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述史官方原創(chuàng) “佛界圈”里的一股“清流”。 01 在佛教商業(yè)化日趨嚴重的今天,偏偏有這么一座寺廟,成了“佛界圈”里的一股“清流”。 它既不接受香客們送的香火錢,也沒有設(shè)立可以捐錢的功德箱,就連門票都是一概免費的。 若是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廟里的僧人全部都是女修行者,她們身材瘦削、統(tǒng)一穿著灰色僧服,留著清一色的寸頭,神態(tài)虔誠跟佛像一般無二,與世俗女子完全不同。 她們要在這座寺廟里潛心修行,每天只睡4小時,一天只吃一頓飯,其寺規(guī)的嚴苛性可謂“難以讓人接受”。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她們?yōu)楹我獏⑴c這樣的修行,又是如何生活下去的? 若不是了解了她們的故事,真的很難想到原來“修行”是如此艱難的事情,怪不得很少有人堅持下來....... 這座寺廟位于遼寧省海城市接文鎮(zhèn)三家堡村,創(chuàng)立初期取名為“道源寺”,原名為觀音寺。 它的地理位置非常優(yōu)越,四處環(huán)山、環(huán)境清幽、遠離城市的一切喧囂,是修行之地的絕佳選擇。 古時候人們習慣把和尚住的地方叫作“寺”,尼姑住的地方叫作“庵”,但道源寺不同,寺廟里住著的全是女性修行者。 正因如此,道源寺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成了無數(shù)男性“夢寐以求”的地方。 其實說起道源寺,可能還有很多人不太了解,但一提到著名寺院大悲寺幾乎人人得之,而道源寺便是大悲寺的下院。 2001年,寺廟剛剛建成的時候,道源寺的女尼沒有現(xiàn)在那么多,當時只有2名比丘尼和十幾名居士在此修行,大家相聚在這里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她們可能是對生活失去希望的底層女性,在被寺廟感化后,選擇在廟內(nèi)尋找活下去的信念; 她們也可能是擁有個人企業(yè)的領(lǐng)導(dǎo)人,由于厭倦了快節(jié)奏的生活而選擇出家為尼的。 她們還可能是一群來自不同家庭的母親或妻子,因為受不了生活的瑣碎事情而主動遠離紅塵的。 雖然大家來到道源寺的原因不同,但所有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那就是女性也應(yīng)該擁有屬于自己的人生。所以來到這里的女尼,還有一部分是真切想要追求內(nèi)心修養(yǎng)的。 然而在道源寺,不是誰都可以參與修行的,女眾需要經(jīng)過2—3年的考驗,考驗通過了才能由高僧進行剃度,遁入佛門。 2002年7月,道源寺終于迎來了第一批接受剃度的女施主,雖然通過了考驗,但她們發(fā)現(xiàn)道源寺的寺規(guī)苛刻的有些讓人受不了,恐怕連男性僧侶都很難堅持下去。 那么她們所要遵循的寺規(guī),究竟有多難呢? 道源寺雖然規(guī)模不大,但規(guī)矩頗為嚇人。來到此處出家的人,都要做好“斷情絕愛”的準備,不僅要了斷愛情,還要割舍親情。 畢竟修道不難,難的是如何修心。 在道源寺,女修行者們一般凌晨2點就要起床,然后開始靜坐,一直到五支香燃盡才開始上早課、誦經(jīng)書,她們每天都要頌十遍楞嚴咒。 到了中午大家吃一頓飯,午飯過后除了藥之外都不得再進食,就連水果茶水也不可以。 晚上10點女修行者們準時休息,算下來她們睡覺的時間只有4個小時,一天當中只吃一頓午飯。 這樣的生活習慣很難讓人接受,可道源寺的僧人每天都在重復(fù)相同的生活。 