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谷子著 呂祖敘 玉清內相金闕選仙孚佑帝君興行玅道天尊敘 時大清道光甲申歲荷月四日於江南省來果堂鸞書
悟性窮原 此書由三部分組成:涵谷子的《悟性窮原》、濟一子的《性天正鵠》、和陽子的《仙學正傳》 悟性窮原 涵谷子著 原敘 嘗聞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是知性之貴于率性也明矣,故儒曰“存心養(yǎng)性”。釋曰“明心見性”,道曰“修心煉性。”然性之欲養(yǎng)、欲見、欲煉,豈易言哉?即達才如端木氏,尚有未聞性與天道之詞。惟羲農、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圣圣相傳,方能明晰其道心,透徹乎性理者也。 余于修煉之后,沐浴之余,莊誦往圣先賢成佛作祖、證圣成真諸子丹經,見有涵谷子新著《悟性窮原》一部,列為八則,其中所言性命雙修、鉛汞交媾、抱元守一、取坎填離,天地升降之理,實水火既濟之功。所謂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者,此也。至若先天、后天關竅,條分縷晰;悟性盡性原委,反覆詳明。掃除三千六百旁門,指歸玄關金丹大道。此誠為仙佛之寶筏,修真之徑路矣。將見是書一出,俾入道者益加鼓舞,精進慕道者免致墮落旁門,安見非扶持名教,大振綱常、有益于世道人心者哉? 余故急為慫恿,付諸剞劂,以公同志,云是為敘。 時順治辛丑歲陽月望日,后學希真子拜撰。 重刊《悟性窮原》序 從來學道之書汗牛充棟,而直指竅妙、有條有序、有體有用者莫若前明。涵谷先生所著之《悟性窮原》 一書,可謂詳且盡矣。蓋悟性而性實有其地,窮原而實有原可窮。間為整網(wǎng)、提綱、齊襟、舉領,雖佛經三藏說不到明處,《中庸》三十三章說不到窮處,《道德》五千言說不到極處者,而先生竟以八則列之,言簡不繁,理平且易。金丹奧妙,始末備陳。學者誠能玩索有得,實可為上天之靈梯,修行之徑路,而于小道旁門可不關而自關焉。 但恨不佞力綿,大愿莫遂,不能使宇內諸公各得此書一部,共體先生慈悲救世之苦衷。今率一二同志共襄付梓,僅得一板,存我山東省會,使學道有緣得遇此書,庶心中有柄繩此。參訪明師,指點靈機,窮究書中所言筑基、得藥、結丹、煉己還丹、溫養(yǎng)、脫胎、元珠、神化等件,一一領取,力行不倦,將見大道之真機奧妙均于此書中得之,不誠為慕道盡性者辨真?zhèn)沃嚱鹗⑵苹韬谥章窡粢苍??是為序?/font> 康熙十八年夏月既望日,后學純霞子孔靈謹序。山陽縣太白洞藏板。咸豐二年壬子小陽月望日,深山居士汪億萬復刊。 其一 自幼存心學道,訪求生死秘傳。真人不吝指幽玄,隱入蟾山習練。 細閱千經萬典,無功內果難全。抒忱發(fā)誓度人緣,不枉投東一轉。 涵谷日:吾一十七歲看破世事,名利二字,盡是虛浮。行善積德,可以感格天地、鬼神。世有一等愚迷貪癡之人,不知性理,他言仙佛皆有分定,不是凡夫做得到的。是正所謂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自暴自棄,甘墮苦海。全不思想人秉陰陽五行而生,為萬物之首,可以行天地之全功,更可以載天地之大道。孟子曰:“堯舜與人同耳。”顏子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此皆言人人可以為圣賢,人人可以為仙佛,只在有志無志之分耳。 有志者,不論在家、出家,都能修身。在家者,妻為朋,子為伴,世事不能染,恩愛不能牽,以性命為重,以道德為尊,借住世法而修出世法。無志者,世事看不破,恩愛擺不脫,見富貴而動心,遇患難而移志,重其假而輕其真,由是把一切為圣賢、做仙佛的事業(yè)一概推開,全不放在心上。殊不知自古迄今,成道者數(shù)萬,拔宅者數(shù)百余家,皆因立猛勇之志,矢長久之心學而苦修而成,都是凡夫做到的。汝若不信,試看千經萬典;歷歷可考。圣真著書,傳世度人。篇篇藏道,字字隱義。教人參悟洗心滌慮,改善從善,廣積陰功。刻刻省察,時時懺悔,從前過惡,自然冰消。大士云:“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孟子日:“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 谷觀看《 悟真》 盡言火候,窮原返本,必有口訣。訪求明師,適至漢地,得遇炳南道人。言談性理,果有奧妙。谷進前求問生死來去。答曰:“若問生來死去鄉(xiāng),陰陽相隔中間長。日月會合皈本位,吹起無孔唱洞章。”言談數(shù)月,后遇普定老人,立誓皈戒。蒙指幽玄,傳授采取烹煉法則。谷叩頭謝恩,隱入蟾山,參悟三載。因看各種丹書無不言有功方得果,《感應篇》云:“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干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悟真》曰:“黃芽白雪不難尋,達者全憑德行深。”自古至今,成仙成佛者皆體天地好生之德,能盡克己復禮之功。積功累行,功德無量,始成正覺。谷遂立下洪愿,別師云游,普結善緣,刻刻常存度人之心,惟愿人人忠孝節(jié)義,報答天地君親,固守本來面目,免墮異類沉淪。無奈世人多被名利酒色迷昧沉沉,死也不回心,圣賢經傳全不觀看,好意勸他,反生謗毀。自己不修,反勸別人反道敗德。他言:“只見活人受罪,那見死鬼帶枷?”如此之人,皆是善門已閉,天堂已絕,死后皆要墮入拔舌地獄,受無邊罪苦。所以呂祖嘆曰:“苦勸人修不肯修,卻將恩德反為仇。如今回首朝天去,不管人間得自由。”莊子云:“畜物好度人難度,愿度
谷無奈,只得著出此書,言雖淺近,辨明真假。后輩學道,免墮邪徑,明覺玄關,脫離苦海,不枉我投生東林這一轉也。偈曰: 懷抱天機駕度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度回九二原來客,直上蓬瀛玩景幽。 其二 學道今人不少,誰能明覺性真?血心拿定為至珍,怎使五行相并? 不把陰精煉化,黃河怎得轉輪?明師指點那谷神,庶可超凡入圣。 涵谷曰:舉世學道者多而窮道者少,雖屬學道,不知什么為道,所以子夏曰:“君子學以致其道。”《中庸》曰:“博學之,審問之,明辨之,篤行之。”此皆是教人必先辨其道之真?zhèn)危碇欠?。何為汞來投鉛?何為鉛來投汞?何為鉛汞相投?何為修性?何為了命?的的確確,方可入門。 夫先天大道,三教一理,不外自身三寶?!队窕市慕洝吩疲?/span>“上藥三品,神與氣精。”世間一等作孽之輩自高自大,假作聰明,曚迷愚人,雖看丹經,不明經中之義、陰陽之理,強解強作。 或買幼女當作鼎器,妄作胡為,此等之人天地憾之,鬼神怨之,死到地獄,為第一罪人?;驘捊鹗菽荆蚍斓刂畾?/span>…… 種種假作,難敘共名。老死不悔,深可借也。 或誦經念佛,今日敲打,明日喝念。齋戒沐浴,雖然虔誠,不知此乃下乘之法,難了死生,不過轉世洪福,受享果報而已。大士云:“念佛若能了生死,古佛當初念何文。”邱祖云:“開口神氣散,舌動是非生。”“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工夫。若要紙上尋佛法,筆尖蘸干洞庭湖。”《金剛經》云:“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我佛著經,意在教人參悟,體貼窮究,以辨邪正,免墮旁門曲徑。必須訪求明師,解透生死。而世之學道者不明性根來蹤去跡,一概不知,并不援經以別邪正,一味坐井觀天,盲修瞎煉。拿定血心以作黃庭,豈知血心乃死肉一團,有何靈哉? 或以眼、口,或以心、腎,或以肝、肺,或以臍輪、或以尾閭,或以谷道,或以兩腎中間一穴,或以腰前臍后,或以明堂、泥丸,或以關元、氣海,或以臍下一寸三分,或以膀耽,或以氣門,或以鼻準,…… 一切種種,都是孤陰寡陽。