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期,陪伴中醫(yī)人成長。這是中醫(yī)最多的微信平臺——中醫(yī)書友會第469期內容。新書友可點擊上方藍色小字快速關注。 作者/李宇航 ⊙ 編輯/王超 ⊙ 校對/麥子 導讀:本文作者參李東垣治失眠“不當于五臟中用藥法治之,當從《藏氣法時論》中升降浮沉補瀉用藥耳”的理論,吸取三張古方方義,制此6味小方,從氣機升降入手,消痰順氣解郁,編者覺得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分享給大家~
失眠驗方僵蠶二黃散 失眠,祖國醫(yī)學稱之為不寐,其基本病理為陽不入陰,神不守舍。主要是機體內在的氣血和臟腑功能失調所致。筆者通過近年的臨床觀察,認為失眠一證,亦與人體的氣機紊亂、升降失常有密切關系。 參考歷代醫(yī)家有關氣機升降的理論,吸取天竺黃散(《證治準繩》)、升降散(《寒溫條辨》),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脾胃論》)等組方經(jīng)驗,自擬僵蠶二黃散,主要用于治療失眠,經(jīng)臨床30余例驗證,有效率達百分之九十以上。 方藥組成:僵蠶10克,姜黃6克,天竺黃3克,蟬衣6克,遠志10克,合歡皮15克。 方劑功效:化痰解郁,升清降濁,調暢氣血,安神寧心。 應用范圍:神經(jīng)衰弱、神經(jīng)官能癥、美尼爾氏癥、更年期綜合癥等引起的各種頑固性失眠,以中醫(yī)辨證痰氣交阻、氣郁化火為主證。臨床表現(xiàn)為:失眠多夢,入睡困難,時時驚醒,醒后不易再眠,重者徹夜不寐,多伴有情志不遂,遇事善驚,頭暈健忘等。 加減運用: 若肝膽火郁,見口苦目眩,心煩易怒,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者加柴胡5克,黃芩12克,川楝子6克,梔子12克,龍膽草10克。 若心肝火旺,腎陰不足,見心悸耳鳴,腰痠夢遺,五心煩熱,口干尿赤,舌紅脈數(shù)者,加黃芩10克,白芍20克,酸棗仁30克,夜交藤30克。 若心膽虛怯,癥見坐臥不安,神志不寧,觸事易驚,郁悶太息者,加竹茹12克,枳實10克,半夏10克,云苓20克,郁金10克,浮小麥15克。 若陽明燥結,大便不通者,加生軍10克,杏仁6克,桔梗3克。若胃中不和,飲食停滯,見食少痞滿,噯氣吞酸者,加神曲12克,萊菔子15克,陳皮10克,連翹3克。 組方原理:歷代醫(yī)家論及失眠,不外虛實兩大方面,治療亦多以調節(jié)五臟功能為主。其法有:清肝瀉火,和胃化痰,滋腎降火,調補心脾,益氣寧神等。然參考李東垣組方之法:“不當于五臟中用藥法治之,當從《藏氣法時論》中升降浮沉補瀉用藥耳?!保ā镀⑽刚摗?針對氣郁化火、痰氣交阻這一病機,筆者認為求治當以解郁化痰,調暢氣機為法,郁散痰消,氣機調和,則神安心寧。 本方中僵蠶,味咸、辛,性平,取其化痰散結之功。姜黃,苦、辛,性溫,歸肝脾經(jīng),辛散,苦泄,溫通,取其內行氣血之功。天竺黃,甘寒,清熱豁痰,涼心定驚。二黃寒溫并用,豁痰行氣血,調暢升降之機。蟬衣,甘寒,歸肺、肝經(jīng),取其寒性而除肝經(jīng)郁火之用。遠志,辛、苦,性溫,辛升散陽,苦降泄陽,溫通助氣血運行,具安神定志,散郁化痰之功。此外遠志可交通心腎。合歡皮具解郁安神和血之功。 方中寒溫、甘苦辛咸并用,意在升降氣機,調和陰陽,使神有所主,神安則寐。本方重點不在調治內贓,而在調暢氣機,痰消則氣行通暢,氣暢則不郁,不郁則無以化火,無火則神無所擾,故神安則寐。 典型病例:患者王某,女性,47歲。初診日期:1988年6月20日。主訴:失眠多夢二年余,近一月加重。伴有心煩意亂,五心煩熱,頭暈目眩,乏力健忘,尿少自汗,腰痠腿軟。既往有慢性腎炎史。檢查:舌暗淡、尖微紅、苔白根部微膩,脈細滑數(shù)尺弱,尿常規(guī)(一)。 處方:僵蠶10克,姜黃6克,天竺黃3克,蟬衣6克,合歡皮、花各10克,遠志10克,酸棗仁20克,夜交藤15克,龍膽草6克,梔子6克,柴胡10克,黃芩12克,甘草3克。三劑。1988年6月23日復診,睡眠轉佳,余癥緩解,繼服上方七劑而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