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易讀本》(暫定名)第二 形勢第二 山高而不崩,則祈羊1至矣;淵深而不涸2,則沉玉極矣3。天不變其常,地不易其則,春夏秋冬不更其節(jié)4,古今一也。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5,虎豹托幽而威可戴也6,風(fēng)雨無鄉(xiāng)7而怨怒不及也。貴8有以行令,賤9有以忘卑。壽夭貧富,無徒歸10也。 1、祈羊:尹知章曰:“烹羊以祭,故曰祈羊?!奔粗讣漓胨弥颉9糯鷮⑶莴F血涂于器物上祭祀山川稱“祈”。極:至、到。 2、涸(何):干枯。 3、沉玉:指祭祀河川用的玉器。古代將祭品投入水中祭祀河川稱”沉”。 4、節(jié):指四季對物候的調(diào)節(jié)。 5、神:指神威。 6、托:原文作得。宋本和《形勢解》均作“托”,因改“得”為“托”。幽:幽深,指深山叢林。戴原文為載,載:安井衡云:載讀為戴。戴,尊奉。因改“載”為“戴”。 7、鄉(xiāng):同“向”。無向謂不分貴賤、美惡。 8、貴:尊貴,此指君主。 9、賤:低賤,此指百姓。 10、徒:憑空。歸:歸向。 今譯:山嶺高峻而不崩潰,人們就用羊去祭祀;水潭幽深而不干枯,人們就用玉去祭祀。天不改變運行的規(guī)律,地不改變運行的法則,春夏秋冬不改變它們對萬物的調(diào)節(jié),古往今來是一樣的。蛟龍依賴深淵,它的神威才可以顯現(xiàn);虎豹憑借森林,它的威力才可以尊奉;風(fēng)吹雨打,沒有固定的方向,因而不會招致人們的怨怒。有德行的君主推行政令,人們就會忘卻自己的卑辱,壽命的長短,貧富的差距,都不是無緣無故就會形成的。 銜命1者,君之尊也;受辭2者,名之運3也。上無事,則民自試4;抱蜀5不言,而廟堂既修6。鴻鵠將將7,唯民歌之;濟濟多士8,殷民化9之,紂之失也。飛蓬之問10,不在所賓11;燕雀之集,行道12不顧。犧牲圭璧13,不足以饗14鬼神;主功有素15,寶幣16奚為?羿17之道非射也,造父18之術(shù)非馭也,奚仲之巧非斫削19也。召遠者使無為焉20,親近者言無事焉21,唯夜行者獨有也22。 1、銜命:豬飼彥博云:“‘銜’者奉而守之也,言民奉命令則君尊。”《管子·形勢解》作“銜令”。 2、辭:言辭。此謂君主的指示。 3、名:聲名。運:運行,播揚。 4、上無事,則民自試:郭沫若云:“此言無為而治?!嚒磭L試之試?!弊栽囍缸杂砂l(fā)展。 5、抱蜀:尹知章云:“抱,持也。蜀,祠器也。”此謂拿著祭祀祖先的祭器?!掇o?!罚簾o當(dāng)祠器的解釋。把蜀當(dāng)“獨”講,顯然錯誤。 6、廟堂:君主祭祀祖先的地方,此指國家。修:治理。 7、鴻鵠:天鵝。將將:原作鏘鏘。《管子·形勢解》作“將將”。孫蜀丞云:鏘鏘當(dāng)作“將將”。“《廣雅·釋詁》‘將,美也’,重言之則曰‘將將’?!币蚋摹扮I鏘”為“將將”。 8、濟濟:眾多的樣子。 9、化:感化。 10、飛蓬之問:聞一多云:“《廣雅·釋詁》三‘問,遺也’,贈遺曰問。飛蓬言其輕也?!?/font> 11、賓:以禮迎接。聞一多云:“言賓客來所遺者薄,則不接受之也,與下‘燕雀之集,道行不顧’,語意相仿?!边@里不取《形勢解》的解說。 12、行道:本作道行。聞一多云:道行應(yīng)作“行道”,謂行道之人也。這里不取《形勢解》的解說。 13、犧牲:原作犧牷?!缎蝿萁狻纷鳌盃奚保讣漓胗玫呐Q?。因改犧牷為“犧牲”。圭璧:《形勢解》作“珪璧”,指祭祀用的玉器。 14、饗:同“享”,敬獻。 15、主功:君主的功業(yè)。素:根本。 16、寶幣:泛指珍貴的禮品。 17、羿(義):后羿。夏代一位部落首領(lǐng),善于射箭。 