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論損益二卦(文:李守力) 出自《周易詮釋》益卦解讀 http://lishouli.blog.hexun.com/70679107_h.html
【孔子論損益二卦】: 2012年12月16日 21:29:09 《淮南子·人間訓》云: 孔子讀《易》至《損》、《益》,未嘗不憤然而嘆曰:益損者,其王者之事與?事或欲以利之,適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利害之反,禍福之門戶,不可不察也。 《說苑·敬慎》云: 孔子讀《易》,至于《損》、《益》,則喟然而嘆。子夏避簾而問曰:“夫子何為嘆?”孔子曰:“夫自損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嘆也!”子夏曰:“然則學者不可以益乎?”孔子曰:“否!天之道,成者未嘗得久也。夫學者以虛受之,故曰得。茍不知持滿,則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昔堯履夫子之道,猶允恭以持之,虛靜以待之,故百載以逾盛,迄今而益章。昆吾自藏而滿意,窮高而不褒,故當時而虧敗,迄今而逾惡,是非損益之征與?吾故曰:‘《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夫《豐》,‘明而動,故能大’,茍大則虧矣。吾戒之,故曰:天下之善言不得入其耳矣(注:此十一字與上文重復,盧文弨認為是衍文)‘日中則昃,月至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是以圣人不敢當盛,升輿而遇三人則下,二人則軾,調其盈虛,故能長久也?!弊酉脑唬骸吧?!請終身誦之?!?/span> 《孔子家語·六本》(王肅注): 孔子讀《易》,至于損益,喟然而嘆。子夏避席問曰:“夫子何嘆焉?”孔子曰:“夫自損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決之,(《易》損卦次得益,益次夬,夬,決也。損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決,故受之以夬)吾是以嘆也。”子曰:“然則學者不可以益乎?”子曰:“非道益之謂也。道彌益而身彌損。夫學者損其自多,以虛受人,故能成其滿博哉!天道成而必變,凡持滿而能久者,未嘗有也。故曰:‘自賢者,天下之善言不得聞于耳矣。’昔堯治天下之位,猶允恭以持之,克讓以接下,(允,信也。克,能也)是以千歲而益盛,迄今而逾彰;夏桀昆吾,(昆吾國與夏桀作亂)自滿而極,亢意而不節(jié),斬刈黎民如草芥焉,天下討之,如誅匹夫,是以千載而惡著,迄今而不滅。觀此,如行則讓長,不疾先,如在輿遇三人則下之,遇二人則式之,調其盈虛,不令自滿,所以能久也。”子夏曰:“商請志之,而終身奉行焉。” 帛書《要》篇云: 孔子繇(籀)《易》,至于《損》、《益》一卦,未尚(嘗)不廢書而嘆,戒門弟子曰:“二厽子,夫《損》、《益》之道,不可不審察也,吉兇之[門]也?!兑妗分?/span>為卦也,春以授夏之時也,萬勿(物)之所出也,長日之所至也,產(chǎn)之室也,故曰益?!妒?/span>(損)》者,秋以授冬之時也,萬勿(物)之所老衰也,長[夕]之所至也,故曰產(chǎn)道窮焉,而產(chǎn)道[啟]焉。《益》之始也吉,亓(其)冬(終)也兇。《損》之始兇,亓(其)冬(終)也吉?!稉p》《益》之道,足以觀天地之變而君者之事已。是以察于損益之變者,不可動以憂憙。故明君不時不宿,不日不月,不卜不筮,而知吉與兇,順于天地之心也,此胃(謂)《易》道。故《易》又(有)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星)辰盡稱也,故為之以陰陽;又(有)地道焉,不可以水火金木土盡稱也,故律之以柔剛;又(有)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婦先后盡稱也,故要之以上下;又(有)四時之變焉,不可以萬勿(物)盡稱也,故爲之以八卦。