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寒蟬…… 看日歷,秋分將至,薄暮中,聽得蟬正叫得起勁,沒有一點消歇的意思。這就想起蟬的一生。據(jù)說蟬的幼蟲要有地下的黑暗世界里度過七年漫長的黑夜,才能破土而出,登上盛夏的高枝,向著太陽、向著光明,高唱生命的贊歌。過了盛夏,蟬的一生也就結(jié)束了。那么仍堅持在秋枝上唱著的,是贊歌還是挽歌呢?我不得而知。 但在古人眼里,即便不是挽歌,也是凄苦的離歌。你聽,宋代的柳三變是這樣唱的: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這首調(diào)寄《雨霖鈴》的詞,寫詞人在清秋季節(jié),與戀人告別。詞開頭三句就點明了離別的節(jié)序、時間。面對離別酒,都無心飲,而客又催發(fā),兩執(zhí)手相對淚盈眶,竟說不出一句話。一句“寒蟬凄切”,就把離別的氣氛渲染了出來。 不愧是柳三變,這上片,時間地點人物情節(jié)都有了。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一部微電影, 下片是感慨:這一去,不知何時再能相見!縱有良辰美景都形同虛設,心中千種風情,無限想思,去向誰訴說呢? 這是一首傳唱千古的非常著名的離別詞。在互聯(lián)網(wǎng)、智能手機普及,微博微信滿天飛的今天,年輕人很難體會詞中的那種戀人離別時的難分難舍。 柳三變就是柳永。他是寫詞高手,尤其是長調(diào)。他專為青樓歌伎寫詞。他的詞流傳很廣,當時有句話說,有水井處,即有柳詞。 用今天的眼光看,柳永是個流行歌曲大作家,他的粉絲眾多。但在他的時代,只能寫寫唱詞、沒有一官半職柳永生前注定窮愁潦倒,死后,還是青樓歌伎集資為他送葬的。 今聽寒蟬凄切,想到蟬的一生、想到柳永的一生,有感而發(fā),寫下此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