18、造父:周穆王的駕車、馴馬能人。馭:駕駛車馬。 19、奚仲:夏禹時善于造車的人。斫:原作斵。斵是斫的異體字。當(dāng)砍講。 20、召遠者:召同“招”。招徠遠方別國的百姓。使:使者。 21、親近者:親近本國的百姓。言:言語。 22、唯夜行者獨有也:《形勢解》作“唯夜行者獨有之乎”。 夜行:暗行,即下文“心行”。 夜行者指誠心推行大道的君主。 今譯:人民安守本分,是君主尊嚴(yán)的體現(xiàn);人民接受政令,是君主聲名遠播的象征。君主無為而治,人民就會自由發(fā)展;君主施行仁政不用說話,國家就能得到治理。美麗的天鵝飛來,人民為之歌唱;周朝人才眾多,感化了殷商的人民,這是商紂失天下的原因。禮品輕薄就不會受到貴賓的待遇;燕雀聚集,也不會讓行人注意。用牛羊、寶玉來祭祀鬼神,不一定能得到保佑;君主的功業(yè)自有根基,珍貴的禮品又有何用呢?后羿善射箭,不是在于射箭的姿勢,而是掌握了射箭的要領(lǐng)。造父善駕車,不是在于駕車的韁繩,而是在于掌握了駕車的技巧。奚仲善造車,不是在于斧砍刀削,而是在于掌握了造車的原理。招徠遠方的人民,使者沒有什么用處;親近身旁的人民,言語沒有多大作用;只有誠心實行大道的君主,才能擁有天下的百姓。 平隰之封,奚有于高1?大山之隈2,奚有于深?訾讆之人3,勿與任大4。謨巨5者,可與遠舉6;顧憂7者,可與致道8。其計也速而憂在近者,往而勿召9也。舉長者,可遠見也10;材11大者,眾之所庇12也;欲人13之懷,定服而勿厭也。 1、平隰之封,奚有于高:原作“平原之隰,奚有于高?”王念孫云:“此當(dāng)作‘平隰之封,奚有于高?’”隰(席),低濕之地。封:積土,小土丘。奚有:何有,怎么有。 2、隈(危):山凹,小坑。 3、訾(子):誹謗賢人。讆(衛(wèi)):吹捧惡人。尹知章云:“訾,毀賢;讆,譽惡也。如此之人,任之則亂大邦也。” 4、任大:委以重任。 5、謨巨:原作譕臣:豬飼彥博云:“譕,古謨字,臣,當(dāng)作‘巨’。 謨,謀慮。巨,遠大。” 6、與:原作以。《形勢解》作“與”。 豬飼彥博云:“言謀慮巨大者,可與舉遠久之事也?!?/font> 7、顧憂:考慮憂患。 8、致道:致力于實行大道。 9、召:召回。 10、舉長者,可遠見也:尹知章云:“舉用長利,眾皆見之,故曰遠見。”指為天下謀利益的賢人。遠見,指百姓能見到好處。 11、材:原作裁。孫星衍云:裁古通作“材”字。材,資質(zhì)。 12、庇:原作比。豬飼彥博云:比當(dāng)作“庇”,依賴也。 13、欲人:原作美人?!懊廊恕倍?,俞樾云:“此句之義為不可曉。”據(jù)《管子·形勢解》,“《管子》原文本作‘欲人之懷,定服而勿厭也’ 。”懷:歸向,歸順。 今譯:濕地中的小土丘,怎能稱高?高山上的小土坑,怎能稱深?專門誹謗賢人,吹捧惡人的小人,千萬不要把重任托付給這種人。謀慮遠大的人,可以同他從事大業(yè);考慮憂患的人,可以同他實行大道。計策來得快,而不考慮后患的人,走了就不要再召回。推舉賢人,人民才能得到實惠;君主的德行高尚,人民才能得到庇護;要別人歸順,就要奉行德政,并且要堅持不厭。 必得之事,不足賴也;必諾1之言,不足信也。小謹(jǐn)者不大立2,訾食者不肥體3。有無棄之言4者,比參5與天地也。墜岸三仞6,人之所大難也,而猿猱7飲焉。伐矜好專8,舉事之禍也。不行其野,不違9其馬,能予而無取10者,天地之配11也。 1、諾:應(yīng)允。 2、“小謹(jǐn)” 句,何如璋云:“謹(jǐn),《說文》‘慎也’。小謹(jǐn)則過拘。……大立謂樹立遠大。小謹(jǐn)者其樹立固不大也?!?/font> 3、訾(子)食:厭食,挑食。《形勢解》作“訾,下加食”。肥體:此指身體健康。 4、棄:廢棄。無棄之言:謂不可廢棄之言,即談?wù)摯蟮乐浴?