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人云:“一草一木總關情?!眰鹘y(tǒng)的中國文人善于借草木抒發(fā)心志,以花枝表達情韻,從一花一葉中體悟世間萬象。 在小小的瓶中供花,是閑居的賞心快事。早在明代,就有張謙德在《瓶花譜》中發(fā)出“幽棲逸事,瓶花特難解,解之者億不得一”的感嘆。
正文
中國插花藝術源遠流長 插花是把剪切下來的花插在瓶或盤等容器中,所用花材大致為枝條、花朵、葉片、果實、花萼等。利用自然界千姿百態(tài)的花木枝葉,通過其線條的長短粗細、曲直頓挫、強弱剛?cè)?、虛實疏密,來勾畫不同造型,塑造多姿多彩的藝術作品。 在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敖堃看來,插花之美是多重的,“通過修剪、彎曲或嫁接構(gòu)思出造型,重新搭配產(chǎn)生新的審美觀感,從而有了畫意,以畫意促使人感官產(chǎn)生愉悅,一件體現(xiàn)藝術美兼自然美的花卉藝術品才告完成”。 敖堃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中國插花藝術源遠流長,是中國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傳統(tǒng)插花藝術受儒家、道教、佛教思想影響,認為萬物有靈,常常把無語、無意的花草賦予人的感情和生命力,具有特殊的審美情趣。 插花最早是用來供佛的,之后隨著時代變遷,插花藝術形成了不同類型,包括早期的佛教插花以及民間插花、宮廷插花和文人插花等諸多形式與風格。中國現(xiàn)代插花藝術則是以唐宋以來清雅脫俗的文人插花風格為基礎的。
中式插花的構(gòu)圖與器具 中式插花一般由三根枝條構(gòu)成,形成一個不等邊三角形。其中主枝最粗、最短,是不等邊三角形中最短的那個“邊”,它象征著君王、領袖、父親,因為皇帝都是面南而坐,因此,主枝一般是靠南邊的那枝。主枝上的花朵是最大的,是面向觀眾的,也是觀眾最想看到的那枝。 客枝是垂直的那枝,象征宰相、上賓、妻子,它挨著主枝,起著扶持主枝的作用,往往比主枝要長一倍。 使枝,象征大將軍、仆人、使者,是作品中最長的一枝,而且插花的表現(xiàn)都在使枝上,它也許一朵花都沒有,但往往是最具表現(xiàn)力的一枝。它一般是直立形,傾斜角度不超過30°,在正式的隆重場合,使枝一般都是直立的,以示莊重。 插花的花器,如花瓶、花盆是專門的造型,繼五代發(fā)明占景盤后,宋朝又發(fā)明了三十一孔花盆、六孔花瓶、十九孔花插等,可視作現(xiàn)代插花所用劍山的原型。同時,宋人花架也十分考究,這大大促進了陶瓷、漆雕等工藝的發(fā)展。 公元5世紀,中國插花藝術傳到日本。當時的日本僧人小野妹子作為遣隋使來到中國,7年之后回國,把中國的插花藝術帶到了日本。小野妹子在頂法寺的一個小池塘邊完成了日本的第一個插花作品,隨后產(chǎn)生了日本頂級插花流派——“池坊”。目前,池坊已有第45代傳人。
中式插花的意境 中國插花講究形似自然,不能有明顯的人工痕跡,同時還要有自己的個性追求。明代著名文學家袁宏道在他的《瓶史》中說,“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寓意于物者,自得之”。 一件插花作品,從尋找花材到構(gòu)思完成,要達到人花一體,這需要插花人具備充沛的精力、寧靜的心智和超凡的智慧。 敖堃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我國傳統(tǒng)文人常以花材寓意人格,認為花有花德,以花寓意教化。因此多用松、柏、竹、梅、蘭、桂、山茶、水仙等表達人生抱負和理想。如以梅之傲雪凌霜、蘭之幽懷若谷、竹之虛心有度、菊之玉潔冰清,作為“四君子”;以傲骨的青松、亮節(jié)的綠竹、不屈的寒梅,組成“歲寒三友”,象征文人雅士清高、孤潔的性格。 而中國的許多古詩詞,如果按其描寫的內(nèi)容畫出來,既是一幅美麗的自然景觀畫又具極深意境,如果作為插花內(nèi)容的話,甚至不用添加太多的花材就可完成一個很好的富有線條美、自然美、意境美的插花作品。如宋代王安石的“溪深樹密無人處,惟有幽花渡水香”,宋代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唐代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元代馬致遠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等等。同一句詩由于創(chuàng)作者的文學藝術功底和插花表現(xiàn)力的差別,可插出千姿百態(tài)的造型效果。 相比較而言,日本插花的理念講究奉獻。因為,花是大自然奉獻給人類最美好的形式,所以人們應該通過插花,把對自然的恩賜回敬給大自然。正如敖堃所說:“插花本身就是人對自然的一份感激?!?/P> “人文之善”是社會生活的境界,具體到插花而言,若能隨時隨地點綴自己的生活,為生活增添美感,就一定能在其中體會到歲月靜好的人生意趣。 《中國科學報》 (2015-03-13 第12版 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