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常對死亡、陰間、神鬼之類有種種猜想。于是產(chǎn)生了各種葬法葬式,這同時也是靈魂崇拜的一種形式。喪葬習俗的民俗文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喪葬形式受氣候環(huán)境、文化影響而多種多樣。 葬法大概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保護死者身體,另一個是消滅死者身體。按這兩類,我們介紹下中國古老的喪葬方式。
風葬也是一種古老的喪葬方式,就是對遺體進行“風化”處理,流行于中國東北和西南部。如鄂倫春族,四川甘孜地區(qū)康定一帶藏族,新疆的達斡爾人,基諾族等。不過其中也有是先進行風葬,幾年之后再土葬的。 關于風葬,鄂倫春人頗為講究。人死后先用雪水江遺體洗凈,再放入樺樹皮縫制的棺槨中,再選擇兩棵松樹相距 1 米左右的地方,死者頭朝西南。出殯前,還會將死者的生前"三寶"(獵馬、獵犬、獵刀)放在尸體旁,獵犬和馬作為陪葬。這是鄂溫克和鄂倫春族古老的喪葬方式,使遺體在自然條件下風化。
水葬之法在流行于西藏及其附近地區(qū),漢族采用水葬的主要是沿海漁民。周總理等老一輩革命家,就是選擇的海葬方式。國家領導人帶頭,樹立榜樣。把骨灰撒向大海,情意留在人間。 海葬的歷史起源于北歐海盜,是海上最古老的葬禮儀式。后來逐漸演化為軍隊所用,海葬通常在日出或日落前舉行,艦艇長鳴, 降半旗,遺體沉入海中后,會并將日期、經(jīng)緯度記錄下來作為航海日志。
用草裹尸或蓋尸而葬。漢族葬法之一,古稱“槁喪”。在棺葬之前,漢族多用草葬,尤其是庶民,“草草安葬”指的也是這個意思。在《吳越春秋》是記載,“死則裹以茅,投于中野。
我國的文獻中有頗多記載《魏書·失韋傳》,“失韋國,……父母死,男女聚哭三年,尸則置于林樹上。”一些學者認為這種葬俗的與游獵經(jīng)濟有密切的關系。古人認為死人的精靈游蕩在森林之中,就如生活在活人的身旁,這可能導致樹葬之俗。中國古代契丹、室韋以及鄂溫克、鄂倫春、赫哲、珞巴等族實行樹葬。 發(fā)展在當代,樹葬多為,將骨灰埋于樹下,既保護環(huán)境,又能合理利用土地。當后人坐在大樹之下,思念先人,樹木蔭蔭庇護子孫,感恩之情會隨樹的生長而綿綿不絕,先輩的精神也早已與樹合為一體。
塔葬是中國藏族的葬儀風俗之一,它起源于原始佛教以塔安置佛舍利或佛之爪發(fā)的習俗。是最高規(guī)格的一種葬式形式。當活佛圓寂后,把遺體內(nèi)臟取出,再以香料處理,然后根據(jù)地位供奉于金、銀、銅、木或泥制的靈塔內(nèi)?,F(xiàn)今,將火化的骨灰埋葬在磚塔之內(nèi)是最為普遍額做法。 17世紀90年代,五世達賴死后,開始在拉薩布達拉宮修建 “靈塔殿”和佛堂。在1936年所建的十三世達賴的靈塔殿,是西藏最晚的一座塔葬建筑。
崖葬又名懸棺葬,是我國古代廣居南方的濮越民族的一種特殊葬俗,其葬法是利用天然巖縫或人工木樁把棺木懸置在崖壁之上,葬地多在臨水的高巖之上,棺木形體似一只船,分為頭、尾和侖三部分,頭尾翹起,倉為棺樞,安放遺體。
火葬約在春秋時期就有記載,是中國傳統(tǒng)的葬式之一,《列子·湯問》、《呂氏春秋·義賞》、《荀子·大略》等均可查證。春秋戰(zhàn)國的氐羌人,用“死則燒其尸”的方式處理離世的人。傳說火葬后,認得靈魂可以隨著青煙來到祖先的身邊。
提到天葬會首先想到西藏,不僅是西藏,蒙古等少數(shù)民族也會用這種傳統(tǒng)的方式。這是一種信仰的葬法。人死后把尸體拿到指定的地點讓鳥獸吞食,這種做法被認為是可以將靈魂帶入天堂。 在2005年西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發(fā)布《天葬管理暫行規(guī)定》,大意為,任何組織和個人禁止對天葬儀式過程的拍攝、傳播,天葬臺也不能作為旅游景點。用以保護藏族千年歷史的喪葬習俗。
沙葬在新疆沙漠地區(qū)最為流行的喪葬方式之一。將死者用麻袋裝好投入流沙中,讓它慢慢陷進沙子。由于新疆氣候干旱少雨的原因,許多遺體進入沙子很快就脫水,使得身體長久不會腐爛,有的可以天然保存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1981年4月中旬,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宣布,在我國新疆羅布泊地區(qū)所發(fā)現(xiàn)的樓蘭少女古尸,死亡時距今3800年左右。 (樓蘭公主復原像)
壁葬是將骨灰盒嵌在墻壁內(nèi)的喪葬方式。八寶山革命公墓在修建時就是規(guī)劃的壁葬形式。根據(jù)逝者在黨和政府中擔任的職務高低,參加革命的時間長短、貢獻大小,在墓穴的規(guī)格、安葬的地點上也有所不同。同時也是為了節(jié)省土地資源所考慮。 俗話常說入土為安。土葬是中國產(chǎn)生最早、流傳時間最長、使用范圍最廣、涉及民族最多、最為普遍的一種喪葬民俗。由于耕地面積少的等多種原因,目前在我國,火葬逐步取代土葬,并有國家劃定范圍作為火葬區(qū)。除山西,陜西,貴州,四川等多數(shù)經(jīng)濟不發(fā)達地區(qū)仍以土葬為主,絕大多數(shù)城市聚居地區(qū)已被禁止土葬。土葬思想根深蒂固,目前也是大多數(shù)中國人不愿改變的喪葬習俗。 “我國是人口大國,耕地有限,人均耕地面積僅為1.4畝,森林覆蓋率以及人均占有木材的數(shù)量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現(xiàn)在每年全國死亡人口大約7000萬,如果沿用土葬,每年就要占用土地10多萬畝,消耗木材300萬立方米?!?/p> |
|
來自: 山鄉(xiāng)武俠 > 《民俗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