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見聞志》記載: 唐德州刺史王倚,家有筆一管… 片間刻《從軍行》一鋪, 人馬毛發(fā),亭臺遠水,無不精絕。
這里說的手藝正是我們今天推薦這個手藝人的手藝。 竹刻 又稱竹雕,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種裝飾圖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種陳設擺件,佛像、人物、蟹或蟾蜍之類的一種欣賞價值很高的工藝品。在唐宋文獻中就有多處描述有些手藝人,能在竹片上刻成宮室、人物、花鳥、纖毫俱備,精妙絕倫。那時的竹刻藝術就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 今天就說說現(xiàn)在咱身邊的這個竹刻手藝人吧: 馮強 金陵竹人,一個非常專注的真正懂竹、愛竹的手藝人,他說:
▼刻竹工具 額,嚇到了,本以為竹上刻畫,粗細3把就夠了,這有30余把了吧...該說隔行如隔山呢?還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呢?還是俺是個白癡呢呢呢... 言歸正傳,竹雕形式豐富,除了圓雕、浮雕等不同表現(xiàn)形式之外,還引申出留青、貼黃、鑲嵌、陰刻、透雕等工藝。下面就跟進馮師傅的作品稍做講解吧: 圓雕 是指完全立體的雕刻,即前后左右均完整雕出景物形象,具有三度空間,可從四周的任何角度進行欣賞。這種以圓雕技法刻制的器皿,大多是取竹根為材,根據(jù)竹的自然形態(tài)進行構思和設計,略施雕鏤,使其成為或巧妙、或古樸、或精致,供人觀賞的藝術品。 這種因材施藝的創(chuàng)舉,看似簡單,實極難為。不僅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獨創(chuàng)性,還要有極為高超的雕刻技術,兩者之間必須緊密配合。 浮雕 是指在平面基礎上雕刻藝術形象,物象近似繪畫,前后體積壓縮。因此,浮雕是介于繪畫和雕刻之間的一種藝術形式。 根據(jù)浮雕立體程度的差別,可分為“高浮雕”、“淺浮雕”、“薄意雕”、“線雕”等。高浮雕,與圓雕相接近,所雕形象起伏較一般浮雕大,有的局部為圓雕,具有很強的立體感。淺浮雕,與繪畫相接近,所雕刻的想象所起伏較一般浮雕平緩。薄意雕,最淺薄的浮雕,所表現(xiàn)的形象僅是一層平緩的起伏,意到即止。 陰刻 是指所雕的物象低于雕面的水平面的雕刻技法。線刻,在平面的雕面上以陰刻線條造型,與繪畫中白描相似。 透雕 透,意為穿透。透雕又稱通雕。通,意為貫通。有在浮雕基礎上鏤空其底版使圖象空靈突出,分為單面鏤空雕與雙面鏤空雕。有在圓雕基礎上作鏤空透雕,雕出內層的景物。也有平面多層透雕,多的可達五六層。 竹雕作品依據(jù)品種和產地的不同,在工藝上又各有所長。建筑多浮雕,擺件多圓雕,糕板雕則都是陰刻;寧波工以骨嵌著稱,潮洲工則以透雕見長。 下面繼續(xù)欣賞更多作品: 愿求一技,相伴此生!
|
|
來自: 真友書屋 > 《傳統(tǒng) 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