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里面提到了很多關于自我修養(yǎng)的思想觀點。想不想跟著《論語》學修養(yǎng)?那就誦讀起來吧! 1.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出處>《論語·學而》 <大意>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劃的事有沒有盡心盡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誠心誠意?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yè)是不是復習了?” 2.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p> <出處>《論語·學而》 <大意>孔子說:“我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 3.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 <大意>孔子說:“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怨恨自然不會來了?!?/p> 4.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出處>《論語·顏淵》 <大意>顏淵問怎樣做才是仁。孔子說:“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禮的要求去做,這就是仁。一旦這樣做了,天下的人都會稱許你是仁人。實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難道還在于別人嗎?” 5.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p> <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 <大意>君子嚴格要求自己,小人專門苛求別人。 6.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p> <出處>《論語·子張》 <大意>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且能堅守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問,多考慮當前的問題,仁德就在其中了。” 7.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p> <出處>《論語·里仁》 <大意>看見有德才的人就要想著向他學習,看見沒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內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樣的錯誤。 8.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出處>《論語·學而》 <大意>孔子說:“學后并且時常去復習,不也很令人愉悅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很高興嗎?別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氣,不也是君子嗎?”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出處>《論語·述而》 <大意>多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yōu)點去學習,對于他們的缺點,如果自己有的話,要注意改正。 10.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出處>《論語·里仁》 <大意>孔子說:“君子說話要謹慎遲鈍,而工作要勤勞敏捷?!?/p> 11. 子貢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出處>《論語·子張》 <大意>子貢說:“君子的過錯就像日食月食一樣:有過錯時,人人都看得見;改正的時候,人人都仰望著。” 12.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p> <出處>《論語·雍也》 <大意>孔子說:“樸實多于文采,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樸實,又未免虛浮。文采和樸實,配合適當,這才是個君子?!?/p> 13.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出處>《論語·顏淵》 <大意>曾子說:“君子用文章學問來聚會朋友,用朋友來幫助修養(yǎng)仁德?!?/p> 14.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 <大意>主張不同,不互相商議。 15.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出處>《論語·季氏》 <大意>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信的人交朋友,與知識廣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與諂媚逢迎的人交朋友,與表面奉承而背后誹謗人的人交朋友,與夸夸其談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