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 (唐·王維) ○ 匯評 《王孟詩評》 顧云:此篇狀物題景。春容典重,用字深厚,不見工力,結歸之正,足見襟度。 《批點唐音》 盛唐用字只如此,不類小家。 《唐詩廣選》 摩詰詩中有畫,即此亦是。田子藝曰:王維《早朝》云:“方朔金門侍,班姬玉輦迎。仍聞遺方土,東海訪蓬瀛?!狈置饕月暽裣勺I之,非體也。必如此首結句,方得應制之體。 《唐詩直解》 前六句就眼前光景拈出,意致有馀,結歸雅正,更有回護。 《批選唐詩》 藻麗鏗鏘。 《唐詩鏡》 前四語布景略盡,五六著色點染,一一俱工。佳在寫題流動。分外神色自饒。摩詰七律與杜少陵爭馳。杜好虛摹,吞吐含情,神行象外;王用實寫,神色冥會,意妙言先,二者誰可軒輊? 《唐詩歸》 鐘云:幽鮮(“雨中春樹”句下)。 《匯編唐詩十集》 唐云:應制大都諛詞,獨此有箴規(guī)意。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敬曰:起得完整,聯(lián)多神采,結有回護,雅詩正禮。周珽曰:宏麗之中,更饒貴重。 《唐風定》 壯麗高奇,鈞天之奏,非人間有。 《唐詩評選》 人工備絕,更千萬人不可廢,若“九天閶闔”。“萬國衣冠”,直差排語耳。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 看他一二先寫渭水自縈,黃山舊繞,即三四之鑾輿看花,閣道留轡,宛然便在無數(shù)山圍水抱之中間也。先生為畫家鼻祖,其點筆吮墨,布置遠近,居然欲與造化參伍。只如此一解四句,便是其慘淡經(jīng)營之至妙至妙也。后解四句承上“花”字言,不知者以為為花也,其知者以為不為花也。夫閣道回看,正回看雙鳳闕耳,正回看萬人家耳?!半p鳳闕”,言上畏天眷;“萬人家”,言下恤民巖。若“云里帝城”、“雨中春樹”八字,只是襯色也。 《刪訂唐詩解》 所謂濃纖得中者也。微欠圣制意。 《唐詩摘鈔》 風格秀整,氣象清明。一脫初唐板滯之習。盛唐何嘗不應制?應制詩何嘗不妙?初唐遜此者,正是才情不能運其氣格耳。后人厭其弊,并欲舉氣格而廢之,謬矣!一二不出題,三四方出,此變化之妙。出題處帶寫景,此襯貼之妙。前后二聯(lián)俱閣道中所見之景,而以三四橫插于中,此錯綜之妙。 《此木軒論詩匯編》 字字冠冕,字字輕雋,此應制中第一乘也。真“詩天子”也,伏倒李、杜矣。 《唐詩成法》 五承一二,六承三四,七八奉和圣制,兼為洗發(fā)?!盀槌恕?、“不是”,正從“自縈”、“舊繞”應來,連環(huán)鉤鎖,用意深曲。 《而庵說唐詩》 右丞詩都從大處發(fā)意,此作有大體裁,所以筆如游龍,極其自在,得大寬轉也。 《歷代詩法》 題無剩意。句中用“雨中春”二字,寫“望”字入神,只添得四字成句也。詩家每設渲染,時不知白描之為上,思過半矣。 《唐詩觀瀾集》 端莊流麗,無字不妙。 《唐詩別裁》 結意寓規(guī)于頌,臣子立言,方為得體。應制詩應以此篇為第一。 《絸齋詩談》 一二從外景寫“望”字,三四閣道中寫“望”字,五六方切雨中望,末又回護作結,章法密致之極。 《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 一結得贊頌體,得規(guī)諷體,將通篇粉墨俱化作萬頃煙波,此所謂“畫中有詩”者非耶? 《網(wǎng)師園唐詩箋》 詩傳闡意(“云里帝城”句下)。頌不忘規(guī)(末句下)。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 五六美麗秀溢,不愧名句。 《唐詩選勝直解》 八句整煉精工,應制之盡美者。 《唐賢清雅集》 壯麗有逸氣,應制絕作。 《昭昧詹言》 起二句,先以山川將長安宮闕大勢定其方位,此亦擒題之命脈法也。