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內蒙古,人們首先會想到錫林郭勒草原和呼倫貝爾草原,殊不知,在這片熱土上還有一個璀璨的明珠,那就是美麗的科爾沁草原,今天就讓我們用鏡頭定格在這片不一樣的內蒙古通遼市境內的巴雅爾圖胡碩鎮(zhèn)原始山地草原風光盛宴?!}記 這里有水草豐美的天然大牧場 這里有純凈的藍天白云 這里有奇花異草、肥壯的牛羊 這里有線條柔美的連綿小丘 這里有別具特色的蒙古包 這里有勤勞勇敢的的游牧民族 這里是蒙古族地域文化科爾沁文化的發(fā)祥地 這里是蒙古人繁衍生息、安居樂業(yè)的地方 一、回味草原每到盛夏,我便會去科爾沁山地草原,每一次去都會給我?guī)聿灰粯拥臄z影靈感,我不知道按動過多少次相機快門,定格數不清的畫面,留下多少難忘的記憶。是什么力量如磁石般吸引著我,讓我身不由己去親近那里的草原?是那片使人心態(tài)平和的廣袤土地、寧靜的綠色,是那清新的空氣,晨風里飄著乳香的味道和那濕潤又沁人心脾青草的香味。只有此刻我才感覺到一顆心頓時遠離喧囂的都市,讓我疲憊的心靈得到一次完全的釋放。此時你既可以靜靜沉思,也可以駐足遠眺,放空思緒,讓心身獲得真正的自由。 大牧場 每當我靜靜地坐在山巔之上,我能感覺到自己的呼吸與心跳,聽那天空中的鳥鳴,小河潺潺的流水聲。微風襲來,遠處不時傳來牛羊的叫聲,牧羊人的吆喝聲,看那山腳下蒙古包傍晚的炊煙,牛羊悠閑地在吃草,伴著日出,望著斜陽,依戀草原那份情懷便油然而生。每個熱愛生活的人來到這里無不為這原汁原味的草原所感染,于是我情不自禁地用相機鏡頭對準草原,拍下這美麗的草原風光,留下瞬間的永恒。 一縷霞光 每當我行走在山地草原,總會有牧羊人主動熱情地前來和你打招呼,雖然農牧民的漢語說得不流利,有時候還夾雜著我聽不懂的蒙古語,甚至還配合著各種手勢和你交流。但是這并不影響我們交流的熱情。他們和你聊過去的農牧生活,聊環(huán)境,聊草原這幾年的發(fā)展變化,聊黨對富民的好政策……這時你會感到什么是真正的蒙漢一家親。 出牧 二、情系草原1、盛夏的天然大牧場,蒙古族游牧文化科爾沁,蒙語意為著名射手。它位于內蒙古東部,在松遼平原西北端,包括整個興安盟和通遼市的一部分地方??茽柷卟菰髋c錫林郭勒草原相接,北鄰呼倫貝爾草原,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為多數的多民族聚居區(qū)。 科爾沁文化是我國蒙古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集中體現,同時在近代的發(fā)展中融合了滿族文化,滿蒙通婚等制度使其在保留傳統(tǒng)蒙古文化的同時又披上了一層神秘而高貴的色彩。 遠望 科爾沁草原是一個人杰地靈、英雄輩出的地方,歷史上科爾沁草原是成吉思汗之弟哈斯爾管轄的游牧區(qū)之一,是清代國母孝莊文皇后、抗英將領僧格林沁、著名民族英雄嘎達梅林的故鄉(xiāng)。 暴雨來臨時 科爾沁草原北部扎魯特旗和霍林河市境內仍然有一處保留得十分完整的原始草原,巴雅爾圖胡碩鎮(zhèn)跨入“中國旅游文化名鎮(zhèn)”行列,位于通遼市扎魯特旗鎮(zhèn)西北部距旗政府所在地83.9公里處,曾經是遼代譽洲古城將士馴養(yǎng)戰(zhàn)馬的地方,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山地草原。 牧場夏營地 每逢六、七、八月份都是攝影發(fā)燒友拍攝草原風光的最佳時節(jié),在這條寬約五公里,長約四十公里的地帶上,藍天白云,碧草綠茵,潺潺流水,牧民從村落遷徙到草原小河兩岸,逐水草而牧,綿延數十里,座座氈房和漫散的牛羊構成一幅彩繪的畫卷,當地牧民把這里稱之為“夏營地”。這就是科爾沁草原天然的大牧場。 