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諸多名將,王濬不可不提。而劉禹錫那一首《西塞山懷古》也實在太好: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開頭就是舳艫千里的氣勢,讓人想起老辛所謂,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但劉禹錫畢竟是懷古,后面筆鋒一轉(zhuǎn)就說起了傷心事——故壘蕭蕭蘆荻秋,滿目唯見衰草漫連天,英雄埋骨、遽作了荒蕪地的凄凄切切。我自己是很喜歡懷古類的文章的。然而英雄故事,寫得多了,也就濫了。懷古文章寫得好的,實在太少。寫得好的懷古文章,譬如劉禹錫這一首《西塞山懷古》,是讓人有興味去看一看那個指揮著樓船下益州,收了金陵王氣的王濬的模樣的。 王濬,字士治,弘農(nóng)湖人(今河南靈寶西)?!稌x書》里面開篇明宗,說他少年時候雖然“美姿貌”,精通典籍,但因為不注重名聲,也沒有對自己的行為加以約束,因此并不為人所稱道。直到后來才改變了自己的處世之道,通達爽朗,“恢廓有大志”。雖然《晉書》中說王濬是晚乃變節(jié),但這“晚”,大抵也不會超過三十歲。因為在王濬改過自新后,為刺史徐邈賞識,最后成了他家女婿。
成為這樣一個人的乘龍快婿,王濬可說是幸運之極;然而他的幸運卻還不止如此?!稌x書》曾記載,羊祜對王濬極為賞識,“深知待之”,將他當(dāng)做知己。羊祜這個人,對于王濬而言不可謂不重要;如果要講王濬,就不得不提到羊祜。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羊祜,王濬還是王濬,但絕不會是史書上我們知道的那個王濬了。
但王濬的這些幸運,都是建立在本身擁有相當(dāng)實力的基礎(chǔ)之上的。 王濬之前曾擔(dān)任過河?xùn)|從事,主管文書、察舉非法,《晉書》上形容說不廉潔的官吏對其是望風(fēng)而逃,這歌形容雖然有些夸張,但也可一窺王濬本人的手段與魄力。而他后來被升遷為巴郡(今重慶)太守時,也做了許多舉措以安穩(wěn)當(dāng)?shù)匕傩铡R驗榘涂さ亟訓(xùn)|吳,隨時可能發(fā)生戰(zhàn)亂,當(dāng)?shù)匕傩丈四泻⒑蟠蠖嗖粫B(yǎng)大。王濬明法度,寬徭課,令產(chǎn)育者有休養(yǎng)的機會,“所全活者數(shù)千人”;后來轉(zhuǎn)任廣漢太守,也是施行仁政,“百姓賴之”。從《晉書》中的這些記載可以看出,王濬之所以能夠得到羊祜的賞識,最主要的,大概還是因為本人有能力,有政績的緣故。 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夏天,因為汶山白馬胡侵擾當(dāng)?shù)馗髯灏傩?,益州(今四川成都)刺史皇甫晏出兵討伐,其幕僚多以為皇甫晏此行必敗,紛紛勸諫他,但皇甫晏不聽;后大軍抵達觀阪,牙門張弘等人覺得道路險阻,又害怕胡人人多勢眾,便反叛殺掉了皇甫晏。朝廷改命王濬為益州刺史,王濬設(shè)計殺掉張弘等人,因功被封為關(guān)內(nèi)侯。關(guān)于王濬成為益州刺史一事,《晉書》里曾有這樣的記載:“濬夜夢懸三刀于臥屋梁上,須臾又益一刀,濬警覺,意甚惡之。主簿李毅再拜賀曰:「三刀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臨益州乎?」”,仿佛王濬成為益州刺史,乃是早有預(yù)兆?!稌x書》多神怪之語,不足為信,但王濬任職益州刺史期間,采取了和羊祜相似的政策,以柔懷之,以力拒之,以至于四周蠻夷大多都來歸降。由于王濬擁有這樣出色的政績,羊祜越發(fā)看重他,因此在朝廷打算將他升遷為右衛(wèi)將軍,大司農(nóng)的時候,羊祜暗地里上表請求令王濬繼續(xù)擔(dān)任益州刺史。益州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西晉水兵實力不如東吳,若想平吳,必定要借助長江上流水勢予以擊破。