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一個亙古蒼穹的浪漫
愛情故事 你可曾在乎過
(轉(zhuǎn)自:凱風網(wǎng)陜西頻道)
供稿:田曉宏 編輯:秦風 仲德
導語
愛情是人倫生活一個永恒的主題與話題,從《詩經(jīng)》到《離騷》,從伯拉圖到弗洛伊德,對情與愛都賦予了神圣的詮釋,甚至運用夸張的手法賦予其浪漫和甜蜜,才使其具有了鮮活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而津津樂道,經(jīng)久不衰。“七夕”一個原本關(guān)乎宇宙星辰的時間接點,卻讓智慧的先人們賦予了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成為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在中國這個富有詩情畫意的國度,燦爛的歷史文化衍伸出浪漫的愛情神話,顯得更加唯美動人,這就是文化的魅力。
一、“七夕”的文化溯源
早在三四千年前,人們出于對自然和時間的崇拜,出現(xiàn)了牽牛星和織女星的記載。把牽牛和織女,和天空的星星聯(lián)系到一起,表現(xiàn)了先民們跨時空,超自然的想象力,牛郎織女故事的誕生,更突出人們對自然敬仰,對生命珍惜的情感。同時,“七夕”也源于古人對時間的崇拜?!捌摺迸c“期”同音,給人以時間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只有象征忠貞愛情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慢慢地沉淀下來,成為今天“中國的情人節(jié)”。
1、《詩經(jīng)》——牛郎織女的最初雛形
《詩經(jīng)·小雅·大東》中關(guān)于織女的說法是:“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七襄”是“終一日歷七辰”,一日移位七次,也就是逢七來復。鄭玄說,“襄”是駕馭,后人浮想,也就將它理解為完成?!安怀蓤笳隆?,也就是“織不成花紋”。緊接著說到牽牛:“睆彼牽牛,不以服箱”,“睆”是明亮的意思,“服箱”的“服”是“駕”,古時駕車中間的馬稱“服”,“箱”是車廂。聯(lián)系后面兩句“東有啟明,西有長庚。有救天畢,載施之行”,是面對滿天星象,牽??椗亲嘣茲h無涯,嘆在天網(wǎng)下一切徒勞。一開始強調(diào)的是天河距離,但遙遙相對之貌,又實在是后來衍伸演繹的基礎(chǔ),也就成為牛郎織女浪漫愛情的最初雛形。
2、牛郎織女愛情故事演變
從《古詩十九首》直到南北朝時期,牛郎織女七夕渡鵲橋的傳說基本形成。東漢應劭的《風俗通》記載:“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橋首無故皆髡,因為梁以渡織女故也?!薄妒酚洝防镆灿杏涊d:“四星在危面,匏瓜。牽牛為犧牲。其北織女,織女,天女孫也。天官星占曰:匏瓜一名天雞,在河鼓東。牽牛一名天鼓,不與織女值者,陰陽不和?!钡讲苤驳摹堵迳褓x》里,才確定了牛郎織女的夫妻關(guān)系。而作為夫婦的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大致形成于南北朝時期。當時的《荊楚歲時記》記載:“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役,織成云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遷。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p>
3、神仙美女愛上人間屌絲——牛郎織女的故事
根據(jù)《荊楚歲時記》的故事雛形,最終演繹成一個神仙美女與人間屌絲的浪漫愛情。牛郎是典型的人間屌絲,自幼父母雙亡,常受兄嫂虐待。兄嫂和牛郎分家,只給牛郎一頭老牛。織女是天上一位聰明美麗、擅于織布的七仙女。有一次她與其他仙女一道到銀河洗澡。牛郎在老牛示意下,來到銀河邊將織女的天衣偷走??椗荒苤胤堤鞂m,遂于牛郎結(jié)成夫妻,生有一兒一女,自耕自織過著幸福美滿生活。天帝知道后大為震怒,派了天兵天將到人間將織女抓回天宮。牛郎十分悲痛,抱著一雙兒女哭作一團。老牛臨死前,囑咐牛郎在它死后穿上它的皮即可攜兒女上天宮去尋找織女。牛郎照老牛的吩咐做了,挑著兒女來到天上,眼看就要追上織女時,王母娘娘忽然拔下金簪,在空中一劃,二人之間頓時出現(xiàn)一條波浪滾滾的天河,牛郎織女只能隔河相泣??椗团@杉八麄儍号目蘼暩袆恿颂斓郏斓墼试S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相聚一次。每逢七月七日,便有無數(shù)的喜鵲在天河兩岸搭起鵲橋,讓牛郎織女在此相會。
4、“七夕”突顯出的文化現(xiàn)象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來源于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shù)的產(chǎn)生,有關(guān)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后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jié)”,又稱“曬書節(jié)”,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跡。
時間崇拜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捌摺迸c“期”同音,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shù)在民間表現(xiàn)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的“星期”。“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數(shù)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種數(shù)字崇拜現(xiàn)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shù)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捌摺庇质撬惚P每列的珠數(shù),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捌摺迸c“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guān)的節(jié)日。