三花怎聚?五氣怎朝?鉛汞怎投?清濁怎分? 尹真人云:“道法三干六百門,人人各執(zhí)一苗根。惟有些子玄關竅,不住三千六百門。” 呂祖云:“只知性,不知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圣。” 三豐祖云:“無根樹,花正偏,離了陰陽道不全。金隔木,汞隔鉛,陽寡陰孤各一邊。” 紫陽真人云:“陽里陰精質不剛,獨修一物轉贏尫。勞形按影皆非道,服氣餐霞總是狂。” 陰精者,交感之精,縱然保守,不能制伏,有何為益?大數(shù)到來,好比那螃蟹下鍋,七腳八手不得其門而出。 孔子曰:“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哪個知道夫子是說臨死之時,一點靈性當由斯道而出耶? 斯道者何?即虛靈不昧之地也。張子云:“要得谷神長不死,須憑玄化立根墓。真精既返黃金室,一顆靈光永不離。”古仙云:“生我之門死我戶,幾個惺惺幾個悟?夜來鐵漢自思量,長生不死由人做。” 吾勸學道者必先用心觀讀此書,章章領取,句句體會,此書為學道者試金之石。 盡性者,照路之燈,是非真?zhèn)?,一見可知也。總總虔誠,哀告神靈,天人感格,自有真師相遇,指點谷神。知得生死門戶,回光返照,自然明心見性,超入涅槃。 涅者,不生。槃者,不滅。所以《般若心經》云:“不生不滅。”《玉皇心經》云:“知者易悟,昧者難行。”古經云:“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許真人云:“舉世學道講參玄,參玄不識這先天。五千四十歸黃道,三十時辰定黑鉛。不在乾坤分辟后,本來父母未生前。這般寶物家家有,只是愚人識不全。”此是真人教人早早訪師,不可遲延自誤也。偈曰: 天機朗朗泄于書,不遇圣師也是虛。 若不低心求率性。輪回異類待何如? 其三 修煉憑何作用?當明汞與鉛投。填離折坎實難求,必要真師口授。 火候須知法則,象爻時到換抽。法輪常轉不停留,生死方能在手。 涵谷曰:學道修煉,須明陰陽、下手之處、返復逆行、乾坤顛倒。世人只知順行生男生女之理,哪曉逆行成仙成佛之法?《悟真》曰:“不識玄中顛倒顛,怎知火內好栽蓮?牽將白虎歸家養(yǎng),產顆明珠是月圓。慢守藥爐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群陰剝盡丹成熟,跳出樊籠壽萬年。” 夫修煉下手,不離鉛汞。鉛汞者,即水火也。水火即是坎離,坎離即是龍虎,龍虎即是陰陽,陰陽即是性命。千姓萬名,不外一陰一陽,太極而已?!段蛘嫫吩疲?/span>“夢謁華西到九天,真人授我 《指玄篇》。其中簡易無多語,只是教人煉汞鉛。”呂祖云:“玄篇種種說陰陽,二字名為萬法王。一粒粟中藏世界,半邊鍋里煮山川。青龍駕火游蓮室,白虎興波出洞房。此個工夫真?zhèn)€巧,得來平步上天堂。”此皆言大道至簡至易,至玄至妙。 歷代圣人,無不以道為重也。所以軒轅皇帝求拜七十二師,后遇廣成子,得授真?zhèn)骺谠E,何等屈己求人,苦心向道? 老子云:“吾非圣人,學而得之。”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今世后學不明道理,多生人我愩高執(zhí)著,一概誑言,私心一片,雖看三教經典,不苦窮究,又不低心求教高人。執(zhí)己之見,強解強辨,妄猜妄疑,那知字中藏頭匿尾,盡是隱而不露。紫陽真人云:“任君聰慧過顏閔,不遇明師莫強猜。只是丹經無口訣,教君何處結靈胎。” 試看三教圣人,無不有師:孔子師項橐,釋邇師燃燈,老子師元始。自古以來,證佛成真,莫不賴師口口相傳,脈脈相授,乃得藥苗、火候、烹煉、溫養(yǎng)種種法則到手,方可成功。何況汝等一點記聞之學,即知下手不知藥苗,知藥苗不知火侯,知火候不知烹煉,知烹煉不知溫養(yǎng)。古經云:“言語不通非眷屬,工夫不到不方圓。”吾勸苦志修身者,切不可強不知以為知,強不明以為明,自作聰明,有誤性命大事。若錯過光陰,虛度歲月,則一失人身,萬劫難復矣。 夫鉛汞相投者,返還之法。拆坎補離,顛倒之義。汞去投鉛,分清別濁。鉛來投汞,厥性復初。曾子曰:“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拆補者,只因乾失中爻之陽而成離,坤得乾中之陽而變坎,故陰居上而陽在下,陰陽倒置,所以火水未濟。仙佛之所以得成仙佛者,非有異術,不過將此原失之真陽拆出,歸還本位,復成乾坤本體,陽上陰下,變成水火既濟而已。 學道者欲知既濟之法,須訪明師指點虛無之火,行動四方之財,盡歸分金爐中,用那無情女子好好著守,將那累劫塵垢一概分清,水火自濟,坎離投交,自然結成至寶。尹真人云:“陽丹結就陰海中,此是坎內一爻雄。擒入雌內溫溫養(yǎng),便是神仙顛倒工。” 火候法則者須知老嫩,火嫩則丹不結,火老則藥無用?!稛o根樹》云:“托心知,堅固此,時恐爐中火候非。”雖識老嫩,要知剛柔文武之用。年老之體,三寶損傷,武火少用,文火久用為妙。年少之身,三寶足旺,文武均用。此中真訣,奧妙無窮。寸步有景,寸步有形?;鸷蚍▌t,書不傳聞,紫陽真人云:“契論經歌講至真,不將火候著于文。要知口訣通玄處,須共神仙仔細論。” 抽丈換象者,抽降離及中陰,換起坎艾中陽。象者,景象也。水中生金,恍惚杳冥,心有景象?!兜赖陆洝吩疲?/span>“恍恍惚惚,其中有物。杳杳冥冥,其中有精。”儒云:“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金剛經》云:“三藐三菩提。”《般若經》云:“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法輪不停者,乃是十二時中,無有間斷。不舉而自覺,不交而自交,打成一片,煉成一團。其中之 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玉皇經》云:“綿綿不絕,固蒂深根。”又云:“太和充溢,骨散寒瓊。”修道契友必須到得此步功夫,生死二字,方在掌握之中也。偈曰: 金丹大道妙無窮,日月連珠照洞空。 其四 無極先天大道,此為三教法門。致知格物識根原,才算修身為本。 視不見兮歸一,聽無聞也抱元。陰陽交媾定乾坤,九曲明珠得見。 涵谷曰:無極者,鴻濛未判,陰陽未分,天地之根,萬物之母。父情母意,交媾之時,神氣將應而恍惚杳冥,即是無極也。既應之候,靈性相投,精血相抱,即成太極,而五行生焉。母呼隨呼,母吸隨吸。十月胎足,瓜熟蒂落,咄地一聲,先天炁收,后天氣接。無垢子云:“這點靈光道上來,只因觸妄墮塵埃。君今要見還鄉(xiāng)路,悟得心經道眼開。” 三教法門者,三教圣人皆從此始,還原返本,皆從此成,儒曰“執(zhí)中貫一”,釋曰“萬法歸一”,道曰:“抱元守一”皆是此門。教雖分三,而成功還是一處。學道不明性理,妄分三教,各立門戶,皆為左道。《參同契》云:“一者名為不二門,得門入去便安身。當年曾子一聲唯,誤了閫浮多少人?”先天大道自古難得,得了易成,怕人根緣淺薄,難逢難遇。無德者,就遇不識,就識不行。子思曰:“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若有德者幸遇此道,必須立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志向。一了百當,一得永得,功圓課滿,而成正覺。凡有緣得受者,不論智愚,只要立猛勇之志,矢長久之心,時時在道,念念不離,尤須力行不倦,如《中庸》云“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有此志氣,而又久行不怠,方不負得此大道矣。紫清真人云;“人人天賦此元和,好把真常各自磨。上古仙佛成道者,皆因掘地采鉛多。”此乃皆是教人不可自生懈怠??偠灾?,有效無效,一味猛勇,行好事,存好心,動則利人利物,靜則修心修身,始終如一,自然感格天地,可以成功。