譬如畫大軸畫,先界輪廓,又如弈棋,先布勢子,以后乃好依其間架而次第為之。三四貼題中“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五六貼“春望”,貼“雨中”。收“奉和應制”字。通篇只一,還題完密,而興象高華,稱臺閣體。 《唐七律雋》 二句是一幅禁城春雨宮殿圖,此小家手筆所能夢見耶。(“云里帝城”句下) 《筱園詩話》 “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秀健而欠雄厚,又遜一格矣。 《唐賢三昧集箋注》 頷聯(lián)入畫,然卻是盛唐人語。故妙。 《唐宋詩舉要》 吳曰:大句籠罩,氣象萬千(“雨中春樹”句下),方曰:興象高華。
○ 匯評 《詩人玉屑》 此詩造意之妙,至與造物相表里,豈直詩中有畫哉!觀其詩,知其蟬蛻塵埃之中,浮游萬物之表者也。山谷老人云:余頃年登山臨水,未嘗不讀王摩詰詩,顧知此老胸次,定有泉石膏肓之疾。 《瀛奎律髄》 右丞此詩有一唱三嘆不可窮之妙。 《王孟詩評》 無言之境,不可說之味,不知者以為淡易,其質如此,故自難及。 《批選唐詩》 迫近性情,悄然忘言。 《唐詩鏡》 五六神境。 《唐詩歸》 鐘云:此等作只似未有聲詩之先,便有此一首詩,然讀之如新出諸口及初入目者,不覺見成,其故難言。譚云:只是作人,行徑幽妙。 《唐詩解》 此堪號“結廬在人境”競爽。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弼為一意體,以縱橫放肆,外如不整,中實應節(jié)也。何新之為高古體。僧慧洪曰:不直言其閑逸,而意中見其閑逸,謂之遺意句法。玩“偶然”二字,得趣幽深。陸鈿曰:律合古,意趣非言盡。蓋有一種悠然會心處,所見無非道也。 《唐詩評選》 清靡為時調之冠,亦令人欲割愛而不能。 《唐律消夏錄》 “行”、“坐”、“談”、“笑”,句句不說在別業(yè),卻句句是別業(yè)?!昂玫馈眱勺郑壬仍啤翱兆灾币?,予又安能強下注腳?予友繼莊先生曰:“此詩若只作文字讀,辜負先生慈悲不少。然文字三昧,必須于此等詩領會得,方有悟門?!薄斑€期”一字,與“別業(yè)”略一照應。 《此木軒論詩匯編》 觀其意若不欲為詩者,其詩之絕境乎?“勝事空自知”,正不容他人知。詩有兩字訣,曰“無心”。 《古唐詩合解》 此詩不必粘題,亦不必分解,清微之至。 《唐詩成法》 一家別業(yè)之由。二別業(yè)。三四承一二。五六承三四。七八承五六結。無一語說別業(yè),卻語語是別業(yè),神妙乃爾。以“中歲”生“晚家”,以“獨往”生“自知”,以“行到”應“獨往”,以“坐看”應“自知”,以“水窮”、“云起”應“興來”、“勝事”,以“林叟”、“談笑”而用“偶然”字總應上,此律中帶古法。 《唐詩意》 此詩言已造道之致,三聯(lián)亦比體也。 《近體秋陽》 不脫落一切塵凡,便際此境界,未必有此領略。能此領略,道邪非邪?流對天然,占斷終古。八句只如一句,近體中纖纖出塵,夷猶入道,未有過于此作者。孟浩然雅以泉石自驕,卻無此等一作,以雖立品高清,而天懷不如右丞之夷曠也。然而氣格嚴舉,孟又當過之矣。 《唐詩從繩》 此全篇直敘格。五六句法徑直。此種句法不假造作,以渾成雅健為貴。通首言中歲雖參究此事,不免茫無著落,至晚年方知有安身立命之處。得此把柄,則行止灑落,冷暖自知,水窮云起,盡是禪機,林叟閑淡,無非妙諦矣。以人我相忘作結,有悠悠自得之意。 《絸齋詩談》 一氣貫注中不動聲色,所向愜然,最是難事。古秀天然,杜不能爾。 《唐詩別裁》 行所無事,一片化機。末語“無還期”,謂不定還期也。 《網(wǎng)師園唐詩箋》 一往清氣(“興來”四句下)。 《歷代詩評注讀本》 第三句至第八句,一氣相生,不分轉合,而轉合自分,自是化工之筆。 《瀛奎律髓匯評》 馮班:第二聯(lián)奇句驚人。查慎行:五六自然,有無窮景味。紀昀:此詩之妙,由絢爛之極歸于平淡,然不可以躐等求也。