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髄炎(四例) 【例一】孟×春,女,46歲,初診日期1972年11月18日。 主訴:右手中指紅腫流膿已三周。 現(xiàn)病史:右手中指被機器碰傷已三周余,傷後即經縫合。兩日後,紅腫疼痛,流膿,拆掉縫線,經用抗菌素,效果不明顯,瘡口久不癒合,膿汁較多。飲食尚可,二便如常。經X線攝片確診爲“急性骨髄炎”,并有可疑死骨形成。 檢査:右手中指上端瘡口,周圍皮膚暗紅色,膿汁外滲,并有惡臭。 西醫(yī)診斷:急性化膿性右手中指指骨骨髄炎。 中醫(yī)辨證:外傷染毒,阻于經絡,蝕筋腐骨。 立法:清熱解毒,消腫托毒。 方藥: 金銀花三錢 公英三錢 地丁三錢 生甘草三錢 元參五錢 赤芍三錢 丹參三錢 陳皮三錢 象牙粉一錢 每日二次。 外用化毒散軟膏(方見316頁)。 1971年11月24日服上方六劑後,換藥時脫出死骨一塊,少許膿汁外滲,局部腫脹漸消,內服及外用藥物同前。11月29日又服上方五劑,瘡口腫脹已消,新生肉芽紅潤,膿汁較少,停服湯藥,改服八珍丸(附方32),早晚各一丸。12月10日,換藥時又脫出死骨一塊。瘡口縮小,內服丸藥同前,外用甘乳膏(附方11)。一周後瘡口癒合。 【例二】劉×琴,女,28歲,初診日期1972年10月26日。 主訴:右手中指被機器紮傷後,局部腫痛已兩個多月。 現(xiàn)病史:右手中指被機器紮傷已兩個多月,傷後即在廠醫(yī)務室治療,兩天後局部紅腫疼痛,會服“抗菌素”及烤電、擴創(chuàng)等治療,腫痛日益加劇。目前創(chuàng)口經常流膿,手指不能活動。飲食尚可,二便如常。 檢査:左手中指第一、二節(jié)紅腫,指端有瘡口呈翻花狀,膿汁外滲,有臭味。瘡口周圍皮膚呈紫暗色,屈伸不利。X線攝片報吿稱:左手中指末節(jié)可見骨質缺報,邊緣不整齊,輕度骨質疏松,軟組織腫脹。 脈象:沉細。 舌象:舌苔薄白,舌質淡。 西醫(yī)診斷:慢性右手中指指骨骨髄炎。 中醫(yī)辨證:外傷染毒,蝕筋腐骨,日久氣血雙虧,經絡瘀阻。 立法:補益氣血,溫經通絡。 方藥: 黨參三錢 赤白芍四錢 甘草三錢 陳皮三錢 桂枝四錢 全當歸五錢 元參五錢 雞血藤五錢 石斛四錢 外用紫色疽瘡膏(方見318頁)。 1972年11月4日,服上方八劑後,局部紅腫漸消,瘡口漸趨癒合,膿汁較少,疼痛減輕。前方去赤白芍、陳皮、甘草加黃耆五錢,白芷三錢,外用甘乳膏。另服象牙粉,每次一錢,每日二次。11月11日,服七劑後,皮膚顔色正常,藥後第六天脫出死骨一塊,肉芽生長良好。停服湯藥改服八珍丸、養(yǎng)血榮筋丸(附方52),外用甘乳膏。11月21日,瘡口已癒合,患指功能已逐漸有所恢復。囑加強手指功能鍛煉。 【例三】王×元,男,49歲,門診號:894955,初診日期1970年7月16日。 主訴:右小腿下端被槍彈傷後,潰破,有時假癒合,纏綿三十多年。近一個月來又潰破。 現(xiàn)病史:三十多年前右小腿下端被槍傷,經手術取出彈片, 傷口和深部感染。當時傷口一直未癒合,曾有小量死骨脫出。三十多年來,時破時癒。今年六月局部創(chuàng)口又破潰,曾經治療未癒,動員患者截肢未同意。局部膿汁不多,質清稀,瘡面暗紅。