東岳大帝云:“修善之人如春來之草,日有所增。 格物者,陰陽之理也。知者,知其當然。致者,致其極處。根源者,生死之門,玄牝之鄉(xiāng),曰天地靈根、不動道場、元始祖炁、至善之地、呼吸之根、甚深法界、主人翁、自在菩薩、舍利國、極樂鄉(xiāng)、真一處、戊己門、混沌竅、總持門、西南鄉(xiāng)、虛無之谷、凝結之所,守一壇、蓬萊島、眾妙門、歸根竅、復命關、黃庭、 凈土、玄關、生死不相關之地、鬼神覷破之機,……一張真人云;“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炁穴,內有坎離精。”此竅種種異名,還是一個“一”字。凡有大志者,必須窮究此“一”也?!兜赖陆洝吩疲?/span>“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圣。”又云:“得了一,萬事畢。”修身為本者,人稟陰陽五行之氣以成形而有身,即賦天地之理以成性而為本,此性人人本有,個個不無,不以賢而增,不以愚而減,又皆盡善而無惡,故曰:“人無有不善。”人之修身,無非明善復初,返本還原之義。而返本還原之用功又必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縱為始。 故孔氏遺書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蓋心為一身之心正自然身修,身修則無有不善者矣。所以圣經一章結之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然而修身未易言也。格至誠正,初工也。返本還原,了手也。其中次第工夫、玄妙法則不得至人口傳心授,雖智過顏閔,亦徒然耳。噫!至人難遇,口訣難聞。只有積功累行,天人感格,奇緣可遇也。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者,先天大道,無影無形,真氣所結,百煉不銷,乃成金剛。其聚則有,其散則靈,至虛至靈,變化莫測?!吨杏埂吩唬?/span>“語大天下莫能載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如此玄妙,有甚形象?《玉皇心經》云:“丹在身中,非白非青。”古經云:“有形有象皆有壞,無形無影才是真。”《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交媾者,陰陽會合也。陰陽相配,萬脈歸根,自然結成刀圭矣。儒曰“靈臺鍛煉,九曲明珠。釋曰“靈山烹煉,牟尼寶珠。”道曰“靈關修煉,黍米玄珠。”名雖分三,其實一也??试唬?/span> 口訣真?zhèn)鲄s不多,只須同類兩相和。 精騎白馬騰金屋,一性圓明上大羅。 其五 若問三家會合,打開一竅玄關。陰精制伏使逆還,才是一陽復本。 黑虎興波出海,赤龍駕火離山。龜蛇會遇黃庭間,到此陰符退盡。 涵谷曰。三家者,三寶也。天、地、人三寶要緊:天無三寶,混沌不明;地無三寶,萬物不生;人無三寶,色身難保。天有三寶:日、月、星辰,朔望同宮,交節(jié)過度,不失其時,普照大千世界。地有三寶:水、火與風,運用萬物,而養(yǎng)育秦生,無不沾恩矣。人有三寶:精、氣與神。人為萬物之靈,皆因多被七情六欲所累,三寶拆散,不能會合。元精變?yōu)榻桓兄獮抛優(yōu)楸强谥畾?,元神變?yōu)樗紤]之神。世人迷昧,全不顧惜。以孽為樂,流浪生死,不求上岸。儒云:“君子有三戒:無子難免夫婦之理,有子須保父母之體。”欲保體,須保精。欲保精,須戒色。戒此色欲,非大英雄、大豪杰看不破、斬不脫。何也?人因色欲而生,故從色欲而色。呂祖日:“二八佳人體似酥,腰中仗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里教君骨髓枯。”此詩皆言色中有毒,欲中有害。吾勸妝等早早看破,畏色如同畏虎,防欲如同防賊。戰(zhàn)戰(zhàn)兢兢,時時緊防,久久固守,可以到得自然之地也。古經云;“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神滿不思睡。”邱祖云:“從正修持須謹慎,掃除色欲自歸真。”若有大志,體貼遵依,必有善根。有此善根,自有真師相遇,指點三家會合奧妙之理。 一竅玄關者,乃人生死之門戶。自從母腹之中一個觔斗落地,四門打開,迷卻此竅,不得至人指示,所以生生死死,輪回不息、故吾為爾重重叮嚀:必要低心下氣,求教高人指明此關,方可下手。凡學道者若不打開這個關口,三家難會。三豐祖云:“關未開,鎖未動,休在人前說鉛汞。”此一關竅,非容易得開。其中有一烈性女子把守關門,自古至今,超出三界,不入輪回者,皆從此出?!队窕式洝吩疲?/span>“出玄入扎”,即此關也。開得此關,三家可會。吾今泄露,仔細參詳。須用七寶常常敬奉買和那烈性女子,諺云:“清酒紅人面,財寶動人心。”她見此寶,必定開關。由身不動,萬塵不染,而元精自凝。由心不動,清濁自分而元炁方聚。由意不動,三昧大定而元神混合。此際三家相會,打成一片,結成一團。如此景象,而大丹成矣。所以顏回簞瓢陋巷,不改其樂也。呂祖云:“要識汞根尋蒂子,方求鉛本問仙姑。”《悟真》曰:“戊己之中生數(shù)五,三家相見結嬰兒。嬰兒太乙含真炁,十月胎完人圣基。” 陰精者,后天之濁精也。男女修煉,皆是一樣。男子煉精,女子煉血。世有盲修者,只知心火。他言可以煉化而成丹砂。豈知必用君火、臣火、民火三火相湊,始能制伏。駕起三車,車上昆侖,轉入方寸。方寸之地,實實不敢泄明。天有譴責,其罪非輕。須要求師盟誓,口傳心授。尹真人云:“金滿三車奪圣基,沖開九竅過漕溪。迢迢運入昆侖鼎,萬道霞光射紫微。” 一陽復本者,乃是陰陽顛倒,海水逆流之時。世人只知天一生水,那曉仙佛玄妙,逆水生天。呂祖曰:“一陽氣發(fā)用工夫,日月精華照玉壺。到此緊關休妄動,恐防墮落洞庭湖。” 黑虎者,因北方屬水,水返于上,故曰黑虎興波出海。 赤龍者,因南方屬火,火降于下,故曰赤龍駕火離山。尹真人云:“降龍未得豈成仙?降得真龍丹可圓。須信神仙活手段,一毫頭上見龍?zhí)臁?/span>” 龜蛇會遇黃庭間者,龜:真陽也。蛇:真陰也。黃庭者,丹房也。龜蛇會遇,正是陰陽交媾。 其時必有陰符發(fā)生,致人神昏。此乃子進陽火,午退陰符也。務要高舉松木慧劍,振作精神,將這陰符好好退盡,率煉含養(yǎng),則將來大丹可還矣。偈曰: 會合三家妙最玄,龜蛇二物吐砂鉛。 學人識得其中理,眼下苦修學目連。 其六 若間移爐換鼎,須明子午抽添。庚寅時候虎龍潛,金木自然合并。 煉得無人無我,臨門卯酉勿潦。綿綿不絕益精嚴,到此神仙不遠。 涵谷曰:鼎爐二物,妙義難言。鼎者,生身之處。爐者,保命之鄉(xiāng)。凡修道者,須要知覺性而明覺命。既曰學道,所學何事?莫非儒之“存心養(yǎng)性”,佛之“明心見性”,道之“修心煉性。”學道要明鼎者,鼎居南離之位,其性屬火,光發(fā)于外,外明內暗,故中虛焉。爐居北坎之鄉(xiāng),其性屬水,光藏于內,內明外暗,故中滿焉。所以陽內有真陰,陰內有真陽。只因陰陽倒置,火水不濟。凡學道者,要想長生,做個世外之人,必先立世外之志,存世外之心,把一切輪回之心除卻。而輪回之心即人我心、愩高心、執(zhí)著心、惡毒心、嫉妒(原書是“姤”)心、損人心、利己心、假知心、暴棄心、好缺心,… … 種種不良之心,一刀斬斷?!蛾廁樜摹?、《感應篇》、《覺世經》句句體貼,篇篇遵依,方可為天地之完人,圣賢之流亞。 必有真師指示鼎之方向、爐之地位,明覺子午抽添法。抽者,抽鼎中真陰烏肝八兩,引入爐中,黃婆看守。陰極必定陽生,自有白氣發(fā)現(xiàn),乃為兔髓半斤。好好提出玉護,添入金鼎之中,復其乾體,養(yǎng)成嬰兒。三豐道祖云:“無根樹,花正明,月魄天星逼日魂。金烏髓玉兔精,二物撥來一處烹。陽火陰符分子午,沐浴加臨卯酉門。守黃庭,養(yǎng)谷神,男子懷胎笑殺人。”