學盛唐者,當以此種為歸墟,不得以此種為初步。又云:此種皆熔煉之至,渣滓俱融,涵養(yǎng)之熟,矜躁盡化,而后天機所到,自在流出,非可以摹擬而得者。無其熔煉涵養(yǎng)之功,而以貌襲之,即為窠臼之陳言,敷衍之空調。矯語盛唐者,多犯是病。此亦如禪家者流,有真空、頑空之別,論詩者不可不辨。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 匯評 《王孟詩評》 更萬首絕句,亦無復近,古今第一矣。顧云:后人所謂《陽關三疊》,名下不虛。 《箋注唐賢絕句三體詩法》 首句藏行塵,次句藏折柳。兩面皆畫出,妙不露骨。從休文“莫言一杯酒,明日難重持”變來。 《麓堂詩話》 作詩不可以意徇辭,而須以辭達意。辭能達意,可歌可詠,則可以傳。王摩詰“陽關無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此辭一出,一時傳誦不足,至為三疊歌之。后之詠別者,千言萬語。殆不能出其意之外。必如是,方可謂之達耳。 《批點唐詩正聲》 《陽光三疊》,唐人以為送行之曲,雖歌調己亡,而音節(jié)自爾悲暢。 《唐詩絕句類選》 唐人別詩,此為絕唱。 《詩藪》 “數(shù)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豈不一唱三嘆,而氣韻衰颯殊甚。“渭城朝雨”自是口語,而千載如新。此論盛唐、晚唐三昧。 《唐詩正聲》 吳逸一曰:語由信筆,千古擅長,既謝光芒,兼空追琢,太白、少伯,何遽勝之! 《唐詩鏡》 語老情深,遂為千古絕調。 《唐詩解》 唐人餞別之詩以億計,獨《陽關》擅名,非為其真切有情乎?鑿混沌者皆下風也。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謝枋得曰:意味悠長。唐汝洵曰:信手拈出,乃為送別絕唱。作意者正不能佳。蔣一梅曰:片言之悲,令人魂斷。 《唐風定》 風韻超凡,聲情剌骨,自爾百代如新,更無繼者。 《唐詩摘鈔》 先點別景,次寫別情,唐人絕句多如此,畢竟以此首為第一,惟其氣度從容,風味雋永,諸作無出其右故也。失粘須將一二倒過,然畢竟移動不得,由作者一時天機湊泊,寧可失粘而語勢不可倒轉。此古人神境,未易到也。 《唐音審體》 劉夢得詩云“更與殷勤唱渭城”,白居易詩云“聽唱陽關第四聲”,皆謂此曲也,相傳其調最高,倚歌者笛為之裂。 《此木軒論詩匯編》 古今絕調。“渭城朝雨浥輕塵”下面決不是遇著個高僧,遇著個處士,此鉤魂攝魄之說。第三、第四句不可連讀。落句冷水一涕,卻只是沖口道出,不費尋思。 《唐詩箋要》 不作深語,聲情沁骨。 《而庵說唐詩》 人皆知此詩后二句妙,而不知虧煞前二句提頓得好。此詩之妙只是一個真,真則能動人。后維偶于路旁,聞人唱詩,為之落淚。 《唐賢三昧集箋注》 惜別意悠長不露。《陽關三疊》艷稱今古,音節(jié)最高者。按“三疊”為度曲者疊第三句也。相傳倚笛亦為之裂。 《唐詩別裁》 陽關在中國外,安西更在陽關外。言陽關已無故人矣,況安西乎?此意須微參。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 送別詩要情味俱深,意境兩盡,如此篇真絕作也。 《甌北詩話》 人人意中所有,卻未有人道過,一經(jīng)說出,便人人如其意之所欲出,而易于流播,遂足傳當時而名后世。如李太白“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王摩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至今猶膾炙人口,皆是先得人心之所同然也。 《唐詩真趣編》 只體貼友心,而傷別之情不言自喻。用筆曲折。劉仲肩曰:是故人親厚話。
