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腎氣丸始見于東漢·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一書,又名八味地黃丸,因《濟生方》中將桂枝改為桂心,后世又稱之為附桂八味丸。金匱腎氣丸一直受歷代醫(yī)家重視,開創(chuàng)了治療腎虛證的先河,現(xiàn)廣泛應(yīng)用于臨床,在臨床各科均取得了顯著療效。李延教授常用于治療心悸、喘證、泄瀉、水腫、眩暈等,臨床效果甚佳。
心悸
陳某,男,51歲,2005年3月15日初診。
陣發(fā)性心悸兩年余。曾就診于西醫(yī)院,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緩,I度房室傳導(dǎo)阻滯。診斷為“冠心病,心律失常”,曾口服寧心寶,心悸雖有緩解,但時感乏力,氣短,畏寒,腰酸。
診見:心悸,形寒肢冷。舌質(zhì)暗,脈沉遲。
診斷:心悸。
證屬:心腎陽虛。
方藥:金匱腎氣湯加減。
處方:熟地20g,山茱萸25g,山藥15g,澤瀉15g,茯苓15g,丹皮20g,桂枝10g,制附子10g,人參20g,麥冬15g,五味子15g。5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二診:心悸癥狀明顯減輕,畏寒、腰酸逐漸消失。
附子減至5g,續(xù)服10劑加以鞏固。
【按語】本案西醫(yī)屬慢性心律失常,多采用保守治療。中醫(yī)根據(jù)其主癥,將本病歸為“心悸”“虛勞”等范疇?!额愖C治裁》有云:“怔忡……無不由腎精之虛也,昔人論陽統(tǒng)于陰,心本于腎,上下不安者由乎下,心氣虛者因乎精,此精氣互根,君相相資之理固然矣。”說明腎之真陰、真陽不足,不能上濟于心,心失所養(yǎng),發(fā)為心悸、怔忡之癥。故本案在金匱腎氣湯基礎(chǔ)上合以生脈散,達到陰陽并補、心腎相交之目的。
喘證
沈某,女,46歲,2006年9月15日初診。
喘促、憋悶1月余。既往慢性支氣管炎病史10年,咳嗽、咳痰反復(fù)發(fā)作。此次就診1個月前曾患感冒,其后一直未徹底好轉(zhuǎn),并呈逐漸加重趨勢,直至喘促,不能平臥。
診見:咳吐白色黏痰,遇寒則重。舌質(zhì)淡,苔厚膩,脈沉細。
診斷:喘證。
證屬:腎不納氣之虛喘。
方藥:金匱腎氣湯加減。
處方:熟地30g,山藥25g,山茱萸15g,丹皮10g,澤瀉20g,茯苓20g,肉桂10g,制附子10g,炙麻黃5g。3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二診:服后喘憋癥狀明顯緩解,續(xù)服7劑,服法同前。
后改服金匱腎氣丸以鞏固療效。
【按語】肺主氣之呼,腎主氣之納。腎臟虧虛則無權(quán)攝納,不能引氣歸原,陰陽不相順接。故治以滋腎水,壯腎陽,是以陰中求陽、陽中求陰是也。再佐以化痰祛濕之品以清氣道,使肺之宣肅無阻,終使肺腎得健,納氣得暢矣。
泄瀉
姜某,男,78歲,2008年11月20日初診。
泄瀉便稀半年余,每日少則2次,多則5次,時伴下腹不適,便后緩解。多次做便常規(guī)、結(jié)腸鏡等檢查,未發(fā)現(xiàn)感染及潰瘍性病變,西醫(yī)診斷為“腸易激綜合征”。
診見:上癥伴疲乏無力、腰膝酸軟、心悸、氣短等癥。舌質(zhì)淡,苔薄膩,脈沉細。
診斷:泄瀉。
證屬:脾腎陽虛。
方藥:金匱腎氣湯加減。
處方:熟地20g,山藥15g,山萸肉15g,澤瀉15g,茯苓15g,丹皮10g,肉桂15g,制附子10g,黃芪20g,補骨脂15g。7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二診:藥后腹瀉漸止,大便日行1次,便質(zhì)成形,囑其常服金匱腎氣丸鞏固治療。
【按語】本案乃腎陽不足不能溫煦脾陽而致的泄瀉,治療恰如《醫(yī)宗必讀》所謂:“腎主二便,封藏之本,雖屬水,真陽寓焉……此火一衰,何以運行三焦,腐熟五谷乎?故積虛者必兼寒,脾虛必補腎,經(jīng)云:‘寒者溫之’是也。”
水腫
朱某,男,72歲,2007年8月10日初診。
5年前因尿道梗阻而行尿路改道術(shù),近半個月開始出現(xiàn)雙下肢浮腫,小便量少。且加重時常伴惡心嘔吐,以致食水難進。曾做檢查示:腎功能改變,診斷為“慢性腎功能衰竭不完全代償期”。
診見:面色白,神疲無力。舌質(zhì)淡胖,邊有齒痕,苔滑,脈沉細。
診斷:水腫。
證屬:脾腎陽虛,痰濁中阻。
方藥:金匱腎氣湯加減。
處方:熟地20g,山茱萸15g,山藥20g,澤瀉15g,茯苓20g,丹皮15g,陳皮15g,半夏15g,薏苡仁20g,肉桂10g,制附子5g。3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二診:藥后水腫減輕,可進食少許流質(zhì)食物,嘔吐1次。繼服7劑,納食增加,嘔吐消失。
【按語】本案乃水道不通,侵于肌膚而為腫,上犯于脾胃而為嘔。而水之不化是因氣化失司使然,正如《內(nèi)經(jīng)》所謂:“氣化始能出矣。”故水邪之所以為患與氣之虛弱關(guān)系密切?!毒霸廊珪芬嘣疲?/span>“今凡病氣虛而閉者,必以真陽下竭。”金匱腎氣正對此證矣。
眩暈
畢某,男,68歲,2006年7月15日初診。
頭暈伴耳鳴反復(fù)發(fā)作兩年。就診時頭暈眼花,耳中鳴響。自訴平素健忘少寐,腰酸膝軟,畏寒肢冷,夜尿頻多。
診見:頭暈耳鳴,視物昏花。舌質(zhì)淡,苔白,脈沉遲。頭部CT檢查示:腦退變,腦萎縮。
診斷:眩暈。
證屬:腎精不足,腎陽虧虛。
方藥:金匱腎氣湯加減。
處方:熟地20g,山藥15g,山萸肉15g,澤瀉15g,茯苓15g,丹皮20g,肉桂10g,制附子10g,川牛膝20g。7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二診:藥后頭暈明顯緩解,繼服14劑,諸癥皆消。
【按語】腎乃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腦為元神之府,髓之海。年邁體虛,則腎精漸虧;髓海不足,則腦府失充,元神失用。正如《靈樞·海論》所說:“髓海不足,則腦轉(zhuǎn)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惫视媒饏T腎氣湯溫補腎陽,益精填髓,則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諸癥皆去矣。
本方用于治療腎陰不足、精血虧虛之證,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丹皮滋陰補腎,填精益髓,佐以肉桂、附子蒸騰腎陰,以化腎氣,調(diào)節(jié)諸臟腑功能。肉桂又有鼓舞氣血生長之功。故腎精得補,腎氣得化,諸癥必除。
新媒體編輯: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