而且她們平日里不能隨意外出,寺廟里也沒有手機和電腦,非必要的情況下她們幾乎是跟外界斷絕聯(lián)系的。 但一間寺廟、盤腿一座,既能與世隔絕又能無視金錢,這樣的修行對于許多為金錢勞苦半生、想要脫離世俗的人來說,反而成為了一種向往。 “修行真好,我也想當個僧人”。 或許你能每天睡4個小時,也能接受日食一餐的艱苦,但這僅僅是修行者的基本生活而已。 當你真正經(jīng)歷修行考驗時,你可能會毫不猶豫的重返世俗:“因為修行根本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么簡單”....... 跟其他寺院一樣,道源寺定期也要進行誦誡,并嚴格按照誦戒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第一戒:持不捉金錢戒。 第二戒:日中一餐。 第三戒:行腳、乞食。 第四戒:不接客僧禮。 第五戒:一切供養(yǎng)歸常住。 第六戒:三衣缽不離身。 第七戒:不化緣、不求人。 第八戒:依教奉行。 為了避免被身外之物所困擾,道源寺的第一條戒律就是“持不捉金錢戒”,這里的僧人們不能收錢、不能存錢、也不能碰錢。 所以道源寺不同于其他寺院,它不對外搞宣傳、也不收香火,更沒有設(shè)立功德箱,就連門票都是一概免費的。 要知道,對一個寺廟來說,這些東西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它不僅能帶來一定的收入,還能讓寺廟聲名遠播。 而且不搞宣傳,就不能吸引游客,沒有功德箱,就不能搞經(jīng)營買賣,從根本上來說,道源寺已經(jīng)把金錢的來路完全斷掉了。 女修行者們只能靠自己維持衣食住行,她們自己打水、自己種菜,就連衣著也非常簡單,一年到頭都是灰色的僧袍,穿壞了就縫一縫,時間久了,變成了一件真正的“百衲衣”。 在物欲橫飛的時代,道源寺的女僧人們用她們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沒有銅臭味的錢,人們照樣可以活下去。 雖然現(xiàn)在還有很多可以供人誠心禮佛的寺廟,但功德箱里的錢,終究還是跟“佛”掛上了勾。 這樣的寺廟已經(jīng)不是單純的佛門圣地了,所謂的“佛”不應(yīng)該跟世俗有牽連,更不能對錢有欲望。 而道源寺的女修行者們,卻與世俗背道而馳,真正做到了潛心修行。 一些慕名前來上香的香客們也可以隨意進出寺廟,上香禮佛。對于一些想要在寺廟中體驗一天“修行生活”的香客,女尼會將其安排在客房里,讓他們過一天和僧人一樣的生活,整個過程都是免費的。 不過既然來寺廟體驗修行,就要遵守這里的戒律。 香客每天都要跟僧人一起打坐、誦經(jīng),而且寺廟里的齋飯非常清淡,通常以米飯、白菜、土豆為主,且一天只能吃一頓飯,不能被口腹之欲所影響。 這就是戒律中的“日食一餐”。 正因如此,寺廟里的女修行者們都非常瘦削,不過由于飲食清淡、規(guī)律,她們的精神狀態(tài)卻是十分飽滿的。 如果能做到以上的清規(guī)戒律,那么你可能會成為一名合格的修行者,但道源寺中最特別的一項戒律便是“行腳”了,單是這一項,就很少有人能堅持住。 04 每年農(nóng)歷的8月15,道源寺的一眾女尼都要進行“行腳”。 “行腳”即為“二時頭陀”,女尼們將長途跋涉跨過多個省份,一共行走600里地,行腳乞食15天。 這不僅要求她們有堅韌的毅力,還要有充沛的體力。女尼們在“行腳”途中,身著僧衣,背著錫杖、香爐和生活用品,大家排稱一列,井然有序地前行著。 她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周圍人的注視,有些信佛的百姓或者路過的游客,還會停下來頂禮參拜。 一些香客還會趁此機會遞上錢財以求佛祖保佑,但都被女尼們一一拒絕了,她們行腳的途中是不允許受人錢財?shù)?,每個修行者都要學會拒絕“欲望”,這也是修行的第一課。 “她們這是在修行吧”?有路人拿出相機,拍下了這樣的一幕,僧人們卻不為外界所動,繼續(xù)向著遠方前行。 或許人們都不曾想到,這一路上僧人們會經(jīng)歷怎樣的考驗,而變化無常的天氣只是修行路上的一堂“基礎(chǔ)課”罷了。 行進途中狂風大作,僧人們頂著大雨繼續(xù)前行,對于他們來說,這就是大自然給的“最好的修行”,可能暴風雨停止后,便能遇見佛性。 沿路遇見一家小酒館,店主邀請她們進來避避雨,僧人們也回絕了,因為清規(guī)戒律中規(guī)定:沿途不能住旅館,也不能打擾別人,更不能進其他寺廟。 只因:修行即度眾生,而非擾眾生。 風雨過后稍做休息,僧人們也不會隨意進入公眾場合,她們往往席地而坐,開始靜心打坐。 即使身下是石頭,或是荒無人煙的田野,他們也要就地坐下,因為她們認為這也是佛祖的考驗。 沿途中他們救下的小動物,會為其誦經(jīng)后放生,如果有動物死在路邊,她們也會悲憐地把它埋在最近的地方,在僧人們的眼中,一切事物都是平等的。 這一走,已經(jīng)到了晌午,大家分好隊伍手持錫杖,開始前往附近的村中乞討食物。 她們乞食只能乞7家,而且只能接受百姓給的食物,不能收取他人的錢財。若是乞食了7家之后食物不夠也要順其自然,百姓給多少是別人自愿的事情,哪怕是一粒米都要心存感激。 乞討完后僧人不能偷吃,所有人都要把食物交給“凈士”來分配,僧人們依次而坐等待進食,此過程就叫做過齋。 在進食之前,會進行布施儀式,她們會掰下一小部分食物獻給眾生和大自然,然后在誦一遍“供養(yǎng)文”,以此來感謝大自然和百姓的照顧,儀式結(jié)束后,才可以進食。 若是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僧人們吃飯都是細嚼慢咽的,因為在她們眼中,百姓給的食物都是恩典,需要慢慢咀嚼去體會這份情誼,所以過齋本身就是一場修行。 坐著坐著,樹上有幾片樹葉飄落,僧人拿起筆在上面寫下了心中的感悟,并畫下了富有禪理的畫作,等待著有緣人能夠撿到它,悟出一絲“佛性”。 到了晚上,她們隨表找個橋洞,蓋上薄薄的睡袋便開始休息了,大地就是她們的床,星空就是她們的屋梁。 這一路上,她們經(jīng)過了遼寧、河北、黑龍江、吉林等多個省份,在行腳的途中她們不僅要“苦修”自己,還要傳經(jīng)誦道、弘揚佛法、教化眾生。 遇見白事,她們會免費為其誦經(jīng)超度,遇見有郁結(jié)的人她們也會耐心開導(dǎo),給予他人生活下去的希望。 道源寺的女尼們走進大街小巷為百姓祈福,只因心中有信仰,腳下才有力量。 2015年9月16日,尹紅俠在作品《行走中的思想—李克富心理隨筆》中提到了道源寺的女尼們。下面的這張照片,可謂極度震撼: 從道源寺行腳開始,至今已經(jīng)有20多年的修行歷史了,作為佛門弟子,他們講究“萬物有靈”,感念“普度眾生”,不得不讓人萌生敬畏之心。 實際上,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人對佛教的追求,佛教已經(jīng)成了一種旅游產(chǎn)業(yè),很多人慕名而來,都想感受一下佛門的清凈,很多香客還會點一炷香,祈求佛祖保佑全家人平安健康。 這本是人們的一種信仰,但佛教作為一種文化旅游產(chǎn)業(yè),雖然帶動了當?shù)氐慕?jīng)濟發(fā)展,可隨著商業(yè)化模式的推進,很多寺廟都失去了原本的模樣,變得越來越功利化和庸俗化。 而道源寺的女修行者們不同,她們用一顆最干凈的心,留得了一片世俗中的凈土。 究竟何為修行?只要心中有大愛、有慈悲、有信仰,走到哪里都算得上不虛此行。 |
|
來自: 新用戶6516h3hB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