/font> 5、參:參合,融合。 6、墜岸:從高崖上跳下。三仞:形容崖高。古代七尺為一仞。 7、猿猱(撓):猿猴。 8、伐矜:自負賢能,自以為是。好專:獨斷專行。劉績云:“伐矜好?!鼻霸小肮试弧倍?,疑衍,正文刪去。 9、違:去,拋棄。 10、予:給予。取:索取。 11、配:匹配。 今譯:自以為一定能做成的事,不值得依賴;口頭上應(yīng)允的話,不值得信任。做事情拘泥小節(jié)的人,做不成大事業(yè);吃飯時厭食的人,身體就不會健康。談?wù)摯蟮赖娜?,一定融合了天地的精神。從峭壁上跳下來喝水,對人來說很難辦到,可是猿猴卻能輕而易舉地喝到水。自以為是、獨斷專行,是做事情的禍端。不去原野上奔馳,也不能丟棄馬匹。能做到“只給予而不索取”的君主,就可以和天地相匹配而與日月同輝。 怠倦者不及1,無曠者擬神2。擬神者在內(nèi)3,不及者在門4。在內(nèi)者將暇5,在門者將殆6。曙戒勿怠7,后遲逢殃8。朝忘其事,夕失其功。邪氣入內(nèi),正色乃衰9。君不君則臣不臣,父不父則子不子。上失其位,則下逾其節(jié)10。上下不和,令乃不行。衣冠不正,則賓者不肅11。進退無儀12 ,則政令不行。且懷且威13,則君道備矣。莫樂之則莫哀之14,莫生之則莫死之15。往者不至,來者不極。 1、怠倦:怠惰疲塌。不及:落后。 2、無曠者擬神:原作無廣者疑神,豬飼彥博云:“‘廣’疑當(dāng)作‘曠’,‘無曠’謂惜寸陰也,與怠惰反。”劉師培云:疑與“擬”同。此謂勤奮努力的人,辦事如神。因改原句。 3、擬神者:原作神者。豬飼彥博云:“此承上句言,神上脫“擬”字?!币蚋脑?。在內(nèi):入室內(nèi)。 4、在門:在門外。 5、暇:原作假。聞一多云:假讀為“暇”。指悠閑自得。因改。 6、殆:原作待。聞一多云:待讀為“殆”。指疲憊不堪。因改。 7、曙戒:聞一多云:天將曙戒鼓鳴時謂之曙戒。忽:原作勿。聞一多云:勿讀為忽(因改原句),忽亦怠也。此謂早晨忽怠。 8、后遲:原作后稚:聞一多云:稚讀為遲,遲猶暮也。此謂晚上遭殃。因改原句。 9、入內(nèi):《形勢解》作“襲內(nèi)”。正色:端正的神色。 10、“上失”二句:此謂君主不依照他所處的地位行事,臣下就會超越自己行為的規(guī)范。 11、“衣冠”二句:俞樾云:賓讀為“擯”,擯者,接待賓客的官吏。(賓、擯二字有什么區(qū)別,賓者可否也解釋為接待賓客的官吏。)肅:敬肅,肅然起敬。 12、進退:舉止行動。儀:法度。 13、懷:關(guān)懷。威:威勢。 14、樂之:指君主使民安居樂業(yè)。哀之:指百姓為君主分擔(dān)憂患。 15、生之:指君主使民生長繁育。死之:指百姓樂于為君主犧牲。 16、往者:指君主的恩德。來者:指百姓的報答。 譯文:懶惰疲塌的人,必定落后;勤奮努力的人,辦事如神。辦事如神的人進入室內(nèi),落在后面的人還在門外。室內(nèi)的人悠閑自得,門外的人疲憊不堪。天亮?xí)r松散怠惰,傍晚時分就會遭殃。早晨忘掉了該做的事情,到晚上一事無成。邪氣侵入體內(nèi),端莊的神色就會減退。君主不像君主的樣子,臣子就不像臣子的樣子;父親不像父親的樣子,兒子就不像兒子的樣子。君主的行為和地位不相稱,臣子的行為就會超越規(guī)范。上下不和諧,政令就得不到推行。君主的衣冠不端正,賓客就不會肅然起敬。君主舉止行為不合法度,政令就無法推行。君主既要關(guān)懷百姓,又要樹立威嚴(yán),這才是君主治國完備的辦法。君主不能使百姓安居樂業(yè),百姓就不會替君主分擔(dān)憂患。君主不能使百姓繁衍生息,百姓就不會替君主犧牲報國。君主給百姓的恩惠不夠,百姓就不會報答君主。 道之所言者一也1,而用之者異也。