尹真人云:“原來一味坎中金,未得師傳枉用心。忽聞打開多寶藏,木非土也不成林。”《指玄篇》云:“鼎爐安立守其心,八兩殊砂八兩金。和合天平兌定了,必須仔細定浮沉。” 龍虎相潛者必有時節(jié)。時節(jié)者,火候也。故曰修煉要識火候消長剛柔之訣。知下手不知采取,亦不能成丹。知采取不知時節(jié),亦不能成丹。知時節(jié)不知配合,亦不能成丹。知配合不知升降,亦不能成丹。知升降不知剛柔,亦不能成丹。古經云:“長生二字,奧妙千層。若求返本,嘗親至人。” 庚寅者,庚乃天癸初生,真陽發(fā)動。試看天邊之月,每逢初三出于庚方也。寅乃三陽開泰,春和之氣。龍虎大交,金木合并?!秴⑼酢吩疲?/span>“九六周天度數(shù),龍頭虎尾擒拿。以鉛烹汞結成砂,方許還丹造化。”《玉皇經》云:“回風混合,百日功靈。”至圣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最上經》云:“三昧大定后,杳冥一點靈。”《悟真》曰:“鉛遇癸生須急采,金逢望遠不堪嘗。送入土釜牢封固,次入流珠斯配當。藥重一斤須二八,調?;鸷蛲嘘庩枴?/span>” 金木合并者,是陰陽會合之時。必須忘卻鼻口之氣,運動無縫真炁,好好調息。《般若經》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煉者,猛火烹煉也。三心自掃,四相自飛,故無人無我,正圣人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時也。 卯酉者,兔雞也。臨門者,金雞斗玉兔也。 綿綿不絕益精嚴,乃是東家之女,不舍西家之男。西家之男,不離東家之女。二人念念不離,情意相交,故爾二六時中,綿綿不絕。 凡修道者,功行到此,必要外功栽培,則大丹可成,而神仙不遠矣。偈曰: 移爐換鼎大丹成,三寶同來入火城。 結就靈胎脫苦海,縱橫自在任君行。 其七 修道不分男女,煉丹哪在富貧?誠能堅志守谷神,必定明心見性。 請看觀音老母,紅塵不戀修真.道成魔滅證金身,永享西方勝境。 涵谷曰:先天大道,修煉下手,男子降白虎,女子斬赤龍。作用之法,原屬一樣,故曰修煉無男女之分耳。 哪在富貴者,金丹乃是自身三寶五氣結成,富貧賢愚,皆同一體一性,所以富貴無有異也。雖然煉丹一理,而了道果位各有高低。富貴皆因前劫行善積德,故爾今生受享其福?!兑蚬洝吩疲?/span>“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身。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心。”正陽翁云:“種麻得麻,種黍得黍。”曾子云:“仁者以財為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歷代仙佛圣賢皆是教人積功累行,將天地之財成自己之功,何等便宜?《易》曰:“圣人能以美利利天下。”亦此意也。或買物放生,能解累劫殺冤?;蚩⑸茣?,喚醒固執(zhí)迷人。圣賢無不為所欲為也?;虼顦蛄阂岳诵?,或施茶湯以解人渴,或施藥方救人之難,或施棉衣御人之寒,或施粥充人之饑,或修佛像增人之敬,…… 有此外功,因果自不難也。有等富貴,就忘前因,并不思想我今受此富貴皆從前劫陰功而來,今生必要加功猛勇,訪求至人,指我生死之路,借此財緣,修出苦海,許多便益??偰蚊悦琳呱醵?,寸善不積,片德不修。不信因果,不怕報應。事事刻薄,殊昧天理。死積財物,留與子孫。哪知人人所怨,天地所憾。天降孽子,投入他家,耗他之財,敗他之名,出他之丑,害他之身。一日三寸氣斷,死入地獄,孽鏡臺前,考問功果,無言可答。累劫因緣,一劫而滿。所殺生靈,算賬酬還。因一世迷目,造萬劫深冤。此皆是不仁者以身發(fā)財,認假棄真,以虛為貴。吾勸凡有富貴,務必早 早看破。難修務必要修,難行務必要行。莫等無常到來,三寸氣斷。功名富貴,盡不能帶去。就是這個臭皮色殼,皆要藏于荒丘。肉化清風,骨化污泥,何況財物度外之事乎?《悟真》云:“不求大道出迷途,縱負賢才豈丈夫。百歲光陰石火爍,一坐身世水泡浮。只貪利祿求榮顯,不顧形容暗悴枯。試問堆金等山岳,無常買得不來無?”諺云:“兒孫自有兒孫福,勿替兒孫作馬牛。”夫先天之道,貧者亦屬可為。古經云;“良田萬頃,日食二升。大廈千間,夜眠八尺。”又況八尺、二升,不過受享百年而已。既有緣得遇大道者,必要信心堅固。古言人身難得,中華難生。既得人身,又生中華,大道難遇。今既遇著,佛法難聞。今已聞著,若為貧苦自生暴棄,墮入苦海,豈不得緣失緣,有牾性命大事?儒曰,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患難,行乎患難。圣人無非以道為重,以德為貴,一切艱難困苦,各有來因,切不可退志。生死二字,上方自有一定。一味行好事,存好心,敬惜字紙,除當途之瓦石,剪礙道之荊棒,勸人行善,教人放生,寸善莫丟,分惡莫作,有此恒心、孽冤可消,上蒼默佑而大功自然成矣,古仙云:“萬劫千生得個人,須知先世種來因。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白玉祖云:“玉母原是凡人女,葛洪家道十分貧。三仙有樣皆當學,苦口良言不誤人。” 堅志守谷神者,時時在道,念念不離??资线z書曰:“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呻x非道也。”孟子曰:“君子探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學人讀圣賢之書。須體圣賢之行。久行不怠,自然明心見性,得見玄妙。 凡學道者,須學觀音。大士生于皇宮,不昧天性,窮究性理,不愿招親,舍身向道。莊王惱憾,趕在花園,魔他退道。哪知菩薩根深蒂固,次又送到白鵲寺伺候五百尼僧,勞得口吐青煙,心中全無半點怨憾。莊王見他如此,十分煩惱,吩咐將兵圍住寺院,放火焚燒。滿寺佛像人眾盡化灰塵,惟有大士德深,逃出性命。莊王反言此是妖孽,賜下紅綾絞死。歸陰觀看諸獄善惡報應,還陽逃至香山,加修數(shù)載。脫凡體而證金身。十二圓覺,有富、有貧,有善、有惡。富者李道成傳天真家財萬貫,一旦舍卻而成圣位。貧者李氏,翁故夫亡,守節(jié)不嫌貧苦,尋菜根而孝恩姑。遇著抄寇,強逼為婚,舍命不從而謹守節(jié)孝,感化抄寇李氏兄弟。大士指引,修煉成佛。善者周氏,割肝救姑,苦勸丈夫鄧桂芳同修證果。惡者李忠、李孝,落從抄寇,攔路劫搶,殺人放火,得遇李氏,感化回心,改過遷善,入山修煉而成正覺。貴者陳天德,大夫之子。劉素貞,宰相之女,乃是金枝玉葉。一十六歲看破紅塵,臨期不婚,棄名利而證佛魁。凡此富貴貧賤,只要改過遷善,誠意正心,皆可證佛成真矣。偈曰: 男女修持一樣功,五行四相一般同。 靈明地上勤勤掃,得見當來舊主人。 其八 修道莫言貧苦,一心哪怕考懲?三皈五戒為準繩,自有祥星照應。 試看龍門邱祖,十分困苦不勝。道成脫體待飛升,幾見虧人半點? 涵谷曰:修道之人,莫畏貧苦。既向空門,聽天由命。想作天外之客,就要立超群拔萃之志。而超群之志,要人之難舍我能舍,人之難行我能行,人之難苦我能苦,人之難屈我能屈,人之難受我能受。有此一心,自然不為色身所累、名利恩愛所牽,方可以聞道,可以修道,可以行道,可以成道,可以了道。觀音《心經》云:“無有恐怖遠離,倒顛夢想,究竟涅槃。”孔子嘆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此皆只知有道,不為外物所擾也。故君子憂道不憂貧,小人謀食而以求富。請看伯夷、叔齊,得受大道真?zhèn)骺谠E,兄弟二人萬里洪基猶棄敝蹤,隱入山林,饑食松柏,渴飲清泉,死于首陽之下。皆是明覺生死,得成圣道。凡人不知其中寓有妙義,蓋人之身盡皆屬陰,玄關一竅乃是真陽,是故爾夷、齊餓于首陽。所以圣賢只知窮理盡性,而死生之命非所計也。愚夫愚婦只知惜命,不知窮性,豈知命有成敗,難免不壞,這點真性,亙古常存。