食納差,倦怠無力,睡眠欠佳。來我院門診治療。 檢查:右小腿外側膝下20厘米處至外踝破潰肉芽組織不新鮮,形成慢性潰瘍,中心色暗紅,周圍皮膚晴褐色,有少許稀薄分泌物,瘡口深約3厘米、長約8厘米。 脈象:沉細。 舌象:舌苔薄白,舌質紅。 西醫(yī)診斷:慢性骨髄炎。 中醫(yī)辨證:外傷瘡口久不癒合,耗灼陰津,氣滯血瘀。 立法:補益氣血,利濕托毒。 方藥: 生黃耆一兩 土炒白術五錢 土炒當歸五錢 川牛膝三錢 茯蒼五錢 澤瀉三錢 木瓜四錢 黨參五錢 元參一兩 外用紫色疽瘡膏。 7月31日,經治療後瘡口表面有少量膿性分泌物,肉芽組織較比前新鮮,繼續(xù)服用前方。8月21日,瘡面腐肉脫掉,瘡面縮小,分泌物減少,肉芽新鮮。內服全鹿丸(附方41)、蒼術膏(方見303頁)、白術膏(方見303頁),外用紫色疽瘡膏及甘乳膏混勻外用,珍珠散(附方42)及琥珀粉外撲。9月26日,服前藥後瘡面新鮮、縮小,脫出死骨三塊。法宜生肌固皮,內服藥同前,外用甘乳膏(附方10、琥珀粉、甘草油(方見328頁)。10月27日,瘡口已癒合,唯自感周圍皮膚有癢感,擬以除濕潤膚爲法: 生白術五錢 生薏米一兩 生枳殼三錢 澤瀉三錢 漢防己三錢 木瓜三錢 木通二錢 黃柏二錢 白蘚皮一兩 地膚子一兩 1971年3月24日,近四、五個月來一般情況良好,原瘡面癒合處未見復發(fā),周圍皮膚呈現(xiàn)色素沉著,囑用彈力繃帶包紮加強護理。 【例四】李××,女,37歲,病歷號:416212,初診日期1964年4月30日。 主訴:左手食指外傷後化膿20多天。 現(xiàn)病史:外傷後左手食指感染,腫痛潰爛,疼痛難忍,味惡臭。神倦懶言,食欲不振,便乾溲赤,診爲“指骨骨髄炎”。經手術治療後未見好轉,建議截指,未同意,來我院治療。 檢査:左手食指前端瘡口呈翻花狀,指骨外露,流膿,膚色紫暗,屈伸不利。經X線攝片,左手食指末節(jié)指骨掌側可見骨質缺損,邊緣不整,并呈輕度骨質疏松,軟組織稍腫脹。 脈象:沉細。 舌象:苔薄白。 西醫(yī)診斷:化膚性指頭炎,左手食指指骨髄炎。 中醫(yī)辨證:疔毒入里,腐筋蝕骨。 立法:解毒托骨。 方藥:內服象牙面,每次一錢,每日二次,外用紫色疽瘡膏。 5月7日,瘡口血水較多,微痛,患指前端仍腫,換藥時從瘡口內脫出腐骨一塊,治法同前。5月11日,病情逐漸好轉,腫漸消退,瘡口已無膿汁滲出,肉芽增生良好,停用內服藥。外用甘乳膏,以收乾斂口。X線攝片復查:左手食指末節(jié)指骨遠端掌側邊緣摸糊,未見明顯骨質殘損,各節(jié)指骨均呈骨質稀疏現(xiàn)象。6月18日八診,瘡口已癒合,瘢痕形成,稍向下凹陷,囑加強功能鍛煉,以促進左手食指的功能恢復。 [按語] 化膿性骨髄炎包括一切化膿性細菌所引起的骨髄、骨和骨膜組織的炎癥性病變。趙老醫(yī)生在臨床實踐中現(xiàn)察到,此類病在古醫(yī)書中雖有類似的記載,但都比較分散,很難用一種病名來槪括。同時又看到骨髄炎從急性一直到慢性的過程中,毒熱感染是重要的外因,因而稱其爲“伏骨結毒”。他認爲本病多因疔、癤、癰腫毒熱未解,或因跌仆損傷1:接染毒未能控制,毒邪深竄入里,伏骨而生,結毒壅聚,阻隔經絡,毒熱蔓延迅速,蘊膿腐骨,蝕筋傷肉而致。有的甚致可以穿破皮膚而出膿。