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韓信(從渡河破齊到未央宮殞命) 徐兆瑋 我們看楚漢這一段歷史,由于材料比較缺乏,容易過高估計當(dāng)事者的力量。 韓信就是一個被力量被嚴(yán)重高估的人物,由此而來的是另一個嚴(yán)重高估的項目是韓信的野心! 淚痕以前說司馬遷寫的史記是官方版本的歷史,雖然不能完全這么說,但是司馬遷寫的確實是有著濃厚的官方宣傳稿色彩。 有不少地方描述,我們覺得是司馬遷貶低了劉邦,其實,在漢初,那些看似貶低劉邦的記載要么已經(jīng)廣為流傳(為什么會廣為流傳,那是另一個問題,反正劉邦當(dāng)初是沒能力控制全部輿論和記載,甚至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接受某些輿論監(jiān)督和牽制),甚至成為官方至少默認(rèn)的共識和定論,沒法掩飾,也無需掩飾;要么按漢初流行的觀點,并不是貶低,只是后來主流思想文化變了,流行的觀點變了,縱橫游俠被很大程度上邊緣化和異端化了(實際上這個過程很漫長復(fù)雜,袁術(shù)、曹操這些人身上還是有一定游俠的影子),就被后來者認(rèn)為是貶低劉邦。史記也由此更加被定為“謗書”。 具體到韓信這個人的描述上,史書塑造了這樣一個韓信——軍事天才但政治上幼稚的可笑! 史書竭力塑造韓信狂妄自大、恃功自傲、辜恩負德、心懷怨望、不把劉邦和同僚放在眼中的形象,如不從命令擅自攻擊齊國,要挾上級封自己為齊王,又對于消滅項羽討價還價、貽誤戰(zhàn)機,窩藏重犯鐘離昧意圖不軌,藐視樊噲這樣的重臣并公開表示對官位太小不滿,挑唆陳豨造反,放風(fēng)箏測量距離謀劃奇襲未央宮。從而讓人感覺到韓信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 真的是這樣嗎??。。?BR> 請看我的分析: 韓信于前204年(漢四年)冬季進兵齊國,開辟了一個新戰(zhàn)場。 這一舉動戰(zhàn)略意義十分重大。如果不消滅齊國,即使劉邦集團依然能消滅項羽,也必然要耗費遠比實際更多的時間和力量。以欺騙手段麻痹齊軍從而攻入齊國應(yīng)該是由韓信策劃、劉邦首肯的重大作戰(zhàn)計劃。 酈食其是不是事先知道?應(yīng)該是不知道。他在這個計劃的執(zhí)行中就是一個棋子而已。 不過,這件事的關(guān)鍵點就是劉邦、韓信少數(shù)幾個人知道罷了,很可能就是這兩個人知道全部奧秘,所以劉邦可以推說不知情,把責(zé)任推給韓信。韓信則以齊國難以信任,必須抓住戰(zhàn)機、不能及時稟報作為理由。事過之后,劉邦在楚漢之爭中已經(jīng)居于絕對優(yōu)勢,再厚賞酈商一家,酈商也說不出什么! 理解酈食其說齊、韓信襲齊事件,必須把前因后果、前后形勢和當(dāng)時的形勢仔細考察連貫起來才能夠接近真相。 如果說酈食其說齊、韓信襲齊事件是韓信自作主張,韓信此舉送掉同僚性命、藐視上級而且裹挾整個劉邦集團陪自己賭博冒險,那韓信這人為了自己的功業(yè)勢力,也太不把上級和同僚當(dāng)回事了,太不把劉邦集團當(dāng)回事了。如果韓信是這么個人,那他后來怎么還能為劉邦賣命滅掉項羽,又怎么能自投羅網(wǎng)被劉邦活捉? 而且《史記》曹參傳明確記載了曹參軍是奇襲齊國的主力,“參以右丞相屬韓信,攻破齊歷下軍,遂取臨菑。還定濟北郡,攻著、漯陰、平原、鬲、盧。已而從韓信擊龍且軍於上假密,大破之,斬龍且,虜其將軍周蘭。定齊,凡得七十馀縣?!?BR> 如果沒有劉邦的密令或最起碼是某種暗示之類,曹參軍能聽從韓信調(diào)動進行如此決定楚漢戰(zhàn)爭前途命運的重大軍事行動,進攻一個盟國?