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我校開展了轟轟烈烈的自主學習模式研討活動。在活動中我聽了許多優(yōu)秀的課例,自己也上了一節(jié)不夠完美的研討課。不管是學習借鑒別人的新思路妙方法還是自己的實踐探索,都讓我受益匪淺。一句話我思故我在,我行故我樂。
我校構建有效導學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以探究性閱讀為核心,引導學生在問題中探究,在探究中領悟,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膽大積極地發(fā)言。。。。。。在實際運用這一模式時,我們注意根據(jù)閱讀教材、學生實際和教師的教學特點等,進行靈活處理,并對有關環(huán)節(jié)作必要的增刪,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做到既體現(xiàn)模式精神,又不程式化。
在聽課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情況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能積極主動地發(fā)言,能進行有序的小組活動,學習的熱情也充分調(diào)動了起來。。。。。。但因為我們的模式還在探索階段,肯定還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覺得無論做什么要看到它的弊大于利還是利大于弊。
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思考,我覺得今后我們應該在這些方面多加關注。
(一)教給自主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
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個體對“學什么”、“如何學習”等問題有一定的意識和反應。而學生如何學習,就涉及到一個學習方法的問題,學生探究性閱讀方法的獲得,除了在學習過程中自主習得以外,更多的還是需要教師來進行訓練和培養(yǎng)。
1、教給自主讀書的方法。通過實踐探索,我們主要教給以下讀書方法:一是自讀,即讓學生圍繞課后習題、導讀提示等,讀課文重點章節(jié),了解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和寫作特色;二是查閱,即查閱工具書、查閱與課文內(nèi)容相關的課外資料;三是評注,即讓學生結合重點問題,給文中重點詞句、精彩片斷作簡要的評點批注,研讀課文;四是聯(lián)系,即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及已有知識去獨立學習,探究問題答案;五是賞析,即賞析好詞好句,朗讀品評,練習感情朗讀;六是質(zhì)疑,即學生在自主讀書、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的新問題做上記號,提交小組或班級交流研討;七是練習,包括讀練、說練和寫練,也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快樂做一做”、“作業(yè)超市”等。
2、重視質(zhì)疑能力的訓練。一是抓住課題,設置學習懸念。題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課題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探究性學習價值。為此,在組織教學時,要抓住課文題目,引導學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提出一些問題。從此處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抓住文中關鍵詞語、句段,啟發(fā)生成問題。如我教學《草船借箭》,引導學生圍繞文中關鍵詞“神機妙算”提出問題:諸葛亮草船借箭首先算到了什么?為了保證借箭成功,他還算到了什么?讓學生帶著問題研讀課文,體會人物特點。三是結合課后習題,歸結重點問題。如教學《魚游到了紙上》一文,老師們精心設計了問題:“魚游到了紙上”是什么意思?課文為什么用“魚游到了紙上”作題目,還能不能用其它題目?讓學生圍繞問題閱讀教材,讓學生在分角色朗讀、課堂表演、舉例延伸等實踐活動中理解內(nèi)容,升華情感。
3、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探究性閱讀過程中,我們對一般性問題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或在小組交流中自行解決;對在小組中解決不了的關鍵性問題,特別對“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問題,則應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組織學生進行研讀。一是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教材,聯(lián)系上下文解決問題。二是借助作者生平、寫作背景、課外讀本等輔助性材料來分析問題。三是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舉例闡釋。四是教師作簡明扼要的講解,以突破教學難點。倡導自主探究性學習,不能全盤否定教師必要的講解,對學生確實解決不了的疑難,我們還是要教師來講,而且要講深講透,以達到畫龍點睛之效。
4、組織好學生的合作探究。我們抓住目標中的核心問題,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深入探究,主要形式有:(1)連鎖式,即小組成員依次發(fā)表看法,由小組長作歸納;(2)接龍式。即由小組長主持,學生輪流作接龍式回答,形成問題答案;(3)補充式,即小組長指定一中心發(fā)言人,其余學生將其發(fā)言與自己的自學成果作比較,相互補充,形成統(tǒng)一意見;(4)辯論式,各自按序交流,提出不同意見及理由,或分正反兩方面通過爭論比較,由小組長綜合歸納。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們努力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師要注意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即時篩選或優(yōu)化重組,提煉出覆蓋面廣、有思考價值、有穿透力的研究話題,組織學生進行專題研討;二是教師要精心預設好交流的內(nèi)容及學習的方式,不致于使小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三是教師要調(diào)控好課堂秩序,重視巡視指點,加強對學習有困難學生的個別輔導,努力讓每一個學生都參加合作學習,都有所收益。
(三)重視多元化的評價,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閱讀評價要綜合考慮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考慮其閱讀的興趣、方法與習慣以及閱讀材料的選擇和閱讀量。特別要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閱讀的評價?!?/P>
(1)使學生學會自評。學會自評有利于學生對自己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例如,學生朗讀、表演或講故事時,讓他們自己對自我的表現(xiàn)作出判斷。開始學生只會說“挺好”或者“不太好”之類不太明確的概括性評價,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就能作出“我讀得沒有感情”、“我的聲音太低”、“我的動作不好看”等較客觀、具體的評價了,而且知道了為什么不好,提高了學生的自我評價水平。
(2)加強學生之間的評價。學生之間的評價,在課堂教學中使用最為頻繁。在指導學生進行閱讀評價時,我們注意教給學生評價的方法:一是圍繞“三維”目標研究評價的內(nèi)容;二是創(chuàng)新評價的方法。如如何評價同學的學習,我們要求學生先肯定別人的長處后指出努力方向;同學講了如何補充;同學與自己的意見不同,如何做到求同存異等。這種互評方式也有利于學生互相學習優(yōu)點,改正不足,也可以鍛煉自己判斷是非的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不斷地發(fā)展和完善自己。
(3)重視師生之間的互評。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是師生的平等對話。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在無數(shù)次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中得到同步發(fā)展,所謂“教學相長”就是這個道理。在評價過程中,我們尤其重視形成性評價。如建立“課堂表現(xiàn)評價表”,內(nèi)容包括發(fā)言次數(shù)、有影響精妙的發(fā)言、今日“精彩回放”、本節(jié)課誰沉默了?今日“進步之星”等。每天有語文學習小組長作好記錄,一周公布結果,組織評比“最佳小組”和“最好的發(fā)言”。再如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袋”,記錄學生語文學習的發(fā)展歷程,以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信心。
我相信在思考中前進,在前進中思考,我們將會漸行漸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