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服老,不要認老 兩千五百多年。孔子就是把《易經(jīng)》整理出來,叫《十翼》(也稱《易傳》),這是孔子一生最大的貢獻。 1、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笔强偨Y(jié)了自己的一生的狀態(tài):我十五歲立志于學(xué)習(xí);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guī)矩。 孔子一生分成兩個階段,一個是四十歲以前,一個是五十歲以后。所以孔子講了一句話,說一個人到了四五十歲,還搞不清楚自己是干嗎的,大概這一輩子也就算了。一個人四十歲以下,讓他上達很難,只能叫他下學(xué)。四十歲以上的人才有辦法上達。上達什么?上達天命。孔子最后綜合成一句話,六個字,叫做 “盡人事,聽天命”,(盡,盡心誠意;人事,人在一生中所碰到的各種事情,包括 “事君”、“待人”、“接物”等。盡人事,就是說要盡心誠意地對待一個人一生中所碰到的每一件事情。 知天命,意指天命可畏,非敬不可,不可逆天行事。)五十歲以前要 “盡人事”,排除萬難,不管別人說會不會成功,應(yīng)該做的,你就全力去做??墒堑搅宋迨畾q以后,有這個成功的命,自然會成功,沒有的話,不強求。 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就是“三十而立”的成果。一個人到三十歲,跟所有人來往都有了基本的原則,不亂來,朋友才會樂意跟你交往才會一有時間就大老遠地來看你。這個原則是什么?就是要將心比心,站在朋友的立場來想事情,不能只顧自己,不想別人。 3、“四十而不惑”的成果是什么?是“人不知而不慍”?!皯C”就是小小的生氣因為你對自己的原則已經(jīng)不惑了,可是別人會惑,人家會說: “你干嗎這樣子?”遇見這種情況,你一點都不必生氣,因為別人沒有辦法了解你,你生氣做什么? 4、“五十而知天命”對應(yīng)的為“發(fā)憤忘食”。人不能小時候就發(fā)憤忘食因為那時候志向沒有定下來,原則沒有定下來,更因為那時也沒明白自己這輩子是來干什么的。只有當(dāng)你知道這一輩子要做什么的時候,才可以發(fā)憤忘食地全心全意去做。這個時候不能再計較了,更沒有什么可猶豫的了。 5、“六十而耳順”即“樂以忘憂”,把所有的憂愁都當(dāng)做樂趣來看:這件事對別人算是憂愁,但是對我就是樂趣,因為這是我要做的事情,這就是我的命。一個人在自己的工作當(dāng)中,還有憂,還有懼,還有慮,還有很多阻礙,就是表示自己還沒有發(fā)憤忘食,還沒有全力以赴。 6、“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用一句話來表述,“不知老之將至”??鬃訌膩聿挥X得自己年紀大了,因為他根本沒有年紀大的觀念。人要服老,不要認老。 生理年齡是誰都逃不過的,但是精神、心理的那種狀態(tài)每個人都不一樣,才能永遠保持年輕。(轉(zhuǎn)) |
|
來自: 仙人掌艾灸養(yǎng)生 > 《生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