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周期?!饵S帝內(nèi)經(jīng)·素問·上古天真論:“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p>
它說男子以8歲一個周期,女子以7歲一個周期。女子7歲腎氣盛,換牙齒頭發(fā)變長;二七天癸至,任脈通。天癸是腎精,任督二脈,以中醫(yī)說法,“為一身陰陽之海,五氣貞元”,也就是說,二七就來月經(jīng),可以生子。三七腎氣平均,最后的牙齒長齊,發(fā)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堅,頭發(fā)長極,身體盛壯,到了頂點。五七陽明脈衰,面容開始焦黃,頭發(fā)開始掉。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fā)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是一個生命周期結(jié)束?!捌摺边@個數(shù)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應該是結(jié)束中的誕生?!吨芤住拓浴罚骸胺磸推涞?,七日來復,天行也?!笨追f達疏:“天之陽氣絕滅之后,不過七日陽氣復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薄皝韽汀笔侨ザ鴱蛠恚簿褪侵厣?,輪回循環(huán),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盡,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豐滿。
二、“七夕”的逸聞趣事知多少
1、漢武帝——令人艷羨的七夕情緣
遍查歷史,生于七夕的古代帝王還真沒有幾個,可是漢武帝劉徹卻與七夕情緣匪淺,不但生于七夕,民間還流傳著他與王母娘娘七夕相會的神話。據(jù)《漢書》稱,漢武帝七月初七生于漪蘭殿,基于古人對“七”的數(shù)字崇拜,認為誕于七日這一天必然有著種族繁榮、子民昌盛的吉兆。因而登基后,就將七夕從小范圍的民俗節(jié)日上升到了皇家慶典的高度。每年這一日,朝廷上下都要齋戒沐浴,舉辦隆重的慶生活動。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記述了漢代宮廷七夕節(jié)俗情形,漢宮“至七月七日,臨百子池,做于闐樂,樂畢,以五色縷相羈,謂為相連綬?!庇衷唬骸皾h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巧針與開襟樓,俱以習之。”
由于他喜好求仙問道,民間還流傳著他與西王母七夕相會的神話?!稘h武故事》記載,一次七夕慶典上,一只大青鳥從天空西側(cè)翩然而至,神采奕奕停于大殿前。漢武帝便問大臣東方朔是吉是兇。東方朔答曰,此乃吉兆,大鳥是使者,預示著西王母要前來祝壽。后來,“夜漏七刻”,西王母果真駕臨。從此七夕又被視為人神相會的大吉日,得到前所未有的推崇。
2、生于七夕死于七夕的一代詞帝李煜
漢武大帝的七夕情緣讓人艷羨,但一代詞帝李煜的七夕情緣卻充滿了悲情。史料記載,他是惟一一位生于七夕、死于七夕的帝王。不論說法真實與否,人們都愿意相信,一生浪漫詩情的他,配得上這般美麗的巧合。他容貌俊朗、才情縱橫,無奈親手斷送了河山,一代帝王淪為階下囚。
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的七夕,他再無興致將宮室裝扮成銀河的樣子,而是借著濃濃酒意,潛逃到風花雪月的記憶里,回味著最后一絲溫存。豈料“抽刀斷水水更流”,往昔回憶愈是美好,今朝現(xiàn)實更顯悲愴。想起淪喪的故國、昔日的子民、代己受辱的小周后,胸中的悲憤便如一江春水,傾瀉而出。于是,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個七夕,這位詞帝揮就了千古絕唱——《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據(jù)清沈雄《古今詞話》記載: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那天,也正是后主李煜的42歲生日,后主在賜第命故妓作樂,聲聞于外。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生日宴會上賜下牽機藥酒將李煜毒死。生于七夕也逝于七夕,李煜的一生詮釋了前世今生。袁枚寫道:“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
3、唐玄宗與楊貴妃對“七夕”之夜情有獨鐘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边@是白居易《長恨歌》中最為出彩的詩句。在“七夕”那個充滿愛情詩意的夜晚,風流皇帝唐玄宗和楊貴妃在長生殿約會,半夜時兩人低聲盟誓:在天比翼雙飛,在地相攜連理,天長地久,永不分離。
唐玄宗和楊貴妃對“七夕”之夜情有獨鐘。王仁裕的《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與楊貴妃“每至七月七日夜,在華清宮游宴,時宮女備陳瓜花酒饌列于庭中,求恩于牽??椗且病S指髯街┲?,閉于小合(盒)中,至曉開視蛛網(wǎng)稀密,以為得巧之候。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边@種占卜方法是在七月七日乞巧節(jié)那天晚上,宮女們把捉到的蜘蛛關(guān)在小盒子里,早起打開看,以蜘蛛結(jié)網(wǎng)稀密預兆得巧的程度,如果蜘蛛結(jié)的網(wǎng)比較密實,那就是得巧多,如果蜘蛛結(jié)的網(wǎng)比較稀疏,那就是得巧少。得巧多的宮女肯定高興,而得巧少的就比較郁悶。
唐玄宗李隆基雖無緣生在七夕,卻對其傳承功不可沒?!稅澓薷鑲鳌酚性疲禾鞂毷d秋,七夕之夜,玄宗與貴妃憑肩而立,因仰天感于牛郎織女重逢的悲歡場面,誓言要世世結(jié)為夫妻。其抱首嗚咽的畫面令人動容,于是有了白居易詩中所述“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愛情佳話。唐玄宗還效仿民間,在皇宮搭建高臺拜月祭雙星(牛郎星和織女星),并組織宮女在月光下穿針乞巧,突出七夕節(jié)的“乞愛”和“乞巧”元素,使其更為深入人心。千百年來,七夕文化由于古代帝王的推崇獲得了長足發(fā)展。
4、李商隱《辛未七夕》悼亡詩
李商隱,他寫過四首七夕詩,其中一首特意題了紀年《辛未七夕》:
恐是仙家好離別,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云未接歸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辛未七夕》并不是明確的悼亡詩,好像李商隱被擊懵了,不能接受妻子已經(jīng)死亡的現(xiàn)實,他呆呆地看著七夕的月亮,在牛郎織女美麗神話中,撫慰著受傷的心靈,想象著妻子的歸來。
