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劉正生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chǔ)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后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也叫古文,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文言文曾經(jīng)發(fā)揮過重要的作用。文言過渡到白話,是語文發(fā)展的規(guī)律。給古文穿上新裝,是順應時代的潮流,也是無法逆轉(zhuǎn)的趨勢。這也是歷史的必然。
文言文的教學價值
古人作古,文言成昨,現(xiàn)在我們還要不要學習文言文了呢?中共中央在1981年(37)號文件中指出:“從小學開始就讓學生讀點文言文。”但并未引起教育界思想上足夠的重視,行動上自然沒有跟上。有學者考察臺灣及新加坡等重視文言文教學的地區(qū)或東南亞國家,感嘆我們語文教育淡化、弱化文言文付出的代價有多大!若干年前中學語文界在經(jīng)過了先后幾次“文白之爭”的討論之后,中學語文界已基本達成了共識:文言文仍然需要學,而且要加強。加強文言文教學與時代潮流并不相悖,反而是相輔相成、彼此促進的。從表面看,它們似乎是逆向運動,其實是相向而行。這是由文言文的教學價值決定的。文言文的教學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
認識功能——文化價值
五千年來,經(jīng)過炎黃子孫一代代的創(chuàng)造和積累,中國文化雖歷盡滄桑,卻綿延不絕,其內(nèi)涵豐富多彩、博大精深。文化成就,得到完整而有序的保存,靠的就是文言。中學時期學習文言文,正是許多中學生接觸傳統(tǒng)文化的起點,這將為他們以后進一步認識了解并熱愛祖國文化打下基礎(chǔ),并對其一生的文化素養(yǎng)的形成起到非常關(guān)鍵的作用。
陶冶功能——教育價值
1988年初,75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宣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就必須回首兩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這個工具非“文言文”莫屬。
從短期效應看,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一人一事的思想認識;從長期效應看,有助于加強其道德修養(yǎng),樹立民族自信心,增強社會責任感感,從而塑造完美人格。
發(fā)展功能——藝術(shù)價值
古今漢語一脈相承,二者是“源”與“流”的關(guān)系,既有差異性,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學習漢語不能無視古今漢語的血緣關(guān)系,文言文的教學可以收到探本溯源之效,察古知今,從而進一步豐富與發(fā)展現(xiàn)代漢語。另一方面,學習文言文還有助于克服“語言斷層現(xiàn)象”?,F(xiàn)代漢語要發(fā)展,就需要繼續(xù)從古代漢語中去提取養(yǎng)料,吸納其中仍然鮮活的因子。
小學文言文的教學的教學目標
近年來語文界加強文言文教學、加大教科書文言文所占比重的呼聲日高,不少有識之士開始付諸行動。教科版小學語文教材也有了文言文的一席之地,注意了第三、四學段教學內(nèi)容的相互聯(lián)系,又適應了兒童認知螺旋上升的需求,這是令人可喜的現(xiàn)象。
2001年頒布的語文新課標在總目標中提出小學生要“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span>提出文言文教學的總目標是“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顯然這一目標是針對7—9年級而提,因為在階段性目標中,只在7—9年的目標中對應這一要求,作了“.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的表述。在5—6年級的階段目標中,也有“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diào)、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但這一要求是把“詩”和“文”放在一塊兒講的,而且不難看出聲調(diào)、節(jié)奏等特點,更多體現(xiàn)在詩中。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目標的不明確致使出現(xiàn)兩種傾向,一種是與中學教學混為一談,任意拔高;另一種是以文解文,浮光掠影。遵循課標的要求,在全面解讀教材的基礎(chǔ)上聯(lián)系學生的原有經(jīng)驗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就顯得非常必要。大體上,我們要堅持三個原則。一要讓學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語言,了解我國悠久燦爛的語言文化,認識到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豐厚博大;二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播下喜歡閱讀的種子,激發(fā)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學的情感,為初中學習文學文作好過渡。三要借助注釋及教師的點撥,能理解大意,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提早接觸文言文的可行性
近年來經(jīng)典受青睞,這是好事情,然而現(xiàn)在小學里過于偏向古詩詞的教學,似乎這就是經(jīng)典的全部,忽視文言散文的教學,有的小學有的老師搞得太過火了,上課前學生都背古詩,不免有些單調(diào)、乏味。有人做個這樣的比喻:學習好比吃飯,各種體裁好比菜,小學六年光吃古詩這道小咸菜,會齁死的。其實,在古典文學作品里,散文體裁最多,也最實用。“朱子讀書法”有“循序漸進”的方法,我建議老師在教學中應當增加一些淺顯易懂、容易背誦的“文言文”,讓學生循序漸進,早一點接觸文言文。