有聞道而好為家者2,一家之人也3;有聞道而好為鄉(xiāng)者,一鄉(xiāng)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國者,一國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天下者,天下之人也;有聞道而好為定萬物者4,天地之配也5。道往者其人莫來6,道來者其人莫往7。道之所設(shè),身與之化也8。持滿者與天9,安危者與人10。失天之度,雖滿必涸11;上下不和,雖安必危。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雖立不安。其道既得,莫知其為之12;其功既成,莫知其釋之13。藏之無形,天之道也。疑今者察之古14,不知來者視之往15。萬事之生也,異趣而同歸16,古今一也。 1、道之所言:指道的基本內(nèi)容。 2、聞道:認識了道。為:治理。 3、一家之人:治家的人才。 4、定:安定,支配。 5、天地:原作“天下”。王念孫云:“‘天下’當(dāng)為‘天地’?!币蚋摹?/font> 6、道往:豬飼彥博云:“道往,失道也。此謂違背了道,人們不再回來。” 7、道來:豬飼彥博云:“道來,得道也。此謂實行了道,人們不再離去?!?/font> 8、身與之化也:原作“身之化也”。許維遹:“身之化也,疑當(dāng)作‘身與之化也’?!贝酥^自身與道完全融合。 9、持滿:保持強盛。與天:順從天道。 10、安危:安定危亡。與人:順從人心。 11、涸:干枯,衰敗。 12、為:做,作用。 13、釋:解釋。舍,離開。 14、察之古:考察古代。 15、視之往:看看過去。 16、趣:同“趨”。 今譯:道的基本內(nèi)容是一樣的,只是運用者各不相同。有人認識了道,并運用道來治理家,他就是治理家的人才;有人認識了道,并運用道來治理鄉(xiāng),他就是治理鄉(xiāng)的人才;有人認識了道,并運用道來治理國家,他就是治理國家的人才;有人認識了道,并運用道來治理天下,他就是治理天下的人才;有人認識了道,并運用道來支配萬物,他就可以與天地相匹配了。違背了道,人民不再回來;實行了道,人民不再離去。掌握了道,自身的言行就會與道融合在一起。保持強盛,就要遵守天道;安定危難,就要順從人心。違背了天的法則,強盛的也必然衰??;君臣上下不和睦相處,雖然暫時有了安定的局面最后也必將危亡。想要稱王天下,卻又違背天道,這是不可能得到天下而稱王天下的。掌握了天道,辦事情自然而然地成功;違背了天道,既使暫時取得了成功也必然要失敗。掌握了道,然而卻不知道道是怎樣發(fā)生作用的;事業(yè)成功,不知道怎樣解釋事業(yè)成功的原因。隱藏而不見它的形體,這就是天道?。ΜF(xiàn)在的持有懷疑,就要考察古代的;對將來的不明白,就要看看過去的。萬事萬物的產(chǎn)生發(fā)展千變?nèi)f化,但根本的規(guī)律是相同的,古往今來是一樣的。 生棟覆屋,怨怒不及1;弱子下瓦,慈母操箠2。天道之極3,遠者自親;人事之起4,近親造怨。萬物之于人也,無私近也,無私遠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其功順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違之。天之所助,雖小必大;天之所違,雖成必敗。順天者有其助,逆天者懷其兇,不可復(fù)振也5。 1、生棟:豬飼彥博云:“以新伐之木為棟也。”覆屋:使房屋倒塌。尹知章云:“言人以生棟造舍,雖致覆屋,但自咎而已,不敢怨及他人?!?/font> 2、弱子:小孩子。下瓦:從房上往下拆瓦。箠:鞭子。尹知章云:“弱子下瓦,所損不多,慈母便操箠而怒之?!?/font> 3、天道之極:指徹底奉行天道。 4、人事:指違背天道的私心。 