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愛因斯坦的《自由與科學》有感
作為老師,會經(jīng)常面對學生各種各樣的問題,一般的學科問題,我基本都能回答。即便當時不能回答,我至少能夠很快給他們一個答復。然而,前一陣子,一個學生問我:“老師,為什么你經(jīng)常跟我們說自由,自由有什么好,接受別人安排不是更好嗎?”我一時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跟她解釋,這個問題其實不是很難,但一來他們還小,二來他們從小就不斷接受“要聽話”這種教育,形成了思維定勢。對于他們來說,這問題確實有點“復雜”。
后來我有一次在班會課跟他們介紹了王小波《一只特立獨行的豬》,并跟他們這樣解釋了它:無論是豬還是人,做任何事(包括進食、性交、工作...)如果都在別人的設置和看管下,甚至威逼恐嚇下的話,是沒有任何樂趣可言的。我相信那節(jié)課聽明白的同學不多,畢竟小波的文章不很淺白,我的解釋也不太明了。最重要的是,他們還小,生活經(jīng)歷少,沒有太多親身體驗。
當然,我是不死心的。學生問我的問題,我解決不了或者解釋不清,老師怎么也要負上點責任。于是后來,我還在不斷的搜集素材并深入思考這個問題。直至高考監(jiān)考完畢,我看過語文試卷之后,覺得這個問題有個人可以替我回答,而且肯定比我回答的好。這個人就是:愛因斯坦。
考卷里面有一篇閱讀《自由與科學》,譯自愛因斯坦文摘。這篇文章不但說了自由與科學的關(guān)系,還闡明了為什么我們需要科學和自由。它的主要觀點如下:
1.每個人對世界都有不同的觀點,這很難強求。這是由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決定的。
2.即使有不同的世界觀,我們?nèi)匀豢梢哉业揭恍┕餐哪繕撕蛢r值。因為這些目標對所有人都有極大的好處(甚至是必要的)。
3.有兩個目標愛因斯坦認為大家都會同意:第一、人應該不斷努力從維持生存的繁重勞動中解放出來;第二、人不僅得到物質(zhì)滿足,還需要得到精神滿足。
4.要讓第一個目標完成的越來越好,必須發(fā)展科學。而科學的發(fā)展需要人們能不受約束的發(fā)表和交換意見。而自由發(fā)表意見不僅需要得到法律的保障,還需要人們從道德和社會生活中營造一種寬容的精神。(這個同學們可能不好理解,我舉個例子。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同性戀是種自然遺傳行為,我們需要接受和平等看待它——以前我國認為它是“資本主義”腐朽墮落的產(chǎn)物——我們不應隨意用“道德”、宗教、意識形態(tài)等其他領(lǐng)域的思維來評判科學,至少不要干預科學思想和言論。)
5.要達到第二個目標,人必須擁有第二種外在的自由(剛才那種言論自由是第一種):人身自由。我們不應該像機器或驢子一樣整天工作,必須有時間和精力從事個人活動。(這些活動包括休閑、感情生活、幻想、聚會、運動......)這第二種外在自由可以通過合理分工解決。
6.科學發(fā)展還需要一種內(nèi)在的自由,這種內(nèi)心自由是一種“獨立的精神”,就是不受權(quán)威和社會偏見的束縛。這種自由需要人有一定的勇氣(對抗孤獨和排擠)和毅力(堅持自我),所以一般人可能做不到,是大自然難得賦予的一種禮物。而這種自由是可以培養(yǎng)的(也很容易扼殺),社會和學校都可以促進它的實現(xiàn)。
7.最后,愛老說:只有不斷地、自覺地爭取外在的自由和內(nèi)心的自由,精神上的發(fā)展和完善才有可能,由此,人類的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才有可能得到改進。這就是我想解釋卻難以解釋清楚的“為什么要自由?”的答案!