成仙成佛皆此性,改頭換面,墮入鳥獸類亦是此性。世間一等糊涂之人,迷昧不知。日在幻境,不知其幻。身入苦海,不知其苦。一概夢里行事,苦中作樂。見有利己之事,鉆頂覓縫,舍身向前。凡要出財利人利物、與世有功之事,就要退步藏身。即有至人言談,陰功果報,他言“人死猶如燈滅,有甚苦楚報應?”獨不思想睡在床上做夢驚慌又是何人?故三教圣人,一片道心,著留千經萬典,教人口誦心維,身體力行,超出苦海,同登彼岸。 吾勸世人早早覺悟,求個出世法則,掃除三心,飛卻四相。三心者,凡心、血心、色心。若不除此三心,難出三界?!缎慕涀ⅰ吩疲?/span>“三點如星像,橫鉤似月斜。披毛從此得,作佛也由他。”神秀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打掃,免得惹塵埃。”四相者,眼耳口鼻。若不飛卻,難逃四大苦海、胎卵沾化、四地獄也。眼觀色而思邪,墮入飛禽之中,身披色毛,此為卵生地獄。耳聽聲而思邪,墮入走獸之中,此為胎生地獄。鼻聞香而思邪,墮入魚蝦之中。此為沾生地獄??谪澪抖夹?,墮入蟲蟻之中,此為化生地獄。故孔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金剛經》云:“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心經》云:“無色聲香味觸法。”凡學者必先降伏四相,返照道心,自然得見本來面目。無垢子云:“識破回頭便下功,了卻脫灑悟心空。任他四大都零落,其中別有一神通。 三皈者,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佛:體佛而行,常存元神,不可妄動思慮。皈法:務必常養(yǎng)元炁,不可耗散。皈僧:固守元精,不可走洩。當常烹煉,養(yǎng)成舍利無價之寶。日月雖明,難比其光。乾坤雖大,難包其體。呂祖云:“世人宜假不宜真,難度長生上品經。不免天機重泄露,靈丹只是氣和精。” 五戒者,仁、義、禮、智、信。一戒殺,仁也。若不戒殺,有何仁德之心?《禮》云:“天子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庶人無故不殺犬豕。”孟子曰:“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此皆圣賢教人無故不可殺生也。二戒盜,義也。若不戒盜,成何義耶?一草一木,各有其主。不問清白,由我所取,是無義耶。三戒淫,禮也。若不戒淫,無禮極矣。夫婦交媾,雖屬正禮,然必有時。非時而交,即是邪淫。有時者,乃是婦人經凈,可以受孕之時也。況學道者既投佛門,望超三界,若不斬斷,金丹怎還?相子云:“顧精神,養(yǎng)精神,顧養(yǎng)精神保自身。精神本是靈丹藥,不與韓門度子孫。”四戒酒肉,智也。若不戒酒除腥,焉得為智?酒乃穿腸毒藥,飲之令人亂性、傷神、耗氣、爍精,有損無益,所以禹惡旨酒。肉味陰蝕污穢,本性不戒,不能明心見性,故言肉食者鄙。兼之食他四兩,要還半斤,智者誰肯墮入彀中?古詩云:“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性,只是別形軀。苦惱從他受,肥甘為我須。莫教閻老斷,自揣應何如?”五戒妄語,信也。若不戒除妄語,成何信實?至圣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此圣人教人必要誠實無妄,說得十分行十分,說得五分行五分。言要顧行,行要顧言。事事體貼,件件遵依,有始有終,自然逢兇化吉,遇難成祥。 凡學道者,須體龍門邱祖家貧困苦,十分可憐,嘗懷仁德之心,遇路填補,逢溝度人,不愿酬謝,只求孽消。懷抱大道,餓死七次,心甘情愿,毫無悔念。苦行數(shù)載,功德無量。了凡成圣,玉帝封為天仙狀元。逍遙天境,永受無疆之樂。自古仙佛皆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千魔不改,萬難不退,方可脫體而升天界。 后世學道諸友體貼前圣先賢功圓課滿,三官薄上寸功寸果,絲毫不漏。吾著此書,原慮苦志修身者雖看丹經千篇萬卷,多是藏頭匿尾,隱語譬喻,難免有始無終,錯解誤會之虞,雖教人訪師而后學,心無把柄憑何辨別師之真?zhèn)?、道之邪正?更難免是非莫辮,邪正難分之嘆,墮入旁門,良可太息。此書一出,將見正道旁門一目了然,不致錯行邪徑矣。偈曰: 從來佛祖熱心腸,為度賢良苦備嘗。 但愿人人明率性,功圓果滿會爹娘。 指玄訪道篇 堪嘆世間等修行,不明性理說妙玄。 先天三寶拆散了,金木水火不相生。 閉目枯坐假裝象,不知采取亂胡行。 自己盲修自昧自,將錯傳人問自心。 哪里是你生死竅?誰個才是本來真了 冬至一陽在何地?夏至一陰怎么生? 離明二字怎么講?返本還原怎么行? 拆坎補離怎下手?清濁二氣何處分? 爻珠老嫩甚物件?織女牛郎怎相逢? 修行不明此中理,切莫人前談坎離? 守死血心默景意,現(xiàn)出幻景當寶貝。 大限來時無常取,憑何本領避兇吉。 勸君早究生死處,訪求明師指靈機。 《悟真》、《參同》為憑據(jù),《大學》、《中庸》 言貫一 《玉皇心經》藏妙義,《金剛》寶典醒愚迷。 三教圣經同一理,并非分門別有奇。 吾把下手來泄諭,仔細參詳訪圣師。 無縫塔前收神炁,譬如北辰一真機。 蘆茅穿膝濁拔出,存無守有恍惚時。 居其所止歸善地,眾星共之朝紫微。 四句偈語七寶布,虎歸龍穴現(xiàn)明珠。 松木慧劍高舉起,降伏邪魔把頭低。 十惡八邪歸正處,四大苦海返太虛。 六百卦足結靈體,千八二六養(yǎng)胎息。 離兌震數(shù)純陽聚,不增不減是真如。 萬法歸一十六句,得受平步上天梯。 若問此篇誰人著,單傳直指號涵谷。
性 濟一子金溪傅金栓著 集陽子定遠縈康理參校 潛陽子麻城朱仲棠參校 一覺使超天外,本來無佛無仙,虛空著相總成痕,人法雙忘即見。究竟我心現(xiàn)量,橫空法界無邊。了知本性是心根,迷人愈測愈遠。(西江月) 清靜海在方寸之內,澄明湛寂。自古至今,萬仙萬佛,皆要從此過去。此是人天證果之區(qū),仙佛起步之所。其地與苦海鄰,苦海即欲海也,雖隔絕萬里而彈指可到。此海如琉璃鏡,四面通明,纖塵不染,終古皎潔。能默識而達之,有無量無邊福德。 性之為言,不曰“性理”,即曰“性天”。或曰:“不有性情乎?”答曰;性而含情為言,是氣質之性,非天命之性矣。天命之性,純清不染,在化機之表,萬象之先,無始可求,無終可測,不有中之真有,不無中之至無,擬議不到之地,猜想不及之處。騁盡孽識,莫測其端,竭盡思維,難體其狀。絕邊旁,無內外。詠之者曰:“不無不有不當中,外面虛無里面空。”亦善于形容者矣。 先天元神,性也。后天欲神,情也。呂祖謂元神居心之上,欲神居心之下。原夫生人之始,非情欲不媾精,非媾精不胎孕而成形。任是仙佛臨凡,一入血肉之軀,不能不昧。但其根深,易覺而易醒耳。世間有形必毀,有生必滅。造之終,即化之始。情復生情,欲復種欲。五濁世界,皆情欲結成,塵塵相續(xù),劫劫相因,遍滿大千,莫測共底止矣。純是天理,毫無夾雜,即元善也。造化非元善不生人,人無有不善。就生初而言,長而情開欲熾,背卻天理,種種不善,習以性成矣。 心者,萬化綱維,一身主宰,吾人之帝天也。所謂君王之官,神明出焉。本無異同,其不同者,陷溺各殊耳。古圣銘盤致警,列座書箴,靜存動察,故明德曰“克”,明命曰“顧諟”。 張子主敬,朱子主敬窮理。一敬則萬神聽命,無不來之官骸矣。 超躍無垠者,人之心也。豈無明達?未肯息機。辯博矜夸,精神馳鶩,造化即于此中轉移之。嫩腆忽而倉顏,青絲頓成白發(fā),今昔之感,歲月幾何?形瘁神枯,歸于大化。萬年千古,總之如斯。撒手懸崖,妻子何有哉?達人于此知浩劫靈源在我一心,生死遺之世外,萬物等之浮漚,漠然與世相忘。全其天者全其神,大生之眾,莫有能并之矣。 心只在腔子里,語至淺而彌精。沙數(shù)眾生,有一在腔子里者乎?妄心逐物,時刻無寧,再世之因有此,六道之生根此。塵界昏昏,奔馳競逐,不盡不止。