○ 匯評 《詩法家數(shù)》 榮遇之詩,要富賈尊嚴、典雅溫厚。寫意要閑雅美麗清細。如王維、賈至諸公《早朝》之作,氣格雄深,句意嚴整,如宮商迭奏,音韻鏗鏘。真麟游靈沼,鳳鳴朝陽也。學者熟之,可以一洗寒陋。后來諸公應詔之作,多用此體,然多志驕氣盈。處富貴而不失其正者,幾希矣。此又不可不知。 《王孟詩評》 帖子語頗不癡重(“萬國衣冠”句下)。顧云:此為鋪寫,景象雄渾,富麗造作,句律溫厚深長,皆足為法。 《批點唐音》 右丞此篇真與老杜頡頏,后惟岑參及之,它皆不及,蓋氣象闊大,音律雄渾,句法典重,用字清新,無所不備故也。或猶未全美,以用衣眼字太多耳。 《唐詩直解》 謝茂秦曰:王維曰“尚衣方進翠云裘”、“萬國衣冠拜冕旒”,二公(按指王維、劉禹錫)重字,不害為人家。 《詩藪》 王、岑二作俱神妙,間未易優(yōu)劣。昔人謂王服色太多,余以它句猶可,至“冕旎”、“袞龍”之犯,斷不能為辭。 《批選唐詩》 意象俱足、莊嚴穩(wěn)禰,較勝諸作。 《唐音癸簽》 《早朝》四詩,名手匯此一題,覺右丞檀場,嘉州稱亞,獨老杜為滯鈍無色。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珽曰:廟廊聲響,自然莊重。 《唐風定》 雄渾天然。非初唐富麗之比。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 此全依賈舍人樣,前解通寫早朝,后解專寫兩省也。若其中間措手義有不同者,賈乃于起一句便安“銀燭朝天紫陌長”之七字,是預從“早”字,先已用意;于是而三四寫“朝”字,便無過只是閑筆。此卻于第四句始安“萬國衣冠拜冕旒”之七字,是直到“朝”字,方乃用意;于是一二寫“早”字亦無過只是閑筆。此則為兩先生各自匠心也。 《詩辯坻》 典重可諷,而冕服為病。結又失嚴。 《唐律偶評》 諸篇但敘入朝,此獨從天子視朝之早發(fā)端,善變而有體。落句用裁詔收舍人,仍不離天子,是照應之密。 《唐詩觀瀾集》 此詩如日月五星,光華燦爛。后人嗤點流傳,以為用衣太多,此井蛙之見也。 《唐詩成法》 “衣裳”字太多,前人已言之矣?!霸绯弊治春蠈?,亦一病。 《唐詩別裁》 《早朝》倡和詩,右丞正大,嘉州明秀,有魯、衛(wèi)之目。賈作平平,杜作無朝之正位,不存可也。 《山滿樓箋注唐詩七言律》 并未別出手眼。而高華典贍,無美不備。 《網(wǎng)師園唐詩箋》 博大昌明(“日色才臨”句下)。 《瀛奎律髓匯評》 馮舒:盛麗極矣,字面太雜。馮班:才氣駕馭,何嘗覺雜?畢竟右丞第一。末句太犯,然名句相接便不覺。何義門:次聯(lián)君臣兩面都寫到,所謂有體要也。無名氏(乙):精彩飛動,雖疊用衣佩字面,位置當在第二。 《唐詩選勝直解》 應制詩莊重典雅,斯為絕唱。 《筱園詩話》 “九天”、“冕旒”,氣象闊大,而稍欠精切。 終南山 (唐·王維) ○ 匯評 《王孟詩評》 語不必深辟,清奪眾妙。 《唐詩直解》 王摩詰“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孟浩然“再來迷處所,花下問漁舟”。并可作畫。末語流麗。 《唐詩鏡》 “陰晴眾壑殊”一語蒼然入雅。 《唐詩選》 玉遮曰:“入看無”三字妙入神。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蔣一梅曰:三四真畫出妙境。周敬曰:五六直在鮫宮蜃市之間。周啟琦曰:摩詰終南二詩,機熟脈清,手眼俱妙。 《唐風定》 右丞不獨幽閑,乃饒奇麗,但一出其口,自然清冷,非世中味耳。 《唐詩評選》 工苦,安排備盡矣。人力參天,與天為一矣?!斑B山到海隅”非徒為窮大語,讀《禹貢》自知之。結語亦以形其闊大,妙在脫卸,勿但作詩中畫觀也,此正是畫中有詩。 《姜齋詩話》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則山之遼廓荒遠可知,與上六句初無異致,且得賓主分明,非獨頭意識懸相描摹也。 