這樣說主要基于以下幾方面理由:
心理基礎(chǔ):“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好奇心強,初學文言文一定十分好奇,興趣比較濃。我們要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需求,通過一些文言文中的軼聞趣事、寓言、典故、文言名句等激發(fā)他們學習文言文的好奇心,產(chǎn)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
知識積累:比如使用教科版語文的中高年級學生已學習了幾十首、上百首古詩詞,熟讀了數(shù)不清的名言警句,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并且這些內(nèi)容的學習方法都與文言文的學習大同而小異。其次,小學語文教科書對文言文有所重視,比如教科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從六年級下冊在選讀課文中安排了《狐假虎威》《伯牙碎琴》兩篇文言文,六年級下冊集中安排了一個單元的文言文,分別是主體課文《為學》《古代寓言故事二則》,“快樂讀書屋”《<世說新語>二則》《家當》,在各種語文版本中凸顯了力度。這些故事大多是學生熟悉的,是學生已具備的認知基礎(chǔ),當他們進入文言文這一新的學習領(lǐng)域時,以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降低了陌生感,消除了其畏難情緒。
能力鋪墊:其實,文言文教學屬于純粹的母語教學,這是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優(yōu)勢所在。學生有了現(xiàn)代漢語的基礎(chǔ),而現(xiàn)代漢語是古代漢語的繼承和發(fā)展,它的一脈相承形成了現(xiàn)代漢語的詞匯、語法和修辭手段等等方面與古代漢語有著不可割裂的千絲萬縷的血緣關(guān)系。雖然學生初學文言文雖然有一定的語言障礙,在詞語、句式方面差別較大,尤其是能否正確地斷句、流利地朗讀是初學文言文時最大的困難,但不是從零開始,也絕不像學習外國語那樣毫無根基。由此可見,小學生學文言文并不難。
教材優(yōu)勢:教科版教材編排安排上與文言文有密切的關(guān)系,比如三年級上冊《知音》、《武松打虎》,四年級下冊《愚公移山》,五年級上冊《寓言兩則》的《伯樂相馬》《魯王養(yǎng)鳥》,下冊的《南轅北轍》、《自相矛盾》都可找來文言版進行文白對讀或引向課外的文言文閱讀,甚至進行文言文的教材重組。
文言文的教學的基本模式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新課標》提出的這些全新理念對我們從事文言文的教學有著極強的指導意義。文言文的教學也必須遵循這一閱讀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文言文的教學又有其自身的特點,也有一定的教學模式:
1.讀通課文,了解句意。
先由教師范讀,以教師有聲有色、抑揚頓挫的誦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并在語速、停頓、重音和語調(diào)方面給學生初步的感知;接著讓學生小聲跟著教師讀,再次感受讀文言文的特點;再讓學生自由練讀,讀通為止;最后讓學生結(jié)合注釋,理解每句話的意思,進而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在理解意思的過程中,可以采取自學、同桌互學、小組學習等方式進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把意思說具體,說清楚,要注意靈活多變,只要大致正確即可。對重點語句的理解,應當由學生對照注釋進行,讓他們自己去嘗試弄懂每句話的大概意思,遇有困難教師再予以幫助。最后還可以以問題形式檢查學習效果。
2.讀熟課文,弄懂故事。
在朗讀中,教師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包括朗讀的節(jié)奏、語氣、語調(diào)、語速。在學生朗讀正確、大致了解每句話的基礎(chǔ)之上,讓其自由反復誦讀,讀出文言文特有的韻味。教師要重點指導重點語句的停頓和語調(diào),讓學生進一步準確把握課文內(nèi)容。在讀熟課文之后,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故事內(nèi)容,可以用講、演等方式進行,以達到讀懂故事的目的。
3.啟迪思維,感悟道理。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由此可見讀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古人讀書的追求——志在明理。小學階段的幾則淺顯易懂文言小故事都蘊含深刻的哲理。學生在讀熟課文,讀懂故事之后,以自己實際經(jīng)歷和體會,談一談故事中告訴人們的道理,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讀書與個人的成長緊密聯(lián)系起來,進而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
4.熟讀成誦,積累語言。
在了解內(nèi)容、明白道理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感情朗讀,以至于熟讀成誦,以達到語言積累的目的。文言文比現(xiàn)代白話文更講究韻律,帶有明顯的聲韻美,讀起來瑯瑯上口、抑揚頓挫,給人以非常優(yōu)美的享受,學生也愿意讀、喜歡讀、喜歡背。通過誦讀,可以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yǎng)。文言文語言精煉,含義精賅,讓學生平時背誦一些精彩句段,對于語言的積累和接受文化熏陶都大有裨益。
5.課后拓展,享受樂趣。
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提高學習文言文的能力,可以鼓勵學生課外閱讀古代寓言故事、文言名句,以拓寬閱讀面,增加閱讀量;還可以鼓勵學生改編課本劇,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以多樣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