故《易》之爲書也,一類不足以亟(極)之,變以備亓(其)請(情)者也,故胃(謂)之易;又(有)君道焉,五官六府不足盡稱之,五正之事不足以產(chǎn)之。而《詩》、《書》、《禮》、《樂》不[止]百扁(篇),難以致之。不問于古法,不可順以辤令,不可求以志善。能者繇(由)一求之,所胃(謂)得一而君(群)畢者,此之胃(謂)也。《損》、《益》之道,足以觀得失矣?!?/span> 愚按: 《說卦傳》云:“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zhàn)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zhàn)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此言后天八卦,兌為正秋,即秋分,日夜等分故為正。以此推,震為春分;巽為立夏;離為夏至,即“長日之所至”;坤為立秋;兌為秋分;乾為立冬;坎為冬至,即“萬物之所歸”、“長夕之所至”;艮為立春,“萬物之所成終而成始也”。 益卦下震上巽,按《說卦》,震為春分,巽為立夏,從春分到立夏,陰消陽息為增益,立夏之后就是夏至,白天日照時間達到最長,萬物得以生長(出、產(chǎn),生也、長也。春為生,夏為長),故孔子曰“《益》之為卦也,春以授夏之時也,萬物之所出也,長日之所至也,產(chǎn)之室也,故曰《益》?!毕闹烈魂幧?,《淮南子》“夏日至,陰乘陽,是以萬物就而死?!惫氏挛恼f“《益》之始也吉,其終也兇。” 《益·彖傳》:“益動而巽,日進無疆。天施地生,其益無方。凡益之道,與時偕行。”“益動而巽,日進無疆”,言從震到巽,“春以授夏之時”,白日增進沒有邊界。自春分到立夏,白日逐漸增長,夏至離卦在益卦之外,故言“日進無疆”。帛書《要》云益卦“萬物之所出也,長日之所至也,產(chǎn)之室也”,《彖傳》濃縮為“天施地生”,李學勤《周易溯源》說“秦至漢初簡帛文字,凡“生”多改作“產(chǎn)”,《說文》“產(chǎn),生也?!?/span> 損卦下兌上艮,按《說卦》,兌為秋分,艮為立春,從秋分到立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自秋分經(jīng)立冬到冬至,陽消陰息為減損,黑夜的時間達到最長,故孔子曰“《損》者,秋以授冬之時也,萬物之所老衰也,長夕之所至也,故曰《損》,產(chǎn)道窮焉”;第二階段自冬至到立春,艮為立春,《說卦傳》言艮“萬物之所成終而成始也”,此即“產(chǎn)道窮焉,而產(chǎn)道啟焉”。故下文說“《損》之始兇,其終也吉”。損卦所包含的節(jié)氣有四個,益卦只有兩個,所以孔子對損卦的闡述較益卦內容多出一部分,益卦在“之所至也”后只有“產(chǎn)之室也”一句斷語,而損卦在“之所至也”后有“產(chǎn)道窮焉,而產(chǎn)道啟焉”兩句斷語。 《損·彖傳》:“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損剛益柔、損益盈虛,即是陽氣消減,陰氣增長,即帛書《要》云損卦“秋以授冬之時也,萬物之所老衰也,長夕之所至也”。 損益兩卦的《彖傳》對帛書《要》篇損益二卦四時變化之象的高度濃縮,《雜卦傳》“損益,盛衰之始也”則是帛書《要》與《彖傳》論損益兩卦內容的最精簡概括。 帛書《要》說,英明的君主不用序四時,不用日月星宿之占,不用卜筮之占,就能知曉吉與兇,因為他順從了天地本性,這就叫做《易》道。研究天文之道,日月星辰不足以說明其全部(見于《尚書·堯典》),《周易》用陰陽來概括;研究大地之道,水火金土木不足以說明其全部(見于《尚書·洪范》),《周易》用剛柔來概括;研究人倫之道,父子君臣夫婦先后不足以說明其全部(見于《三禮》),《周易》用上下來概括;研究四時變化,復雜的萬物不足以說明其全部(見于《夏小正》、《月令》),《周易》用八卦來概括。因此,《周易》之成書,是因為其他經(jīng)典里的那一類概念不足以說明天道、地道、人道、四時之變,所以用陰陽變化的原理來囊括天、地、人的變化之情(以簡馭繁),這就叫做《易》。 