《唐律消夏錄》 通首俱寫終南山之大。全是白云、青靄,一中峰而分野已變,歷眾壑而陰晴復殊,游將竟日尚無宿處,其大何如? 《增訂唐詩摘鈔》 結見山遠人稀。 《唐詩觀瀾集》 屈注天潢,倒連滄海。而俯視一氣,盡化煙云。一結杳渺寥泬,更有憑虛御風之氣。 《而庵說唐詩》 是詩如在開辟之初,筆有鴻蒙之氣,奇觀大觀也。 《唐賢三昧集箋注》 神境。四十字中無一字可易,昔人所謂四十位賢人。 《唐詩別裁》 “近天都”言其高,“到海隅”言其遠,“分野”二句言其大,四十字中無所不包,手筆不在杜陵下?;蛑^末二句似與通體不配。今玩其語意,見山遠而人寡也,非尋常寫景可比。 《絸齋詩談》 于此看“積健為雄”之妙?!鞍自啤眱删?,看山得三昧,盡此十字中。 《唐詩從繩》 此尾聯(lián)補題格。中四句分承說,此立柱應法。回望處白云已合,入看時青靄卻無,錯綜成句,此法與倒裝異者,以神韻不動也。 《網(wǎng)師園唐詩箋》 得此形容,乃不同尋常登眺(“青靄”句下)。 《唐宋詩舉要》 吳曰:壯闊之中而寫景復極細膩(“青靄”句下)。吳曰:接筆雄?。ā胺忠啊本湎拢?。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 匯評 《王孟詩評》 氣概(“風勁”句下)。極是畫意。 《批點唐音》 格高,語健,老手。 《唐詩廣選》 胡元瑞曰:首起句綺麗精工,與沈、宋合調。蔣仲舒曰:發(fā)端近古,武元衡“草枯馬蹄輕,角弓勁如石”正用右丞語。 《唐詩直解》 “草枯”二句,同是奇語,上句險,下句秀。結處淡而有味,可玩。 《唐詩訓解》 發(fā)端近古?!荻玻M而輕,甚妙,便是鷙鷹、駿馬,矯健當前。結處淡而有味。 《唐詩鏡》 會境入神?!捏w物微渺,結語入畫。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首美將軍獵不違時,聲響高華。中寫出獵之景與已獵之事,綺麗精工,神凝象外。結見非疆域寧靖曷得此舉,閑淡超逸,機圓氣足。玩“回看”二字味深,轉出前此為目中所見,終不失“觀獵”題面。摩詰詩中盡畫,豈虛語者!唐仲言曰:結難于聯(lián),起難于結。如此起語,唐人亦不多見。結謂邊疆宴然,無復有射雕者,所睹獨暮云寥寂耳,豈開元全盛之時乎?王玄曰:“草枯”、“雪盡”語比君臣道合也。當共賞音者細繹之。李夢陽曰:通篇妙。結句突出一意,更妙。 《唐詩評選》 后四語奇筆寫生,毫端有風雨聲。右丞之妙,在廣攝四旁,圜中自顯。如《終南》之闊大,則以“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顯之;獵騎之輕速,則以“忽過”、“還歸”、“回看”、“暮云”顯之。皆所謂離鉤三寸,鲅鲅金鱗。 《唐詩摘鈔》 全篇直敘。起法雄警峭拔,三四音復壯激,故五六以悠揚之調作轉,至七八再應轉去,卻似雕尾一折起數(shù)丈矣。 《唐詩觀瀾集》 返虛積健,氣象萬千,與老杜《房兵曹馬》詩足稱匹敵。 《唐詩意》 雄悍之氣,可敵《秦風·駟鐵篇》。 《唐詩成法》 “渭城”、“新豐”、“細柳”皆皇都近郊,似非可獵之地,而將軍眾兵游獵其速其遠如此。玩“千里”字、“暮云平”字,意殆有諷乎?通篇不出“觀”字,全得“觀”字之神。 《唐賢三昧集箋注》 此首不過能品。顧云:三四有是景,人所不及道。 《唐詩別裁》 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絕頂,盛唐詩中亦不多見。起二句若倒轉,便是凡筆,勝人處全在突兀也。結亦有回身射雕手段。 《絸齋詩談》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 一句空摹聲勢,一句實出正面,所謂起也?!安菘蔸椦奂?,雪盡馬蹄輕”,二句乃獵之排場鬧熱處,所謂承也?!昂鲞^新豐市,還歸細柳營”,二句乃獵畢收科,所謂轉也?!