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54年,陜西長安縣人,1970年進入同興飯館學(xué)廚,先后拜張生財、薛成榮、靳宣敏、龐學(xué)德、翟耀民等老一輩陜菜名廚為師,是陜西官府菜嫡系傳人。他一生致力于陜西官府菜的研究、恢復(fù)與傳承,創(chuàng)辦陜西烹飪學(xué)院并擔(dān)任副院長。2011年,陜西官府菜的烹調(diào)技藝成功入選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如今鄭大師又在忙著為陜西官府菜申報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毛頭小子很幸運 大家都覺得我很幸運,其實我只是趕上了個好時機。1970年我踏入廚行,兩年后進入了西安市在蓮湖區(qū)舉辦的烹飪培訓(xùn)班,理論老師是文化基礎(chǔ)好的知識分子,實踐老師可不得了,他們都是以前在“衙門”里做菜的老師傅,記得給我授業(yè)時,靳宣敏、張生財兩位老師都已經(jīng)60多歲了,功夫出神入化、技藝已臻上乘。當(dāng)時上的是小課,12位老師只帶8名學(xué)生,每位老師都積極地回憶自己在“衙門”里做過的菜,今天你演示幾道,明天我再教幾道,把各自的拿手絕活都教給我們,現(xiàn)在這樣的機會再也沒有了。 為練刀工差點犯法 只憑幸運是不能成為好廚師的,我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剛參加工作時,看到那些前輩們操作起來刀工流暢、手法老練,特別是靳宣敏師傅,他的“大翻勺”、“花打四門”(大翻勺的一個技法:分別從前、后、左、右四個方向翻勺)令人叫絕,我又是羨慕又是著急,很想立刻學(xué)會,而實際情況是我連土豆絲都切不利索。于是我每天除了上班時切醬菜外,還順帶搜集筍皮、報紙和大塊的邊角料,下班就開始練刀工。邊角料畢竟有限,報紙也很快都切完了,還有什么可切的呢?賣醬菜時,我收上來很多面值一角、兩角的小票,一餐結(jié)束后會把這些零錢整理成一捆。有一天收工后,我就順手拎出一捆切起了梳子花刀。雖然練得盡興,但當(dāng)出納把錢送到銀行要存時卻出了問題,人家看到這樣的錢要按破壞人民幣處理,當(dāng)時可把我嚇壞了,還是我們主任幫忙求情:“那年輕娃子,只有十六七歲不懂事,他練刀工入迷了?!边@才算沒事。 花甲之年仍筆耕
如今鄭新民致力于陜西官府菜的搜集、整理,將那些古籍食譜上的菜與現(xiàn)實中傳承下來的菜品一一對比,或還原或改良。這是一個相當(dāng)枯燥的過程,但鄭大師甘之如飴。
鄭新民:我將古籍上的食譜整理出來,與現(xiàn)在酒店仍在制作的那些傳統(tǒng)菜進行對比,梳理出每道菜的變化曲線和脈絡(luò),使陜西官府菜的歷史演進更系統(tǒng)、更明晰。菜要發(fā)展、要與時俱進,但你要知道它的根在哪,不懂根源,何來創(chuàng)新?
