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 歷代書法與書法名家
第一節(jié) 秦、漢時期的書法與書法名家 秦朝,官方文字使用小篆。與此同時,隸書也在民間及基層官府的實用書稿中流行。但是,當時官方正式公文必須用篆書書寫,隸書只能用于書寫非正式文稿,這是一個篆、隸并存,以篆書為主的時期。流傳后世的小篆書法主要見于刻石?,F(xiàn)存刻石有:《泰山刻石》、《瑯琊臺刻石》、《嶧山刻石》、《會稽(kuài jī)刻石》等。據(jù)傳,這些刻石均為秦丞相李斯所書。程邈改革的隸書(秦隸也稱古隸)散見于簡書和帛書墨跡。秦代,李斯和程邈這兩位書法家,對中國書法的發(fā)展和漢字的改革做出了巨大貢獻。
程邈?。ㄉ淠瓴辉敚?,字元岑,秦代書法家,隸書之祖,秦下杜(今陜西西安)人;也有說是秦下邽(guì)(今陜西渭南)人。相傳他是秦朝的一個小官吏,因得罪始皇而入獄。他在獄中,歷時十年,潛心研究,整理、改革了大篆和小篆的三千多個常用字,創(chuàng)造了比篆書更便于書寫的字體——“秦隸(古隸)”。 漢朝 (公元前206—公元220 年)由漢高祖劉邦建立,是中國歷史上國運昌盛的朝代之一。漢朝,分西漢( 公元前206—公元24 年) 和東漢( 公元25—公元220 年) 兩個時期,歷史上稱之為兩漢。兩漢政權統(tǒng)治共四百三十六年,是繼秦以后又一個多民族大統(tǒng)一的朝代。到漢武帝時,漢朝已成為當時東方世界的第一強國,與西方的羅馬并稱為世界兩大帝國。此時,外族開始稱華夏民族為“漢族”;把有華夏血統(tǒng)的人稱為“漢族人”;把漢民族使用的語言稱為“漢語”、文字稱為“漢字”?!皾h族”、“漢語”和“漢字”的稱謂由此而生,一直沿用至今。 漢碑, 雖傳世數(shù)量龐大, 但書法風格各異, 無有同者。漢碑書法多出于執(zhí)掌文書的官吏書佐、書史和民間書法家之手。由于漢碑碑文多數(shù)無落款,因此,很多書法家的姓名不為人知。可是,當時的一些名人、達官顯貴因擅長書法,而聞名于后世;那些民間書法家卻被歷史遺忘, 導致漢代傳世書法名家多為朝廷名臣和著名學者的偏向。
史游 ( 公元前4—公元33 年),西漢書法家,章草創(chuàng)始人。作章草《急就章》一篇,今已失傳。 (yàn)城)人,漢代著名文字學家、書法理論家、語言學家、經(jīng)學家。著有《說文解字》、《五經(jīng)異義》等。他所著的《說文解字》開創(chuàng)了中國文字學的先河,他也被譽為“中國文字之圣”?!墩f文解字》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文字學家、考古學家、書法家必備的工具書之一。 崔瑗 ( 公元78—143 年),字子玉,涿郡安平( 今河北安平) 人,官至濟北相。他不但文章蓋世,書法也有當世盛名。崔瑗善章草,又妙于小篆。他的傳世書法論著有《草書勢》一篇,對后世書法影響深遠。
張芝 (?—約公元190 至193 年),字伯英,酒泉( 今甘肅灑泉) 人,東漢草書大家。因張芝是今草書體的創(chuàng)造者,后人稱之為“草圣”。王羲之就曾努力學習過張芝的書法,其他歷代學者對張芝的草書也都稱頌備至??蓢@的是,張芝的作品傳世極少,歷代叢帖中所收錄的張芝草書作品,大都為后人偽造。在宋刻《淳化閣帖》里,僅收錄張芝的書法五帖——《冠軍帖》、《終年帖》、《今欲歸帖》、《二月八日帖》、《秋涼帖》。對這五帖的真?zhèn)危M管存有諸多爭議,但是,這五帖仍然代表了東漢時期較高的書法水平。
三國(魏、蜀、吳)(公元220—280 年)兩晉(西晉、東晉)(公元265—420 年)史稱魏晉時期。魏晉時期,是中國書法史上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重要階段。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兩位書法大家——鐘繇和王羲之。他們揭開了中國書法史上新的一頁,為后世樹立了楷、行、草書法的藝術典范。此后,歷代學書者無不師法“鐘、王”。除“鐘、王”以外,還有索靖、陸機、衛(wèi)夫人、王獻之、王珣等人,也都對后世書法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
索靖?。ü?39—303 年)字幼安,西晉敦煌龍勒(今甘肅敦煌)人。官至雁門太守和酒泉太守,拜左衛(wèi)將軍。他擅長章草,是中國書法史上較有影響的書法家。著有《草書勢》一篇。他的傳世作品有:《出師頌》、《月儀帖》、《草書狀》,均被收入宋刻《淳化閣帖》。 陸機 (公元261—303 年)字士衡,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西晉時期著名書法家 。曾任平原內(nèi)史,世稱“陸平原”。他的章草作品《平復帖》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衛(wèi)夫人?。ü?72—349 年)東晉著名女書法家。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名鑠(shuò),字茂漪(yī),自署和南,汝陰太守李矩之妻,世稱衛(wèi)夫人。官至西晉司空,錄尚書事。傳說,她是王羲之的書法啟蒙老師。她的書法師承鐘繇,頗善楷書,傳世作品有楷書《急就章八行》,被收入宋《淳化閣帖》,著有書論《筆陣圖》一篇。 王羲之 ( 公元303—361 年) 字逸少,號澹(dàn)齋,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官至右將軍,世稱“王右軍”,是東晉書法大家。王羲之博采眾長, 精研體勢,獨創(chuàng)了婉轉流暢的書風。他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各體皆精,被譽為“書圣”。其作品真跡無存,現(xiàn)存墨跡均是摹本。他的代表作有:楷書《黃庭經(jīng)》、《樂毅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蘭亭序》;草書《十七帖》、 王獻之 (公元344—386 年)字子敬 ,東晉會稽(今浙江紹興)人,系王羲之第七子,書法諸體皆精,以行書和草書聞名后世,尤以草書著稱。他的書法與父齊名,后人把他父子二人并稱“二王”。傳世代表作有:《洛神賦十三行》、《鴨頭丸帖》、《中秋帖》等。 王珣 ( 公元349—400 年),字元琳,瑯琊臨沂( 今山東臨沂) 人, 因獲封東亭侯,故被時人稱為王東亭, 官至輔國將軍、尚書左仆射。他是書圣王羲之之侄,也是東晉書法大家,尤善行、草書。作品有信札《伯遠帖》和草書作品《三月帖》。
第三節(jié) 南北朝時期的書法與書法名家 明日開講敬請關注!
《中國書法通解講義》網(wǎng)上獨家推廣,定價128元,網(wǎng)友優(yōu)惠價100元,免收快遞郵費,貨到付款;10冊以上打五折(64元)郵費到付。購書者請把您的地址、電話發(fā)到我的手機15910585012(微信綁定)即可得到一本知識系統(tǒng)完整的書法教科書。付款方式支持微信支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