盎乜瓷涞裉帲Ю锬涸破健?,二句是勒回追想,所謂合也。不動聲色,表里俱徹,此初唐人氣象。此如“永”字八法,遂為五律準繩。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 陳德公曰:前半極琢造,然亦全見生氣。后半一氣莽樸,渾渾落落,不在句字為佳。此等絕塵,沈、宋仿佛,雄才矣。評:起勢生動,五六全承第四而下,直騖至結,一片神行。 《精選評注五朝詩學津梁》 一起即押韻,精神團足。承聯(lián)即從上文而來,心靈手敏。收句相稱。 《唐宋詩舉要》 用流動之筆,與前濃淡相劑(“還歸”句下)。吳曰:逆起得勢(首二句下)??虅澗殻ā把┍M”句下)。收亦不弱(末句下)。
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山野火燒。 ○ 匯評 《箋注唐詩》 先生詩溫厚和平之氣溢于言表,而其神俊逸,其勢矯健,少陵而外,罕有為之匹者。 《全唐詩說》 “居延城外獵天驕”一首佳甚,非兩“馬”字犯,當足壓卷。 《批選唐詩》 不著事理意趣,而聲韻宏偉,正是近體。 《詩藪》 “居延城外”甚有古意,與“盧家少婦”同,而音節(jié)太促,語句傷直,非沈之比也。 《唐詩鏡》 三四妙得景色,極其雄渾,而不見雄渾之跡。詩至雄渾而不肥,清瘦而不削,斯為至矣。 《匯編唐詩十集》 仲言云:王元美欲取此為盛唐第一,恨其疊二“馬”字,余復恨其連連失粘,然骨力雄渾,不失為開、天名作。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敬曰:起勁而渾,次平而壯,三典而工,結諷而厚。周啟琦曰:仲眉吐婉,轉蘊生風,即渴虹下飲玉池,不過是也。 《唐風定》 唐人關塞、宮河罕有入七言律者,右丞此篇,千秋絕調,文房《上陽》次之。 《唐詩評選》 自然縝密之作,含意無盡,端自《三百篇》來,次亦不失《十九首》,不可以兩押“馬”字病之。意寫張泉邊事,吟之不覺。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 看他起筆“居延城外”閃字,三四“暮”字、“時”字、“秋”字、“好”字,卻似一道緊急邊報然。 《五七言今體詩鈔》 右丞嘗為御史,使塞上,正其中年才氣極盛之時。此作聲出金石,有麾斥八極之概矣。 《唐七律選》 二“馬”字偶不檢,無礙高句,似成語椎煉而無斧煅之跡。 《唐賢三昧集箋注》 氣體甚好,然卻不是聲從屋瓦上震者,此雅筆俗筆之分,精氣粗氣之別,辨之。虛字多用固不可,亦不能全不用。斟酌得宜,是在善學。唐人以音節(jié)為主,故不拘平仄,第七句用三疊名法,倍見揮斥,此秘旨也。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 評:三四峭健,純用生筆,作使繁結亦作意,錯落矯秀。 《唐詩別裁》 上言疆埸有警,下言命將出師。一結得“彤弓弨兮受言藏”之意。 《昭昧詹言》 此是古今第一絕唱,只是聲調響入云宵。 《唐宋詩舉要》 方曰:前四句目驗天驕之盛,后四句侈陳中國之武,寫得興髙采烈,如火如錦,乃稱題。收賜有功,得體。渾顥流轉,一氣噴薄。而自然有首尾起結章法,其氣若江海之浮天。
○ 匯評 《唐詩廣選》 顧與新曰:幽深本色語,不雜一句,潔凈玄微,無聲無色。 《唐詩直解》 “古木”二句幽而渾,中晚人有此法,多失于卑。 《唐詩鏡》 韻氣冷甚。三四偷律,病在不嚴。 《唐詩解》 起聯(lián)與“獨有宦游人”一法。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極狀山寺深僻幽靜,篇法句法字法入微入妙?!岸君垺?。佛喻砍心也,用以收局,不失釋氏面目。此與《登辨覺寺》詩,何如獅子捉物,象兔俱用全力耶?汪道昆曰:五六即景襯貼荒涼意,“咽”字、“冷”字工。 