大牧場 2、華麗的科爾沁草原蒙古族服飾時代變遷,科爾沁草原現在的農牧民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少穿自己的民族服裝了,只有那達慕盛會上,才能看到典型的以扎魯特旗為代表的民族服飾,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蒙古族的服飾似乎很簡單,無非就是一件袍子,一雙靴子而已。其實,據史料記載:蒙古族的服飾是非常復雜而豐富多彩的。而且有年齡、婚否及盛裝與常服之別。蒙古族服飾主要包括首飾、袍子、腰帶、靴子四個部分。 那達慕蒙古婦女的服飾頭巾 科爾沁服飾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清朝以后,科爾沁服飾受到了滿族服飾的影響較大。女性在德勒或棉袍、布衫上套穿長坎肩(蒙語朝寶),多有黑面、藍綠、粉紫、紅色為底 ,上鑲各種花樣寬窄條子和層層疊疊的襯腳縫制,外邊用錦鍛包邊,并且長坎肩底部,用八種顏色的絲線繡山水畫及牡丹、荷花、月季、小鳥、蝴蝶等圖案。與其他各部蒙古服飾相比別具一格??茽柷呙晒抛宸椛势G麗,制作工藝精湛,兼有“刺繡”技法,使科爾沁蒙古族服飾華美亮麗。 那達慕蒙古婦女的服飾,信息化、互聯(lián)網時代,民族與地域不再有界線。 3、我最愛吉祥的“鴿子花”草原上的花兒多得數不清。要問我最愛什么花?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我最愛鴿子花。 鴿子花 在內蒙古大草原上,人們十分崇尚藍色,因為藍色是天空的色彩。藍色在草原象征著永恒、興旺、堅貞和忠誠。盛開的鴿子花是藍色的,藍得那樣透明,那樣嬌媚,那樣吉祥,在那藍色的喇叭形的花蕊里,好像住著一只藍色的小鴿子,十分可愛。所以這種奇特的“鴿子花”在別處是很少看到的,它屬于草原,是草原上的吉祥花。 4、自辦家庭盛會那達慕一次在巴區(qū)草原行攝途中我遇見一個牧羊人,通過聊天知道附近阿日昆都冷鎮(zhèn)有家庭那達慕大會,巧遇這樣的好機會,讓我也有幸作為一個親臨者,參加了這樣的活動,親眼目睹了這一盛會的全過程。 “那達慕”是蒙語的音譯,意為娛樂。最早形成是蒙古族從部落聯(lián)盟時候開始的。這種傳統(tǒng)形式沿襲至今。家庭那達慕一般以為老人祝壽,個人出資的形式進行。牧民身穿節(jié)日盛裝參加盛會。 那達慕賽馬 各項賽事開始前,喇嘛在放有供品的敖包前焚香點火,頌詞念經;牧民們圍繞著敖包從左向右轉三圈,祈求草原風調雨順,水草豐美,牛羊肥壯,四季平安。祭敖包結束,賽馬、摔跤、拔河、投布魯、民族歌曲大聯(lián)唱等蒙古族傳統(tǒng)文體活動開始了,活動真是豐富多彩。 那達慕的摔跤 說到草原盛會那達慕,在眾多的比賽項目中,我最愛看的是蒙古傳統(tǒng)博客摔跤手比賽。它有700多年的歷史了。摔跤手身上穿戴的跤衣和褲子都是家里的母親或妻子親自縫制的。那些看起來粗嘎的漢子嚴守著草原上的準則:尊重,忍耐,強悍和對生命的熱愛!在摔跤前,音樂里放起了專為博客手播放的關于摔跤的悠長調子,博客手上場并示意,摔跤前對手間鄭重地鞠躬并握手。脖頸上的彩條叫講噶,是勝利的標志。勝者會在扶起對手后,跳前鷹舞以示驕傲和威武! 那達慕的蒙古博客手 摔跤對決 精彩的騰空摔跤瞬間 各項賽事結束,作為家庭那達慕的組織者,對優(yōu)勝者進行獎勵是必不可少的,獲得的獎項多多,有現金,也有一頭牛,一只羊,還有實用的望遠鏡等。這些比賽無不展現著草原民族特有的風格和魅力。 5、農牧民新村根據移民扶貧工程,國家移民投資,地方配套投資,移民自籌的方式,建起了移民多處住宅新村。一排排整齊的磚瓦結構平房,把散居戶移民在村內。一開始農牧民還有顧慮,世世代代生活在草原上靠放牧為生,突然間聽說要搬家,牧民心里有很多的想法,搬家了生活能好嗎?搬家了不適應怎么辦?搬家了我們的牛羊怎么辦?放牧又怎么辦?此外,由于干旱和人畜的破壞,草質不好,錢掙得非常少。 現在牧民們走集中經營育肥牛養(yǎng)殖的路子,集中建育肥牛牛場、奶站等配套設施。由于政府的富民好政策讓牧民生活富了,彩電、冰箱等家用電器家家都一應俱全。