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為了督促學生學習,某職業(yè)技術學院的焦老師想出在課后用微信發(fā)紅包的“新招”,對出勤率高、學習成績好和上課認真的同學,都發(fā)了紅包。此舉一出,他的課學生沒一個逃課,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變好。此事傳出,該校老師和學生表示認可,覺得這個做法有新意。媒體報道后,引發(fā)爭議,有家長明確反對老師這種做法,認為用“錢”引導學生上課,會讓孩子變得功利,使教育變味。 對以上這件事,你怎么看?請就焦老師、學生或家長的表現(xiàn),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闡述自己的看法。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完成寫作任務。
①“紅包獎勵”折射教育低俗化
“微信簽到”、“刷臉神器”、“拍合影照”等點名神器層出不窮,在網(wǎng)友調侃逗樂的同時,也引發(fā)我們的深思:當下學生的求知欲只能由金錢來刺激?而師道尊嚴又該何去何從?這些看似創(chuàng)新的舉措,沖擊了傳統(tǒng)文化中尊師重道的思想,也不自覺地自我貶低,師道尊嚴已在紅包發(fā)出時消失殆盡了。 但事實上,我相信焦世奇老師發(fā)微信紅包實屬無奈之舉?!皫煹乐粋饕簿靡印?,很多高校的學生翹課已是家常便飯,學風墮落更是見怪不怪。本該是人生最佳探究與思考年齡卻厭學,沉迷于電子產(chǎn)品的現(xiàn)象并非個例。由此擔負“欲人之無惑”之重擔的教師更是舉步維艱,發(fā)紅包以“討好學生”,成為“美女老師”“女神老師”來吸引學生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這又確實是教育手段低俗化的表現(xiàn)。由此學生與老師間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最終的結果就是教育的衰敗。 欲改變現(xiàn)狀,糾正歪風邪氣,從根源來說,教育者應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注重實踐,使學生真心愛上學習,真切地感受到獲取知識的充實感與愉悅感。而求學者也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尊重師長,尊重知識。
②自身的覺悟勝過金錢換來的專注 楊錦泓
有些人可能認為這是獎學金的一種變式,演化版。可這樣泛濫的頻繁金錢誘導真的是一種演化嗎?有人說這是一種創(chuàng)新,是獎學金模式的細化,獎勵引導機制的一種革新。這樣利益為餌的行為真的配得上創(chuàng)新的高帽嗎? 現(xiàn)存的獎學金制度是一種獎勵機制,是在發(fā)現(xiàn)一個人的優(yōu)秀作為與良好表現(xiàn)后對其努力的一種肯定。這種獎勵肯定初創(chuàng)造,鼓勵再創(chuàng)造,并弘揚正確的價值觀。但反觀這個上課紅包,它更多的是以金錢為誘餌誘導學生完成老師所肯定的事件。前者是一個人開疆拓土,達到巔峰后立下豐碑,受人肯定,而后者是先立下豐碑再用各種方式鞭撻驅策人們前行。可以說這樣的行為非但不是進步,是一種更可怕的野蠻倒退。 此種所謂創(chuàng)新模式,失去了誘餌,一切變回歸原樣,壞的仍舊壞錯的仍舊錯,沒有一絲一毫的改善。教育是教之育之,而非驅之馭之。知識庸醫(yī)學而非以記,正如學導以義而非以利。 其實該老師的行為的確寓意頗深。課堂上的知識,學則有紅包,不學則無。在職校,課上學的知識每一個都可能化為未來的技能在社會獲得十倍百倍的紅包。老師的行為讓學生知道學習有錢賺。可是他沒能更深入地讓他們明白,除去了他發(fā)的包,他們學習仍能賺錢,只是賺的是看不見感受不到的未來的錢。若教師能有所改進,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上課學習得到的不只是的微信紅包,還有未來的工作與舒適,這或許不失為一個嘗試。畢竟學生自己引起的覺悟更勝于金錢所換來的專注。而這也正是教育的意義所在,教之育之,引之于正道,授之以漁術。 教育不是改變一個人,而是引導一個人由內到外發(fā)生升華的過程。向焦老師那樣,當前的教育可以有千奇百怪的新招,來引起學生的專注,但沒有觸及本質的引導,都只是徒勞。千金散盡已然不會還復來。
