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精的故事,應(yīng)該是大家最熟悉的。關(guān)于白骨精這個妖怪的來龍去脈,貧道本來寫了一點,后來發(fā)現(xiàn)微博上@九之尾 兄寫過一篇《白骨精是石磯娘娘表姐?——萬條微博說西游番外篇》,已經(jīng)把這個問題解析得很透徹了。所以在這里特別推薦! 那么今天就聊聊劇情吧。我們從小得到的教育,就是不要像唐僧一樣,人妖不分,敵我不分。要相信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要擦亮眼睛,認清真相…… 然而真是這樣嗎?如果大家細讀原著,就會發(fā)現(xiàn),在這個故事中(后面的故事暫不涉及),不是這樣,而且完全不是這樣! 按慣例,還是要概括一下劇情。
這個故事其實很簡單,但意思卻很深?,F(xiàn)代的影視、戲曲,都有些曲解原著的意思,這里不妨按原著澄清一下。尤其是作為掌握著決策權(quán)的唐僧,他在這里面是怎樣表現(xiàn)的? 一打白骨精 我們且看一打白骨精前,唐僧的表現(xiàn)??此遣皇窍裎覀兤綍r說的那樣,人妖不分,是非顛倒。 大家對劇情很熟悉,前面孫悟空去摘桃,就不介紹了,白骨精變化了一個少女走近,是唐僧先發(fā)現(xiàn)的。
夠警覺吧?八戒沙僧都沒察覺,是唐僧先發(fā)現(xiàn)了。 八戒就跑去看,問了那女孩,女孩說:“我提的是香米飯,炒面筋,要還愿齋僧。”于是八戒回稟道:這是一個齋僧的女子。然后唐僧說什么?
然后唐僧詢問女子,女子編造身世說:“正西是我家,有父母在堂,看經(jīng)好善,招了一個女婿。”這時唐僧說什么?
我們看,到這里,唐僧對誰都不信。第一句話:“悟空才說曠野無人,那不是個人?”其實眼里明明見到個人,就說“那里來了個人”不就得了?何苦加一句話,把悟空捎在里面?這其實體現(xiàn)了唐僧對孫悟空不信任。 但是他對八戒也未嘗相信,八戒已回稟了女子的情況,唐僧卻又不信,說他胡纏。他必須得親自詢問一番女子的身世。 但我們發(fā)現(xiàn)沒有,村姑的這段故事并沒有使唐僧相信。唐僧指責他“怎么自家在山行走”,“這個是不遵婦道了”,這真的是指責她不遵婦道嗎?當然不是!這是唐僧在想法質(zhì)問、套話。你們倆萍水相逢,你一個和尚家,何苦管人家姑娘遵不遵婦道?他正是借“不遵婦道”來套村姑多開口說話!只要村姑辯解的話一多,唐僧又不是傻子。總能看出漏洞的。 然后白骨精是這樣辯解的:
這一來一往幾個回合。唐僧把所有的漏洞都挑出來了,白骨精把所有的可能都說圓了:一是自己為何以婦道人家孤身行走。二是為何明明給丈夫送飯,又忽然要把飯轉(zhuǎn)送給唐僧。這幾個回合,邏輯上,沒有火眼金睛的唐僧,是無法再懷疑什么了,然而唐僧最后的決策,還是不肯吃。說明他本來就是有戒心的。這里哪里看出他人妖不分、顛倒是非了?這里真正人妖不分的,是豬八戒好不好! 但是唐僧不吃,就等于說,他認為眼前這女孩是妖怪嗎?當然不是!天下只有好人和妖怪兩種情況么?西天路上情況多的很!也有好人,也有強盜,也有妖怪,也有誤會(比如寇員外那回)?;钠桔昀锖鋈蛔叱鲆粋€少女,只能說情況可疑。不搭理、不輕信,但也不要得罪人家,才是最好的選擇,唐僧推說孫悟空摘桃去了,不肯吃她的飯,何錯之有? 所以孫悟空駕云回來,舉棒就打。唐僧趕緊拉住:“悟空,你走將來打誰?這女菩薩有此善心,你怎么說他是妖精?”這句話也沒有問題。假如唐僧說:“悟空,這荒郊野嶺的,我們不明就里,這女子雖說是齋僧,但也未必就是好人。我們走吧。”——萬一人家真的是齋僧的怎么辦!作為僧人,你可以拒絕齋供,但當面懷疑人家動機,恐怕就有違僧人的職業(yè)道德了! 然而孫悟空犯了一個錯誤,他不該這樣說:
