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詩歌的風格? 詩歌的風格是詩人的一種審美能力,它以詩人的德性、氣質為基礎。由于詩人不同的德行和氣質,所用的表達方式和藝術手法也是不同的,當然,詩歌風格也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是風格?何力主編的《寫作辭典》上說:“風格指作家、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藝術特色和創(chuàng)作個性?!比缜叭嗽u價唐代詩人李白的詩風為“飄逸”,杜甫的詩風為“沉郁”,也就說,“飄逸”、“沉郁”便是李白、杜甫”在創(chuàng)作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各自的藝術特色和創(chuàng)作個性。 就詞來說,明張綖說:“少游多婉約,子瞻多豪放,當以婉約為主?!鼻逋跏康澕右匝a充道:“仆謂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稱首?!彼麄儚暮暧^角度概括宋詞中主要藝術風格。前代論詞者多崇尚婉約而以豪放為別調(diào),近世論者則有獨推豪放為積極而以婉約為低靡。 “婉約”一詞,早見于先秦古籍《國語吳語》的“故婉約其辭”,晉陸機《文賦》用以論文學修辭:“或清虛以婉約,每除煩而去濫?!卑粗T詁訓,“婉”“約”兩字都有“美”“曲”之意。分別言之:“婉”為柔美、婉曲。“約”的本義為纏束,引伸為精煉、隱約、微妙。故“婉約”與“煩濫”相對立。 這與“豪放”,宋初李煜在《浪淘沙》的中寫道:“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已見豪氣。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也是“沉雄似張巡五言”。正式高舉豪放旗幟的是蘇軾,其《答陳季常書》云: 一個詩人的風格的形成原因是多元的,這與詩人個性、經(jīng)歷、素養(yǎng)、理想以及時代背景和地理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根據(jù)李保均在《寫作藝術論》(四川大學出版社)中所說的藝術風格的寫成取決于以下因素: (1) (2) (3) (4) (5) (6) 下面,我就用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和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為例,從個人才情秉性、所反映社會方式、意象的運用來看形成不同風格的原因。 首先,不同的才情秉性 惠洪在《冷齋夜話》中說過:“少游鐘情,故其詩酸楚;魯直學道休歇,故其詩閑暇。至于東坡,則英特邁往之氣,不受夢幻折困,可畏而仰哉?!币馑际钦f,秦觀的性格多愁善感,心性脆弱,所以,詩歌就表現(xiàn)出“酸楚”的風格;黃庭堅(字魯直)因為老莊道家思想領悟很深,能夠順應自然,處變不驚,所以,詩歌表現(xiàn)出從容不迫的風格。而蘇軾以其曠達樂觀的處事態(tài)度,屈身自如,隨遇而安,所以詩歌往往表現(xiàn)出豪邁脫俗的風。這些都是他們各自詩歌的不同風格表現(xiàn)。 當然,大家比較熟悉的杜甫和李白,由于他們之間的性格秉性不同,其詩歌風格的差異都是明確的,即一個是現(xiàn)實主義的,表現(xiàn)出沉郁頓挫的風格,一個是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出飄逸灑脫的風格。 再次,反映社會方式不同 詩歌中運用了不同的反映方式,也就表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也就是說,即使具有同意的思想情感,但在表現(xiàn)上方式存在差異,其風格也是不同的。 比如,李白和杜甫,都有“濟蒼生,安社稷”的儒家思想,但在表現(xiàn)方式上不同,其詩歌也就自具有了不同的風格特征。 詩人李白以宏闊的氣魄,運用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寫出了反映社會的和對美好社會的向往的詩歌,而他的詩歌現(xiàn)出了雄奇奔放,色調(diào)瑰瑋約麗,語言清新流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風格。 而詩人杜甫,因飽經(jīng)憂患,面對社會底層人民的苦難,看到了唐王朝由盛及衰的歷史轉變過程中各種矛盾的存在,其詩歌表現(xiàn)出沉郁頓挫,語言深沉多變的風格。 再次,選擇意象不同 詩人選擇意象取決于自己的品性和個人的氣質。現(xiàn)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生活,按照生活的本來樣式精確細膩地描寫現(xiàn)實,真實地表現(xiàn)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人物。