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文言知識點歸納
《赤壁賦》文言知識點歸納 一、 字音: 1、壬戌(rénxū) 10、釃酒(shī) 2、桂棹(zhào) 11、橫槊(shuò) 3、余音裊裊( niǎo) 12、漁樵(qiáo) 4、幽壑(hè) 13、扁舟(piān) 5、嫠婦( lí ) 14、匏樽(páo) 6、愀然(qiǎo) 15、蜉蝣(fúyóu) 7、山川相繆(liáo) 16、無盡藏(zàng) 8、舳艫千里(zhúlú) 17、狼籍(jí) 9、旌旗(jīng) 18、枕藉(jiè) 二、通假字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馮,通“憑”,乘 三、實詞的含義。
(1)七月既望:既,過了。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 (2)舉酒屬客:勸人飲酒(3)縱一葦之所如:縱,任。如,往 (4)凌萬頃之茫然:凌,越過。茫然,曠遠的樣子 (5)擊空明兮溯流水:空明,月光下的清波。溯,逆流而上 (6)渺渺兮予懷:悠遠的樣子 (7)倚歌而和之:循,依。唱和 (8)不絕如縷:細絲 (9)蘇子愀然:容色改變的樣子 (10)正襟危坐:都是端正的意思 (11)方其破荊州:當 (12)橫槊賦詩:朗誦。 (13)固一也之雄也:本來 (14)寄蜉蝣于天地:喻人生短促 (15)逝者如斯:此,指水 (16)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消減和增長 (17)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連、竟 (18) 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享有
四、重點虛詞
(1)于 月出于東山之上:從 徘徊于斗牛之間:在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表被動 (2) 之 縱一葦之所知:助詞,主謂間,無實義 目遇之而成色:它們,代清風、明月 扣舷而歌之:音節(jié)助詞,無實義 惟江上之清風:助詞,的 (3) 而 倚歌而和之:表修飾關(guān)系,不譯 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但,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 耳得之而為聲:就,表順承關(guān)系 (4) 其 其聲嗚嗚然:那 方其破荊州:他,代曹操 何為其然也:語氣詞 (5) 乎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的樣子,形容詞詞尾 而又何羨乎:呢,表疑問語氣詞 (6)挾飛仙以遨游:相當于“而”,表修飾關(guān)系 (7)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如果 (8)而今安在哉:哪里 (9)縱一葦之所如:的地方 五、詞類活用 (1)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舞”,使……舞?!捌?,使……泣。動詞的使動用法。 (2)西望夏口,東望武昌:西,向西。東,向東。名詞作狀語。 (3)下江陵,順流而東:下,攻下,名詞作動詞。東,向東進軍,名詞作動詞。 (4)侶魚蝦而友麋鹿:侶,以……為侶。友,以……為友。名詞的意動用法。 (5)漁樵:名詞作動詞,打魚砍柴。 (6)不知東方之既白:形容詞作動詞,顯出白色 六、文言句式 (1) 凌萬頃之茫然:定語后置,即“凌茫然之萬頃”。 (2) 渺渺兮予懷:主謂倒裝,即“予懷渺渺兮”。 (3) 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后置,即有吹洞簫之客。 (4) 何為其然也:介詞賓語前置,“何為”即“為何”。 (5)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句,疑問代詞“安”作賓語,賓語前置。 (6)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狀語后置句。 (7)而又何羨乎:賓語前置句,疑問代詞 “何”作賓語,賓語前置。 (8)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判斷句。 (9)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動句,“于”,被。 (10)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狀語后置句 七、名言名句: (1)清風徐來, 。舉酒屬客, , 。 (2)月出于東山之上, 。 ,水光接天。 ,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 , 。 (3)其聲嗚嗚然, , , ,不絕如縷。 ,泣孤舟之嫠婦。 (4)舳艫千里, , ,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5)寄蜉蝣于天地, 。 , 。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
答案: (1)水波不興 誦明月之詩 歌窈窕文章 (2)徘徊于斗牛之間 白露橫江 縱一葦之所如 凌萬頃之茫然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羽化而登仙 (3)如怨如慕 如泣如訴 余音裊裊 舞幽壑之潛蛟 (4)旌旗蔽空 釃酒臨江 橫槊賦詩 (5)渺滄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須臾 羨長江之無窮