然則二氏清修,拔人于火坑,其為濟度.不亦大乎? 絕慮忘情,清心釋累,可以造道。見素抱樸,純一不已,足以知天。不知而知,不見而見,是真知見,不由乎耳目矣。無為而成,不慮而獲,感之于未動,見之于未萌,非聰明圣智達天德者,其孰能之? 不生而生生,不化而化化者,道也。惟道無倫,無實無虛,無有無無。以言其無,充周沙界。以言其有,聲臭泯絕。獨修之而成大覺,雙修之可證金仙。 一日間整齊嚴肅便是工夫,然嚴肅極,必易渙散。當時刻檢點,久之,得渙散之時少,嚴肅之時多,自然孽日消而福日積。性珠朗徹,上接真光,還無極矣。 日習日靜,日消日安,以之謀事則靈,以之讀書則記。朱子半日靜坐,半日讀書。一靜,則心神集而靈性昭。運心于有,致力于無。經曰:“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返晝夜,用師萬倍。”善師者師心,不師圣,是真能自得師者矣。 譬彼良田亂草不除,嘉禾豈茂?愛欲貪癡,亂草也。定慧圓明,嘉禾也。彼無自愛,扶亂草而殄嘉禾,蕪穢不治,負此良田矣。 關尹子曰:“事物之來,我皆對之以性,而不對之以心。”性者,心未萌也。是知至常不迂之理即具于寂靜無思之內,游泳自如,機活而神清,還我太璞未雕之真,遂初既復,純乎天而不人矣。 天無心而成化,地無心而產物,人無心而契道。世人所以有苦者,為有心耳。真修之士內志潔高,一塵不染,忘物忘我,合乎太虛。造化雖大,能役有形,不能役無形。陰陽雖妙,能驅有識,不能驅無識。我識既無,我心何有?五行盜之不能。陰陽賊之不得。萬緣息盡,孽海波清,不知何者是幻,何者是真。返我虛元之天,無象可象,無上可上,斯之謂至人。 此身自無始以來,歷幾何生死?幾何劫殺?幾何苦惱?為男、為女,為人、為物,為貧賤、為富貴,以至于今世今生。言念及此,何以自拔?仙佛說法,出之沉淵,登之彼岸。大哉圣慈!度盡眾生,然后成佛,其所以悲憐欲界者至矣。世人不信輪回,罔測變滅?!段牟瘯肥呤乐胁坏闷浣K者數(shù)世。關圣帝君《應驗經》自云子胥五轉。武侯先世嚴子陵,再世朱文公。唐天君降筆,自言一世為蒙恬,再世為蕭何,三世為馬援,四世為吉平,五世為駱賓王,六世為楊椒山,……總歷二十余世,皆不得于其君若相。茫茫苦海,巨浸無邊,有過去世之因,乃有現(xiàn)在世之緣。有現(xiàn)在世之孽,即有未來世之報。三世結釁,異劫尋仇。生滅無常,情沾意惹,別興起無邊之波,積骨成喬獄之大。生之不得不生,死之不得不死,天地且無如何,達人于此,付之一哭,萬有皆空矣。 虛靈不昧,謂之明德。明德者,真性也。不有而有,不無而無,不得謂之有,不得謂之無。無死無生,無來無去,隨地隨處,遍滿虛空,常靜不動,所謂心有出入,神無去來。 此理只在天下,古今一致,人物無殊。一人如此,千萬人皆如此。一時如此,千萬世無不如此。 無一處無,無一處有。執(zhí)名相以窺,固謂之妄。傍清空為說,又謂之誣。無背無面,無始無止。既有此物,即有此理。既有此人,即有此性。皎皎當前,常存而不失者也。 昔人比之一大海水,結而成漚,漚散復歸于水。人之成形,亦猶是也。本曰靈明,但為形所窒耳。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原是共心、共理、共聰明,奈何苦要分門別戶,白樹藩籬。二氏只自說本經,自究本性,絕不言人是非,何所闊大! 欲心絕盡,欲界自空,欲境千般,自然侵擾不入。分華靡麗無于,是非貪癡不著。不偏不倚,炯然獨存。 唯此真性,獨具于心者,心乃人之靈府,藏神之所,即覺靈所注之地。經云;“人心皆有七竅,左三右四,共合七星,上應斗樞。”其靈者非心,乃空竅也。 世人每言寧心凈意,亦知心之當寧,意之當凈,曾無一寧心凈意者,蓋因名利紛紛,俗塵攘攘,障卻本心,迷失真性。冥行妄作,紀過之司毫發(fā)必錄。往來六道,上圣悲之,著為經咒救濟,引其入道以超拔之。嗟彼群蒙,終古戴盆,自圍密網(wǎng),可勝浩嘆! 塵世中日用云為,酬酢萬變。豈能如深山老鈉方有俱捐,但凡百事件,不起心動念,日惟減事收心。比如宮商妙響偶然到耳,不必其不聞也;美麗華顏偶然觸目,不必其不見也。但心不著跡,便毫無沾滯。我與聲色無于,聲色自與我無涉矣。 上智之姿,一超真人,頓悟真空是吾本體,不去尋枝摘葉。古有成案最顯而人不察,如神秀之偈:“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不使惹塵埃。”此是揩磨之工,下學上達也。六祖便直指人心本體,一超真人,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心是地而性是王,心為國土,性為國王。性寄于心,無心則無性矣。煉心者,煉去欲心現(xiàn)出真心。真心無欲,有欲是塵。心猶鏡也,鏡本自明,因塵而蒙。然則欲鏡之明,只要去塵。欲性之見,只要除欲。 真心本自安和靜好,所不靜好者,物欲動之耳。譬水之本源至清至潔,不動不蕩,風激之而成浪,泥淖之而始渾。 水本至靜,風浪動之。水本至清,泥淖濁之。去浪而水自靜,去淖而水自清。清是其本體,靜是其本性。真心亦猶是也。 學者先求知性真本體,然后施煉心養(yǎng)性之功,庶不以賊為子,錯認識神。此毫厘千里,宜細辨之。 煉心乃養(yǎng)性之真功,此正路也。要知正路中有歧路,每見僧人說法,揮塵答問,總以一無字卻之。古人云;“才說無,便是有。”謂其不能無無。如見空即障于見,著空即滯于空。永嘉禪師《證道歌》云:“著有著空病亦然,還如避溺而投火。” 方寸中不起一念,此是正機。若如木石,又非矣,蓋真心無知而有覺。覺者,妙感之至神也,莫測其所來,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無心覓,靈應自然,其陰陽之不測乎了! 又要知茫蕩之非。茫蕩無主,客邪來舍多致癲狂。此皆不知平常之心者,舍近求遠,古云“飯籮邊坐餓死漢,沒頭水浸渴死漢。” 平常心是道。何謂平常?當心安意定,知解未萌,此時正渾渾噩噩之際,少時一動即非矣。子欲體認,于大塵勞后,機心頓息之時,有此景況。 古云:“才有所重,便成窠臼。”此懸虛之理,具足一心。凡具體者,無不備。所忌者,執(zhí)著耳。 空山寂歷道心生。每睹清泉白石之區(qū),秀壑重巖、山色靜深之處,則塵濁頓消,此心冰雪。蓋神本至清,囂塵日久,睹靜鏡而忽露本真耳。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無方無體,莫測其始,莫究其終。經曰:“萬物生皆死,元神死復生。”不死不生,與天地為一。讀《九天生神經》,知積氣生神之理,悟還神攝氣之道。 無窮世界,萬有千年。欲海波寬,古今不息。克欲難于克敵,夫誰致力?墨悲楊哭,昧者且笑之矣。 內修謂之功,外行謂之德。知立功、立德。是真實修行。云程九萬,非此不升。 持戒不失人身,積功種生天果。愿天下才智,普為利益。利益于人,即自利也。天心無不利人,人心無不自利。公私之辨,毫厘之間。積習生常,善斯成性矣。 無量、無數(shù)、無邊眾生皆在佛大圓覺中:大想憫中,見娘生沉淪欲海,千生千死,千死千生,無有了期,眾生在苦海不自知,而佛悲之。悲之如何?設法救之。救之如何?醒其迷,使自甦耳。 洪福有量可量,心福無量可量。經謂:“大千世界,七寶布施,不如此福德。恒河沙數(shù)身命布施,不如此福德。”皆極言心量之大。六祖云:“念念不離自性,即是現(xiàn)在福田。” 心動而后有欲,觸境而后生情。情動欲生,勿克遂欲,則爭心起,而天下自此多事矣。三教圣人障此狂瀾,使炎火不熾于燎原,洪波不翻于靜海。佛曰“寂滅”,滅此欲也。老曰“清靜”, 靜此欲也。儒曰“克己”,克此欲也。妄念起則馳其神,神馳則真主離位,不安其宅。儒者無此,何以為仁?道者無此,何以定氣?釋者無此,何以達天,是知修心二法,為萬圣千真之總路。 世人畢生皆妄,由心偽也,語曰“人死不知心。”真心如太虛,中存天理,至無而至有。夙世成形,皆具此心,皆具此理,故智覺曰“若能靜坐回光照,便見生前舊主人。”然則愚智懸殊,巧拙迥異,何也?答曰:此氣稟有清濁,非根心之謂。