③“紅包”真的只是學習中的“調料品”? 黃喆靈 日前,一技術學院老師通過給優(yōu)秀的學生發(fā)紅包,使得教學質量及師生關系有了顯著提高。此舉在獲得廣泛好評的同時,也面對著不少人的責難和質疑:如此功利會不會使教育變味? 不論外界如何評價,有一點無可厚非:在紅包的刺激敦促下,學生們的學習激情有了顯著提升。單從結果來看,這一“紅包攻略”實是卓有成效。隨著飛速發(fā)展的網(wǎng)絡擴大著學生與社會的接觸面,學生的心也日漸浮躁。紅包這一略帶社會氣息的社交工具被這位老師股掌之間轉換為催人上進,帶有激勵意義的教學工具,的確成果喜人。 然而,這樣顯著成效的判斷標準是基于使那些原本愛逃課的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而對于那些原本就用心上進一心鉆研的人來說,紅包的加入又會給潛心學習的他們帶來何種影響?沒錯,努力上進的優(yōu)秀生是需要鼓勵與獎勵作為“從動力”以維系他們?yōu)榱素S富學識改變命運而努力學習的目標。但是當紅包的發(fā)放成為一種常態(tài),而短期物質利益比長期內涵的熏陶與升華更具說服力、更有激勵作用,他們之中又有多少人能夠抵御物質獎勵對精神滿足的不斷刺激,從而使物質滿足成為第一需求?在今后的學術研究的過程中,他們之中又有幾人能夠扛住在茫茫知識海洋中探索的枯燥,不因物質追求而拋下可能使人類受益無窮的重大研究?古時一位老人不堪院外孩童玩樂的煩擾,給孩子們錢財令其玩耍。數(shù)日之后給錢漸少,孩童遂不愿玩樂。由此觀之,我們有理由相信那些學生們將來或在研究領域難有成就。 再者,如此案例的成功勢必會引起一眾人的跟風效仿。一旦形成一種慣例,該方案將不再成為驅動學生積極向上的動力,而紅包里的錢數(shù)反而會成為同學們不愿努力的借口。所謂“三分鐘熱度”便是如此。一旦新鮮感消失殆盡,紅包只是成了套在老師脖子上的尷尬枷鎖。一旦錢數(shù)減少甚至放棄分發(fā),教學狀況馬上便會恢復如初甚至雪上加霜。而如果堅持發(fā)放,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也不會再有提高,反而會隨時間增長激情照樣衰退,最終對此麻木。就算教師嘗試通過提高紅包錢數(shù)重燃學生們的斗志,效果也相當有限,而且還會增加自己的負擔,違背美好的初衷。甚至隨著學校流行起這種“紅包教學”,學生與學生之間會自覺不自覺地對紅包內的錢數(shù)進行攀比。一旦自己得到的錢比他人少,便會產(chǎn)生“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應有的’、等值的報酬”的消極情緒,使積極性大受打擊,甚至出現(xiàn)“要求老師加錢、以自身成績?yōu)橐獟丁钡默F(xiàn)象。如此未來,怎能不令人擔憂? 要避免這種現(xiàn)象,唯有教師能夠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學習背后潛在的長遠利益,避免短期的物質報酬成為學生們的首要目標,方能使學生真正興趣上學習,興趣上課堂。只有老師真正辦出學生喜愛的風格,而不是通過紅包將老師和學生貌合神離地捆綁在一起,這樣的教學才是真正有益的。當然,不時的精神激勵幫助學生堅定目標也不可或缺。
④面對“紅包”獎勵,家長無需神經(jīng)過敏 方子涵 某職院焦老師以微信紅包為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取得了課堂氣氛活躍,師生關系融洽的成果。此事一出,各界議論紛紛。該校師生認可焦老師別出心裁的良苦用心;又有家長擔心孩子受金錢的誘惑染上了功利的態(tài)度而明確反對。其實,微信紅包與平時的獎狀獎品并無太大差別,諸位家長大可不必這般神經(jīng)過敏。 隨著近幾年道德底線的潰敗,金錢至上的風氣見長,人們已經(jīng)警覺起來,不斷反思,教育領域首當其沖。故而,家長的擔心亦可理解。然而,喚醒理性對待金錢并不能將孩子武裝成“金錢絕緣體”,而學校更不可能成為世界經(jīng)濟大潮中的象牙塔。 