《赤壁賦》知識整理 一、虛詞 1. 而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連詞,表轉(zhuǎn)折) (2)倚歌而和之(連詞,表修飾) (3)正襟危坐,而問客曰(連詞,表承接) (4)侶魚蝦而友麋鹿(連詞,表并列 ) (5)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連詞,表轉(zhuǎn)折 ) (6)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連詞,表轉(zhuǎn)折) (7)自其不變者而觀之( 連詞,表修飾 ) 2. 之 (1)月出于東山之上(助詞,的) (2)凌萬頃之茫然( 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 (3)哀吾生之須臾(助詞,的) (4)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代詞,它 ) (5)茍非吾之所有(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6)耳得之而為聲(代詞,它 ) (7)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代詞,它們) (8)吾與子之所共食(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 3. 于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詞,在 ) (2)月出于東山之上( 介詞,從 ) (3)徘徊于斗牛之間( 介詞,在 ) (4)于是飲酒樂甚( 介詞,在 )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詞,被 ) (6)漁樵于江渚之上(介詞,在) (7)寄蜉蝣于天地( 介詞,在) (8)托遺響于悲風( 介詞,在 ) 4. 乎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 形容詞詞尾) (2)飄飄乎如遺世獨立( 形容詞詞尾 ) (3)郁乎蒼蒼( 形容詞詞尾 )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語氣詞,表示疑問) (5)而又何羨乎(語氣詞,表示疑問 ) (6)相與枕藉乎舟中( 介詞,在 ) 二、實詞 1. 通假字 (1)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通“憑”,乘 ) (2)山川相繆(通“繚”,環(huán)繞 ) (3)舉酒屬客 ( 通“囑”,勸人飲酒 ) (4)舉匏尊以相屬(通“囑”,勸人飲酒 ) 2. 古今異義 (1)徘徊于斗牛之間 古義: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義:一種游戲方式 (2)白露橫江 古義:白茫茫的水汽 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3)凌萬頃之茫然 古義:曠遠的樣子 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 3. 一詞多義 (1)東 a順流而東(動詞,向東進軍) b東望武昌(方位名詞作狀語,向東) (2)望 a七月既望(名詞,農(nóng)歷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動詞,眺望,遠看) (3)下 a方其破荊州,下江陵(動詞,攻占) b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詞,下面) (4)如 a縱一葦之所如 (動詞,往) b如怨如慕(副詞,像) 4. 詞類活用 (1)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名詞用作狀語,向西,向東) (2)下江陵(名詞用作動詞,攻占) (3)順流而東也(名詞用作動詞,向東進軍) (4)舞幽壑之潛蛟(動詞的使動用法,使……起舞 ) (5)泣孤舟之嫠婦(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哭泣) (6)正襟危坐(形容詞用作動詞,整理 ) (7)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名詞用作狀語,向南 ) (8)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名詞用作動詞,打魚砍柴 ) (9)侶魚蝦而友麋鹿(名詞的意動用法,以……為侶,以……為友) (10)渺滄海之一粟(形容詞用作動詞,渺小的像 ) (11)不知東方之既白(形容詞用作動詞,顯出白色 ) 三、文言句式 1. 判斷句 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語氣詞“也”,表判斷) 2. 疑問句 (1)何為其然也(“何”與“也”表疑問語氣)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問語氣) (3)而今安在哉(語氣詞“哉”,表疑問語氣) (4)客亦知夫水與月乎(語氣詞“乎”,表疑問語氣) (5)而又何羨乎(語氣詞“乎”,表反問語氣) 3. 省略句 (1)(其聲)如怨如慕,(其聲)如泣如訴 (2)(其聲)舞幽壑之潛蛟,(其聲)泣孤舟之嫠婦 (3)(蘇子與客)相與枕藉乎舟中 4. 變式句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賓短語后置) (2)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于東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間徘徊,介賓短語后置) (3)凌萬頃之茫然(茫然萬頃,定語后置) (4)渺渺兮予懷(予懷渺渺,主語后置)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賓短語后置) (6)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漁樵,介賓短語后置) 四、重點語句翻譯 1. 