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 釣基礎(chǔ)常識系列注解(二)
(接上一篇)
4、魚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和體力分配狀況分析
魚的覓食是靠著聽覺和味覺確定食源及方位的,靠視覺搜尋目標,靠觸覺感知食物。有的魚還靠側(cè)線來判斷食物的味型及遠近的。因此說魚的進食過程是一個復(fù)雜的系統(tǒng)工程。這對于人類來說不可思議。但就魚類本身而言則是瞬間完成的事,因為它們靠這種模式生存了幾十億萬年了。
A.視覺:
魚的視覺并不好,通過調(diào)節(jié),能見度也只十米左右,潛的越深,光線越差,加上水體中含有大量微生物,粉塵的影響,使得魚類不得不改變用眼觀察事物本能,從而演化出身體其它部位輔助識別的特異功能。值得一提的是,魚可以通過水的鏡面折射,使其看到下方的物體,在平靜的淺水區(qū)域,還能夠觀察到障礙物背面的情況。
B.聽覺:
魚不象其它陸生動物,它沒有外耳,眼后方的皮骨下兩側(cè)生有內(nèi)耳。當聲波通過皮層傳到內(nèi)耳后,魚的大腦便及時地做出本能反映。
魚不需要移動身體就能聽到來自四面八方的動靜,它除用內(nèi)耳捕捉聲響外,還可用側(cè)線收集短程音波,確定聲源位置。垂釣者進場時,盡可能輕,不要發(fā)出聲響,也不要顫動,否則魚會被嚇跑的。
C.嗅覺:
魚的嗅覺十分靈敏,它在水中游弋是通過吻部上方的前后鼻孔發(fā)揮作用,被譽為遠程雷達。它的嗅覺受水流影響極大,魚喜歡逆流、逆風、逆水、逆浪,因味源隨風隨浪擴散,因此逆流尋源是魚的本能。為什么釣魚要選擇下風口,其道理不言而喻。
D.味覺:
魚的味覺分布較廣,如口腔、舌、咽喉、皮膚、觸須和體外的側(cè)線上。釣魚人通常所說的味型、狀態(tài)、適口性,就是將釣餌調(diào)制到最佳狀態(tài),讓魚攝食,從而達到釣獲的目的。何謂味型、狀態(tài)、適口性?就是將餌的味道配制成你要釣獲的魚種喜食的味型上,有的放矢,讓魚聞香而至。再看到適合的霧化或絮狀餌,有進食的欲望,而后將餌吸入嘴中感到口感舒適,進食無危險。這就是釣餌的三原則。
E.觸覺:
有許多種類的魚是用胡須、前吻、體側(cè)、尾部的觸碰來感知物體和餌食的。比如鯉魚、泥鰍、鯰魚、鱈魚、鱘魚等。這是在漫長的演化中保留下來的獨門秘笈,不可小覷這些特殊的感知器官。認識它,對我們的垂釣有極大的幫助。
F.魚的體力分配解析
魚類在攝取食物的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體能。為了生存需要不停地游動、跳躍、追逐或逃逸,這樣體能在不斷地耗減。一尾1公斤重的魚,每日有15克的食物才能保持起碼的需要,那么它的體力將耗百分之二,這只是指在靜止狀態(tài)下,對于現(xiàn)成的食物而言,如果每日攝取30克的食物,一年增加250-300克的體重,那么這尾魚將處于入不敷出的生存狀態(tài)。魚的體力其實是很有限的,覓食也罷,追逐也罷,都要經(jīng)過一個恢復(fù)體力的時間段,一尾魚覓食5分鐘后,它需用20分鐘的時間來恢復(fù),覓食10分鐘,需用半小時的時間恢復(fù),覓食15分鐘需用45-50分鐘的時間來恢復(fù)。因此說,當你中魚后,只要頂?shù)米∏皟砂蔚臎_擊,這尾魚基本沒戲了,定是你的囊中之物。
(未完待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