微信紅包數(shù)額不大,與學校期末發(fā)的小獎狀小獎品無異。其目的都只是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真正的學習興趣會發(fā)生在學生開始認真學習、感受學科魅力之后了。焦老師的做法顯然已經(jīng)成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家長怎么能對這些積極作用視而不見,反而大呼:“阿堵物害人功利化”呢? 孩子對金錢的欲望與生俱來,也無可厚非,不能輕易地定義為功利。功利者常常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枉顧道德法律。但焦老師以紅包吸引學生上課并不會使學生為了紅包放棄自己的道德底線,更不會激起學生殺人放火的沖動。如此看來,家長口中讓孩子變得功利便無從談起。 更何況高考之后各級政府對狀元的巨款獎勵、諾貝爾獎對世界科學家的巨額獎金都起著積極作用。為何當同樣的行為落戶到小小的職業(yè)學院里的教室中就引起反彈?一個孩子從游戲堆中猛地抬頭望向黑板時,難道不該有人為他的勇氣和毅力點贊? 當然,焦老師的發(fā)紅包若成了長期下去的維持課堂的唯一手段,這不禁讓我同情起他的錢包來。須知,一個長期的學習熱情是不能用錢來完全點燃的。所以,家長更應該讓孩子明白,學習就是學習,獎勵是為了學習,而金錢自有其掙得的正當方法。老師更無義務用金錢來喂養(yǎng)他的學習動力。這應是一種更為理性的對待金錢獎勵的態(tài)度。 ⑤“紅包獎勵”契合當下教育令人悲哀 林瑯 老師為讓學生不逃課認真聽講,便用微信根據(jù)學生的表現(xiàn)發(fā)紅包。此事一出,便有家長抗議:太功利了! 我卻認為不然,獎學金制度在大多數(shù)學校都有實施,也并未遭人強烈抨擊,還被認為是一種激勵學生的好辦法。如今只不過是將獎學金分期兌現(xiàn),本質上并沒有什么不同。而且,紅包中的獎金,雖未明確錢數(shù),想必也不多。學生們很有可能只是覺得這種做法新鮮有趣,將它當成一個彩頭,作用等同于作業(yè)本上小紅花。其次,若論功利,如今的教育體制,雖一再改革,仍有功利之嫌,這小小的紅包,更不算什么了?!皩W習為了工作,工作為了金錢”的連等式,雖然失于偏頗,在大部分情況下還是適用的。如今只是將這個等式縮略了中間一步,家長與其拍案而起,不如思考為什么此種舉措能得到廣大學生的青睞?現(xiàn)在的學子們,重視的究竟是什么? 首要的還是有新意。上課發(fā)錢,聞所未聞;又用微信,契合年輕人的社交方式。學生也許不自知,但他們的確在這種新潮與傳統(tǒng)的對接中獲得了一種快感。那么,領了紅包,在朋友圈中分享是不是可行的呢?這又滿足了大眾渴望被關注的心理訴求,畢竟人人都愿意展現(xiàn)自己生活的美好。 其次是短期努力變現(xiàn)的成就感。對比獎學金,為何此種辦法紅紅火火,獎學金卻少人問津?原因簡單,獎學金的獲得是一場曠日持久的與自我惰性的拉鋸戰(zhàn),而微信紅包可隨時拉倒不干,想拿時踮腳就夠得著,沒有努力得不到回報的焦急無奈。如同游戲中打怪拿錢般,這個邏輯簡單直接,恰合快節(jié)奏的社會步伐。 說了這樣多,卻半點沒提到求知的快樂。沒錯,這個無奈之舉對當下教育體制確是一劑良藥。但現(xiàn)行體制本身就有它自己的問題。學生求學的動機與求職的快樂八竿子打不到一起,這樣的學習,還有它最純正的意義嗎? 與其把時間花在褒貶微信紅包上,不如給我們的制度看看病,否則前者是毫無意義的討論:將八戒和東施配在一起,除了天作之合也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詞來形容。教育的真正目的,應該是讓每個人的心靈找到他愿意為之奉獻一生的歸屬,而非強迫每個人喜愛它所硬性規(guī)定的東西。否則,所謂的教育只是工廠的一條流水線。我們應將主動的求知揉進教育體制里,畢竟,這才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⑥“微信紅包”是教育功利主義的替罪羊 許晟 為了督促學生學習,老師將紅包發(fā)給那些勤奮認真的同學。此舉一出,學生雀躍,逃課的回來了,睡覺的起來了,師生關系也變好了。卻有家長反對,認為如此“功利”之舉會使教育變味。