面,進而再挖。 3.拉劑專用稀軟面團(如餡餅面團),用手的五指抓住面團的一小塊,一塊塊拉下成面劑。 4.切劑 主要用于卷制的劑條,不能搓條或不宜用其它方法下劑的面團。其方法是用刀將劑條或攤按成一定形狀的面團,頂?shù)肚谐蛇m當大小的劑子或劑塊。 5.剁劑 即將搓圓的劑條或面團放在案板上整理好,用刀剁好一個一個的劑子或半成品(即不再經(jīng)過成形)。這種方法速度快,效率高,但質(zhì)量較差。 【制皮】就是將下好的劑子制成皮子(又叫坯子),以便包餡成形。由于各制品的要求不同,制皮的方法也有差別,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 1.按皮將下好的劑子立放在案板上,用手掌跟部按成中間稍厚邊沿稍薄的圓形皮。適用于一般糖包、菜包、餡餅等。 2.拍皮 與按皮基本相似,即將劑子稍加整理,先壓一下,再用手掌沿劑子周圍拍,拍成中間稍厚、周圍稍薄的圓皮。也是大包一類品種的常用方法。 3.捏皮先把劑子按扁,再用手指捏成圓窩形即可。適用于米粉面團制作湯團之類的品種。 4.攤皮是一種特殊的制皮方法,主要用于春卷皮。攤皮是將高沿鍋或平鍋架于火上,火候要適當,再拿著面團不停地抖動(防上往下流),順勢向鍋內(nèi)攤成圓形皮,并迅速拿起面團繼續(xù)抖動,待鍋中的皮熟時即取下,再行攤制。攤制的皮,要求形狀圓整,厚薄均勻,沒有砂眼,大小一致。 5.壓皮 也是特殊的制皮法。壓的方法較多,如廣東澄粉面團制品的坯皮的壓法是:先將劑子壓一下,再一手拿刀壓在劑子上,另一手按住刀面向前旋壓,成為一邊稍厚、一邊稍薄的圓形皮。 6.搟皮 是當前最普遍的制皮法。由于適用范圍廣,搟皮的工具和方法都有差別。下面介紹幾種主要的搟法。 【水餃皮】(包括蒸餃皮、湯包皮等),用小面杖搟制,且分為單杖和雙杖兩種。單杖搟皮時,先將劑子按扁,一手捏住邊沿,一手搟制(搟到劑皮的五分之二處為宜),雙手密切配合,搟一下,劑皮順一個方向轉(zhuǎn)動一個角度,直至大小適當,中間稍厚,四周略薄,成圓形即可。 【餛飩皮】用大面杖搟制。先將面團揉、折成方形團塊,再用大面杖向四周搟開成矩形,然后卷在面杖上,雙手壓住向前推滾,每推滾幾次,打開拍一次粉(多用淀粉),直至搟成薄而勻的大薄皮,疊起,切成梯形、三角形或方形小片即可。在搟制過程中,也可采取壓的方法,即在卷起后將面杖抽出,適當用力在卷起的條上頂杖或斜向壓1~2遍,然后打開,卷起再壓,最后卷起推搟幾次即可。這種搟、壓結(jié)合的方法,厚薄均勻,且效率高,但只適用于比較硬的面團。 【燒麥皮】用特種搟面杖(腰鼓形小走槌、橄欖杖等)搟制。要求搟成中間稍厚的荷葉邊(即邊上有皺紋)圓形,搟時先將劑子按扁,放在多倍于劑子的淀粉堆中,再用兩手捏住面杖兩端,適當用力壓住劑子的邊緣,邊搟邊順一個方向轉(zhuǎn)動,直至搟成為止。搟的關鍵在于兩手用力平衡,著力點放在劑子邊上,并使面杖靈活轉(zhuǎn)動。搟燒麥皮也有不用淀粉而用面粉的。 成形方法 我國面點的具體成形方法很多,且各地叫法不統(tǒng)一,大致有:揉、包、捏、卷、搓、抻、切、削、撥、疊、攤、搟、按、鉗花、模壓、滾沾、鑲嵌、擠等。 【揉】揉是比較簡單的成形方法,一般只用于制作饅頭。 【包】包括大包、餡餅、餛飩、燒麥、春卷、粽子等,都采用包的成形方式。 【捏】捏是在包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種綜合性的成形法,需要借助其它工作和動作配合。 【卷】卷是面點成形的重要方法,它是以卷的方法為主。配以其它動作和手法的一種綜合成形方法。 【搓】搓的成形方法主要用于麻花類制品的成形,具體搓法有兩種:一種是先將餳好的劑條用雙掌搓成粗細均勻的長條,再用雙手按住兩頭,一手往后,一手往前搓上勁。然后一手將一頭交給另一手成為雙條,再順勁搓緊,成雙股即可。另一種是先將兩個劑條分別搓成粗細均勻、長短一致,并上好勁的單條;然后兩根單條合在一起,按搓單條時的相反方向再搓上勁,一手從后(或前)面向另一邊轉(zhuǎn)一圈,至條的三分之二的位置,用拇指將頭靠住在條的內(nèi)側(cè),食指和中指拿住條的外側(cè)拉順;再將兩頭扣在里邊,合攏成3股繩狀麻花即成。 五.設備與工具 【設備】面點制作常用設備主要有案臺、爐、灶、各種成形機械。 1.案臺是制作面點的工作臺,是必備設備,常用的有木制案臺、石板案臺和金屬板案臺。 2.爐、灶是食品熟制的必需設備,常使用的有蒸煮灶和烘烤爐兩類。蒸煮灶分蒸氣蒸煮灶(又稱蒸氣灶臺或蒸氣鍋臺),燃燒蒸煮灶(包括 煤氣灶與煤火灶兩種)。 烘烤爐分電熱烘烤爐(又稱烤箱)與燃燒烘烤爐兩種。 燃燒烘烤爐有缸爐、吊爐、平爐等。 3.食品機械是食品加工中人工勞動的替代物。常用的有和面機、絞肉機、打蛋機、電磨、剎菜機、饅頭機、餃子機、冷面機、壓面機等等。 4.其它專用設備有秤、砧板(菜墩)、鍋(包括水鍋、高沿平鍋、平鍋、蒸氣夾層鍋)、蒸籠(又叫籠屜)、烘盤、缸等。 【工具】可分為皮坯工具、成型工具、成熟工具等。 1.皮坯工具有面杖、通心槌、單手棍、雙手棍、橄欖棍、鴨蛋槌、花棍等。 2.成型工具有印模、模具、花鉗、套模、花嘴、木梳、撥挑等。 3.成熟工具 有鐵勺、笊籬、筷子、鍬鏟、火鉗等。 4.常用刀具有批刀、文武刀、面包刀、花滾刀、小片刀、剪刀等。 5.常用其它工具有篩子(又叫籮網(wǎng))、面鏟板(又稱刮板)、粉帚、小簸箕、排筆、毛筆、牙刷、印子、餡挑(又叫尺板)。 【使用與養(yǎng)護】定點存放,搞好衛(wèi)生,熟悉性能,安全操作,定期檢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