“恐是仙家好離別,故教迢遞作佳期?!毕鄷娜兆邮悄菢拥穆L。“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秦觀詞“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笨墒抢钌屉[卻覺得殘酷。“清漏漸移相望久,微云未接歸來遲?!睔w來遲啊!“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七夕的晚上,人間的喜鵲都到天上搭鵲橋了,姑娘們在月下引五色絲線穿針乞巧,或者用盒子裝進蜘蛛,一夜過去,看它織出巧妙的網(wǎng)。李商隱說,對喜鵲豈能無意感謝?。?/p>
三、東西南北中,“七夕”習俗各不同
1、古人的乞巧習俗
穿針乞巧。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漢,流于后世?!段骶╇s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樓,人具習之?!蹦铣鹤谥\《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jié)彩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薄遁浀刂尽氛f:“齊武帝起層城觀,7月7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蔽宕跞试!堕_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jié)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shù)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痹兆趦x《元氏掖庭錄》說:“九引臺,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臺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喜蛛應巧。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針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時。南朝的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說; “是夕,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wǎng)于瓜上則以為符應?!?/p>
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wǎng)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nèi),次日看之,若網(wǎng)圓正謂之得巧?!彼沃苊堋肚練q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nèi),以候結(jié)網(wǎng)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節(jié)“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jié)網(wǎng)疏密以為得巧多寡?!庇纱丝梢?,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wǎng)之有無、唐視網(wǎng)之稀密,宋視網(wǎng)之圓正,后世多遵唐俗。
投針驗巧。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于穿針,又不同于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jié)俗。明劉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繡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云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直隸志書》也說,良鄉(xiāng)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于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織女”請于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蛏⑷缁?,動如云,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2、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qū)⒕G豆、小豆、小麥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扎成一束,稱為“種生”,又稱為“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于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3、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 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后,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就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yōu)榱思o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4、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jié)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nèi),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其實在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樂,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樂的大小、姿態(tài)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與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則有以象牙雕鏤或用龍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樂的裝扮,更是極盡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繪木雕為欄座,或用紅砂碧籠當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寶石來裝飾,一對磨喝樂的造價往往高達數(shù)千錢。