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譯文:月亮從東邊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間。 2.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 譯文:任憑小船在茫茫無際的江面上自由漂流,越過那浩蕩渺遠的江面。 3.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譯文:多么廣闊浩瀚啊,我們像凌空駕風而行,不知道將停留到什么地方;飄飄然,我們像脫離塵世,無牽無掛,變成飛升仙界的神仙。 4.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譯文:哀嘆我們生命的短促,羨慕長江的無窮無盡。 5. 蓋其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譯文:原來,要是從那變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連一眨眼的時間都不曾保持過原狀;從那不變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們本身都沒有窮盡。 一、一詞多義(實詞) 1.歌 (1) 扣舷而歌之:名作動,歌唱 (2) 歌曰:歌詞 (3) 倚歌而和之:歌曲 (4) 歌窈窕之章:名作動,歌誦、朗誦 2. 望 (1) 七月既望:農(nóng)歷每月十五日 (2) 望美人兮一方:眺望 (3) 德高望重:名望、聲望 (4) 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觀察 (5) 入夜望將軍至,豈敢反乎:盼望 (6) 并、汾喬木,望秋先殞:臨近 3. 下 (1) 方其破荊州,下江陵:名作動,攻占 (2)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下面 (3) 無邊落木瀟瀟下:落下 4. 如 (1) 飄飄乎如遺世獨立:如同 (2) 縱一葦之所如:往 (3) 王如其言:依照、遵從 (4) 固不如也:及、比得上 (5) 如能克諧,天下可定也:假如、如果 二、虛詞 1. 之 (1) 哀吾生之須臾:取獨 (2) 惟江上之清風:的 (3) 耳得之而為聲:代詞,它 (4)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音節(jié)助詞,無義 (5) 均之二策:指示代詞,這 (6)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得 (7) 何罪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詞 2. 于 (1) 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 (2)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 (3) 月出于東山之上:從 3. 乎 (1)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相當于“然”,…的樣子 (2)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相當于“嗎” (3) 相與枕藉乎舟中:相當于“于”,在 (4) 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表揣測語氣,相當于“吧” (5) 嗚呼!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呼:用于感嘆句,相當于“啊、呀” (6) 郁乎蒼蒼:句中表停頓 三、通假字 1. 舉酒屬客:通“囑”,這里指勸人飲酒 2. 浩浩乎如馮虛御風:通“憑”,乘 3. 扣舷而歌之:通“叩”,敲 4. 山川相繆:通“繚”,盤繞 5. 杯盤狼籍:通“藉”,凌亂 四、古今異義 1.白露橫江:古:白茫茫的水氣 今: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 2. 望美人兮天一方:古:指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來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美貌的女子
五、詞類活用 1、歌窈窕之章:名作動,歌誦、朗誦 2、扣舷而歌之:名作動,歌唱 3、擊空明兮溯流光: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4、舞幽壑之潛蛟:使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婦:使動,使…哭泣 6、正襟危坐而問客曰:形作動,整理 7、烏鵲南飛:名作狀,向南 8、西望夏口:名作狀,向西 9、東望武昌:名作狀,向東 10、下江陵:名作動,攻占 11、順流而東也:名作動,向東流 12、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動,砍柴 13、侶魚蝦而友糜鹿:意動,以…為侶;以…為友 14、渺滄海之一粟:形作動,渺小得像 15、托遺響于悲風:動作名,聲音 16、不知東方之既白:形作動,顯出白色 六、特殊句式 1、狀語后置: ①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②月出于東山之上。 ③徘徊于斗牛之間。 ④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 ⑤寄蜉蝣于天地。 ⑥托遺響于悲風。 ⑦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⑧相與枕藉乎舟中。 2、賓語前置: ①何為其然也? ②而今安在哉? ③而又何羨乎? 3、被動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4、定語后置: ①凌萬頃之茫然。 ②客有吹洞簫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