因爲毒熱深竄伏骨,所以初期兼見全身毒熱的癥象,若治療及時,毒熱解除,經絡流通,或毒隨膿解而治癒;若骨敗脫落可以隨膿排出;若余毒潛伏,雖然瘡面已收口,但往往反復發(fā)作。因其毒熱竄伏較深,浸潤漫延,所以病程較長。在慢性階段往往是因爲毒熱耗傷氣血,或膿汁津水長期外流,陰血大傷,以致氣血雙虧,無力與毒熱相搏,以致遷延日久,或出現(xiàn)正虛而余毒未解的病象。臨床治療經驗如下: 1.急性骨髄炎:發(fā)病急,髙燒寒戦,患肢劇痛腫脹,功能受限,局部紅、腫、熱、痛,甚則穿破流膿。治宜清熱解毒,活血內托。處方: 金銀花一兩 連翹四11公英;兩 紫草三錢 草河車五錢 當歸三錢 紅花三錢 丹參三錢 雞血藤一兩 陳皮三錢 赤芍三錢 土貝母五錢 方中以金銀花、連翹、公英、草河車清熱解毒。其中草河車苦微寒有毒,主要用于瘡瘍癰毒,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紫草、當歸、雞血藤、紅花活血通絡;丹參功同四物補血而又活血;陳皮和胃氣肋後天;土貝母利痰行滯,除風濕化膿毒,性燥而不潤,功?;?,爲解癰毒破結之專藥。因其毒邪深竄伏骨,趙老醫(yī)生慣用丹參、陳皮、土貝母以助脾胃,補血活血而化膿毒;取其能解、能散,又能托毒。故稱之謂“穩(wěn)托”。使毒邪一方面能散,一方面能被托出。而不用皂刺、山甲力猛透托之劑,是其獨特之處。 若見髙熱,煩渴者加大青葉、板藍根、白茅根、花粉;疼痛明顯者加乳香、沒藥;局部腫脹者可加伸筋草、透骨草,以加強通經破瘀之功。 慢性骨髄炎:多因急性遷延而來,局部腫痛不明顯,常常潰後流膿久不收口,以致形成竇道,長期不癒或反復破潰。法宜補益氣血,通絡解毒。處方: 川芎一錢 當歸三錢 熟地四錢 赤白芍各三錢 雞血藤一兩 黨參2錢 焦白術三錢 茯苓三錢 雙花炭四錢 生地炭四錢 慢性骨髄炎,氣血雙虧,爲其本;余毒未盡爲其標。故以八珍湯爲主方加減補益氣血。因其毒蘊血分,故用生地炭、雙花炭,解血分之余毒,而又涼血。 對于急、慢性骨髄炎若有死骨形成,都可以服用象牙面以托骨,并能促進骨質修復。 外治法:對于急性期的患者,外用鮮荷葉煮水後調紫色消腫粉(方見306頁)成糊狀外敷,蓋以鮮荷葉進行包紮。荷葉,有通氣活血、清熱解毒的功能。 對于慢性期的患者,未破者用鮮百合洗凈搗成糊狀,摻合紫色消腫粉外敷。如無鮮百和可用乾百合洗凈用溫水泡後再搗成糊狀。百合甘平無毒,除業(yè)嗽清熱潤肺作用外,尚能療瘡腫,殺蠱毒氣。局部破潰者,急、慢性期的治法相同,毒熱盛者可用化毒散軟膏;腐敗組織多者可用紫色消腫膏;膿毒已盡者可用甘乳膏以生肌長肉。 上述四例,例一、例四屬于急性階段,但例一毒熱較重,故內服清熱解毒、消腫托毒之劑,外用化毒散軟膏,經X線攝片稱有可疑死骨形成,所以內服方中配合象牙面,死骨脫出,膿毒出盡而治癒。例四病程雖短,但是毒熱不重,所以單獨服用象牙面,外用化腐排膿的紫色疽瘡膏,內托外解,同樣死骨脫出,膿毒出盡而癒。例二、例三病程日久,屬于慢性骨髄炎,氣血耗飭,所以整體以補益爲法,局部化腐生肌,均吿治癒。 |
|
來自: 程宇宏 > 《老中醫(yī)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