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jīng)過寧雞線回老家,走到隆堯肖莊東村時,看到路邊牌子上指示向西為“光業(yè)寺”和“唐祖陵”,原來聽說過這個地方,于是就前去看了一看。具體路線給大家分享以下:
邢臺--邢德線(邢臺到南宮那條道,S324)--任縣邢灣--向北轉(zhuǎn)入寧雞線--走5.5km(過了龍泉劍釘業(yè)就快該轉(zhuǎn)了,要注意)--向西轉(zhuǎn)走大約2.6km到達王尹村和趙孟村之間--再向北轉(zhuǎn)(新修的路)走200~300m就可以看到光業(yè)寺的施工工地--再向西一直到王尹村邊就可看到唐祖陵
關于唐祖陵的資料:
唐祖陵位于隆堯縣正南
6公里的魏家莊鎮(zhèn)王尹村北200米處的大唐帝陵,為唐高祖李淵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賜的“啟運陵”,二陵共塋,合稱“大唐帝陵”,簡稱唐陵或唐祖陵。唐高祖時始建。唐太宗貞觀廿年(647年),累遣使臣左驍衛(wèi)府長史長孫尊師與邢州刺史李寬、趙州刺史杜敖等檢謁塋域,畫圖進上。唐玄宗于開元十三年(725年)派上柱國田再思、象城令宋文素等在陵東500米處建光業(yè)寺,為唐陵附屬建筑。清人袁文渙有詩《吊唐祖陵》:“開元盛事入平蕪,剩有殘碑記建初。八代靈光開帝業(yè),五云神異護遺墟。墓門久已埋秋草,石馬愁看臥斷渠。千載興亡憑吊意,至今收拾付樵漁”。建初陵為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
建初陵經(jīng)歷了1300多年的滄桑之變,如今不僅封土已平,而且整個陵區(qū)由于長期用土,形成一片低于周圍1--2米的洼地。直到1984年,在地表下1.5米處發(fā)現(xiàn)大型磚墓室券形墓頂,方知陵墓位置。
建初陵所處地勢為東、西、北三面較高,南面較低。盛唐石雕均在中間洼地。墓葬于北面高地,呈南北向。墓前,四翁仲兩邊分列。其南,兩旁墩立欲吼石獅。再南,六匹石馬兩廂并列,每馬左側站有馬夫一人。最南,二石華表東西相對。遙望唐陵遺址,昔日氣勢雄偉、巍巍壯觀之氣勢猶存。
建初陵遺存的這一對石獅高1.5米,有兩層座。第一層座與獅為整石雕成。石獅昂首挺胸,后蹲作雄踞之勢,其形態(tài)怒目前視,張口欲吼。頜下透雕三綹胡須,腦后毛發(fā)卷曲自如;四肢肌腱突暴,前肢后側各有一排卷曲的細毛;石獅的爪深入石座2厘米。唐陵石獅雕刻藝術精湛,形象逼真,其結構準確,夸張適度而不俗套。充分體現(xiàn)了初唐匠師在寫實基礎上追求內(nèi)在神韻和氣勢的藝術匠心。
建初陵石刻是河北省唯一一套初唐皇家陵墓雕,與陜西關中唐諸帝陵、河南恭陵的同類雕刻遙相媲比,它既是重要的歷史文物,又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精品,是唐陵諸多石刻中的上精品。因此,曾使那些居心叵測的文化侵略者垂涎??谷諔?zhàn)爭前,日本古玩商人曾用兩千元巨款,買通該村村長,將這兩尊石獅盜運到內(nèi)邱,企圖裝上火車運走。當?shù)厝罕娐動嵈耸拢豢啥?,火速趕至內(nèi)邱,追回石獅。當時隆平縣政府將石獅移至城內(nèi),置于原隆平縣政府院內(nèi),現(xiàn)已移交縣文物保管所保存。
關于光業(yè)寺的資料:
光業(yè)寺,為大唐帝陵附屬建筑物,興建于唐高宗李治總章年間,坐落于唐陵東邊(現(xiàn)趙孟村西)。其寺名為御賜。寺內(nèi)曾建有寶塔、珠臺、前湖、仙館、佛星宮宇、靈帝觀樓、銀函藏經(jīng)以及塑像和壁畫等。堂堂濟濟,蔚為壯觀。開元十二年(724年)趙州刺史上柱國田再思,象城縣令宋文素率邢、趙二州之象城縣、任縣、柏仁縣三縣土民將寺院整修擴建。修建后的光業(yè)寺金碧輝煌,一派皇家氣概(碑文有詳細記載),以后光業(yè)寺屢經(jīng)興廢,從明、清兩代碑刻看,重修即達七八次之多。1945年之前,此寺輪廓尚在。其山門在正南,門前有白塔一座,寺內(nèi)中軸線上有三殿,前、中殿早廢,當時后殿尚存,壁畫精美,佛像眾多。原有銅像一尊,被日本侵略者掠去。傳說殿內(nèi)座下原有地道,通向西北,正好與唐陵墓室成一直線。“文化大革命”中,造像全部被砸毀埋掉,原有20余通碑刻小部分被破壞,大部分被用作房基石,現(xiàn)在寺院遺址已成耕地。保存至今的是該寺唯一一通唐代碑刻----光業(yè)寺碑,又稱“大唐帝陵光業(yè)寺大佛堂之碑”。現(xiàn)存于隆堯縣碑刻館,是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
光業(yè)寺碑,是大唐陵附屬建筑光業(yè)寺之遺物??逃谔崎_元十三年(725年),1965年被趙孟村農(nóng)民將石碑砸成數(shù)塊運回村內(nèi),壘在學校墻下。1980年,隆堯縣文物保管所將殘碑12塊,(現(xiàn)在仍缺少一塊,不能復原),運回文物保管所保存。該碑屬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光業(yè)寺碑通身高4.45米,寬1.45米,厚0.44米,碑身為八楞形龜?shù)?,碑首呈半圓形,浮雕纏尾雙龍圖案。碑額圭形佛龕,龕內(nèi)一佛二菩薩,龕傍刻有“皇帝供養(yǎng)”和“皇后供養(yǎng)”,碑陽中上方刻陰文行書“大唐帝陵光業(yè)寺大佛堂之碑”12個字。碑文寸行書,由象城(今隆堯縣)縣尉楊晉撰文。碑文記載了唐玄宗李隆基為七、八代祖建陵、建寺經(jīng)過。
光業(yè)寺碑雕刻工藝極精,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大有呼之欲動之感。碑文相傳是唐代著名書法家李邕書丹,但無落款。從碑文的字體風格來看,筆畫遒勁,筆勢開張,橫筆明顯地向歷上方傾斜,結構峭健,出除入神,確有李邕筆體之感。光業(yè)寺碑是盛唐時期遺物,雕刻精湛,書法藝術很高,對于考證李隆基七、八代祖陵址,有極其重要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有圖有真相。
復原圖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i碑,旁邊是神道碑
神道碑和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
石馬,旁邊的牽馬人的石像,可惜都沒有頭了。
西邊的一排中據(jù)說有一個石馬的頭在隆堯縣城里保存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