一勺毛湯烹陜菜 制作陜西官府菜,只要準(zhǔn)備一款毛湯就夠了,當(dāng)然烹調(diào)時也會用到清湯或奶湯,但這款毛湯是那兩者的“湯基”,用雞茸“收網(wǎng)”就變清湯,用大火震蕩就變奶湯。 金黃色的毛湯
陜派吊湯 雞為主力
陜西官府菜在吊毛湯時雞的用量特別多,意在突出雞的鮮味,豬肘子與豬骨的用量則較少,通常只是用雞重量的1/2,否則肉味會將雞的鮮味掩蓋。毛湯也有“普通”和“高級”之分,高級毛湯的投料更足,用雞的量接近用水量的一半,所以吊出的湯味道特別鮮,顏色也分外金黃。
毛湯的制作:老母雞15只、豬肘子、豬棒骨(兩者重量之和是雞重量的一半)飛水后放入湯桶中,加清水100斤,大火燒沸,轉(zhuǎn)微小火,保持水面偶爾冒泡,加熱6-7個小時,此時約剩60斤毛湯。
清如水 濃如膠
陜菜大廚吊制清湯特別講究,用一句話概括清湯的標(biāo)準(zhǔn)就是:清如水,濃如膠。清如水是指湯汁的清澈程度,以經(jīng)典陜菜雞茸魚翅為例(大致做法:將魚翅入濃湯中煨熟后裹上雞茸漿,入清湯汆熟,裝進碗中,澆清湯,點綴火腿絲和菜葉即可),裹著雞茸的魚翅就像浸泡在略帶淡黃色的清水中一樣。濃如膠是指這款賣相純凈似水的湯喝起來卻香濃四溢,有粘口的效果,因此在餐桌上,這款湯汁經(jīng)常會為食客帶來意外驚喜。這就要求雞啊、肉啊、骨頭啊一定要給足。
雞茸魚翅
毛湯+雞茸 即可變清湯
以毛湯為基礎(chǔ)制作清湯時,需先晾至完全冷卻,將頂端的浮油撈凈后留湯待用。再準(zhǔn)備雞脯肉,通常60斤毛湯需準(zhǔn)備6斤雞脯肉,將雞肉加水打成稀糊狀,投入到冷湯中攪勻。
清湯凍
吊湯如打漁 雞茸是漁網(wǎng)
看到這兒你是不是想問我:讓毛湯變清湯為什么要加雞茸?想想這些雞脯肉里什么含量最多?是蛋白質(zhì)。蛋白質(zhì)具有吸附作用,可以把湯汁中的混濁物吸附在肉茸中。也就是說,將雞茸糊倒入湯中,就相當(dāng)于在湯里撒了一面很大的網(wǎng),然后再將湯桶中火加熱,這個過程就像打漁,水溫逐漸升高的過程,就是收網(wǎng)的過程,最后肉茸凝固成團,而湯中的這些“混濁物”就被一網(wǎng)打盡了。與“打漁”不同的是,吊清湯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將湯中雜質(zhì)吸走的同時,肉茸中的營養(yǎng)和鮮味也留在了湯里,所以這個湯汁味道特別“稠”。待肉茸凝固成肉團、湯汁變清后將其撈出,剩下的清湯晾涼,即會凝結(jié)成凍。
大火翻波浪 毛湯變奶湯
奶湯是由毛湯演變而來的。制作毛湯時,先大火燒開再小火熬6-7個小時,而制作奶湯則要小火熬5個小時后再轉(zhuǎn)大火熬1-2個小時。這是因為吊湯時沸騰程度越高,乳化作用就越激烈、越徹底,脂肪和大分子蛋白充分降解并懸浮于湯汁中,色澤就越白,從而呈現(xiàn)奶湯的效果。有的廚師制作奶湯時在熬好的骨湯中加入三花淡奶調(diào)色,但這樣只能形似,湯的靈魂——天然香味卻完全走失了。實際操作中,為了節(jié)省時間,我們通常用三個桶同時吊湯,一個桶熬出的毛湯專門用來掃成清湯,一桶毛湯用來制作普通菜品,另一桶則用來催成奶湯。
陜、魯兩毛湯 概念正相反
李建輝:讀了鄭大師講的陜派吊湯方法,我發(fā)現(xiàn)與魯菜中關(guān)于毛湯的概念完全相反。陜菜中第一道湯稱為毛湯,由它既可以掃成清湯,又可以催成奶湯。而魯菜中,是用第一道湯加雞肉茸和豬肉茸掃成清湯,料渣加水大火催出奶湯,再加第三遍水吊出的才是毛湯,此時湯中的成分和鮮度大打折扣。所以與魯菜中的毛湯相比,鄭大師介紹的可算得“高級毛湯”了。(魯菜制作清湯、奶湯、毛湯的詳細流程和原理詳見《中國大廚》2013年10月第7頁。)
一片干魷魚 傳承千百年
很多人都覺得陜西在內(nèi)陸,沒有海鮮,但是歷史上有13個朝代在陜西建都,各地特產(chǎn)源源不斷地匯聚于此,像海參、魷魚這些“高端貨”都在進貢的范圍之內(nèi),但由于路途上時間長,運到這里的多為干貨,因此陜菜對海產(chǎn)品的發(fā)制頗有心得,其中以魷魚的漲發(fā)和烹調(diào)手法最具代表性。陜派的魷魚菜分為兩大類:爆炒和燒煨。質(zhì)地較薄或切成細絲的魷魚,只需“生發(fā)”即可用于爆炒;而用于燒煨的魷魚片大、肉厚,僅用“生發(fā)”的辦法不能將其完全浸透,因此要用“熟發(fā)”。
生煨魷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