韓信知道齊國已經(jīng)屈服,曹參不知道?這也有點離譜吧!難道情報人員或齊國使者之類只向韓信報告嗎?曹參作為韓信指揮的主力部隊指揮官,對于齊國派使者來一無所知?對于酈食其的外交活動一無所知?一切情報信息均由韓信轉(zhuǎn)發(fā)? 如果只要有韓信將令,曹參軍就如此忠實奉命執(zhí)行,那韓信在趙國時如果想自立為趙王,他對曹參說,張耳懷有二心,暗通項羽,企圖三分天下,漢王讓我們奇襲解決他,命令曹參火并張耳,曹參也立刻忠實執(zhí)行了??。?! 又如果韓信企圖自立為齊王,要解決在齊地的沛縣幫部隊,就對灌嬰說,曹參自恃功高,企圖自立為齊王,漢王命令我們奇襲解決他!灌嬰也立刻忠實執(zhí)行??。?! 一場戰(zhàn)役怎么打,打不打,韓信可能擁有最高決定權(quán),但對齊國和戰(zhàn)這樣決定楚漢戰(zhàn)爭前途的的政治和戰(zhàn)略行動,非劉邦表態(tài)不可。 當(dāng)時,劉邦在西線被項羽打得很苦,在這種情況下,開辟一個新戰(zhàn)場絕不是輕易的事!對齊國的和戰(zhàn)問題那一定是當(dāng)時最重要的戰(zhàn)略問題之一。 我們能夠想象,劉邦派酈食其去齊國勸降,卻不告知韓信、曹參嗎? 我們能夠想象,酈食其勸降成功后,他不和齊王派使者通知韓信軍嗎?我們能想象,作為攻齊軍二號人物的曹參對此一無所知嗎? 我們能想象,酈食其一勸降成功,齊王、田橫不等韓信的反應(yīng),就馬上撤走歷下駐軍嗎? 如果沒有劉邦的意旨,韓信下達進攻齊國的命令,曹參肯定會問:不是說齊國已經(jīng)歸順我們了嗎?為什么還進攻? 韓信怎么回答?假傳圣旨?沒憑沒據(jù),曹參憑什么服從? 就算韓信說:酈食其這家伙一張嘴就搞定齊國,我們這些將領(lǐng)忙半天,毫無功勞,太氣人了,還是打吧!打下來功勞大大的,大家都有好處。聽我的,肯定贏! 這么說,曹參可能會有共鳴,但如果曹參就這么服從命令,也是夠混蛋和傻瓜的了! 更妙的還在后面。 “韓信為齊王,引兵詣陳,與漢王共破項羽,而參留平齊未服者?!?BR> 這告訴了我們兩個信息:1、韓信會師劉邦時,齊地還有反抗,沒有完全平定。2、韓信把齊地交給了曹參! 韓信不是想作齊王嗎? 齊地不是還有反抗嗎?這是多好的割據(jù)自雄的借口呀! 怎么竟然自己帶部隊和劉邦會師去打項羽了,讓劉邦的老本嫡系曹參留守齊國? 這是正常的嗎? 你想作齊王,你會這么做嗎? 韓信是傻子嗎? 當(dāng)然不是! 結(jié)論只能是,韓信這時根本沒想當(dāng)齊王! 此時(垓下會師時)韓信對自己封賞的要求是什么? 張良傳:“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 漢王復(fù)堅壁自守,謂張良曰:"諸侯不從,奈何?"對曰:"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與共天下,可立致也。齊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堅;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為相國,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今能取睢陽以北至穀城皆以王彭越,從陳以東傅海與齊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復(fù)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許兩人,使各自為戰(zhàn),則楚易破也。"