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指供奉神佛的廟宇,有時也指其他宗教的修道院。但一般是指佛教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寺院是出家人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是佛教信徒頂禮膜拜的地方,也是出家僧眾修行的所在,后來逐步發(fā)展為具有多種綜合功能的建筑群。 據(jù)報道,某寺院,全體僧人持不捉金錢戒,僧人依照佛陀戒律終身不摸錢,不儲蓄。每年農(nóng)歷八月十五后,要外出“行腳”半個月左右,行腳途中托缽,只乞食物,不乞金錢。 寺院的僧侶們,從2000年開始,行腳乞食,至今已有15年歷史。目前,寺院的僧團已經(jīng)走過遼寧、河北、吉林、黑龍江等省份。 圖為執(zhí)持錫杖,手捉香爐,身披霞光,行腳野外。 寺院無功德箱,不搞經(jīng)營買賣。全體僧人日中一食,過午不食,每天睡4個小時,日打坐時間為“五支香”(禪宗術(shù)語:燃燒五支香的長度)。圖為雨中行走。 2014年9月8日(農(nóng)歷八月十五)凌晨,他們從盤錦道場出發(fā),于當日上午到達盤錦鄭家,開始今年的二時頭陀(行腳)。途經(jīng)遼寧盤錦、溝幫子、凌海、葫蘆島、興城、綏中,河北山海關(guān)、秦皇島、北戴河等地,于9月22日(農(nóng)歷八月二十九)夜晚至北戴河火車站結(jié)束。歷時十五天,總行程約六百多里。9月23日(農(nóng)歷八月三十)上午返回寺院。圖為行腳路上,忽遇大風。 同為女人,僧與俗。 好奇的路人。 沿途不住旅館、不住人家,不住寺院,露宿野外。 圖為途中休息,路人圍觀。 路遇信眾頂禮。 路上遇到被過往車輛碾死的眾生,僧人用隨身攜帶的方便鏟將眾生鏟起,就近掩埋,以息其怨氣,長養(yǎng)慈悲。 途中信眾送來從刀下?lián)尵然氐谋娚?/span> 僧人為其做三皈依等放生儀軌, 住持釋妙融法師主法。 僧人們威儀具足,為眾生進行三皈依等放生儀式。 幫助年長的僧人背起沉重的背包。 被大包打濕的后背。 休息時打坐。 走過崎嶇的小路。 過齋時間將到,僧人被分為多組,前往途經(jīng)村中乞食。 過齋時間將到,僧人被分為多組,前往途經(jīng)村中乞食。 60歲的住持釋妙融法師帶隊前往村中乞食。 僧人分組,前往村中乞食。 與住持同組的僧人須手持錫杖,前往乞食。 依照佛制出家戒律,乞食時只乞食物,不乞金錢。 村民布施米飯。 前往村民家乞食。 乞食歸來,所有僧人將乞到的食物倒出,交給“凈人”(由僧人指定辦理幫助僧人辦理特定事宜的居士) 乞食結(jié)束后,僧人們依照受持戒律的條數(shù)多少和受持戒律的時間長短,依次而坐,等待過齋。 “出食”:僧人們在過齋前先布施食物給鬼神等眾生,以熄滅貪心,增長慈悲。 正式過齋前唱“供養(yǎng)文”,反省一天的修行是否對得起這一頓飲食。 僧人過齋。 僧人過齋,村民圍觀。 過齋后,離開乞食地,找一僻靜處進行短暫休息。 拿出睡具,在太陽下晾曬以去除潮氣。 僧人誦經(jīng)。 寫日記。 縫補破了的僧服,久而久之,僧服便成為“百衲衣”。 師父為弟子補衣服。 用針挑破腳上磨出的的水泡。 僧人在樹下打坐。 撿起枯葉,畫上漫畫,寫下法語。 行腳需要攜帶的佛門法器--錫杖。 寫日記。 尋找露宿地點。行腳在外,不住人家,不住旅店,露宿野外。 打著手電讀經(jīng)。 鋪好睡袋,準備休息。 第二天,繼續(xù)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