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 《詩經(jīng)》里說:“譬喻叫比。”南宋朱熹在《詩集傳》中是這樣解釋的:“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卑凑宅F(xiàn)代修辭學觀點,所謂比喻,就是將兩種事物聯(lián)系起來,用其中一種事物去說明或描寫另一種事物,使它更鮮明、更生動,更好地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其中,要描寫的事物叫本體,用來打比方的事物叫喻體?!对娊?jīng)·碩人》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在中國古代詩歌中,用得最多的主要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幾種。 所謂明喻,就是本體和喻體一并出現(xiàn),在它們之間加上“如”、“似”或“猶如”、“恰似”、“仿佛”等喻詞,構(gòu)成“本體”+“喻詞”+“喻體”的格式。 例如,李賀《馬詩·其五》中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句子中,詩人將“沙”喻為“雪”,之間用了“如”字連接,把“月”喻為“鉤”,之間用“似”字連接。 賀知章《詠柳》中“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人把“春風”喻為“剪刀”,之間用“似”連接。 明喻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本體與喻體有相似處,而且這種關(guān)系是最為明顯的,也是構(gòu)成比喻的最主要的特征——不同事物間具有相似性。在古代詩歌中,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種表現(xiàn)方法。 暗喻又稱隱喻。所謂暗喻,按照現(xiàn)代修辭學的觀點,就是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xiàn),在它們之間用“是”、“變成”、“成為”等喻詞連接。暗喻比明喻表意更進一層,本體和喻體的關(guān)系表現(xiàn)得更為緊密,好似本體和喻體同為一體。 如,李白《贈汪倫》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個比喻中,詩人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來喻“汪倫送我情”。這樣,就很好地表現(xiàn)了詩人對汪倫的感激之情。 又如,杜甫《漫興》其七中的“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詩人以“白氈”形容本體楊花的厚而密,并以喻體青錢形容本體荷葉小而多。這樣,不但突出了各自的特征,而且有助于情感的抒發(fā)。 大家比較熟悉的文天祥《過零汀洋》,詩歌中寫道:“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詩人以喻體“風飄絮”來比喻本體“山河破碎”之飄搖不定,以喻體“雨打萍”來比喻本體“身世沉浮”之災(zāi)難的多。 3、借喻 所謂借喻,按照現(xiàn)代修辭學的觀點,也就是本體不用出現(xiàn),直接用喻體來代表本體。它比暗喻更深一層,本體和喻體溶合在一起了,喻體直接代表本體,也不用喻詞了。 如,杜甫的《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其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yīng)須斬萬竿?!逼渲械摹靶滤伞庇髦干疲皭褐瘛庇髦笎?,詩人借以抒發(fā)對人事的愛憎之情。 又如,白居易的《放言·其一》:“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痹娙私琛安菸灐彼苹鸱腔穑昂陕丁彼浦榉侵閬碛髦赋ブ械漠敊?quán)派,揭露其“兩面派”的丑惡面目。 再如,王安石的《木末》:“繰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云稻正青?!逼渲小鞍籽庇鹘z,“黃云”喻麥。 在古代詩歌中,借喻與借代不太好分辨的,要注重借喻中“本體”和“喻體”的相似性,而借代是相關(guān)性。比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痹娙擞谩爸扉T”代富貴之家,用“死骨”代窮人。我們就可以看出它們之間的相關(guān)性。 4、博喻 所謂博喻,按照現(xiàn)代修辭學所說,就是用多種事物同時比喻一個事物。也就是說,一個本體,有兩個及其兩個以上的喻體??梢允敲饔鳎部梢允前涤?。在古代是詩歌中,博喻也是用得很多的一種。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寫音樂這段: 又如,蘇軾的《百步洪》中有四句: 詩歌中運用了比喻,就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把繁瑣的道理簡單化,不但表現(xiàn)出了詩歌形象化、含蓄化的特征,更換有助于讀者對詩歌深層次的了解。 二、興 所謂興,就是在詩歌中,詩人為了達到委婉含蓄,往往先用其它的形象來發(fā)端,然后引出所要描寫得對象?!芭d”也叫“起興”。南宋朱熹在《詩集傳》中是這樣解釋的:“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托物起興,即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聯(lián)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在古代詩歌中,“興”有時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如《詩經(jīng)·桃夭》中,開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寫出了春天桃花開放時的美麗氛圍,又在烘托結(jié)婚時的熱烈氣氛。《詩經(jīng)·關(guān)雎》中的“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guān)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比喻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后來的漢魏樂府中的《焦仲卿妻》,除開頭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也是起興。下面我們舉例說明: 如,李白《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 詩歌的前兩句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边@里,詩人首先借此用形容光陰易逝、一去不返。所以,接著兩句:“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边@就承上光陰易逝、一去不返而慨嘆人生之短暫,并由此引出要表現(xiàn)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來。 又如,張籍的《秋思》: 三,賦 南宋朱熹在《詩集傳》中是這樣解釋的:“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賦”一般有陳述和鋪排陳述兩種情況。在中國古代詩歌中,賦是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它的特點就是敷陳、直言,即直接敘述事物,鋪陳情節(jié),抒發(fā)感情。 例如,漢魏樂府中的《焦仲卿妻》,詩歌除開頭以“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興外,其后基本上是直言詩,也就是運用了賦的“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的寫法。 又如,詩歌《木蘭詩》,這首詩除最后四句“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外,詩人也是運用了賦的“直言敘事”的手法。 特別是陸游的《示兒》: 總之,比、興、賦在中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使詩歌藝術(shù)思維和表現(xiàn)方法在理論上的認識日趨深刻和完美,而且推動了詩歌在創(chuàng)作中的日趨豐富和完美,對促進古代詩歌的發(fā)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