漢王從之。于是韓信、彭越皆引兵來。(《通鑒》) 注意韓信已經(jīng)是齊王了,“陳以東傅海”這個地方其實是西楚,也就是項羽的一大半地盤。這里張良說要把西楚給韓信,梁地給彭越。其實,這時張良在這說的實際就是如何分配項羽領(lǐng)地的問題。 以前我看這段時,有點糊涂。如果韓信是齊王又兼有西楚,加起來十個郡,那這不就是一個項羽嗎?甚至比項羽還要強! 劉邦是傻子?還是張良是傻子? 當(dāng)然,這兩人都不傻! 這時劉邦、張良的計劃就是韓信為楚王,齊地讓出來。讓出來給誰?暫時交給曹參,以后交給了劉邦長子劉肥,但曹參還是齊相,也就是依然是曹參主管的地盤,直到劉邦、蕭何死后,曹參入朝作大漢相國、 注意:相國位在丞相之上,曹參早就是丞相。漢朝的一人之下的相國先是韓信,韓信死后是蕭何,蕭何死時推薦曹參(實際形同指定)。并非一開始就是蕭何。(“上已聞淮陰侯誅,使使拜丞相何為相國,益封五千戶”。想想為什么蕭何殺韓信,那是又一次權(quán)力重新分配,相國一職落入沛縣幫手中。劉邦家族與沛縣幫共天下!直到曹參死后,相國取消,左右丞相成為最高官員,沛縣幫的王陵和依附劉邦發(fā)跡的外來戶陳平分任!后在呂氏外戚勢力壯大過程中,王陵被罷免,親呂氏的審食其為相。在此過程中,皇權(quán)一步步加強。直到王莽之前,大漢的相國就三個人,韓信、蕭何、曹參。) 韓信知道這個計劃嗎?當(dāng)然知道!否則就不會讓曹參留守齊地,也就是韓信去垓下會師時,就知道自己不再是齊王了!自己未來將是楚王! 韓信為什么放棄自己經(jīng)營了一年的齊國,跑到項羽老巢去前途未測地當(dāng)楚王呢? 沒法子!韓信沒有實力當(dāng)齊王!也沒實力抗拒劉邦調(diào)動,齊國當(dāng)時真正最大的力量是曹參為首的沛縣幫。韓信只是他們名義上的統(tǒng)帥罷了,自己能調(diào)動的力量有限! 而且從漢軍進入齊地開始,齊地的漢軍就是這個力量格局。 我不敢說,韓信從來沒想過當(dāng)齊王,但他攻入齊地的首要目的是漢軍的戰(zhàn)略利益,其次是滿足手下諸將立功受封賞之心,這也是他的計劃能夠得逞的原因。 韓信說要當(dāng)齊假王,劉邦封韓信為齊王!這被認(rèn)為是韓信野心的鐵證!被認(rèn)為是劉邦、韓信關(guān)系惡化的標(biāo)志! 但真是這樣嗎?事實是,韓信名義上當(dāng)了齊王,還不是“假齊王”,但還是個假的王,齊地大半權(quán)力依然掌握在曹參為首的沛縣幫手里! 那韓信為什么要當(dāng)這個齊王? 當(dāng)然,韓信想高升一步,但這個因素對于韓信為齊王的作用很小,甚至對韓信請封“假王”的作用也不是最主要的。 關(guān)鍵是,第一,韓信做了齊王,曹參就不能作齊王了!劉邦拋出韓信把曹參的路給擋上了!阻止了曹參地位的進一步上升,大大壓縮了曹參整合在齊地的諸將,形成獨立勢力的可能! 設(shè)想,如果不是韓信作齊王,而是曹參作齊王,劉邦以后收拾齊國,那就更難了! 有人會問:那曹參如果在齊地勢力這么大,怎么會聽從劉邦的?韓信當(dāng)了齊王怎么能制住他? 曹參為首的在齊地的沛縣幫勢力大,不代表曹參本人勢力大,盡管曹參本人的勢力還是比韓信要大。 曹參不作齊王,其他沛縣幫就和曹參是平起平坐的,曹參頂多是個副班長,雙方?jīng)]有本質(zhì)差異。齊地其他勢力、軍頭也很少會忠于曹參。如果曹參企圖在齊地對抗劉邦,其他沛縣幫和齊地勢力可以聯(lián)合在韓信麾下對抗曹參!這樣韓信的力量就壓倒曹參了,盡管這不意味著韓信本人的力量強大!這樣曹參力量雖大,但不能妨害劉邦沛縣幫老大的地位!