后天之乾慧有分,先天之本體則一。 體認而精審之曰思,計慮而測度之曰想,思淺而想深也。忽起忽滅者,念。念頭憑空而來,思想用意而有,主之者皆入識,非心也。真心實不能思,不能想,無有念。果能無思想,無念慮,則輪回之根自絕。養(yǎng)我真心,空洞無物,所有者,理而已。此理即是天理,即是道理??占胖w既立,則諸識無依,復我原初真常本體,虛靈洞徹,一片空明,得大自在矣。 斯事有不滯有,無不淪無,完完全全,安安適適,不加一分,不滅一線。所謂以此空酌彼空,此空不見其滅,彼空不見其增。彌綸罔極,在天地之先,未有此形,先有此理。佛云:“太末蟲是處能泊,獨不能泊于火焰之上。眾生心是處能緣,獨不能緣于般若之上。”蓋般若性體懸虛泯跡,緣之無可緣。此無可緣者,即是至道。 赤子無機,猛虎不攫。彼無驚畏,故元神不動耳。孟子謂不失赤子之心,謂之大人。赤子之心,不識不知,與天地同量,與太虛同體,如何不大?人之君子,天之小人,蓋謂其沾沾有跡,不能渾化無痕也。 天性者即是天理,見于事為事理,見于物為物理。物之表里精粗,心之全體大用,皆具于此,雖無形而實有。今且為豎一鵠,大庭廣眾之中,秉公論而持衡,彼無理者,不能不屈。于此見無形之理能縛有形之人,強梁雖狠,不及支矣。 千圣萬真,不能外誠敬而別有心法。千經萬典,不能舍靜定而別有工夫。正心誠意,是作圣之基,即修真之路。未有心地未清而可以超凡入圣者。佛即眾生,眾生即佛,眾生迷而佛覺耳。 萬理一理,萬神一神。無一物非理,無一物非神。我心之理,天地之理也。我心之神,天地之神也。靜符動應,故善必知之,不善必知之。閑居為不善,欺心即是欺天。暗室屋漏,鬼神環(huán)矚可不慎哉? 欲對神明,先求無過。欲求學道,先講煉心。欲得心清,先期絕欲。天心見而天理全,渾然大中,偏倚不著,神明其德矣。 栽培心上地,涵養(yǎng)性中天,我之天合造物之天,動而與天相應,靜而與地相符。由誠而形,而著、而明、而動、而變化,皆此無妄之心積累而成耳。 理欲交戰(zhàn),理不勝欲,此際大要把持,蓋欲順而遂心,理逆而違意故也。遏之須強忍之力,否則未有不敗。此天人之界,極要認真,舍生取義多壞于一轉念之非。 一無之中,萬有具焉。大化含靈,泯絕聲臭,何形何名?一罔象耳。惟此罔象,性命真宗。吾循之為實學,修之成至道。但涉名相,都成斷滅。凡圣情忘,能所俱泯。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是之謂大常。 身世蜉蝣,化機默運,悟者其誰乎?有天民者,絕智巧以返混沌,息機心以還赤子。人人有貴于己者,斯人共知之矣。 為者必敗,得者必失。我無為無得,必無敗無失矣。有無生死,進退存亡,盈虛消長,迭運不窮,推遷無跡。元會之興,天地尚有壞。何以知之?以其有形也。然則欲無死者,必得無生。生且不存,死于何有?人于恢漠之天,游乎萬物之上矣。 情欲者,伐性之斤斧也。欲之于人如虎,人之于欲如戰(zhàn)。萬魔蜂起,不緝將自焚矣。操修之士,首先斷愛。愛者,情欲之根也。愛斯著,著斯貪,貪斯妄。妄心一生,妄侖即起,妄為即成,造就孽因。即成孽根,莫可赦也已。 人心貪欲,如蛾赴火,如蟻附膻,曉夜無停,一刻不肯放下。權利牽于外,憂慮煎于內。神為心役,心為物縛。得失之念交攻,貪妄之求無已,安樂國成不靖之天矣。 情人誦經,如倩人代哭。情疏而志不專,滿腔穢惡。思慮萬端,時起時滅。心天不凈,感格無靈。蓋經藉人之誠,人藉經之靈。不誠不靈,自然之理也。何謂貯之無功,誦之有應,借人之氣以宣泄之耳? 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迷昧其心,不自覺徇物之非。圣賢立訓,為之提撕警覺,啟其迷而開其悟,澤流無窮。群生不知其功,大造深得其力,以其有補于天地也。 縱任識見,蔽卻天心,罪惡日增,苦海難出,如蠶裹絲不自解脫。智士真觀,明善惡之本,知損益之源,體靜心閑,外絕紛華,內息意想,使靈臺皎潔,湛若冰壺。來于我者,皆明目以當之,跡雖混于污泥,心實同于罔象。 置心一處,無事不辦。元神聚則元氣生,但要志堅,不須才大。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志之所在,鐵壁皆穿,無不破之堅矣。 萬類無窮,皆本一氣。有知覺運動者,胎卯是也。有運動無知覺者,濕化是也。無運動并無知覺者,草木是也。人造生物,化機一至,淤污朽腐,自然成形而有生。深山有無名之鳥,海若有難狀之魚。格物至此,亦且放下,蓋難以不知為知也。 有真人而后有真知。真知無知,有所知必有所不知,無所知必無所不知。希聲者,謂之大青。無味者,謂之至味。六律皆起于無聲,萌莫之前,無有兆。有根于無,而無不虛矣。
契心平等,與人無忤,與世無爭,慈和柔順;藹然如春,肅然如秋;對之如萬頃清波,汪汪洋洋?;蛴袩o端橫逆非理之來,自是眾生罪孽,當生悲憐之心,不當生厭惡之心也,報復云乎。 后之聞吾說者,必謂余浸淫老、佛,繩墨之士,服膺不失,知有****之內,不知有八荒之外;知有經世之學,不知有出世之道。不讀神圣之經,烏知不測之事?拘儒蓋自畫矣。 《易》曰:“洗心退藏。”《書》曰:“克念作圣。”《詩》曰,“不識不知。”圣經無殊于佛典,所謂東海有圣人出,此心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此心此理同也。至道無奇,圣功簡易。濁可以清,愚可以智。圣賢仙沸,間此一諦。 天命之謂性,言即天命是人之性。蓋已合賦稟為言。呂祖謂性命同出一源,“無名,天地之始。”性也,“有名,萬物之母。”命也。性即理,命即氣。性極虛無,命有主宰。性是天常,命乃造化??占耪咝?,無形而實有;絪缊者命,有象而實無。性是無中之真有,命是有中之真無。有無交入,玄牝乃生。圣人體常知變,體化知終。知未生以前,此理充滿太虛。一經命下,氣以成形,理即赴之,自然而全,無少虧欠。性命者,陰陽也。陰陽合一,至道乃成。 率性之謂道,謂率其本真,毋偏毋頗,不矯不飾,淡淵沖漠,安其故常而已。 性命,正也。情欲,偏也。上古圣人,繼天立極,指出人心道心:人心危殆,道心精一。精一之真,微妙難見。君子密察乎此,而敬以真之。久覺悠然心新,日新不已,圣功全而神明出。迷人縱情徇欲,氣拘物蔽,梏亡至盡,立板走丸,趨于惡道,可不畏哉? 性根不壞,乃得人身,此天語也。虛無是性,安得有根?蓋寂然不動者,心之本體。萬物備,萬理昭,動作云為皆原于此。天下萬事,有生于無而還于無。天地虛無,氣機宰乎其中,而成造化。人能靜虛動真,不壞此根,天地中氣早已立其極矣。 喜、怒、哀、樂未發(fā)之謂中。唯此七情,應感而生,因觸而有,后起者也。先天未兆,實無有此。中者,先天之本體。中之極處是性,性之極處是天。子思子明道,特為指出,合學者追溯未發(fā)之前。夫此未發(fā)之前,清空一片,滓質不存,了然未有識知,即此便是大中之天,端厥性源矣。 克己復禮,謂克去己私,復還天理。四勿之功,制之于外.所以安其內也。 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聞。失子之道,天下萬世之常道,人道也。惟此心天至理,湛寂靈明,謂之真性。未膩于物,渾然在天,謂之天道。自哇然一聲,稟賦既成,性命乃立,性寄于心,命藏于腎。心之本體,號曰先天主人,萬象主宰,即心,即性,即天道。分而二之曰性命,渾而一之謂之天。 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心者、神明之主,覺照虛靈,體無不備,用無不周。知性知天,要自盡其心始。夫心何由而盡?存理遏欲,性定功純,凈盡無疵,契于天矣。天非蒼蒼之天,乃自然之謂。 出入無時,莫知其鄉(xiāng),惟圣人安行,天君泰然,自無出入。賢人勉行,知以義制事,以禮制心。眾人不行,謂天地虛無,鬼神茫昧,無知妄作,丁明罰,罹幽愆,轉眼異形,可畏孰甚?孟子教人養(yǎng)平旦之氣,蓄幾希之良,識是故耳。 放其心而不知求,袁哉!放心不收,有何可哀?不知此實人獸關頭,危微之分,升沉之界。