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片其實聽得不多,因為沒看片一般不會去先聽原聲,否則觀感受影響,所以大概選出來的一些片子都比較老一點也顯得不是太主流。有新片、新片選曲、前幾年撿漏的,還推薦了幾位作曲。 寂寞老師和寂寞gang都拉黑了,基本是不會有的:) 新片類 以國內(nèi)出資源/原聲發(fā)行時間為準,但肯定還是要混一些去年的進來 《荒蠻故事》Relatos Salvajes By Gustavo Santaolalla 嚴格來講不能算最好,但就個人感受而言這是上半年新片里我最喜歡的一張,Santaolalla為分段式結(jié)構(gòu)電影中的每個故事創(chuàng)作了各具風格但形式上內(nèi)在統(tǒng)一的原創(chuàng)配樂,開頭充滿隱喻的畫面加上影片同名主題就迅速抓住觀者的注意力,帶來頗為新奇的感受。而我最愛的一首Bombita一開始破碎不安的吉他聲隨著隧道燈明明滅滅響起,好聽到渾身起雞皮疙瘩。幾首非原創(chuàng)的曲目選得也相當好,復古舞曲風格為主的歌曲與熱鬧到停不下來的畫面結(jié)合,帶來時空錯亂斷層的荒誕與魔性,也正符合影片略帶嘲諷的主旨。 《我們的家族》ぼくたちの家族 By 渡邊崇 悶騷兮兮的渡邊崇叔叔繼《編舟記》之后再次和石井裕也導演合作,這部《我們的家族》原聲相比稍顯平淡的前作更勝一籌。整體上并未僅僅止步于日本家庭戲一以貫之的溫情,而是將幾絲傳統(tǒng)味道隱藏在優(yōu)雅的現(xiàn)代感之中,在旋律上頗下功夫,如同影片中俯拾皆是的精巧細節(jié),每個角色和場景都被賦予的獨特的音樂質(zhì)感。結(jié)尾出字幕時的一首提琴更是百聽不厭。 《地球之鹽》The Salt of the Earth By Laurent Petitgand 豐富的配器變化和大氣蒼涼的旋律讓人深深折服,前半程跟隨攝影師Salgado的腳步走進一個又一個修羅場,因此風格偏向陰暗沉郁,壓抑著攝影師心中與日俱增的傷痕;到后期主人公回歸自然與心靈,逐漸撫平創(chuàng)傷獲得新生,旋律也隨之漸漸柔和下來,進入蘊含希望的超脫境界。Laurent Petitgand為Wim Wenders的多部紀錄片配過樂,幾乎部部精品,值得反復聽。 《天使面龐》The Face of an Angel By Harry Escott Harry Escott繼《關塔那摩之路》和《堅強的心》之后再次和Winterbottom合作,說實話片子本身態(tài)度比較曖昧不明,但這張原聲卻將作曲家陰沉冷峻的風格發(fā)揮到極致,配上意大利歌劇元素和以及《神曲》帶來的宗教感,在混亂迷離的錫耶納深夜,提琴聲如同暗自蔓延的黑暗,夾雜著欲望和秘密,侵入每一個不為人知的角落。 《英格麗·褒曼》Jag ?r Ingrid By Michael Nyman 電影節(jié)的時候看到哭暈,Nyman老師這個煽得快要飛起來的配樂顯然功不可沒:)在旋律編排和配器選擇上其實和他從前的作品并沒太大區(qū)別,依然是鋼琴用到成仙的地步。褒曼這樣一個只肯傾聽自己心聲,終其一生追求自由的女性,她日記和信件里寫下的每一句話伴隨著家庭錄影畫面和幾乎從未間斷的悠揚樂聲由“她自己”講述,顯得尤其動人。 《我的人生由雷弗恩執(zhí)導》My Life Directed by Nicolas Winding Refn By Cliff Martinez 從索德伯格的早期電影開始注意到Cliff Martinez這位作曲,后來他又成了雷弗恩的御用,竟然氣質(zhì)無比相合,每一部都有種說不出來的屌屌的感覺。在這部《唯神能恕》的“幕后花絮”電影里,Martinez延續(xù)了他一貫的搖滾電子混搭風格,以他喜愛的巴氏水晶琴和柔婉的吉他聲帶來美到幾近透明的旋律,娓娓道來的同時夾雜些許焦慮不安。 《機械姬》Ex Machina By Geoff Barrow & Ben Salisbury 機器人題材的電影配樂的走向開始越來越實驗化,去年的《機器紀元》如此,這部《機械姬》也如此,詭異的旋律卻極具掌控力,引導觀眾走進幾乎被催眠的狀態(tài),被帶入一次又一次相互試探直到控制關系逆轉(zhuǎn)的對話,在極簡的物理環(huán)境下近乎到了蒼白的程度。配樂在營造懸疑和恐懼氛圍的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無”,在極致絕望的時刻減退至仿佛噪音的單一旋律,同時隔絕畫面中人物的全部聲音,只余動作,造成環(huán)境心理的雙重壓迫。 