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地菜 Trigonotis peduncularis (Trev.) Benth.
科屬:紫草科附地菜屬。
別名:雞腸草,伏地菜,地胡椒。
識(shí)別:一年生草本。莖基部略呈淡紫色,通常自基部分枝,纖細(xì),直立或斜生,貌似“鵝腸菜”,故名“雞腸菜”“雞腸草”。李時(shí)珍說:“雞腸生下濕地。二月生苗,葉似鵝腸而色微深。莖帶紫,中不空,無縷。”單葉互生,葉片匙形、橢圓形或長(zhǎng)圓形,兩面均具糙伏毛。聚傘花序成總狀,頂生,幼時(shí)卷曲,后漸次伸長(zhǎng)?;ㄐ?,通常生于花序的一側(cè)?;ü谒{(lán)色,稀紫色或白色,5裂,喉部具5枚白色或帶黃色附屬物。小堅(jiān)果。
入藥:全草。
性味:苦、辛,平。因有辛味,故又名“地胡椒”。
功效:健胃止痛,解毒消腫,攝小便。
應(yīng)用:平凡小草,自有其存在的妙處。陶弘景說:“人家園庭亦有此草。小兒取挼汁以捋蜘蛛網(wǎng),至黏,可掇蟬。”其能“攝小便”或許與此“至黏”有關(guān)。入藥也不可小視其功效?!妒朝煴静荨氛f:“作灰和鹽,療一切瘡,及風(fēng)丹遍身如棗大癢痛者,搗封上,日五六易之。亦可生食,煮作菜食益人,去脂膏毒氣。又燒敷疳匿。亦療小兒赤白痢,可取汁一合,和蜜服之甚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