愛因斯坦不愧為科學泰斗。我在課堂上說過:科學的終點是哲學。科學家總在想他們思考、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是為了什么。他們自由的內(nèi)心不停地在尋找心靈的歸宿,而這種尋找不停的孕育著科學,引領(lǐng)著文明向前進。
附《自由與科學》一文和考題
自由和科學
愛因斯坦
我知道,要對基本價值的判斷進行爭論,是一件沒有希望的事。比如,如果有人贊成把人類從地球上消滅掉作為一個目標,人們就不能從純理性的立場來駁倒這種觀點。但是如果有某些目標和價值是大家一致同意的,人們就能夠合理地來議論達到這些目的的手段?,F(xiàn)在,讓我們來指出兩個目標,凡是讀到這篇東西的人大概都會完全同意的。
第一,為維持全部人類的生活和健康所必需的資料應當由總勞動量中盡可能少的部分來生產(chǎn)。
第二,滿足物質(zhì)上的需要,固然是美滿的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先決條件,但只做到這一點還是不夠的。為了得到滿足,人還必須有可能根據(jù)他們個人的特點和能力來發(fā)展他們理智上和藝術(shù)上的才能。
其中第一目標是要求增進一切有關(guān)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過程規(guī)律的知識,也就是要促進一切科學工作。因為科學工作是一個自然的整體,它的各個部分彼此相互支持著,雖然支持的方式還沒有人能預料到。但是科學進步的先決條件是具有不受限制地交換一切結(jié)果和意見的可能性——在一切腦力勞動領(lǐng)域里的言論自由和教學自由。我所理解的自由是這樣的一種社會條件:一個人會因為他發(fā)表了關(guān)于知識的一般和特使問題的意見和主張而遭受到危險或者嚴重的損害。這種交換的自由是發(fā)展和推廣科學知識所不可缺少的,這件事有很大的實際意義。首先它必須由法律來保障。但單單靠法律還不能保證發(fā)表的自由,為了使每個人都能表白他的觀點而沒有不利的后果,在全體人民中必須有一種寬容的精神。這種外在的自由的理想是永遠不能完全達到的,但如果要是科學思想、哲學和一般的創(chuàng)造性思想得到盡可能快的進步,那就必須始終不懈地爭取這種自由。
如果要保證第二個目標,也就是要使一切人的精神發(fā)展成為可能,那么就必須有第二種外在的自由。人不應當為了獲得生活必需品而工作到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從事個人活動的程度。而沒有這第二種外在的自由,發(fā)表的自由對他就毫無用處。如果合理的分工問題得到解決,技術(shù)的進步就會提供這種自由的可能性。
科學的發(fā)展以及一般的創(chuàng)造性精神活動的發(fā)展還需要另一種自由,這可以稱為內(nèi)心的自由。這種精神上的自由在于思想上不受權(quán)威和社會偏見的束縛,也不受一般違背哲理的常規(guī)和習慣的束縛。這種內(nèi)心的自由是大自然難得賦予的一種禮物,也是值得個人追求的一個目標。但社會也能做很多事來促使它的實現(xiàn),至少不該去干涉它的發(fā)展;而另一方面,學??梢杂晒膭瞠毩⑺伎紒碇С诌@種自由。只有不斷地、自覺地爭取外在的自由和內(nèi)心的自由,精神上的發(fā)展和完善才有可能,由此,人類的物質(zhì)生活和精神生活才有可能得到改進。
(選自《紀念愛因斯坦譯文集》,趙中立、許良英編譯)
12-13題為選擇題,請在答題卡“選擇題答題區(qū)”作答。(12題選對兩項給5分,選對一項給2分,多選不給分)
12. 下列說法中不符合文意的兩項是(5分)
A. 促進一切科學工作是達到愛因斯坦所指出的第一個目標的要求。
B. 物質(zhì)需要得到滿足后,理智和藝術(shù)的能力就能夠得到發(fā)展。
C. 第一種“外在的自由”對于科學進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D. 法律的保障和全體人民的寬容精神對于第一種“外在的自由”具有重要意義。
E. 只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第一種“外在的自由”的理想就完全能夠達到。
13.下列對第二種“外在的自由”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 工作之余還是有可能從事個人活動,屬于第二種“外在的自由”。
B. 第二種“外在的自由”是實現(xiàn)愛因斯坦所指的第二個目標的基本前提。
C. 第二種“外在的自由”與第一種“外在的自由”相輔相成,都有助于科學的發(fā)展。
D. 第二種“外在的自由”是實現(xiàn)合理分工和技術(shù)進步的先決條件。
14.根據(jù)文意,可能影響“內(nèi)心的自由”的主客觀因素主要有哪些?(4分)
15.根據(jù)文意,怎樣才能使“創(chuàng)造性思想”盡可能得到發(fā)展?(4分)
補充一些我的提問,請同學們思考:
1.為什么愛因斯坦說不能從純理性的角度駁倒“要將人類消滅掉”的觀點?
2.愛因斯坦的兩個目標你認同嗎?為什么認同,為什么不?如果有人不認同,你能駁斥他是反人類嗎?
3.文中描述的自由有3種,2種外在的,1種內(nèi)在的。這3種自由跟兩個目標和科學三者有什么關(guān)系?
4.這些是有限制的自由,還是無限制的自由?如果文中沒有指明,你認為呢?
5.自由是否應該有前提?如果有,應該是什么?
如果同學能回答上面的問題,那么恭喜你,我已經(jīng)沒什么可以教你的了,你已經(jīng)超越了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