《勃艮第公爵》The Duke of Burgundy By Cat’s Eye 以自然界的聲響開頭,通篇可見如波浪狀延展的柔軟女聲,宗教感濃郁的合唱,地中海風格傳統(tǒng)樂器帶來古韻盎然,薄如蟬翼的小提琴、大鍵琴、長笛和回響不絕的電子樂交織出新巴洛克式的華麗精致,暗涌的情欲始終若隱若現(xiàn)。 《紅軍冰球隊》Red Army By Christophe Beck & Leo Birenberg 毫無疑問是上半年最讓人愉悅的一張原聲。精致迷人的旋律適當融入俄羅斯民樂元素和配器,兼具戲劇性和娛樂性,在運動部分又演繹出大氣磅礴的熱血感,與這部影片的多層次的表達和諷刺主題完美契合。很少寫紀錄片的Christophe Beck也展現(xiàn)出了為多種題材配樂的能力。 其他也很喜歡的:
選曲類 《愛你,羅茜》Love, Rosie I'll Never Fall in Love Again + Son of Sam + Alone Again (Naturally) 《法國緝毒風云》La French 一群人唱起C'est comme ?a que je t'aime的時候已經(jīng)默默在心里打好滿分。(這片的score作曲也是寂寞gang的...) 《焦點》/《王牌特工》Focus/Kingsman: The Secret Service 兩者風格上類似,可以作為爆米花電影選歌的一個參考。 《四十五周年》45 Years 這部表面平靜但暗涌不斷的電影在95%的時間內(nèi)幾乎是全然靜默的,直至結(jié)尾的Smoke Gets in Your Eyes和Go Now響起,終于達到了感情沖突的最高潮。 前兩年撿漏 《法老與眾神》Exodus: Gods and Kings By Alberto Iglesias Alberto依然采用自己最擅長的“結(jié)合民族元素”的方式來配樂,融入埃及與希伯來音樂元素,又因為圣經(jīng)故事的史詩性大量加入男聲合唱,帶來的宏偉氣勢令人震撼。 《沼澤地》La isla mínima By Julio de la Rosa 《雙雄》Welcome to the Punch By Harry Escott 冷色調(diào)下的倫敦夜景,不知所云的劇情加上這個異常冷冽的配樂,果然是一種了不起的感覺。 《透納先生》Mr. Turner By Gary Yershon 雖然出現(xiàn)不多,這個配樂奇奇怪怪的印象派曲風卻非常有存在感,經(jīng)常冷不丁來一小段詭異尖銳的弦樂又迅速溶解消失,倒是和透納先生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性格相得益彰。 《米其林情緣》 The Hundred-Foot Journey By A.R. Rahman 非常精彩的印度和法國風格混搭,兩者之間的微妙平衡拿捏得很細膩,印度部分也顯得非常清新,只取了傳統(tǒng)音樂的一些元素,而旋律本身更加富有想象力。 岸田繁のまほろ劇伴音楽全集:《多田便利屋》+《真幌站前狂想曲》 神神叨叨,謎之感動。 《大鋼琴》Grand Piano By Victor Reyes 結(jié)合了從貝多芬到馬勒等各類古典鋼琴協(xié)奏曲目片斷,非常炫酷有臨場感,分三部分的Grand Piano Concerto將舞臺上極致精確的演奏與舞臺下的貓鼠游戲雙線并進的懸疑氛圍演繹得淋漓盡致??上н@片子太難看了,表演都什么鬼。 最后推薦三個近幾年作品不錯的作曲,可以持續(xù)關注一下 Harry Escott 寫陰暗、冷峻而不失優(yōu)雅的犯罪或驚悚題材配樂非常拿手。 主要作品:《水果硬糖》、《關塔那摩之路》、《堅強的心》、《羞恥》、《自私的巨人》、《雙雄》、《天使面龐》 Nick Urata 來自DeVotchKa樂隊,長期和Glenn Ficarra, John Requa這對導演搭檔合作,會在一些電影里放點自己樂隊的安利(機智哦),當然DeVotchKa除了CD封面總是丑到一種境界之外音樂還是很棒的啦。 主要作品:《我愛你莫里斯》、《瘋狂愚蠢的愛》、《戀戀書中人》、《梅奇知道什么》、《鞋匠人生》、《帕丁頓熊》、《焦點》 Ilan Eshkeri 風格很多變的一位作曲,各類題材都比較拿得住,旋律基本上還是根植于英國的音樂傳統(tǒng)。 主要作品:《海扁王》、《年輕的維多利亞》、《科里奧蘭納斯》、《看不見的女人》、《依然愛麗絲》、《小羊肖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