《唐詩評選》 三四似流水,一似雙立,安句自然,結亦不累。 《唐詩摘鈔》 幽處見奇,老中見秀,章法、句法、字法皆極渾渾,五律無上神品。 《唐賢三昧集箋注》 顧云:“不知”字玄妙,模寫幽深處。又云:三四甚是淺易,甚是深處,字法。五六即景,襯貼荒深意。 《唐詩別裁》 “咽”與“冷”,見用字之妙。 《唐詩從繩》 此尾聯(lián)寓意格也。起用“不知”二字,便是往時未到,今日方過,幽賞勝情,得未曾有,俱寓此二字內。中二聯(lián)寫景,分途中、本寺。五六是“危石”邊“泉聲咽”?!扒嗨伞鄙稀叭丈洹保傻寡b句。通篇從“過”字著畫。 《絸齋詩談》 “不知”兩字領起全章脈?!叭曆饰J?,日色冷青松”,泉遇石而咽,松向日而冷,意自互用。 《網(wǎng)師園唐詩箋》 煉字幽峭(“深山”句下)。 《聞鶴軒初盛唐近體讀本》 評:三四亦是雋逸句法。五六特作生峭,“咽”、“冷”二字,法極欲尖出。罵聲寫色,已難到地,著“咽”、“冷”字,妙更入神,是《子虛》《上林》賦手。 《唐賢清雅集》 “古木”一聯(lián)遠寫,“泉聲”一聯(lián)近寫,總從“不知”生出,漸次行來,已至寺矣,故以“安禪”收住。構局煉句與《山居秋暝》略同,超曠稍異,乃相題寫景法。 《唐宋詩舉要》 吳曰:幽微敻邈,最是王、孟得意神境。 《詩境淺說》 常建《過破山寺》詠寺中靜趣,此詠寺外幽景,皆不從本寺落筆,游山寺者,可知所著想矣。 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維) ○ 匯評 《瀛奎律髓》 風土詩多因送人之官及遠行,指言其方所習俗之異,清新雋永,唐人如此者極多。如許棠云“王租只貢金”,如周繇云“官俸請丹砂”,皆是。《王孟詩評》:顧云:“響”字奇。 《唐詩鏡》 三四是山中人得景深后語。 《唐詩歸》 譚云:玲然妙語,乃于送行詩得之,更妙(“樹杪”句下)。鐘云:“訟”字人不肯說,詩中說風土宜如此(“巴人”句下)。 《匯編唐詩十集》 唐云:好訟之俗宜先威明,不當倚文翁之教授。此見古人投贈有主意,不若今人競作套語。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前四句通即送李之時景而成詠,音調高朗,縛有逸趣。陸伯生曰:起開爽有天趣。徐充曰:三四句對而意連極佳。陸放翁“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用此體。 《唐詩評選》 明明兩截,幸其不作折合,五六一似景語故也。意至則事自恰合,與求事切題者雅俗冰炭。右丞工于用意,尤工于達意,景亦意,事亦意,前無古人,后無嗣者,文外獨絕,不許有兩。 《圍爐詩話》 讀王右丞詩,使人密氣塵心都盡。《送梓州李使君》詩云:“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本故巧搅蛛[逸詩。欲避近熟,故于梓州山境說起。下文……方說李使君。 《唐詩成法》 將梓州山水直寫四句,聲調高亮,令人陡然一驚,全不似送使君,只似閑適詩,妙極。下方寫風俗、使君,七八有馀意。 《近體秋陽》 形擬高雅,贈送周旋,無此天然恰稱者矣。 《唐詩別裁》 斗絕(“萬壑”句下)。從上蟬聯(lián)而下,而本句中復用流水對,古人中亦偶見(“山中”二句下)。結意言時之所急在征戍,而文翁治蜀,翻在教授,準之當今,恐不敢倚先賢也。然此亦須活看。 《唐賢三昧集箋注》 好氣勢。前半如畫。顧云:五六風俗儉薄處,亦見事簡。又云:“不敢”二字勉詞,若曰“得謂不敢乎”。 《網(wǎng)師園唐詩箋》 起勢何等卓越(首四句下)! 《詩法易簡錄》 此詩起勢尤為斗絕,三句承次句“山”字,四句承首句“樹”字,一氣相生相促,洵杰作也。 《瀛奎律髓匯評》 馮班:尋常景,寫不出。錢湘靈;三聯(lián)不是眼前語,他人何以道不出?查慎行:字字挑選。紀昀:起四句高調摩云,結二句不可解。 