昧者不知,不信圣賢之言,仙佛之訓,任意放失,不解收回,縱情縱欲,巔崖墜壑,不自知哀,而圣賢哀之,人當自勉,不罹圣賢之哀,斯為杰士。 子路問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說者謂惜乎子路不再間,不知己答盡矣。有無互為其根,陰陽迭為消長。生者暫有之客形,從無而有,即自有而無。如漚還水,似性歸空。生中即具有死機,死中實含有生意。來從懨漠,去復冥冥,一性天之歸宿耳。 ??萁K見底,人死不知心。蓋棺尚愛子憐孫,憂窮慮患。此心自止古至今一轍,使其能曉無知是心講究心天真理,則此等芥蒂自然入化。人欲不存,道心基之矣。 一死生,齊壽天,彭亦何長?殘亦何短?茫茫大化,同門出入,千秋一瞬,夫亦何壽何殤乎? 顏子心齊坐忘,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智,同于大通,孰謂圣賢非仙佛乎?從心地下功,真功也。從心天求理,至理也。萬法一心,心本無法。心法雙忘,契乎無上矣。 《金剛經》須菩提問:“云何應?。吭坪谓捣湫??”佛答:“以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不贅一詞,已無余蘊。夫曰降伏,是強制之矣。唯以不降降之,不伏伏之得其旨矣。《證道歌》曰:“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不除乃是至除,不求乃真求耳。 東方虛空,可思量否?南西北方、四圍上下虛空,可思量否?虛空無心,何能思量?人心能如太虛,即太虛是性真,即虛空是本量。佛祖以真心不可形容,教人心要等于虛空。即虛空是,若曰如之,是二其空,不虛空矣。 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佛無實法與人,即“不可說”者是。此不可說之道,無定法之法,不有闡揚,何由啟悟?修道之謂教, 人天表率。茍無其人,道不虛行。 我皆令人無余涅槃而滅度之,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涅謂不生,槃謂不滅。生滅既盡,至于無余。凈盡之至,佛令眾生皆入于此而度之。究竟眾生自悟自度,書必自讀自記,路必自走自至,旁代無由,不見佛功。亦如人在世間,熙熙皞皞,四大高恩,不覺其有,大斯至矣。 四句渴昔有問佛當以何四句為是,佛祖亦含糊無定解。自當以“無人相”四句為是。經注冥王解之,謂“如夢幻泡影”四句為空世之法,“若以色見我”四句為空身之法,“無人相”四句為空心之法,亦出人意表。 朱子特眼,謂《金剛經》只在“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今禪僧枯坐,是不解生心之義。性且不知,安能見性?無住者,無有住著,四面懸虛,又要不入茫蕩,一心活潑,久久于不無不有之中,忽然迸出乾元面目,斯真能見性者矣。 儒日“默識心通”,釋云“日掛璧上”,道言“口說爭如鼻說”。皆是說此不可說之一物耳。殊途一致,奈何別之。 我欲說之,無可措吻。關尹子曰:“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鏤塵。”圣智造迷,鬼神不識。其寄體在事物之先,其懸虛在太無之外?;蛑^之有,或謂之無,或謂之不有不無,或謂之亦有亦無。不知有有,忘卻無無,近之矣。 水火刀兵,疫餓虎蛇,冤獄因災,五官不全,四肢殘廢,……皆人欲結成。純乎天理見善,純乎人欲是惡。所以念頭起處,乃善惡分途之界,系人生死之根,煞要辨真認確。福從此修,劫從此造。凡人不知此理,神圣悲憐,救之無術。設立洗心之法,絕欲之功,請看諸經言救劫.總是教人正心。妄者讀之,莫之覺耳。 空山野水,淘盡英雄。世換人更,悲憐孽海。逐利奔名,掙腆面,講勢力,慕聲名,矜榮祿,自朝至暮,起滅萬端,何處得有清寧一刻?層霄天眼,下睇塵寰,哀之矣。 昔蒙師訓指示心性源頭,講貫日精,知此理真實不虛。但其托身在虛無之外,寄體在恢漠之中,測度不來,影響不得。佛語精微,說不到其處,但能側說、反說、敲打說、比喻說、對面說、激射說。蓋此物無正面,無虛實,取之則無,舍之則有。欲說不能,不說不得。一經舉意,則不相涉入矣。 功夫在克去己私,時時息念。然而己私難去,不易克也。《參同契》曰:“委志歸虛無,無念以為常。”又曰:“無念之念,謂之正念。”正念現(xiàn)前,識念自然污染不得。銓昔初定志時,即提“無念”二字以鎮(zhèn)定此心。雖提撕甚勤,而念起不覺。雖不至想入非非,而終不能遽止。細勘此心,時出時入,忽出忽入。古人意謂之馬,心謂之猿,謂其矯捷不測也。制之如制猛獸,如縛龍蛇。工夫日深,漸次受束矣??梢娙瞬粚嵙τ霉Γ埢罨?,如何克伏?又恐墮入頑空,自此以后,又書邱祖二句于壁,念念不離方寸是真空,以志不懈。轉思“念念不離”,豈非法縛?于是知以忘為究竟矣。忘無可忘,乃臻于化。 妖蛟起水,神龍升天,其飛煙走霧,云擁風馳,觸石石裂,觸山山崩。其何故乎?道在故也。物之顯而易見者,惟蛇與狐。巨蟒通神,變化從心,即為得道。捕蛇之法至靈,遇巨蛇則法為之不應。蓋法由道生,其潛靈月久,道高法亦高矣。此物也,得天地之偏氣,養(yǎng)神育靈,尚且如是。人靈于萬物者也,甘心物化,不肯靜修。然修之一字,惟人至易而最難。易者,得天地之正氣,本來靈明。難者,物無欲而人多欲,物無情而人有情。唯此情欲,實殺吾身。物專而一,所以易耳。古來高僧悟道通神,不勝指屈,良由能絕欲而精專,靜極生定,定極生慧,慧光生則圣智全。理至平常,事極容易,然終古少有英雄。果能猛奮剛刀,裂世網(wǎng)而斷情絲,臻大覺不難矣。 蜀山人十年不起一念遂能前知,故至誠如神。夫不動念而至十年,其誠至矣,人心如珠,瑩徹內外。世之堅志之士,克治而磨礱之耳。佛言“十日工夫無間,乃懸崖撒手之時”。呂祖亦曰;“能七日七夜不起一念,汞即死矣。”然而甚難。 佛云:“若說是事諸天及人皆當驚疑。”又“秘密諦。”秘者,秘其所不傳耳,即不可說是也??梢姺鹱杂姓?,斷非清靜。若果只默坐靜修,有何驚疑秘密?有何不可說乎?“龍女獻珠,地涌金蓮。”佛語也,即道祖用以成真證圣者。其訣秘在九天,世莫得而聞知。天心至愛,不絕人登云之路,著為經典訓世,奈無真修勵志之人。黃冠千萬,學士萬千。心雖愛慕,力不肯行。背違圣訓,所以歷劫少有得傳者。圣訓云何?當立一千三百善,為求學之階耳。銓不惜饒舌,敢將至妙真機一醒迷蒙?!队窕市挠〗洝吩唬?/span>“存無守有,頃刻而成?;仫L混合,百日功靈。”遍****,歷千年,問誰知此有無存守之法,回風混合之機,便是蓋世神人。嗟嗟!海宇雖寬,道脈不絕,凡我同志,尚其勉之! 世無煉心小人,無不煉心仙佛。果能志堅行切,內修心,外積德,十年如一日,不改初誠,天神昭格,必賜奇緣而遇真師矣。 《金華宗旨》云“晨起能遣盡諸緣,息心靜坐,最妙。”凡應事接物,只用返照法,便無一刻間斷。如此行之一月,兩月,天上諸真,必來印證。 呂祖曰:“止一時之妄想,空千劫之輪回。”世人迷真逐妄,至死不覺。果能內觀精勤,大可成仙作佛,中不失人間富貴,下可免六道輪回?,F(xiàn)在世基此福根,未來世稟此慧靈。萬善齊修,莫有大于此者。 邱祖曰:“世人百計以養(yǎng)身,即百計以昧心。心昧則性迷,性迷則神沒九幽。此身之在世,不數(shù)十年。而神之迷悟,動經千劫。若真能見性,即垂死一刻,亦能破百千萬劫幽暗。況五官清明,四肢強健時乎?”學者急須止念,念止則心定,定極則慧光生。今之學人皆理解,非心解也。皆識光,非智光也。彼造惡之人,并無光彩,只有黑氣。眼光一落,全體皆陰,墮人惡道。千祖出世,不通懺悔。彼自無光,何能承祖光而接引哉?此光超日月,透三界,即元始也。但能回光,即了生死。濟一子曰:人之外光在目,內光在心。心以藏神,六欲牽之,而心神四出,迷于萬有,物化無常矣。句曰: 守我空寂,忘形凝神。 專精一志,切忌昏沉。 心同太皮,廓然靈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