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是直腸或直腸粘膜脫出肝門外,多見于小兒及老年人,因久瀉,久痢,長(zhǎng)期咳嗽所引起。多是氣虛,不能收攝,肛門松弛而造成。初起僅在大便時(shí)脫出,便后自然回復(fù);中期,脫出后需用手推回;后期時(shí),在起立,步行或咳嗽時(shí)脫出,不能自收,并有墜脹感,或流出少量鮮血及粘液,不能安坐。直腸脫垂,色淡紅,形如螺旋而有層次,脫出較長(zhǎng),以手觸之,較硬膠厚,多見于小兒及老人;直腸粘膜脫垂,有環(huán)狀的,如部分粘膜下垂,則脫出較短,色鮮紅有光澤,柔軟,微有滲血,多見于老人。 治法:直腸脫垂,以補(bǔ)氣收斂為主。 處方1:黨參12克、黃芪16克、當(dāng)歸12克、升麻6克、白芍9克、白術(shù)9克、陳皮6克、炙甘草6克組成。水煎服。 處方2:補(bǔ)中益氣湯(丸):每日一劑?;蛲鑴?,每服一、二丸,一日二次,連服一個(gè)時(shí)期。 處方3、人參蘆研末,溫開水送服。每日一個(gè)。 處方4、石榴皮15克、五倍子9克、枳殼9克組成。水煎洗。洗后徐徐托上,用丁字帶固定,壓迫束緊。 處方5、五倍子30克,研末外敷,敷后用丁字帶固定。 處方6、鱉(也叫甲魚)頭,煎湯洗滌,火將鱉頭煅成灰,用香油涂局部。 本文轉(zhuǎn)載自http://user.qzone.qq.com/1402866422/blog/139281398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