《唐賢清雅集》 落筆神妙,煉意工夫最深,人以為容易,不知其意匠經(jīng)營慘淡也。 《唐宋詩舉要》 吳曰:逆起神韻俊邁(“千山”聯(lián)下)。吳曰:撰出奇語(“樹杪”聯(lián)下)。方植之曰:分頂上二語,而一氣赴之,尤為龍?zhí)⑴P之筆(“樹杪”聯(lián)下)。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 匯評 《批點唐音》 真意所發(fā),切實故難。 《王孟詩評》 顧云:真意所發(fā),忠厚藹然。 《唐詩正聲》 吳逸一曰:口角邊說話,故能真得妙絕,若落冥搜,便不能如此自然。 《唐詩廣選》 蔣仲舒曰:在兄弟處想來,便遠。 《唐詩直解》 詩不深苦,情自藹然,敘得真率,不用雕琢。 《唐詩解》 摩詰作此,時年十七,詞義之美,雖《涉岵》不能加。史以孝友稱維,不虛哉!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敬曰:自有一種至情,言外可想。徐充曰:“倍”字佳。“少一人”正應“獨”字。 《唐賢三昧集箋注》 情至意新。《陟岵》之思。此非故學《三百篇》,人人胸中自有《三百篇》也。 《唐詩箋要》 右丞七絕,飄逸處如釋仙仗履,古藻處如軒昊衣冠,其所養(yǎng)者深矣。 《唐詩別裁》 即《陟岵》詩意,誰謂唐人不近《三百篇》耶? 《絸齋詩談》 不說我想他,卻說他想我,加一倍凄涼。 《網(wǎng)師園唐詩箋》 至情流露,豈是尋常流連光景者? 《唐詩真趣編》 從對面說來,己之情自已,此避實擊虛法。起二語拙,直是童年之作。 《詩式》 三四句與白居易“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意境相似。 《磧砂唐詩》 謙曰:圣嘆曾言,唐人作詩每用“遙”字,如“遙知遠林際”、“遙知兄弟登高處”,皆用倩女離魂法也,極有遠致。 《詩境淺說續(xù)編》 杜少陵詩“憶弟看云白日眠”、白樂天詩“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皆寄懷群季之作,此詩尤萬口流傳。詩到真切動人處,一字不可移易也。 山居秋暝 (唐·王維) ○ 匯評 《王孟詩評》 總無可點,自是好。 《增訂評注唐詩正聲》 郭云:色韻清絕。 《唐詩歸》 譚云:說偈(“明月”二句下)。鐘云:“竹暄”、“蓮動”細極!靜極! 《唐詩解》 雅淡中有致趣。結用楚辭化。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 周珽曰:月從松間照來,泉由石上流出,極清極淡,所謂洞口胡麻,非復俗指可染者?!颁脚?、“漁舟”,秋晚情景;“歸”字、“下”字,句眼大妙;而“喧”、“動”二字屬之“竹”、“蓮”,更奇入神。 《唐詩評選》 凡使皆新,此右丞之似儲者。頷聯(lián)同用,力求切押。 《唐詩矩》 尾聯(lián)見意格。右丞本從工麗入,晚歲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此非復食煙火人能道者。今人不察其漸老漸熟乃造平淡之故,一落筆便想作此等語,以為吾以王、孟為宗,其流弊可勝道哉! 《歷代詩法》 天光工影,無復人工。 《唐賢三昧集箋注》 寫景太多,非其至者。顧云:翻案“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句,謂豈必春草思歸?!半S意”字著“秋”,“留”字著“山居”,澹適。 《說詩晬語》 中二聯(lián)不宜純乎寫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景象雖工,詎為???/blockquot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