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無能無助無奈的兄弟
——明熹宗朱由校與明思宗朱由檢
一
大明王朝到了明英宗被俘之后就開始走向衰落,之后的幾代皇帝上臺,想著有點的作為的也不過是在那里修修補補,比如明神宗統(tǒng)治的那幾十年間,前期雖有張居正的不斷改革,使社會趨于平穩(wěn),可各種矛盾無法解決,衰敗的趨勢無法改變。而有些皇帝上臺后,不思謀變法革新,不重用賢人,就是隨波逐流,胡作非為,得過且過,抓緊時間拼命享受他個人的生活,在美女與美酒中打發(fā)著他興奮而昏迷的日子。
朱由校與朱由檢這一對兄弟,是處在明的最后期,他們是那種典型的無能無助與無奈皇帝,當(dāng)哥哥的朱由校原本就不是一個當(dāng)皇帝的材料,他志不在官場,短暫的一生最癡迷于木工活;而弟弟朱由檢,雖想著有點作為,可終于無能為力,他面對著滿族人的入侵與李自成的造反,所有的招法都拿出來了,最后還是把他祖先打下的江山給弄沒了,他自己也無顏活茍活于人世,跑到煤山吊死在那棵歪把子樹上,其人生的結(jié)局令人唏噓!
1620年,明朝在位時間最短的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死了,他在龍椅上只坐了一個月就得了一場大病,病中有大臣與太醫(yī)進獻一種紅色藥丸給他服用,可是他的病情不但沒有緩解,不久還一命嗚呼,這就是明史上有名的“紅丸案”。光宗朱常洛死了,大位就由他的大兒子、年僅15歲的朱由校繼任,是為明熹宗。
15歲的朱由校就當(dāng)了皇帝,他能懂什么?但是比對著漢武帝劉徹與后來清朝的玄燁,他并不算太小,假若他能認(rèn)真虛心地學(xué)習(xí)治國安邦的本事,好好地重用有德有才者來管理朝政,那也會慢慢走到正路上去,成為一個有作為的皇帝,可是當(dāng)皇帝這事,對于朱由校來說,那是一個意外的收獲,并非他本性之需求,完全與他的人生愛好與興趣相違背。歷史上往往有些帝王,玩政治是他們的弱項,而在別的方面可能有非凡的才華。比如李煜與趙佶,他們最大的特長就是藝術(shù),在詩詞的創(chuàng)作與書法上,是高手,可治理國家則顯得十分弱智。朱由校的強項是木工活與建筑方面的本事,而不是別的方面。
二
我一直很奇怪、至今也沒有查到資料證明他到底是跟隨什么人學(xué)習(xí)木工的,史書中沒有這方面的記載,難道他是無師自通?或許有些東西,對有些人而言就是具有天生的吸引力,有的人對有的事,就是有著天然的領(lǐng)悟力吧?朱由校死時才23歲,即使他從出生起、從能拿起工具起開始學(xué)習(xí)木工活,若換了一般的人,他又能達到什么樣的水平?可這位朱皇帝似乎一開始就對木工活非常熟悉,不論怎么復(fù)雜的木活,他一看就會,就能干得津津有味,他的技術(shù)高超到讓天下最好的木匠都嘆為觀止,都自愧不如。所以我說他是那方面的天才,是天生的木工。
朱由校當(dāng)皇帝后,對朝政基本不管,放任大太監(jiān)魏忠賢去處理。魏忠賢,既不忠更不賢,他是明朝可與王振齊名的壞太監(jiān),一肚子壞水,控制錦衣衛(wèi),專干壞事,打壓賢能者,排除異己,形成自己的勢力圈子。魏能夠得逞一時,還與另一個壞女人有關(guān),那女人是朱由校的奶媽子客氏。這客氏與魏忠賢狼狽為奸,相互勾結(jié)利用,對皇帝采取隱瞞策略,以此騙取小皇的信任,使他們的權(quán)力越來越大。
朱由校每天都在宮中的院子里面排好了各種板材與做木匠所用的工具,什么斧子、鋸子、鏨子、刨子、推子,應(yīng)有盡有,他脫下皇袍,穿著普通木工的衣服,挽起衣袖子,大干不止,樂此不疲,往往是揮汗如雨,而這個時候是他最最高興、也為專注的時候,任何人都不能去隨意打擾他,否則他會大發(fā)脾氣。魏忠賢也就瞅準(zhǔn)了這個時機,把重要的文件送給明熹宗審批,熹宗看到那些卷宗就頭痛,他繼續(xù)在木器那里操作著,揮手讓魏忠賢自己看著去辦理,不要來影響他的活計。久之,宮中的大事基本上就由魏忠賢私自做主辦理了,朝政也就在他的掌控之下。