5、拜織女、拜魁星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lián)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于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么,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準時都到主辦的家里來,于案前焚香禮拜后,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民間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菭斁褪强沸牵グ怂拗械目?,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6、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jié)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巧果是油面糖蜜?!稏|京夢華錄》中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zhàn)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七夕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勻后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后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guān)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qū)⒐瞎癯善婊ó慀B,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
7、各地的“七夕”習俗
廣州舊時的七姐誕。廣州舊時過七巧節(jié)是非常熱鬧的。宋人劉克莊曾有詩詠道:“瓜果跽拳祝,喉羅樸賣聲?;浫酥厍上Γ瑹艄獾教烀?。”人們在節(jié)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各種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種花果、仕女、器物、宮室模型等物。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浸,使之發(fā)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晚(廣州人多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連指甲也涂上了紅色,然后把早已準備好的各式物品,如古董珍玩、鮮花、時果以及脂粉等擺放在廳堂的八仙臺上,還要有一盞油燈放置在“仙禾”或“仙菜”中間。此時,有錢人家的廳堂布置得錦屏繡椅、富麗堂皇,一般人家盡量把廳堂擺設井然。一切都安排停當以后,姑娘們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此時,除了邀請親戚朋友前來作客以外,還要請鄰里中相識與不相識的姑娘們一起拜神,觀嘗巧藝與玩具,高高興興,熱熱鬧鬧,如巧藝與玩具受到越多人的稱贊,主家姑娘就越高興,越感到榮耀。廣州的姑娘們說,像這樣能在眾人面前展示手藝,一生是投有多少回的。拜仙之后,姑娘們手執(zhí)彩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古稱金針度人),如一口氣能穿過七枚針孔者被稱為巧手(得巧)。
廣州還有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參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過第一個七夕時,要舉行一次“辭仙”儀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時,除了牲醴、紅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還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與姑娘節(jié)離別之意。
據(jù)《廣州市志》卷十七所載,初七日,舊俗還有女子泛舟游石門沉香浦的活動。游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裝飾,稱為花艇。她們信此日為“仙女淋浴日”。石門浦水質(zhì)清洌,朝夕日出日落時返照兩山,有時會像海市蜃樓一樣在天空出現(xiàn)一些景幻。泛舟者坦希望能有運氣看到奇最的出現(xiàn),故姑娘們七夕游石門沉香浦成為一項重要內(nèi)容,很是熱鬧,也成了一個節(jié)日的習俗。
西南習俗——染指甲。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志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qū)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jié)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fā),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shù)女子與兒童們,在節(jié)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guān)系。
