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語言學會、《中學語文教學》雜志等單位組織的學術(shù)活動中,多次聆聽過王力先生對于語文教學改革的精辟見解和他學習語文、研究語言的治學經(jīng)驗。特別是1982年4月23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王力先生治學經(jīng)驗報告會上,王力先生講了他的八條正反兩個方面的經(jīng)驗,使我終生難忘?,F(xiàn)綜述如下: 首先,語言是社會的產(chǎn)物,沒有社會就沒有語言,所以學習和運用語言要注意語言的社會性。遇到生字、生詞要查字典、詞典,但字典、詞典對于字詞的解釋有時不太注意社會性。要想深入理解詞語的含義,必須重視它的社會性。如《孔雀東南飛》中“自可斷來信,徐徐更謂之”,意思是說,可以回絕來做媒的人,以后慢慢再談吧!而在《新華字典》上,“信”的七個義項就沒有“媒人”這一項?!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的九個義項也沒有“媒人”這一項,在“信使”的條目中,也沒有“媒人”的解釋。這就告訴我們,讀書遇到生疏的字詞,要查字典、詞典,不僅要了解它的基本意義,還要了解它的引申意義、比喻意義,特別要注意詞語的社會性。王力先生舉例說,《孔雀東南飛》中的“信”,余冠英先生在《漢魏六朝詩選》中,解釋為“派來的使者,這里指媒人”,就體現(xiàn)了“信”這個詞的社會性,指出了“信”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的確切含義,即其臨時意義。 其次,要注意打好基礎(chǔ)。王力先生說,中學語文學習非常重要,中學學不好語文到大學去補課,勢必影響其他課程的學習。他還說,他7歲就讀文言文,念《三字經(jīng)》《五字經(jīng)》(即《神童詩》),后來念《四書》《五經(jīng)》。他認為,不懂得古代漢語,就不能研究現(xiàn)代漢語;不研究現(xiàn)代漢語,就不能把握普通語言學。所謂打基礎(chǔ),就是打好漢語的基礎(chǔ)。王力先生還特別強調(diào)要學好外語,將外國語言和漢民族語言進行比較,吸收外語的精華,促進漢語的發(fā)展。他說他24歲才學英語,27歲才學法語,39歲學習越南語,50歲時才學俄語,1981年到日本訪問后,每天聽日語廣播。通過各種語言的比較,才寫出《中國漢語的特點》一文。王力先生的精辟見解和學習語言的實踐,無疑是至理名言和寶貴經(jīng)驗。王力先生說,中學語文教學的任務,不是讓學生將來成為語言學家,而是通才教育,即培養(yǎng)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寫作能力,起碼要能寫出自己要說的話,會寫信,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不寫錯別字。學生不會寫文章,即使學了很多文學知識、語文知識也沒用。 再次,要重視文學作品的學習。王力先生說,中學語文教學重在學習語言,但又不可忽視文學。語言和文學的關(guān)系非常密切,“語言是文學的第一要素”。王力先生說:“文學是語言的精華?!彼诜▏魧W時,為了維持生活和交學費,翻譯了三十多部法國文學著作。閱讀、翻譯文學作品,積累了不少感性的、具體的語言材料,了解了外語和漢語的不同特點,對于他后來從事語言學,進行古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的研究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寫的《詩詞格律》一書,既有文學性,又有語言學內(nèi)容?,F(xiàn)在,中學語文教材里文學作品還不夠多,廣大中學生由于升學考試、作業(yè)負擔過重等原因,課外閱讀文學作品很少,這是一種極不正常的現(xiàn)象,對于提高廣大中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提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都是很不利的。他希望改革教材,增加文學作品,希望廣大中學生在課外多讀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從文學作品中汲取語言的精華,提高自己的語文素質(zh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