那個時候,明朝有一批正直的官員,他們因為曾在東林書院學(xué)習(xí)過,或者說圍繞在東林書院的創(chuàng)辦人顧憲成身邊,而被時人和后人稱之為“東林黨人”。東林黨人左光斗、楊漣等人,他們看到小皇帝不務(wù)正業(yè),大權(quán)旁落在魏忠賢手中,就想方設(shè)法除掉魏忠賢與客氏,可是這批官員還未開始真正的行動就被奸人發(fā)現(xiàn)告密,他們也因此而被處死,魏繼續(xù)囂張。殺害發(fā)左楊兩位大臣后不久,魏忠賢緊接著逮捕殺害了又一批大臣,其中包括高攀龍、周起元、周順昌和后來著名思想家黃宗羲的父親黃尊素,制造了一起震驚朝野的大血案??墒?,小皇帝朱由校對這些事,竟充耳不聞,視而不見,任由魏在胡作非為。
然而,好景不長,朱由校的生命也在他的昏庸中很快走到了盡頭。1625年,朱由校在魏忠賢與客氏的陪同下到西宛湖里乘船游玩,不小心掉到湖里,與他一起掉進湖里的一個小太監(jiān)當(dāng)場死亡,他被人急忙搶救上來,可是受了驚嚇,再加上著涼受寒,從此一病不起,各種治病辦法都用上了,都不管用,忽忽悠悠地延續(xù)了兩年,于1627年死去,終年23歲。
明熹宗朱由校生前有三個兒子,可是他的那些兒子全都早夭,在他23歲死前,竟然一個兒子也沒有存活于世上,這樣皇位就被他的弟弟朱由檢繼承了。朱由檢原本上面也有幾個哥哥,他在幾個兄弟中排行老五,可那幾個兄弟都是短命者,朱常洛的兒子在朱由校死時,就只剩這么一根苗了,那皇位他算是老情情到手了。
三
朱由檢當(dāng)皇帝時17歲,他在明史上被稱為思宗,但因為其年號為崇禎,所以后人一般都稱他為崇禎皇帝,反倒沒幾人知道思宗一說。
這朱由檢與他哥哥是完全不同類型的人,他不愛好木工活,甚至也不好色,對宮中的美女沒多大興趣,他是那種立志想做出一番大事業(yè)的人。上臺不久,他就開始著手懲治魏忠賢一伙,他消弱魏的勢力,先是對冷落這個原來權(quán)傾朝野的大太監(jiān),后又命令他到安徽鳳陽朱元璋的老家去年祖墳。魏忠賢知道自己大勢一去,走到半路上就自殺身亡;之后崇禎帝又下令處死了那個禍亂后宮的客氏,并為當(dāng)年被迫害致死的那些忠良平反昭雪,恢復(fù)名譽。
這位年輕的皇帝雄心勃勃,想著在他手上重振朝綱,使大明王朝走上健康的軌道,然而他的一切的努力最終還是無濟于事,這一方面是因為當(dāng)時的大形勢已經(jīng)使他無能為力,內(nèi)有張獻忠與李自成的農(nóng)民起義軍,外有努爾哈赤的后金軍在不斷的擾亂攻擊,整個明王朝已是風(fēng)雨飄搖,任誰在位也能以將這輛破車?yán)卣5能壍乐稀?/FONT>
而另一方面,朱由檢自身的能力有限,他駕馭不了那種復(fù)雜多變的局面,既不識人,也不會用人,還疑神疑鬼,缺乏果敢的決斷力。他雖然清除了魏忠賢一伙,可又開始重用另外一批太監(jiān),自以為手中有兵有權(quán)的大臣大將們可能不會老老實實地聽他的話,只有用太監(jiān)才可放心。由于他的這一決策,后宮中太監(jiān)不但數(shù)量急增,而且那些家伙還各自培植勢力,結(jié)黨營私,相互傾軋、大膽妄為。
在遼東形勢危急之時,崇禎在眾臣極力推薦下,起用足智多謀的廣東人袁崇煥為兵部尚書,去前線督師。袁到遼東后,堅壁清野,嚴(yán)密布防,使后金統(tǒng)帥皇太極一愁莫展,攻勢陷入停頓。為了除掉袁崇煥,皇太極絞盡腦汁,最后想出一招陰毒的辦法:利用反間計讓崇禎帝上當(dāng)?;侍珮O一面繞過袁崇煥的防線,從蒙古向南發(fā)起進攻,一面又派了許多密探到北京去散布流言蜚語,說袁擁兵自重,暗中與皇太極勾結(jié),有造反的跡象。
為了讓朱由檢徹底相信袁崇煥是真的叛變,皇太極又故意對手下人講要與袁有密約,讓一個被俘的明朝太監(jiān)聽到,然而又有意使那個太監(jiān)逃跑回去報告于皇帝。不明是非的朱由檢信以為真,不問青紅皂白就宣布袁崇煥通敵叛國,將其逮捕下獄,后凌遲而死,更可悲的是當(dāng)時北京城里的大多數(shù)人都因受了當(dāng)局的左右,竟然都認(rèn)為袁崇煥就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就是該死,甚至有不少人向袁吐口水,還想吃袁的肉。