湖南、江浙習俗——婦女洗發(fā)。婦女七夕洗發(fā),也是特別的習俗。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例如湖南湘潭地區(qū)《攸縣志》:“七月七日,婦女采柏葉、桃枝,煎湯沐發(fā)?!倍⑽拿溢摹恩佟芬蔡岬狡淠概c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發(fā)。這項習俗,大約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關(guān)。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凈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圣水”。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fā),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里的圣水凈發(fā),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jié)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陜西黃土高原習俗——結(jié)扎巧姑。陜西黃土高原地區(qū),在七夕節(jié)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jié)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閩南和臺灣習俗——拜“七娘媽”。閩南和臺灣的七夕節(jié)又是“七娘媽”的誕辰日。民間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媽這一被奉為保護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據(jù)閩南籍臺灣學者林再復的《閩南人》一書考證,閩南人過去越峽跨洋到臺灣或異國他邦經(jīng)商、謀生,大都多年未能歸,婦女們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氣。所以,七夕這一相思傳情的節(jié)日又演變成對保護孩子的“七娘媽”神的祈禱。
四、燦若星河的“七夕”文化
1、《鵲橋仙》詞牌與秦觀的“纖云弄巧”
《鵲橋仙》這個詞牌原本是詠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之事的?!捌呦Α边@天,織女渡銀河,與牛郎相會,以鵲為橋。宋代詞人秦觀這首《鵲橋仙》可謂是千古絕唱。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織女是織錦的能手,纖細變幻的云彩很像是織女織出的錦緞,流星飛動,恨意難傳,不知不覺中渡過遙遠的銀河相會?!敖痫L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迸@煽椗谇锾斓陌茁稌r節(jié)僅只一度相逢,便勝過了人間平淡的長相廝守?!叭崆樗扑?,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睖厝岬那楦邢裉旌拥乃L流不息,短暫的相聚恍如一夢。怎么能忍心去看回程的鵲橋歸路?
2、最早提及牽??椗脑?/strong>
《詩經(jīng)·小雅·大東》關(guān)于牽??椗钤缫娪凇对娊?jīng)·小雅·大東》。這是一首表現(xiàn)西周時代東方諸侯國臣民怨刺周王室的詩。原詩是這樣的:
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
跂彼織女,終日七襄。
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睕彼牽牛,不以服箱。
這首詩的大意是說:銀河兩岸的織女星、牽牛星,盡管有其名,卻不會織布,不能拉車;當今的統(tǒng)治者也是如此,雖身居高位,卻無恤民之行,不過徒有其名而已。這里,對織女、牽牛二星僅是作為自然星辰形象引出一種隱喻式的聯(lián)想,并無任何故事情節(jié),并沒有象征愛情的寓意。
3、最早寓意愛情因素的七夕詩
《迢迢牽牛星》
隨著時間的推移,愛情因素同牽牛、織女傳說的結(jié)合日見明顯?!豆旁娛攀住ぬ鎏鰻颗P恰繁闶紫韧嘎读诉@一信息。這首詩吟道: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這里的牽牛、織女二星已具人物形象——弄機織布,思念流淚;并且開始被編織為一幕恩愛夫妻受著隔絕之苦的愛情悲劇。詩中雖然沒有直言牽牛、織女是夫妻,但織女終日思念牽牛,渴望相見,“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情節(jié)則是十分感人。
4、杜甫的七夕詩
杜甫《牽牛織女》
每逢佳節(jié),總是最惹詩人情思。七夕,這個中國獨有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又怎能不讓詩人詞客動情思。就連名氣最大的詩人,被詩人奉為詩圣的杜甫也寫過關(guān)于七夕的五言長律《牽??椗贰G八木錇椋?/p>
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
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5、白居易的《長恨歌》
在眾多的七夕詩詞中,大多是借天上的織女牛郎故事,描寫凡間尋常人家的愛情故事。但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詩句,卻描寫皇帝與妃子的愛情故事,此詩記述了唐玄宗與楊玉環(huán),以牛郎織女為例,共誓白頭之約。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p>
6、杜牧的《秋夕》
杜牧的《秋夕》是寫失意宮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寫秋景,用一“冷”字,暗示寒秋氣氛,又襯出主人公內(nèi)心的孤凄。這首是這樣的: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椗恰?/p>
結(jié)語:
“七夕”之夜,在涼風習習中“臥看牽??椗恰?感慨著“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凄婉,回味著“金風玉露一相逢,更勝卻人間無數(shù)”的脈脈溫情,感受著燦爛文化衍伸出的浪漫愛情,心底油然生出無限的敬畏和自豪。在幾千年的文化滌蕩中,七夕節(jié)已經(jīng)成為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向現(xiàn)代文化轉(zhuǎn)化、與其他文化融合的典型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