而羊祜建議朝廷留任王濬,足見其對王濬的賞識;而正如他幾年前對自己的侄子羊暨所說的那樣,“濬有大才,將欲濟其所欲,必可用也”,王濬這個人才能非常,如果能夠給予他想要的東西,必能成其非常。而王濬的確也不負羊祜所望,開始了制作舟艦的工作。 水上作戰(zhàn)古來有之,就近而言,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zhàn)可謂是家喻戶曉。但王濬這次制作的樓船規(guī)模卻是古未曾有,“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出門,其上皆得馳馬來往。又畫鹢首怪獸于船首,以懼江神”。這樣大規(guī)模的船艦制造工作,東吳不可能沒有覺察。事實上,王濬著人造船時產(chǎn)生的木屑順江而下,被東吳建平太守吾彥發(fā)現(xiàn),并上奏吳主孫皓,請求增加建平兵力,但孫皓不聽。吾彥沒有辦法,只得命人在江流之中設(shè)置鐵鎖,希望能夠暫且阻擋晉軍的攻勢。 然而司馬炎雖然表現(xiàn)出了伐吳的決心,但當(dāng)時并非伐吳的好時機。最主要的原因,是西晉內(nèi)部存在一定的矛盾。 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昭原本有“先定巴蜀,三年之后,因順流之勢,水陸并進”,再平東吳的打算,然而在咸熙二年(公元265年),蜀國滅亡后的兩年里,司馬昭因急病去世,司馬炎倉促即位。原本泰半曹魏舊臣對司馬昭等人誅殺高貴鄉(xiāng)公曹髦一事就心存不滿,加上司馬炎并無軍功,無以安定人心,朝中局勢并不很穩(wěn),因此司馬炎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政策,從晉室內(nèi)部開始整頓,培養(yǎng)自己的黨羽,肅清自己的政敵。至于晉室滅蜀以后軍師勞頓,且沒有一支強大的水軍隊伍來對抗東吳等,的確都是伐吳被擱置的原因,但并不是主要原因。因為即便兩年后,也就是泰始十年(公元274年),東吳名將陸抗去世,羊祜上表請伐,也被司馬炎拒絕了。 伐吳一事似乎被擱置了。一直到咸寧四年(公元278年),羊祜去世,司馬炎的政治集團中少了一位文武兼?zhèn)涞男鄄?,朝中局勢又是一變,伐吳事宜才再次被提起。這和齊王司馬攸息息相關(guān)。 司馬攸原本是司馬昭的次子,但因為司馬昭的兄長司馬師沒有兒子的緣故,因此過繼給了司馬師為嗣。據(jù)《晉書》記載,司馬攸“清和平允,親賢好施,愛經(jīng)籍,能屬文,善尺牘,為世所楷”,深得司馬昭的歡心,甚至有廢司馬炎而改立司馬攸的想法?!稌x書》所記略顯單薄,并不足以論證司馬昭是否真有此意,但兄弟兩人感情不和應(yīng)該是事實。兩人的生母文明皇后王元姬在去世時,曾哭著對司馬炎說:“桃符性急,你這個做哥哥的又不能忍讓,等我死后,恐怕你們會有爭執(zhí),現(xiàn)在我快要死了,希望你記得我的話,對他多一些容讓”。從這件事上,可見一斑。此外,司馬昭-司馬炎一脈之所以能繼承帝業(yè),更多的是因為司馬師在征戰(zhàn)時猝死的緣故,對此司馬昭自己也有所表態(tài),“此景王(司馬師)之天下也,吾何與焉”,無論這是不是司馬昭的政治作秀,但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司馬攸才應(yīng)該是繼承大統(tǒng)的不二人選。第三,此時的司馬攸,正是而立左右的壯年;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又生性愚鈍,百年之后,帝業(yè)何以為繼?在這樣的情況下,朝中對齊王司馬攸的呼聲漸高,迫使司馬炎不得不利用伐吳來建立自己的軍功,并通過其他政治手段來穩(wěn)定局勢,以免朝中輿論越發(fā)偏向司馬攸。 實際上,泰始七年(公元271年)曾有過一次權(quán)臣賈充出鎮(zhèn)長安的政治事件。究其原因,是因為賈充有兩個女兒,長女賈褒嫁給了司馬攸,成為了齊王妃;次女賈南風(fēng)嫁給了后來的晉惠帝司馬衷,因此賈充在朝中的政治立場是十分微妙的。