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門四家:仇 英作品欣賞 (三)
松溪論畫圖 絹本設(shè)色 縱60厘米橫105厘米 吉林省博物館藏 是卷為可與仇英另卷《東林圖》并美的作品,工整細膩而又雅逸,可以看出仇英雖以精工艷麗取勝,然常與文征明等交往,無論題材內(nèi)容,及筆法著色,都能達超逸不俗的境地。 畫長松茂林的溪水邊,二高土緣溪岸席地而坐,高士神情高遠,素潔的白衣,更顯得飄然出塵。旁置琴一座,書畫多卷,仿佛正展卷賞玩。身后樹下有石桌,上置茶飲之具,一童扶樹干正取溪水,另一童則持扇生爐,烹茶饗客。林木夾葉為多,干不多皴筆,然妙在轉(zhuǎn)折自然,一枝一葉,無不與實景契合。以淡墨分樹干暗面,自能厚重。巖石用斧劈,尤能擅用濕筆,和水摔之,先以濃墨皴成,立即以清水接染,絹地不吸水,故能產(chǎn)生含混溶和的意趣。坡岸細草萋迷,巖石染色赭、綠色相間,波紋的流動無礙,在在都顯示仇英的工力。無怪董其昌雖然崇南眨此,對仇英也實是拱手拱服。
游春圖 水墨紙本
松溪橫笛 絹本設(shè)色 縱1164橫65.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圖以山居為背景,一漁人鳴笛于溪頭松下,以示與世無爭,與天同休。近處一松突兀而起,峋巉挺勁,得宋人筆意??萏賴@,紅色老葉,與碧松相互輝映。松下蘆葦修竹,點綴于岸草間。漁人足支起,倚坐船頭,橫笛而吹,天籟之音,若與山谷皆響。旁置釣竿,一杯傾倒而不顧,以示精神都在吹奏中。溪流自山腳處三折而下,巖腳因逼窄而奔騰湍急,漸趨平緩。山巖高壯挺峭,皴面方硬,得巉絕意趣。中景為一村舍,紅楓白葉,起于青山綠林間,饒有古意,一酒簾更見梢頭,信添詩情。遠山勢壯,得遙月于天際。全圖用色黯重,以示夜色,衣紋兼以白色醒出,使笛者沐身于月光下。 赤壁圖 手卷 絹本設(shè)色 1548年作 25.1×90.8cm 遼寧省博物館藏 《赤壁圖》繪制于1548年,為他的中年力作。該圖是仇英按北宋詞人蘇軾的賦詞原意、并仿前人與同代人《赤壁圖》所創(chuàng)作。 蘇軾的前后《赤壁賦》和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兩賦一詞慷慨激昂,蒼涼悲壯,氣勢磅礴,一瀉千里。在創(chuàng)作《赤壁圖》時,仇英為了適當?shù)乇磉_詞人寬闊的胸襟和遠大的抱負,一反自己的常見作品中那種工整謹嚴,華麗繁密的畫風,以淡淡的筆觸,清麗雅致的色調(diào),描摹出空濛、遠大、自然的景致。畫面中,緩行一葉扁舟處于中景位置,只見東坡先生與好友在舟中飲茶聊天。靜謐遼闊,一派平和的氣氛。在景物的布置上,仇英配置遠山近壁,山壁懸崖呈斜向延伸,山崖上雜木叢生,古柏蒼勁,托出了赤壁的險峻形勢。而奇峭的懸崖與大片平靜的江面又造成了典型的虛實對比,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賦文中“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知,凌萬頃之茫然”的意境與氛圍。細細品味畫面,圖畫的總體氣氛與蘇軾的賦詞意境并非完全一致。蘇軾的孤冷、曠達并沒有盡情表達,取而代之的是仇英的閑雅和適意??峙逻@也就是仇英的創(chuàng)意和畫藝的獨特之處。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會造就不同的心緒、審美理想和人生追求。仇英所持的是平和的心態(tài)和平常、簡單的人生。 后赤壁賦圖卷 設(shè)色絹本 1544年作 24.3×39.9cm 上海博物館藏 該圖以蘇軾的《后赤壁賦》意境為題材繪制而成,創(chuàng)作于1544年。此圖構(gòu)架與《赤壁圖》相仿,只是畫面描繪蘇軾與兩位友人泛舟夜游赤壁的情景。大片落寞空蕩的江面上,一葉小舟緩緩地行駛,圖畫上方還有一只孤鶴掠空而過,顯出了夜游客的形影孤單?!肮满Q橫江東來”的情景,烘托出蘇東坡孤冷的心境。畫面左上方是陡壁峭崖,崖間有蛟龍盤空似的古松,還有飛泉直瀉,顯出赤壁之險。圖的右上方有文嘉先生題寫的《后赤壁賦》全文,時間是1544年秋9日,題寫頓使作品增姿添色。 在表現(xiàn)技法上,前后兩圖自有不盡相同的處理和效果?!逗蟪啾趫D》較多地采用了李唐的手法,就是比較嚴正細勁的風格。如山崖的勾斫筆力顯得勁進,轉(zhuǎn)折處呈方硬勢頭,山石峻峭。描繪松樹時出筆有力。這種明顯的李唐風格,顯然是仇英師從周臣后學得,并加以嬗變后所得。而《赤壁圖》的風格較之前者顯得更加嚴密和合理,景物層次分明,空間的深遠感突出。而《后赤壁圖》的景物處理顯得有點突兀和單薄,似同南宋馬和之所繪《后赤壁圖》的用筆草草。很明顯,《赤壁圖》的造型和筆墨技巧更趨成熟。如勾勒石骨的線條果斷而簡潔,墨色的渲染顯得明晰,質(zhì)感嶙峋。描繪樹葉采用多種夾葉法,顯出多重層次。還用虛實對比的手法,使畫更富詩文意境,這也自然使《赤壁圖》較之《后赤壁圖》更勝一籌。 赤壁圖 手卷 紙本設(shè)色 長129厘米,寬23.5厘米 (7952萬元,2007年11月7日嘉德) 此畫以石青、石綠為主色調(diào),畫蘇軾攜友泛舟夜游赤壁。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將一個秋高氣爽、月光如銀的寧靜夜晚極富詩情地融入于令人陶醉的畫意之中。布局爽朗、明媚,用筆工細綿密,敷色淡雅清麗,技法純熟穩(wěn)健,具有筆致墨韻,為仇英佳作。 此幅《赤壁圖》畫出了宋代蘇東坡《后赤壁賦》的詩意,其上鈐有“石渠寶笈”、“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宣統(tǒng)御覽之寶”及“三希堂精鑒璽”等印,筆法俊朗,風神秀雅,氣息純正,款字極精,印章亦佳。加上又是清宮舊藏且著錄于《石渠寶笈》初編,清晰可考,珍稀之極。 傳世仇英所作《赤壁圖》,目前所見有三幅:一藏遼寧省博物館,一藏上海博物館,再者便是《石渠寶笈初編》著錄的這一卷了。前二幅皆絹本短卷,畫的都是白露橫江、斷岸千尺,東坡與客泛舟中流這一情景。本幅則為紙本而略長,后段多了葦汀淺嶼、石橋曲澗、秋林霜濃等山間夜景。畫法十分細致綿密。圖上沒有標明繪制年月,但從延長了的尺幅及越發(fā)細縝的畫風可以判定,本幅繪制于1548年之后。讀者可以借畫家營造的美景,去想象蘇軾舍舟登岸,“攝衣而上,履腵巖,披蒙茸……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這一夜游情境。其構(gòu)思立意較前二圖更為豐富美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