我們還看到很多的牧民家里都有了小轎車。國家政策讓農牧民真正得到了實惠。牧民們開始的顧慮煙消云散了。不管怎樣變遷,他們都是草原上的主人。 新居 三、再憶草原每一年自駕行攝,美麗的科爾沁山地草原都會留給我很多回味?;氐郊依铮慨斘移v之時坐在電腦旁,沏一杯濃茶,整理這些照片,細細品味每一次在草原上留下的足跡,欣賞著草原美麗的風光,聽著那美妙的歌曲,都是一種不盡的享受。 “多少回在心里向往過你, 蒙古罕山保佑的科爾沁大地, 多少回在夢里親近過你, 霍林河哺育著英雄的兒女, 我的科爾沁美麗的地方, 遼闊的草原四胡悠揚, 我的科爾沁烏力格爾在傳唱, 這就是科爾沁我的家鄉(xiāng)?!? 美麗的科爾沁草原征服著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我和草原有個約定,那就是:每年盛夏我都會與它重逢!悠悠草原情,魂牽夢系永綿長! 科爾沁大牧場的一天 背景知識:據蒙古族服飾資料記載: 首飾大致可分為頭飾、項飾、胸飾、腰飾、手飾等五大類。頭飾主要有頭巾、帽子、頭帶、頭圈、辮鉗、辮套、頭釵、頭簪、耳環(huán)、耳墜等,是蒙古族首飾中最絢麗的部分。如"顧古冠"是元代蒙古族已婚女子流行的高冠,高約1尺,頂部為四邊形,上面包裹著五顏六色的綢緞,綴有各種寶石、琥珀、串珠、玉片及孔雀羽毛、野雞尾毛等裝飾物,制作精美,絢麗多姿。 頭巾婦女們平時一般多罩頭巾。頭巾大約丈余長,顏色多種多樣。質料有布、麻、綢、絹等。姑娘們喜歡將頭巾纏在頭上,然后在右側挽一個小結,把頭巾的穗頭垂下來。已婚婦女們則用頭巾包住頭頂后,纏一圈,不留穗頭。在莊重的場合還要戴上繡有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等花紋圖案的帽子。帽頂上有紅色穗子和閃光明亮的帽頂寶石。傳說這種習俗始于成吉思汗時期。當初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各部落之后,下令每個人都要罩頭巾,以表示頭顱上飄有旌旗之角,希冀民族強大之精神常在。從結婚、告別姑娘生活的那天起,婦女們便要開始佩戴雍容華貴的盛裝首飾了。 蒙古袍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俗稱"蒙古袍"。春秋穿夾袍,夏季穿單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較肥大,女袍則比較緊身,以顯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條和健美。其式樣和顏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異。一般蒙古袍的特點是寬大袖長、高領、右衽,多數地區(qū)下端不開衩。袍子的邊沿、袖口、領口多以綢緞花邊鑲嵌“盤腸"、"云卷"圖案或虎、豹、水獺、貂鼠等皮毛裝飾。既美觀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實用功能。冬天防寒護膝,夏天防蚊蟲叮咬、遮暴曬。行可當衣,臥可作被。 腰帶蒙古族服飾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多用棉布、綢緞制成,長三四米不等。色彩多與袍子的顏色相協(xié)調。扎腰帶既能防風抗寒,騎馬持韁時又能保持腰肋骨的穩(wěn)定垂直,而且還是一種漂亮的裝飾。男子扎腰帶時,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騎乘方便,又顯得精悍瀟灑。腰帶上還要掛上"三不離身"的蒙古刀、火鐮和煙荷包。女子則相反,扎腰帶時要將袍子向下拉展,以顯示出嬌美的身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