研究君主治國之道,用五官六府五正不足以說明其全部(“六府”見于《尚書·大禹謨》、《禹貢》、《左傳·文公七年》、《禮記》等,鄭玄注:“府,主藏六物之稅者。”“六府”是君主理財之道;“五官”見于《禮記·曲禮》、《左傳》昭公二十九年和定公四年,“五官”是君主行政之道;“五正”見于《黃帝書·經(jīng)·五正》、《鹖冠子·度萬》,“五正”是君主正己以正天下之道),《詩經(jīng)》《尚書》《禮經(jīng)》《樂經(jīng)》不止百篇之數(shù),難以窮盡天道、地道、人道、四時之變以及君道。不考察《周易》古法,不可能使辭令順達,不可能求得卦意完美。而有能力的君子可“由一求之”,由《周易》這一部經(jīng)典求之,“得一而群畢”,一通百通,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按:孔子晚年可見“《易》為群經(jīng)之首”的觀點源自孔子晚年,西漢晚期的劉向、劉歆說“《易》為六藝之原”只是沿襲孔子之說而已。) 以上“孔子論損益”文獻的成書年代,《孔子家語》最初領纂者是孔子裔孫子思(前491年—前400年),到西漢由孔安國(約前156年—前74年)整理,三國魏王肅(195年—256年)作注。帛書《要》篇屬于馬王堆帛書,帛書的下葬時間公元前186年,即漢文帝六年(西漢建國二十年),帛書《易傳》的內容大都是孔子早期研究《周易》的記錄?!痘茨献印烦蓵?,按淮南王劉安的生卒年為公元前179至公元前132年;《說苑》成書,按作者劉向生卒年約公元前77至公元前6年。以上孔子論損益的文獻基本反映了孔子研究損益二卦的階段性成果,到《彖傳》成書方臻大成。 《說苑·敬慎》一共引用了損、益、夬、謙、豐五卦,“夫自損者益,自益者缺”,這是言《周易》卦序,缺即夬(《孔子家語·六本》作“決”),損卦之后是益卦,益卦之后是夬卦;“《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這是《系辭傳》的文字;“明而動”、“日中則昃,月至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這是豐卦《彖傳》的文字。故《說苑·敬慎》的內容最接近傳本《易傳》。 我推測,以上孔子論損益的四處文獻應該是同源的,《說苑·敬慎》中涉及《序卦傳》、《系辭傳》、《彖傳》的內容所以不見于帛書《要》,是由帛書《易傳》重視《連山易》的特征決定的。由于“明而動”釋卦象卦德不合帛書《易傳》風格,所以不見于帛書《易傳》,而“豐之盈虛”仍是義理風格,故見于帛書《衷》論剛柔之失。《說苑·敬慎》孔子論損益的記載,反映了孔子從帛書《易傳》階段向傳本《易傳》階段的轉化,所以這一年孔子剛剛七十歲,孔子、顏回開始依據(jù)《易象》著述《易傳》。 與劉向同時代的揚雄(公元前53年至公元后18年)《太玄賦》首句:“觀大易之損益兮,覽老氏之倚伏。省憂喜之共門兮,察吉兇之同域。” “觀大易之損益兮,覽老氏之倚伏。”揚雄這里將《周易》與《老子》并提,顯示《周易》與《老子》二者思想的相通之處: 《老子》第四十二章:“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帛書《要》篇引孔子曰“《益》之始也吉,其終也兇?!稉p》之始兇,其終也吉?!?/span> 《淮南子·人間訓》引孔子曰“益損者,其王者之事與?事或欲以利之,適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利之。利害之反,禍福之門戶,不可不察也?!?/span> 《說苑·敬慎》引孔子曰“夫自損者益,自益者缺?!?/span> 《孔子家語·六本》引孔子曰:“夫自損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決之”。 可見,《周易》與《老子》思想多有相通之處,并非水火不容,儒道是同源的。 揚雄似乎讀過類似帛書《要》篇“孔子論損益”的文字,因為《太玄賦》“省憂喜之共門兮,察吉兇之同域”與帛書《要》篇“夫損益之道,不可不審察也,吉兇之門也。……是以察于《損》《益》之變者,不可動以憂喜”相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