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腹部跳動感半年”的奇病難癥 ——球部潰瘍心下悸案 陳某,女,50歲。自覺上腹部跳動感半年,以夜間最為明顯,影響睡眠,伴噯氣,泛酸。2010年3月在外院行電子胃鏡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A1期)(球部前壁1.2cm*0.4cm),慢性胃炎。西醫(yī)告知予抑酸藥規(guī)則治療8周,一般可治愈。但8周后,患者上腹部跳動感未減,遂于2010年5月4日來黃師門診就診。癥見:精神疲倦,面色萎黃,自訴上腹部跳動感明顯,夜間尤甚,影響睡眠,時有噯氣泛酸,胃納一般,大便可。舌淡,苔薄白,脈弦。 黃師予小建中湯加減。 桂枝30,白芍60,大棗15,甘草15,生姜10,川樸(后下)20,麥芽糖1匙。 水煎內(nèi)服,3劑。藥后患者精神轉(zhuǎn)佳,上腹部跳動感明顯減輕,噯氣泛酸好轉(zhuǎn),納眠可。堅持門診治療,服上方1個月,諸癥皆除。 按:本方原治“虛勞、里急、腹中痛”。十二指腸潰瘍多表現(xiàn)為上腹部疼痛,饑餓時明顯,反復發(fā)作,遷延難愈,符合小建中湯“虛勞,里急,腹中痛”,故臨床上不少醫(yī)家都以本方治療消化性潰瘍。但本案患者腹痛不明顯,以上腹跳動感較為突出表現(xiàn),若是吾輩,未必能想到此方。 黃師曰:《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治》曰:“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小建中湯主之”?!秱摗返?0條“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此“心中悸”是中焦虛寒所致,故不單是指心跳不安,也指上腹部(胃脘)悸動不適,正合本條。 再者,小建中湯為“桂枝湯倍芍藥加飴糖”而成,芍藥緩急效果明顯,如芍藥甘草湯,臨床上見黃師用此方確能解除腓腸肌痙攣,不愧去杖湯之名。且不只能治“腳攣急”,還能解除胃腸痙攣,如黃芩湯;又能解除支氣管痙攣,如小青龍湯用芍藥也是此意。本案患者上腹跳動,并以夜間明顯,為胃痙攣之表現(xiàn),黃師白芍用量為60g,甘草15g,以緩解痙攣,取效神速。 此外,使用本方時,不可忽略飴糖?!端幷鳌氛J為:“膠飴之功,蓋似甘草及蜜,皆能緩諸急”。臨證應用小建中湯時使用飴糖方不失仲景立方之妙意。不少先賢名家也不主張去飴糖。曹穎甫《經(jīng)方實驗錄》謂:“夫小建中湯之不用飴糖,猶桂枝湯之不用桂枝,有是理乎?”黃師用此方時,常囑患者自加麥芽糖,若不用飴糖此方也即桂枝加芍藥湯,與仲景組方用意大相徑庭。正若黃師經(jīng)常教導,經(jīng)方配伍嚴饉,不宜輕易加減,多為味少一味,其意遠矣。 讀后解析:本案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伴慢性胃炎之病例,主證簡單,僅上腹部跳動感伴噯氣、泛酸。黃師據(jù)其主證伴精神疲倦,面色萎黃,舌淡,苔薄白,脈弦而辯為中焦虛寒之胃痛,予小建中湯加厚樸3劑證減,繼服一月而愈。本案可供我輩學習之處有三:1、對“悸”的認識:《傷寒論》70條“傷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小建中湯主之”。此“心中悸”是中焦虛寒所致,故不單是指心跳不安,也指上腹部(胃脘)悸動不適,本案即為實證。2、本方中重用芍藥是為緩急解痙:小建中湯為“桂枝湯倍芍藥加飴糖”而成,芍藥緩急效果明顯,如芍藥甘草湯,臨床上見黃師用此方確能解除腓腸肌痙攣,本案患者上腹跳動,并以夜間明顯,為胃痙攣之表現(xiàn),黃師白芍用量為60g,甘草15g,以緩解痙攣,取效神速。曾有學者作過試驗,芍藥與甘草之比以4:1其緩急止痛效果為最好。3、方中飴湯必用而不可少:使用本方時,萬不可忽略飴糖?!端幷鳌氛J為:“膠飴之功,蓋似甘草及蜜,皆能緩諸急”。臨證應用小建中湯時使用飴糖方不失仲景立方之妙意。臨床證明,本方中飴糖用與不用,效果截然不同。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余澤運醫(yī)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