他的被迫出鎮(zhèn),無疑是司馬炎要求他給出一次表態(tài)的緣故?!稌x書》上將司馬炎對伐吳一事猶豫未決的原因歸結(jié)于賈充、荀勖陳諫以為不可,其實是將司馬炎對局勢的考量推在了兩位人臣身上。不過,王濬在這一場政治角逐之中,顯然是處于邊緣狀態(tài)。在留任益州刺史后不久,他被封為龍驤將軍、監(jiān)梁益諸軍事,繼續(xù)他的造船工作。 盡管司馬炎做出決定的背后有著幽深的政治意圖,但王濬在咸寧四年(公元278年)時的上表仍然顯得十分動人,仿佛足以成為影響司馬炎做出決定的理由:“臣數(shù)參訪吳楚同異,孫皓荒淫兇逆,荊揚賢愚無不嗟怨。且觀時運,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變難預(yù)。令皓卒死,更立賢主,文武各得其所,則強敵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敗,又臣年已七十,死亡無日。三者一乖,則難圖也,誠愿陛下無失事機”。 他在表中提到了三點,第一,東吳孫皓實在太殘暴了,以至于民心不穩(wěn),此時正是討伐他的好時機。如果有一天他突然死了,東吳另立賢君,那我們獲勝的幾率,就要大大減小了。第二,從開始制船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過了七年,船只日有朽敗,恐怕不復(fù)能用。第三,如今我已經(jīng)年過七十,隨時都可能會死去,屆時陛下您又要再去尋找新的將領(lǐng)。天時地利人和,若是錯過,恐怕伐吳再無機會。 孫皓的殘暴由來已久。《三國志》中記載,孫皓每次宴會群臣的時候,都會要求他們喝到大醉,又在旁設(shè)立黃門郎數(shù)十人,令其觀察群臣最后的表現(xiàn),若是言行有不當(dāng)之處,“大者即加威刑,小者輒以為罪”。后宮又有數(shù)千嬪妃,稍有不合意的,便將其投入河中淹死;“或剝?nèi)酥妫蜩徣酥?...是以上下離心,莫為皓盡力”;羊祜在泰始十年的上疏里也曾提到孫皓“恣情任意,與下多忌”。而王濬所說的作船七年,自泰始八年(公元272年)到現(xiàn)在的咸寧四年(公元278年),的確已有六七年的時間;而王濬本人死于太康七年(公元286年),時年八十,倒推至咸寧四年,的確已經(jīng)是年逾古稀的老人了??v然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但終究有盡時。我們無法得知王濬在看到舟艦船只日益朽敗,自己年紀日益老邁的時候,心里是否有過激昂又無奈的心情,但好在這一年,司馬炎終于同意攻吳了。
但事情遠遠沒有結(jié)束,甚至可以說,后續(xù)的發(fā)展完全出乎王濬的意料。 最初進行戰(zhàn)略部署的時候,司馬炎要求王濬攻下建平受杜預(yù)節(jié)度,至秣陵后受王渾節(jié)度。杜預(yù)卻對帳下將帥說,如果王濬能夠攻下建平,那么必然可以順流而下,長驅(qū)直入,彼時威名已顯,再受我指揮,并不合適;但如果他無法攻下建平,這個人,我也沒有理由去指揮他了。因此他修書給王濬,鼓勵他直驅(qū)東吳,“振旅還都,亦曠世一事也”。杜預(yù)是魏晉時的一代名將,為人寬宏有大量,“誨人不倦,敏于事而慎于言”,因此對王濬徹底放權(quán),并不加以干涉。然而王渾的態(tài)度卻與杜預(yù)全然相反。還未至秣陵的時候,王渾便下令要求王濬暫且停留,但鑒于之前杜預(yù)的態(tài)度,王濬聲稱風(fēng)大船不能停,直入東吳,搶得了頭功。王渾心中憤恨,上表告了王濬一狀,說他不聽自己指揮,又誣告王濬暗中扣留東吳的財物。司馬炎雖然否決了朝中將王濬召回的建議,但仍然下詔責(zé)備王濬的專斷獨行,王濬只好屢次上疏為自己辯護,以為“軍人乘勝,猛氣盆壯”,若是固守之前的軍事謀略,恐怕戰(zhàn)場瞬息萬變,延誤伐吳的好時機;且“太尉賈充總統(tǒng)諸方,自鎮(zhèn)東大將軍伷及渾、濬、彬等皆受充節(jié)度”,詔書中并沒有指明要求王濬專受王渾節(jié)度,云云,由是二王積怨?jié)u深。