浪漫主義善于抒發(fā)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常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神奇的想像和夸張的手法來塑造形象。因為,在選擇意象時,往往也是不同的。 (1)意象意義差異 就李白來說,所創(chuàng)造的意象就富于勇猛的特點。如,《上李邕》,李白就在大鵬身上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大鵬可以自由的,任意飛翔在天地之間,不受任何拘束,表現(xiàn)了李白的個性。如,《臨終歌》:“大鵬飛兮振八裔,終天吹兮力不濟?!崩畎资窃趯Υ簌i的哀婉中感嘆自身。除了大鵬以外,李白借助蒼鷹、猛虎、千里馬、鳳凰等來體現(xiàn)自己的個性,抒寫自己的理想。我們從李白詩歌中所具有的個性化的、疏朗的、超越現(xiàn)實生活的意象來看,就可以感受到詩歌清新飄逸的風格。 就杜甫來說,詩歌的意象富有生活或者變態(tài)的特點。這些意象且有濃郁的憂慮色彩,反映出杜甫憂國憂民的情懷。如,“鳳凰”,在杜甫的詩歌中就不像李白詩歌中的鳳凰不與群雞為伍,象征了潔身自好的隱者,而是善良、仁愛,簡直就像替眾雞受難的圣賢。在《朱鳳行》和《鳳凰臺》中都體現(xiàn)了這種沉郁的風格。病柏、病馬、病桔、病楠等是最能體現(xiàn)杜甫詩歌風格的意象。它們或象征國家的破敗,或諷刺君王的奢侈,或比喻閑人被棄,或悲嘆生靈涂炭。這些意象都是有深沉蘊藉的特征。 (2)意象虛實差異 虛實意象的差異就是在運用意象時根據(jù)自己的性格和表現(xiàn)的需要而選擇不同的意象。表現(xiàn)的方法不同。李白詩歌萬象皆虛,其意象具有極大的虛擬性。因而,他很少對生活細節(jié)作細致的描寫。詩人馳騁于想象空間,穿插于歷史神話、夢境、幻境,用一些表面看來毫無邏輯聯(lián)系的聯(lián)想,拼接成藝術圖畫。這在《夢游天姥吟留別》、《遠別離》、《梁父吟》等詩中有所體現(xiàn)。正因其虛擬性特點,李白的夸張是大膽的,如,“白發(fā)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飛流直下三千尺”等。李白的想象是奇特的,如,“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等。因此,想象的大膽和奇特是李白詩歌的特征。 杜甫詩歌的意象對取自于現(xiàn)實生活。杜甫善于刻畫眼前的具體生動的景物,表現(xiàn)內(nèi)心情感的細微波瀾。在詩歌中,往往從實處著手,逐漸推演到有關國計民生、統(tǒng)攝全局的問題。這在《春望》、《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等中,都有由家而國,用自己一個家庭的遭遇來反映生活時代變遷的悲劇。在杜詩中,也有夸張、想象,但總的傾向仍然偏重寫實的。比如,“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薄盁o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睙o論是細小的景物,或是雄偉的景物,在杜甫詩歌中,都能給人以逼真之感,體現(xiàn)出杜詩沉郁的風格。 其次,意象疏密差異 意象的運用不同取決于詩人的審美個性。先看李白詩歌對意象的運用。李白詩中的意象組合比較疏朗,好像疏淡寫意畫。有如“三兩傳神之筆,便勝過滿紙涂抹”。李白的詩或者一個詩句一個意象,或者兩句合在一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意象,而且每一個意象又總是力求鮮明,耐人尋味,讀起來瑯瑯上口,清新飄逸。如,“長安一片月”;“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上有無花之枯樹,下有傷心之春草”;“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些詩句中的意象都顯得比較疏朗,給人一種鮮明而又疏朗的感受。 再看杜甫詩歌對意象的運用。杜甫詩中的意象組合比較緊密,往往把幾個意象壓縮在一句詩中,顯得凝重老成、沉郁。如,《登高》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等,意象密集,意境宏闊,給人一種凝重、壓抑的感覺。 在運用意象上,李白詩歌以其個性化的、疏朗的、超越現(xiàn)實生活的意象,構成其詩歌清新飄逸的風格。杜甫的詩歌以其內(nèi)在的、密集的、積淀現(xiàn)實生活的意象,構成其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 (未完待續(x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