老實說,這就不是討論問題的態(tài)度!孫悟空說“我火眼金睛,認得這是妖怪”了么,說“我看出這妖怪本相,是個什么成精”了么?明明能看出來,為什么不說呢(或許火眼金睛的境界無法用言語向唐僧這種凡人表達,總之他沒有從事實本身出發(fā)來討論)?反倒用這“動凡心”的話來搶白唐僧,還有什么辯解的必要?所以唐僧閉口不言,聽憑孫悟空舉棒把少女打死。 所以我們看在“一打白骨精”整個故事中,唐僧從頭到尾只是懷疑,他沒有任何證實眼前這少女是人是妖的條件。而且他也盡到他凡人最大的努力去做了:1、及時發(fā)現(xiàn)。2、抓住漏洞。3、積極質(zhì)疑。而且他還做到了,4、在沒有判斷對方是什么情況時,及時阻住了孫悟空的第一棍。這應(yīng)該說沒有半點可以質(zhì)疑的吧? 誰主張,誰舉證。唐僧主張少女不是妖,且憑他凡人的最大能力調(diào)查并舉證了:她是來齋僧的。孫悟空具有判別是非的能力,主張是妖,理論上,應(yīng)該舉出更多的證據(jù)才有助于團隊的合作??蓪O悟空舉出的證據(jù)在哪里呢? 其實這就看出孫悟空傲岸不羈的一面,他不屑于和一個凡人辯論。你愛信就信,不信就不信。老子懶得和你多講。所以,他只憑一句毫無道理的搶白話,直接終止了辯論。 二打白骨精 二打白骨精,仍然看不出唐僧人妖不分,是非顛倒。白骨精的第二次變化是這樣的:
有人說孫悟空機智,能一下子想到“這女子18歲,那婆婆80歲,怎么60多歲還生產(chǎn)”。其實這個邏輯,唐僧何嘗想不到?所以他這里,從頭到尾只說了一句話:“尋甚人?”其余的對話,都是孫悟空和豬八戒在PK。 其實原著根本沒有說老太太哭的誰。老太太根本沒有自認她和那小姑娘有什么關(guān)系。一切混亂的起源是豬八戒胡猜亂道(先不管他是故意的還是真蠢)!孫悟空一照面就打,白骨精連說話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打倒了。 所以第二場,唐僧一點有效信息都沒有得到!他既沒有聽到老太太的任何話,孫悟空也沒有給妖精任何露破綻的機會。所以這里孫悟空處理得實在急躁了些,說得嚴重一點,倒像孫悟空盡早殺人滅口了! 86版電視里,演的是這老太太哭著女兒找來了,還問唐僧女兒的下落,發(fā)現(xiàn)女兒尸體又哭了一場,前前后后,說了好多話。這其實是個大bug。這就把唐僧演得太蠢了!唐僧見到那個村姑,都知道盤問半天。現(xiàn)在見到一個80多歲的老太太自認是小姑娘的媽,如何不起疑心? 三打白骨精 白骨精第三次變化了一個老公公,這一場是這樣的:
我們來看這一場,孫悟空和妖精雖然有對話,但是這對話發(fā)生在遠處。是孫悟空迎上前去,和白骨精說的話。唐僧根本就沒有聽見。否則孫悟空又是念咒,又是安排的,唐僧難道一點都不知道? 況且唐僧在趕孫悟空走時,也一直說“你一連打死三人”,從沒說“你一連打死一家人”。他眼里只看見孫悟空“把平人打死一個,又打死一個”,如此而已! 怎樣對待證據(jù) 白骨精最厲害的本事,莫過于解尸法。這是留下假尸體當作證據(jù)的辦法。不管它留下的兩具尸體是借的真人的(如86版電視劇那樣),還是只能撐一會的幻術(shù)??傊虝r間內(nèi)是看不出來的。 但是最后一次,孫悟空把白骨精打出了原形,唐僧為何還是不信呢?
這里有物證:一個人死了,不可能立即化為白骨。所以唐僧第一選擇是信了。 但是八戒又提供了一個可能:這是孫悟空的障眼法。 所以從這里,我們能看出原著的邏輯其實是很嚴密的!這其實是一個羅生門事件。因為白骨精固然會解尸法,留假證據(jù);以孫悟空的神通,又何嘗不會使障眼法,消滅真證據(jù)?站在唐僧的角度來看,他真的是難以判斷,到底是孫悟空在行兇,還是有妖怪在幻化? 還有,第一次村姑留下的飯菜變成了蛆和蛤蟆,原著是這樣描寫的: 行者道:“師父莫怪,你且來看看這罐子里是甚東西?!鄙成當v著長老,近前看時,那里是甚香米飯,卻是一罐子拖尾巴的長蛆;也不是面筋,卻是幾個青蛙、癩蝦蟆,滿地亂跳。 從沙僧和唐僧離飯菜較遠來看,邏輯上來說,孫悟空足夠的時間把真米飯變成蛆和蛤蟆。 第二次老婆婆沒有留下物證,第三次,老公公有一句口供,就是他輕敵了之后(錯認了定盤星),隨口編的一個有破綻的話,說老太太是他妻子,小姑娘是他女兒。這就犯了那個“六十多歲還生產(chǎn)”的bug。但是,孫悟空何不把這句話向唐僧轉(zhuǎn)述一番,以指出其中的破綻呢?這很簡單,眼前擺著一堆白骨,豬八戒猶且指為孫悟空的障眼法。由孫悟空單方面轉(zhuǎn)述的和老公公的對話,又如何能取信于唐僧? 況且,第三次這堆白骨的出現(xiàn),原文是:
孫悟空有時間跑回去請師父來看骷髏,他如何不能在跑回去之前,先把老公公的尸體變成骷髏?據(jù)原著,唐僧并沒有見到老公公在眼前化為骷髏,足見他離現(xiàn)場有一段距離。 所以我們只有細看原著,才能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各種戲曲和影視,幾乎都把白骨精提供的信息,處理成公開的,讓師徒四眾都同時聽到、看見。唐僧在知道了這些信息之后,還執(zhí)意把孫悟空趕走。這就是有意把唐僧往人妖不分,愚不可及上面拉扯!其實這是對原著的誤解。 貧道一直在講《西游記》是平靜溫和地面對人性的。所以,三打白骨精這一段,我們也不要理解為是在批判唐僧的。面對現(xiàn)有的信息,他只能這樣做。這其實就是一個羅生門事件。今天反倒是最近有些影視,開始往這個本意上回歸了。 火眼金睛并沒有被證實過 有人說,孫悟空不是會火眼金睛么?難道唐僧還不信?但是此前的取經(jīng)路上,他沒有任何展示火眼金睛的機會!反倒有打死六個毛賊的前科。而且,師徒也從沒碰上過妖怪假變?nèi)诵吻皝砘没蟮氖录?,此前的妖怪,無論黃風(fēng)怪、寅將軍、黑熊精,都是以真面孔猙獰示人的。西天路上就算妖魔眾多,不也是有高老莊、駝羅莊、陳家莊隨處可見的民宅么?就是黃風(fēng)山前面半日的路程,也還有一戶姓王的人家。憑什么就非得懷疑面前這三個平民是妖怪變的? 所以,在沒有任何外界有效信息可以佐助判斷的時候,只能聽從兩個聲音,一個是概率。一個是經(jīng)驗。 概率是對未來的預(yù)估:碰上一個妖怪假變的人形,概率就算1/2,一連碰上三個,概率就是1/8了!真相雖然是一個會解尸法的妖怪變了三次,但這是小概率事件,誰也想不到。假如每碰上一件蹊蹺的事,就都懷疑人家是妖怪,那也就寸步難行了。 經(jīng)驗是對以往的總結(jié):孫悟空在我面前殺過人。從這兩個前提出發(fā),孫悟空被冤枉是必然的! 所以唐僧何嘗不是用這種概率性的思維想問題呢?他見老太太被打死。立即指責孫悟空說:“你把平人打死一個,又打死一個,此是何說?”孫悟空說她是妖精。唐僧就說:“這個猴子胡說!就有這許多妖怪?” 前幾天貧道的文章被一個網(wǎng)站轉(zhuǎn)載,其中說《西游記》的甲故事和乙故事不是同一個人寫的。就有位網(wǎng)友提出異議:前幾天剛看了篇別人的文章,說丙故事是另一個人寫的,今天又聽你說甲故事和乙故事也不是一個人寫的。這《西游記》到底是多少個人寫的?所以你們肯定說錯了! 其實這個思維方式,正和唐僧一樣。當他不能判斷眼前這個說法是否可信的時候,只能憑經(jīng)驗和概率。
所以,我們決不能說這位網(wǎng)友哪里錯了,第一他自己不研究《西游記》,第二他也沒有看過貧道或別人更詳細的考證文章,只是看了貧道一個結(jié)論。他判定貧道說錯了,是入情入理的,貧道充分理解。這和唐僧在白骨精幻惑的地位正相符。當然我們不能贊揚唐僧如何如何,起碼,不能這樣丑化他。 唐僧何時成了人妖不分的代名詞 其實《三打白骨精》這個故事,原著里只占一回,絕不是個特別重點的故事,而且從李贄到黃周星、劉一明,這些《西游記》的大評點家們,也不批評唐僧人妖不分。只是講:
這些話頭,其實還是出于修煉的那一套,告誡人們,因饑餓而產(chǎn)生的食欲(這段故事由唐僧要行者化齋而起),因好色而產(chǎn)生的性欲,都是迷惑本性的原因。一定要認清這些,修煉時及時摒棄。如此而已。 真正把這個故事,推上敵我矛盾、人妖斗爭的,還是上世紀的事。這個故事真正火起來,也是那個時候的事。這是在上世紀60年代京劇《三打白骨精》熱演之后,毛澤東和郭沫若有唱和。郭沫若先寫了一首:
毛澤東和詩為:
這些話,在當時都是有特定含義的。那個時代,只有人和妖,敵和我。從上到下,就是叫人這樣區(qū)分,這樣想問題的。人當然是人民,妖當然是反革命,僧是可以改造的對象,金猴是指人民相信的靠山。妖霧當然是指金猴看來與“人民”作對的勢力。所以一切劇情,都往美化孫悟空,丑化唐僧上面拉扯。這種事,只要輕輕一改,就會離原著很遠了。 而且那個時代,只容許人和妖,不容許一種懷疑的態(tài)度存在。如果你竟然敢持中立的懷疑,那就是人民的反面,至少也是改造的對象。但我們都知道,這種“改造”的結(jié)果,往往還是拿你當了人民的反面。上面或表面上口口聲聲“猶可訓(xùn)”,下面或背地里,都是拿你“千刀當剮”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