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的姓、氏、名、字、號你知多少?
2015-08-18
壹號收藏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中國人一向很重視自己的“尊姓大名”。逢年過節(jié),中國人有祭祖思宗的傳統(tǒng)。 下面小編帶您一起來看一下中國人姓、氏、名、字、號到底是什么意思? 姓 “姓”來自母系。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國家,原始母系氏族社會就產(chǎn)生了姓氏,所以中國的許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我們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為了“別婚姻”,“明世系”、“別種族”。它產(chǎn)生的時間大約在原始社會的氏族公社時期。 中國上古著名的姓氏有八姓:姬、姚、媯、姒、姜、嬴、姞、妘。 那么,姓是怎么來的呢?人們推測,姓的由來與祖先的圖騰崇拜有關(guān)系。在原始蒙眛時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圖騰崇拜物,這種圖騰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標志。后來便成了這個部落全體成員的代號,即“姓”。 氏 “氏”來自父系。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產(chǎn)和戰(zhàn)爭中的優(yōu)勢不斷凸顯,氏族群體中出現(xiàn)了強有力的男性首領(lǐng),他們要對自己率領(lǐng)的群體用某種稱號作出區(qū)分,這就是“氏”的來歷。所以“氏”可以說是姓的分支。秦漢之前,姓和氏在不同場合使用,哪些人有姓,哪些人用氏有嚴格規(guī)定,漢代以后,姓氏不加區(qū)分,姓氏合一,統(tǒng)稱為姓。 姓與氏有什么關(guān)系呢?姓是大的氏族部落集團的徽示,氏是一個姓所分出的小氏族支系的標志。姓氏合二為一,是秦漢時才開始的。貴族才有姓氏,貴族男子稱氏,女子稱姓。 名是名,字是字。現(xiàn)在人們所說的名字是指一個人的名,與古代所說的名字不同。古代的名與字分指,均為一個人的稱號。名,是一個人在成年之前的稱呼,字則是他成年后步入社會時的稱呼。 名 名是每個人的代號。姓氏是公共的,名是個人的。周秦兩漢單名多于雙名;唐宋后,取復(fù)名多起來,皇帝除外,因單名易于避諱;宋以后,尤其明清,字輩譜命名法最盛行;明清以族譜命名為特征,影響很大。 字 “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唐宋以后,由于理學加強,一些繁文褥節(jié)越來越多,讀書人之間在稱呼上也大做文章,稱字,是為了表尊敬,但時間長了之后,漸感稱字還不夠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號。 名與字是什么關(guān)系呢?廣義的理解,字不妨是名的含義的詮釋,也可以是名的內(nèi)涵的發(fā)揮。 號 雅號各抒其志。除了名、字以外,有些古人還有號。 號也叫別稱、別字、別號。名、字是一般由尊長代取,而號則不同,號初為自取,稱自號;后來,也有別人送上的稱號,稱尊號、雅號等。一些中上層人物特別是文人墨客,往往熱衷于以住地或志趣等為自己取號。由于別號是本人所起,不像姓名受到家族、行輩等限制,因此“號無定法”,可以抒發(fā)個人的志趣情懷,以“自鳴其志”。 通俗解說: “姓”是家族的標志,“氏”指家族中的某一支,“姓”“氏”只在先秦有分別,秦之后基本合一。 “名”和“字”分家一直到共和國之前,“名”是正式場合下才使用的,“字”是朋友之間日常稱呼的,因為古人覺得直接稱名字不太禮貌,稱呼“字”就比較禮貌,也顯得親密一點。 “名”基本上是由父母起的,“字”可以是成年之后由尊長起的,也可以自己起的,或朋友贈與的,而且一般有文化的人才會取“字”。 至于“號”,一般由自己起,以表達自己的志向、興趣、愛好等;也可以是朋友起的,也可能是崇拜者起的,這些人覺得直接稱呼“字”依然不禮貌、不夠恭敬。有號的人不僅是高文化,而且往往社會地位也不低。 不僅男性有“號”,杰出的女性也會有“號”,比如李清照就有號“易安居士”。 小貼士: 中華姓氏,分為兩大類: 單姓,指只用一個字的姓。如:“李、王、張、劉、陳、楊、黃、趙、周、吳、徐、孫、馬、胡、朱、郭、何、羅、高、林。據(jù)統(tǒng)計,中國有單姓6931個。 復(fù)姓,指由兩個及以上的漢字組成的姓氏。如:歐陽、司馬、上官、西門。復(fù)姓的來源較多,如官名、封邑、職業(yè)等,有些則源于少數(shù)民族改姓。 《中華姓氏大辭典》顯示,中國古今各民族用漢字記錄的雙字姓4329個、三字姓1615個、四字姓569個、五字姓96個、六字姓22個、七字姓7個、八字姓3個、九字姓7個(如:爨邯汕寺武穆云籍鞲)、十字姓1個(即:伙爾川扎木蘇他爾只多)。 |
|
來自: lemon0520 > 《傳統(tǒng)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