雖然時人多譏笑嘲諷其對王濬的誣蔑,但王渾此人決斷公正,恩威并施,令新附的吳人心里頗懷畏懼,又出身于太原王氏,門第高貴,因此在論賞罰的時候,偏向了王渾一方,“以濬為輔國大將軍,天下咸為之怨”。王濬本人也憤憤不平,每次覲見的時候,都會講說自己攻下東吳的功勞以及被王渾父子誣蔑的冤屈,以至于言行不遜,司馬炎都寬容了他。 這是有原因的。 王濬本人伐吳的確功勞很大,但就出身而言,除了“家世二千石”,并無其他記載,可算是名不見經(jīng)傳。而王渾出自太原王氏,乃是高門巨族。伐吳論功,與其說是王濬與王渾之間的矛盾,不如說是寒門庶士搶得了伐吳的頭功,引起了朝中士族的普遍不滿。因此《晉書》中的記載也是“為渾父子及豪強所抑,屢為有司所奏”。包括王渾之前上表狀告王濬時,“有司遂按濬檻車征”,竟然建議司馬炎將王濬關(guān)押召回。有此可見,針對王濬的,并非只有王渾父子而已。而司馬氏奪得天下,大多依靠士族力量,因此他絕不敢,也不愿意輕易因為一個王濬得罪朝中諸人。但畢竟王濬有伐吳之功,給予他輔國大將軍的頭銜已是偏袒,若是司馬炎再不“容恕之”,恐怕會為天下詬病,因此司馬炎對王濬的優(yōu)容,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是不得已之舉。 王濬當(dāng)局者迷,不肯委屈自己。好在他的一個親戚,益州護軍范通及時提醒了他。范通說,你凱旋回來,應(yīng)該退隱歸于宅邸,不再過問世事;如果有人問起平吳之事,你應(yīng)當(dāng)回答,這是圣主之德,群帥之力,哪里有我的什么功勞呢!這才是保全自己的明智之舉啊。王濬這才驚覺,自己若是再以這樣的態(tài)度面對司馬炎,恐怕有一天會觸碰到君主的底線,從而引來殺身之禍。于是他聽從了范通的意見,從此“不復(fù)素業(yè)自居,乃玉食錦服,縱奢侈以自逸”。這樣一種以退為進的態(tài)度,讓天下人更加為之報不平。因此縱然有以王渾父子為首的士族壓制,“博士秦秀、太子洗馬孟康、前溫令李密等并表訟濬之屈”。迫于輿論壓力,司馬炎終于將王濬擢為鎮(zhèn)軍大將軍,加散騎常侍,領(lǐng)后軍將軍,“后又轉(zhuǎn)濬撫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特進,散騎常侍、后軍將軍如故”。 不過,即便后來王濬的官職有所升遷,二王之間的恩怨卻是終其一生也沒有消弭,甚至還延伸到了下一代。當(dāng)王渾去拜訪王濬的時候,王濬總是嚴加設(shè)防,恐怕他有加害之心,“其相猜防如此”。而王渾的兒子王濟,“以其父之故,每排王濬,時議譏焉”。大約正是因為世家大族抱有這樣的態(tài)度,王濬死后,晉室并沒有給予他足夠公正的待遇?!稌x書》有載,“濬有二孫,過江不見齒錄”,后來即便東晉權(quán)臣桓溫上表,說王濬的兩個孫子現(xiàn)在年逾六十,家貧如洗,“誠宜加恩,少垂矜憫,追錄舊勛,纂錫茅土”,應(yīng)該給予他們一定的優(yōu)待,但朝廷終究沒有理會。
太康六年卒,時年八十,謚曰武。葬柏谷山,大營塋域,葬垣周四十五里,面別開一門,松柏茂盛。 松柏茂盛,真是好。 上一期:魏晉風(fēng)骨 | 摳門兒又俗氣,王戎是怎么當(dāng)竹林七賢的? 糖小晚:白羊座女子,好讀書,好旅行,此生惟愿寄情魏晉,手不釋卷,天涯浪跡,濁酒酹棋局。 我是分割線啊 往期推薦 搜索微信號:historytalking 關(guān)注時拾史事(點擊鏈接關(guān)注我們: http:///2epd7s)。想看輕松有趣的歷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歷史中的各種稀奇古怪? 時拾史事讀者群號 30428330,歡迎喜歡歷史的各位加入群一起交流啊\(^o^)/~ 投稿請發(fā)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更多文章,長按關(guān)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