誠然,社會大功利之駕馬不停蹄;但是,這樣小小紅包難道真能助紂為虐嗎?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作為施動者的教師,為了實現(xiàn)自身職業(yè)價值,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便是作為接受者的學生們。若學生之意皆不在課堂而在乎山水之間,老師講課之意義便已蕩然無存。由此觀之,這位有發(fā)紅包如此無奈之舉的老師,必定是感受到逃課之風,厭學之氣甚矣,不得已才出此策。 再者,教師的經(jīng)濟實力想必有限,不足以支持他每次都發(fā)出一包大紅包。所以紅包的金額大概也都零零散散。若從價值角度觀之,這樣的小金額之誘顯然還不足以將學生拉回課堂。相反,而應該是發(fā)紅包本身這樣的形式,引起了學生們的興趣。就像是用糖果哄小孩子開心的效果一樣,微信紅包讓學生們有了新鮮感和目標感。與其說是用“錢”來引導,不如說這是師生們一起玩的一個游戲。我想,這才是微信紅包之所以有這樣功效的真正機理。 況且老師此舉本身便是反功利的。那些屢教不改,不思上進的學生,老師本就可管而可不管。管了,是師德高尚責任心強的體現(xiàn);不管,也不會缺胳膊少工資,反倒還換來自己一身清靜。所以,若從功利的角度出發(fā),這位老師大可以每天光就打卡上班,愛聽則聽,不愛聽大家自便。也用不著操這么多心來“收買”學生上課了。試問,如此大無私,富有責任心之舉又怎么成了“功利主義”的幫兇了呢? 但是,我們也不難理解家長們的質疑。他們身陷當今契約性社會泥沼中,一談到錢,便與功利難以分離?;蛟S是他們的所見所聞、耳濡目染,讓他們深知其弊。生活中來社會發(fā)的“紅包”讓他們深受功利主義之害,才讓他們神經(jīng)敏感,不愿孩子們受此毒害。其實,社會才是這些學生們真正的大課堂。如果有誰必須為“功利主義”來埋單的話,那絕對不會是“微信紅包”,而是生長其中的我們每一個人。如果大家都能夠少看一點利益而多講一點情義,少有一些猜忌而多有一些信任,那么不論是在課堂內還是課堂外,學生們便能感受到并且掌握足以對抗負能量的武器。 也許只有當社會的價值導向回歸本真,學生們能形成自己健康的價值判斷,為人師表者才不用煩惱到底該不該發(fā)微信紅包吧。
⑦勿讓立人教育染上“利人”的銅臭味
學生不學習,老師有妙招,課后微信發(fā)紅包,學生上課積極了,課堂活躍氣氛好。然而這并非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有家長明確表示此種用“錢”引導的教育會使教育變味。功利化教育下釀成的后果,誰該為其買單? 中國的教育飛速發(fā)展,義務教育制度的普及使得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權。但在這種普遍“精英化教育”下,我們應當捫心自問:學習究竟是為了什么?為了養(yǎng)家糊口?為了擺脫貧窮的境遇?為了飛黃騰達?教育的本質是為了立人,而非培養(yǎng)出一個個只考慮利益的“精明人”。 老師微信發(fā)紅包是無奈之舉,面對各種學習亂象與工作成效的壓力,焦老師不得不采取這一方法來贏得學生對于課堂的關注??墒牵险n認真聽講,按時出席課堂,認真完成作業(yè)不是學生的基本守則嗎?當一個普遍的守則轉化為一種對于優(yōu)秀的褒獎,可見教育的退化。正如“不隨地吐痰”是公民的基本守則,若它成為需要獎勵才可以促成的事,那社會必定出現(xiàn)問題。我們總說:“今天做個優(yōu)秀學生,明天做個良好公民?!比绻B基本學生守則都無法做到,又談何報效社會呢? 焦老師的做法無疑使教育染上了銅臭味。此種方法短期內或許效果十分明顯,可長此以往,難免令學生生成“我來上課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是需要獎勵的”這一扭曲心理。假若有一天,老師停止了發(fā)紅包,引起的反彈恐怕會更大。此種詭異風氣將難以遏制。這樣“丟了西瓜撿芝麻”的行為實在得不償失。 其實,功利化教育由來已久。那些時時將“我上好學,將來要賺多少錢”的話掛在嘴邊的人,是沒有辦法領悟到學習真正的魅力所在的。