5、懷:尹桐陽云:“懷,致也?!闭瘢和炀?。 譯文:用新伐的樹木做棟梁,造成房屋倒塌,想抱怨也來不及;小孩子上房揭瓦,即便是慈母也要拿著鞭子打他。徹底奉行天道,遠處的人也會親近;私心一旦萌發(fā),親近的人也會生怨。萬物對于人一視同仁,沒有親近遠疏之分,聰明的人運用天道綽綽有余,笨拙的人運用天道明顯不足。功業(yè)順從天道,天就會幫助他;行事違背天道,天就會拋棄他。天所幫助的,雖弱小但必然發(fā)展壯大;天所拋棄的,雖暫時成功但必定最終失敗。順應(yīng)天道的君主,就能得到天的幫助,違背天道的君主,就會招致災(zāi)禍,而且不能得到再次挽救。 烏集之交1,雖善不親。不重之結(jié)2,雖固必解。道之用也,貴其重也。毋與不可,毋強不能,毋告不知3。與不可,強不能,告不知,謂之勞而無功。見與之友4,幾于不親;見愛之交5,幾于不結(jié);見施之德6,幾于不報。四方所歸,心行者也7。獨任之國8,勞而多禍;獨國之君9,卑而不威;自媒之女10,丑而不信。未之見而親焉,可以往矣11;久而不忘焉,可以來矣12。 1、烏集之交:原文作“烏鳥之狡”?!豆茏印ば蝿萁狻纷鳌盀跫弧?。 交:交結(jié)。此謂烏鴉聚集式的交往。因改原句。 2、不重:不慎重,輕率。結(jié):交結(jié) 3、毋與不可:指不要結(jié)交不該交往的人。毋強不能:指不要勉強能力不夠的人。毋告不知:指不要告訴不懂道理的人。 4、見與之友:原作“見與之交”。 《形勢解》作“見與之友”。見:同“現(xiàn)”,顯示。因改原句。 5、見愛之交:原作“見哀之役”。 《形勢解》作“見愛之交”。因改原句。 6、施:給予。德:恩德。 7、心行者:指真心誠意實行大道的君主。 8、獨任之國:原作“獨王之國”。 《形勢解》作“獨任之國”。 獨任指自以為是,獨斷專行。因改原句。 9、獨國之君:即獨任之國的君主。 10、自媒:指自己作媒。 11、往:去投奔。 12、來:使百姓歸附,即百姓去歸附。 今譯:烏鴉聚集的交往,雖然表面熱鬧,其實關(guān)系并不親密。輕率地與人結(jié)交,雖然暫時建立了關(guān)系,最終必定分裂。道的運用,關(guān)鍵在于慎重。不要交結(jié)不該交往的人,不要和能力不夠的人共謀事業(yè),不要把事情告訴不懂的道理的人。與不可交往的人交往,和能力不夠的人謀事,把事情告訴不懂道理的人,所做的事業(yè)白白辛勞而不見功效。表面上顯示友好,其實很難親近;表面上顯示親愛,其實很難結(jié)交;表面上顯示恩德,其實很難得到回報。只有真心實意實行大道的君主,四面八方的人民才會歸附。君主自以為是,獨斷專行,這樣的國家,疲于奔命,,禍患橫生;這樣的君主,地位卑下,而沒有威信;就像自己做媒的女子,丟丑而得不到信任。人們沒有見到就像親近的君主,是可以投奔的;人們久久不能忘懷的君主,是可以歸附的。 日月不明,天不易也1;山高而不見,地不易也2。言而不可復(fù)者3,君不言也;行而不可再者4,君不行也。凡言而不可復(fù)、行而不可再者,有國者之大禁也。 1、“日月”二句:尹知章云:“日月無不明,假令不明,是天有云氣而不易也?!?/font> 2、“山高”二句:尹知章云:“山高無不見,假令不見,是地多險阻不平易也?!?/font> 3、言而不可復(fù)者:不可重復(fù)之言,指背離大道之言。 4、行而不可再者:不可重復(fù)之行,指背離大道之行。 今譯:日月不明亮,這是天不清的緣故;山高看不見,這是地不平的緣故。不能重復(fù)說的話,君主決不說;不能重復(fù)做的行為,君主決不做。凡是不能重復(fù)說的話,不能重復(fù)的行為,都是君主最大的禁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