在沒有公開的輿論環(huán)境的社會中,普通民眾沒有渠道了解上層的更多東西,他們往往也必然受著官方觀點的左右,上面說某人好,大家都以為他肯定是好,上面說某人壞,大家就感到那人肯定是壞了。袁崇煥的悲劇也正是發(fā)生在這樣的社會境況下。處死了袁崇煥,朱由檢又任命熊文燦為兵部尚書,讓他帶兵去鎮(zhèn)壓張獻忠的起義軍。熊這人也是有本事的,他很快逼迫張投降歸順,可令他想不到的是張是一個反復(fù)多變的人,投降不久又再度反叛朝廷,而朱皇帝聽到張獻忠再次起義后,就把怒火撒到了熊文燦身上,又把他抓起來處死了。
大明王朝危機四伏,張獻忠的起義軍未能有效鎮(zhèn)壓下去,李自成的軍隊更為兇猛殺來,更可怕的是關(guān)外滿族人的攻勢無法阻擋,薊遼總督洪承疇抵擋不了清軍的攻勢投降了,戰(zhàn)略要地錦州失守了,情況是越來越糟。
1644年,那是崇禎的十七年,這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順政權(quán),隨后揮軍東進。3月初,李自成的大軍由居庸關(guān)長驅(qū)直入,直抵北京城,朝中大臣一個個驚惶失措,都忙著逃跑,尋著自己的活路,哪有管他大明的未來?3月17日,李自成進攻平則、彰義等門,明軍城外三大營的軍隊都潰降,城內(nèi)守軍也因長期缺餉,而不肯賣命。3月18日,李闖王派一位投降的太監(jiān)去見崇禎皇帝,要他遜位,朱由檢這時很是硬氣,憤怒表示決不投降。但他明白大勢已去,回到宮中對要宮女們各自離去,然后對皇后說:“大事去矣”,令她自殺,又命鄭貴妃自盡。之后召15歲的大女兒安樂公主,對她說:“爾何生我家!”說完揮刀砍向公主,傷其左臂。這個公主就是金庸先生在《鹿鼎記》中所說的韋小寶的師傅九難。
做完這一些,朱由檢又叫來太監(jiān)王承恩,與他對飲三杯酒,起身換裝到了景山,上吊自盡。這個當(dāng)了17年皇帝的朱由檢掛在樹上,身著藍(lán)衣,亂發(fā)遮面,光著左腳,衣前寫著一行字:我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故去掉冠冕,以發(fā)覆面。時年35歲。在那樣無助無奈的時刻,朱由檢感嘆他的女兒為什么生在這樣的家庭中,可他的內(nèi)心深處何曾不同樣為自己而感嘆而悲哀呢?生在帝王之家,有他風(fēng)光無限的時候,然而到了這樣的關(guān)頭,他或許感到不如生在百姓之家吧?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家庭,如同不能選擇自己的命運一樣。
四
朱由校與朱由檢一對兄弟,放在中國歷代皇帝的總系列表中,我看他們還不算壞皇帝,但也好不到那里去,他們更多的是糊涂者,是無能者,面對時代大潮的翻卷,他們自己是無法扭轉(zhuǎn)局勢,特別是朱由檢這位明朝的最后皇帝,他是欲有所為,而又無能為力。
但是把明朝滅亡的責(zé)任全推到他們兄弟身上,也是極不公平的,其實大明王朝,早在他們上臺之前的數(shù)十年間、甚至是上百年之前就已經(jīng)開始有滅亡的跡象,只是各種矛盾還未徹底激化,危機還未真正嚴(yán)重到危及他們的根基,張居正的改革還能延緩一下他們王朝的壽命。而到了這兄弟倆上臺之后,矛盾激化了,問世堆成山了,內(nèi)外危機都如山一樣壓了過來,愛好木工活的朱由校根本不想處理國家大家,任由其胡亂運作,而一度雄心萬丈的朱由檢,盡管有那份變革求新的想法,可他的政治軍事才能與心胸又決定了他終將是一個失敗者滅亡者悲劇的上演者。
歷史是無情的,在特定的時節(jié)下,個人是蒼白無力無助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