曹參只能以劉邦小弟的身份管理齊地! 第二,韓信作齊王,受韓信指揮的諸將也可以加官進爵,或者至少有個更大的盼頭,這也是劉邦對于韓信麾下諸將的一個態(tài)度——韓信是功臣的首領(lǐng),他封了王!你們給我賣力,少不了加官進爵、封侯拜相、大俸大祿、名車寶馬! 韓信自身的力量雖然很有限,但是韓信此時代表的不只是他本人,還有他麾下諸將(包括非沛縣幫諸將),甚至一定程度上還有希望共天下的張耳、英布等勢力。這個力量就是不可忽視的了。賞功這事不辦不行,又不能辦的太早了,讓大家吃飽了,沒了動力,更不可能讓大家都滿意。劉邦這人善于封賞一個代表性人物,給大家個盼頭,推遲矛盾的爆發(fā)或轉(zhuǎn)移矛盾的焦點,然后慢慢分化大家。 我認(rèn)為,這兩個是韓信封齊王的最主要原因,相應(yīng)地,也是韓信請封“假王”的主要原因——給我封王吧!諸將立了功,都要求加官進爵!他們升官,我要不升官,鎮(zhèn)不住也撫不平諸將和其他地方勢力的欲望了;這邊離洛陽廣武遠,我不升官,也鎮(zhèn)不住曹參他們這幫舊將,漢王您多少給個態(tài)度吧。韓信當(dāng)然自己也希望自己借此高升一步,自己權(quán)威更大一點。這樣一來自己更有面子,二來自己做工作時發(fā)號施令也更方便些。 但他自己清楚,自己這個齊王,不管加不加一個“假”字,還是假的。所以他還是服從劉邦,拒絕項羽、蒯通!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能明白,為什么韓信去會師垓下?為什么韓信放棄齊王去當(dāng)楚王?為什么作了楚王卻在陳地被劉邦輕易擒獲? 韓信自己的力量一直是很弱的,沒有對抗劉邦的實力,更沒有對抗沛縣幫的實力! 韓信只有站在劉邦和沛縣幫的立場上,為劉邦和沛縣幫服務(wù),為劉邦牽制沛縣幫其他人和沛縣幫之外的其他勢力服務(wù),為麾下諸將建功受賞服務(wù),他才有力量!否則就最多是一個侯級(可能還到不了蕭何、曹參那種侯的高度,也就是灌嬰那類)的小勢力了。 到了垓下之戰(zhàn)前夕,劉邦又一次拋出了韓信!讓韓信當(dāng)了楚王,讓彭越當(dāng)了梁王,從而再一次堵了其他沛縣幫裂土封王的路!同時也是向天下表達一個態(tài)度,對功臣表達一個態(tài)度——我劉邦不會獨吞勝利果實,地盤、爵祿,功臣人人有份!誰多誰少,就看最后這一戰(zhàn)的表現(xiàn)了!所以最后爭項羽尸體時,上演了一部慘劇! —————————————— 韓信觀望?那曹參在干什么?封齊王這事絕不是韓信野心膨脹的結(jié)果!韓信野心膨脹只是個小因素。實際上,一來齊地的反抗還存在,二來諸將功高,也盼著劉邦早行封賞! 后來鴻溝會盟,根本不是什么劉邦對目前的所得心滿意足,最主要的也不是為了換回老爹老婆,更不是為了欺騙項羽一下,第二次敗盟從而留下污名! 關(guān)鍵是當(dāng)時劉邦集團內(nèi)部力量有點失衡,甚至是沛縣幫內(nèi)部有點失衡,劉邦有些玩不轉(zhuǎn)了。這才把呂后迎回來,加強呂家外戚的力量!同時也對功臣諸將發(fā)布一個信號!你們別太過分!逼急了,我和項羽和談好吧!我撈不到,你們也別撈了! 彭越、英布,沒地盤啦!要地盤,自己和項羽打去!曹參、灌嬰,別總想加官進爵,分果子,干點實事好不好。 這項羽還活著呢!這半年全給人家看笑話了!你們再鬧,我?guī)е系掀呕仃P(guān)中去,你們在齊地看著項羽吧!哪天這頭猛虎恢復(fù)過來,向你們撲過去,我歲數(shù)大了,去救的晚點,別抱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