功利化教育的產(chǎn)物是一個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渾身銅臭味的他們難以成為對社會有擔當?shù)墓?。教育的本質從來就是為了立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于一個人品格的培養(yǎng)才是教育真正的價值。焦老師與其學生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在“效益”被神化的今天,人們愈加浮躁,事事追求利益。可教育從來就不是利益的附屬品,一個真正有學問之人,又怎會汲汲于物質利益呢?若我們的教育演變成“利益爭奪戰(zhàn)”,那我們所謂的人才早晚會成為“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的黑心人。社會文明程度要想提高,國民教育就是根源所在。只有從根源做起,社會才能有所進步。 此次事件也反映出如今中國教育的弊端,學生不愿上課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想要防止“焦老師式教育”的興起,需要每一個人回歸課堂,從源頭做起。學生應當自覺遵守學校制度,老師應當努力使課堂變得有趣,家長、學校乃至社會都應為教育出一份力。教育是大事,沒有人可以袖手旁觀。 我相信,當盤繞在教育頭頂上那一片“功利”烏云撥開之后,我們可以回歸真正的教育,真正是為了個人品格的培養(yǎng)、知識的提高,而非為了那現(xiàn)實的金錢。
近日,某職校老師利用課下發(fā)微信紅包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經(jīng)媒體報道,有家長明確反對,認為太“功利”,反而使教育變味。筆者也贊同,這種功利性課堂,更容易抹黑純真的教育。 古賢韓愈的《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教育的本質,通俗點來講,就是我不懂我問你你答疑。原本最純真的東西為什么會被用“紅包”才能喚醒?這種發(fā)紅包的做法無疑給教育抹了黑。 再者,發(fā)“紅包”的做法也許不僅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可能激起學生的攀比心理或自卑心理。得了紅包的學生在微信朋友圈里大肆曬圖,覺得自己表現(xiàn)挺好但卻未收到紅包的學生心中苦澀......這些情況其實是并不可能完全避免。況且,教育部不也規(guī)定了學校不允許將學生成績公布么?這種做法不也在一定程度上與其相悖么? 而且家長的擔憂并不無道理。老師課下發(fā)紅包是能夠暫時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但從長遠來看,這種做法并不具備久遠的生命力。 從表面上看,“微信紅包課堂”結合了互聯(lián)網(wǎng)科技的應用,也跟上了工業(yè)4.0革命的浪潮,但請想一想,等到學生們那股新奇勁兒過了之后、等到微信紅包獎勵對他們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之后,余下的會是什么?仍只有倦怠與不滿。 沒有什么事物是可永葆新奇的。當新奇褪去,露出的才是學生原本面目。上進的學生依舊勤奮,倦怠的學生依舊懶惰。這時為人師表是又該想新招了么?那么新招之后呢?仍余倦???所以,只有將教學的魅力發(fā)揮出來,才有可能令學生們的熱情不散。而像“微信紅包”這種方法,偶爾用用尚可,反客為主卻是行不通了。 教育不僅傳授知識,更是一種傳遞做人方法的途徑。當“紅包”占據(jù)學生內心,規(guī)則制度又該在何處安放?連最基本的課堂制度都要靠著“紅包”維持,這也許會演變成教育的另一種悲哀。在這種“紅包式”教育背景下成長的祖國棟梁,是否更可能少了一份規(guī)則意識多了一點功利思想?是否更容易被社會上各種黑暗所腐蝕呢?令人深憂。 總而言之,教育應保持原有的本質,無論外在形式如何更替,但其實質是不可更換的。拒絕“紅包課堂”,更準確地說,是拒絕那種功利思想對教育的腐蠹,而不是拒絕教育的改革。但無論如何,教育的純真本質是需要被時時刻刻牢記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