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沒有撫愛、沒有溫情的不正常童年里,所幸還有他在。 他,就是蕭紅的祖父。 在蕭紅出生的時候,他已經六十多歲了,是個賦閑在家的鄉(xiāng)紳,亦是個心地善良的老人。若不是他,蕭紅的人生底色是會真的灰暗至無光的。 他,很疼愛蕭紅,從她蹣跚學步開始,他就帶著她房前屋后地轉悠。那時,在堂前檐下、前院后園,皆留下了兩人歡笑耳語的身影。 蕭紅,亦愛祖父。在她的眼里,祖父是家里最最慈愛的人。成年后,她亦用至為細膩的愛慕筆觸描述他:祖父個子很高,身板硬朗,手里總是不離他的旱煙袋,有時還拎著一根手杖。他走路動作有點笨拙;他孩子般的笑容尤其令人難忘,因為開心時,他會笑得兩眼瞇成一條縫。 這樣的祖父,無疑是可愛的,令人想無限親近的。 不過,祖父不會理財,家里的經濟大權全部交由祖母一手掌管。這樣也好,他有了更多的時間來陪伴他愛的小孫女。小小年紀的蕭紅,也因此有了一段可以回憶一生、慰藉心靈的如歌時光。 慈祥善良的祖父,于蕭紅而言,可以說是影響了她一生的人,對祖父的點滴回憶,亦是她日后所能得到片刻陶醉的主要源泉。雖然,祖父早在她十歲的年紀里離開了她,但是那段和祖父的相處歡愉多多的時光,卻是經久地回旋在她心海深處的。 這一點,在她的文字中,會不時地流露出來。 比如:“等我生來了,第一給了祖父無限的歡喜,等我長大了,祖父非常地愛我,使我覺得在這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夠了,還怕什么呢……” 再比如:“……祖父只是自由自在地一天閑著,我想,幸好我長大了,我三歲了,不然祖父該多寂寞。我會走了,我會跑了。我走不動的時候,祖父就抱著我。我走動了,祖父就拉著我。一天到晚,門里門外,寸步不離……” 祖父,亦給了蕭紅文學之旅中的啟蒙。 那應是她五歲的時候。有一天,她像往常那樣,在后園里玩耍,天空忽然飄起大雨。她發(fā)現醬缸上的像草帽的尖頂缸帽子,又大又密實,正好可以用來遮雨。于是,就將它罩在頭頂,像一朵大蘑菇似地往屋里走去。帽子太大,以至于她看不清路,看不見祖父在哪里,于是便著急地大聲喊著“爺爺——爺——”。就在她大聲呼喊爺爺的時候,她的父親突然盛怒,飛起右腳狠狠地將她踢開,就差那么一點兒她就會滾到灶口的火堆里去。 被踢懵的蕭紅,還沒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當別人從地上將她抱起來,她才發(fā)現滿屋的人都穿著白色的孝衣,祖母不在炕上,而是在一個木板上躺著。祖母死了。不過,只五歲的蕭紅還不理解這死亡的深意。 對于祖母的逝去,蕭紅沒有多大悲傷,一是還太小,二是她根本對祖母無好感,甚至可以說是很討厭。不是因為她不喜歡自己,并且用針扎過自己,而是她對自己最愛的祖父太不好。這個體弱多病的老婦人,不但兇狠,而且專橫,常常欺壓著善良的祖父。對祖父是冷淡至極,動輒大罵,并且還會把蕭紅一并給捎帶著罵上。所以,蕭紅對她的感覺是極壞的。她的生病及去世,對小小的蕭紅而言是無感的。她,在,或者不在,都無法牽動蕭紅的心弦。 祖母死后不久,小小的蕭紅任性地鬧著搬到了祖父的屋子里去住,和祖父睡在一張炕上。 也就是從那時起,蕭紅開始在祖父的教誨下接受了中國古典詩詞歌賦的啟蒙教育。晚上睡覺前,抑或早晨醒來時,他們這一老一小地就并排躺在暖烘烘的被窩里,開始朗誦那些令人醉心的詩詞歌賦來。 她最是喜歡祖父念的那些描繪草長鶯飛意象的自然景物的詩歌。 比如: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比如: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 再比如: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 她常常會用稚嫩的聲音,一首首地跟著爺爺的吟誦大聲地讀。雖然像鸚鵡學舌一般似懂非懂,會將“黃鸝”當成“黃梨”,讀“桃花”時想起“吃桃”……但無論如何,在祖父圓潤慈愛的吟誦聲里,她那連喊帶叫的朗讀還是成為了她最早的文學啟蒙??此妥娓高@段祖孫情時,常常有種沖動,那就是替蕭紅說聲:還好,有你在。 是的,在那些灰暗的無關愛無呵護無暖情的歲月里,所幸有著一個如此愛護她溺寵她的人,給她以溫暖的補給。不然,蕭紅的人生更會灰暗至讓人看后窒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