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閩南童謠列入廈門市、我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閩南童謠是閩南民間兒童誦讀、說唱的歌謠。它運用生動形象的閩南方言詞語和豐富多彩的閩南方言語音創(chuàng)造出方言的韻律美與節(jié)奏美,廣泛流傳于閩南城鄉(xiāng)。閩南童謠具有集體性(即集體創(chuàng)作)與變異性(即在流傳過程中會發(fā)生增刪補充等變化)的特點,是老百姓智慧的結晶。 關于閩南童謠的起源,并沒有詳細的文字記載,但福建地方典籍中記載著唐代福建觀察使常兗州曾聽到閩地民間流傳著《月光光》童謠。這首唐代童謠雖與今天閩南各地流傳著的《月光光》童謠在文字上有些不同,其主題和結構卻十分相似,由此可見閩南童謠源遠流長的歷史。 隨著明清時期閩南地區(qū)大批移民向外遷徙,閩南童謠也流傳到了廣東潮汕、臺灣等地區(qū),甚至遠涉重洋,傳播到南洋許多國家和地區(qū)。 從內容上說閩南童謠可分為時政、育兒、游戲、動物、植物、知識、民俗、趣味等類;從形式上看,閩南童謠有搖籃曲、敘述式、問答歌、連鎖調、謎語、繞口令等多種形式;從表演上看,大體有念謠,唱謠、戲謠(在做游戲時念童謠)、舞謠(邊念童謠邊跳舞)等。 童謠是兒童學習語言、認識社會、玩耍娛樂等的重要方式。積極搶救、整理傳統(tǒng)的閩南童謠,努力創(chuàng)作新的閩南童謠,精心組織兒童說唱閩南童謠,大力開展與增進海峽兩岸閩南童謠的交流,對閩南方言與文化的保護、繼承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幾乎所有的閩南人,都會哼幾句孩提時學的“月娘月光光,起厝田中央”,或是“一的請你蔥,二的請你菜,三的鏘鏘滾(鼎沸,喻熱鬧),四的炒米粉”,等等。 閩南童謠充滿了兒童的情趣,例如臺灣陳建銘先生在其《野臺鑼鼓》中介紹的《耶羅耶》: 耶羅耶,豬槽過溪,溪也深,海也深,佛祖請觀音,觀音拜韭菜,韭菜十二樅,開花丟丟紅,洪大嫂,做媒人,做何位?做大房,大房人殺豬,做二房,二房人殺羊,打鑼打鼓娶新娘,新娘躲轎底,梳頭鬃(頭發(fā)),換燕尾,夯煙吹(熏煙斗),抵(當作)燈火,燈火無油車攤欹(打歪),翁姐(夫妻)打打好味是(有趣),家倌(公婆)看破隨在伊(任隨他),雞仔吹噠嘀(吹嗽叭),蟑螂舉彩旗,竹篙長長好絆紗(晾紗線),茶甌(茶杯)幼幼(細膩)好捧茶,捧來大廳請人客,朋友弟兄入來座(進來坐)。 陳建銘先生并評價道:“劃著豬食槽到溪流的對岸,迎娶新娘的儀仗隊里有吹嗩吶的公雞,蟑螂竟高舉著色彩的彩旗,多么輕松有趣的畫面,真佩服當時編這首歌的人的豐富想象力?!?/p> 近乎荒誕的奇妙想象,只有孩子才有,民間不知名的編者只怕也是受孩子們的啟迪吧! 再看《搖仔搖》: 搖仔搖,搖仔搖,小弟仔坐椅橋(供小孩坐站的用具),安媽(祖母)抱著微微笑,安公(祖父)抱著吱吱叫,共(將)伊(他)放甲(拉了)一身尿。 仿佛可見那位被小孫孫尿濕了衣裳、哭笑不得的老安公,簡直叫人忍俊不禁。閩南童謠還往往包含了許多知識。使孩子在游樂時,不知不覺中增長了一些知識。例如《草蜢公》: 草蜢公,敖(很會)飼牛,牛哪去?牛賣銀。銀哪去?銀娶某(妻),某哪去?某生囝。囝哪去?囝生孫。孫哪去?孫趕鴨。鴨哪去?鴨生蛋。蛋哪去?蛋請客。客哪去?客放尿。尿哪去?尿沃(澆)菜。菜哪去?菜開花。花哪去?花結籽。籽哪去?籽榨油。油哪去?油點火?;鹉娜??火讓安公食煙吹熄去。 其中關于尿可作肥澆菜,菜可開花結籽榨油的知識,很自然地被孩子們所吸收。 有些童謠也會曲折地反映出那個時代的民情民俗。如:《人插花你插草》。 人插花,你插草。人抱嬰,你抱狗。人睡新眠床,你睡破糞斗。 閩南童謠比較有代表性的還有《打鐵歌》,在臺灣也有念成《打手刀、剪銅鑼》。 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閩南還流行一首《拍日本》的童謠: 滾,滾,滾,逐個起來拍日本。伊占咱所在,伊搶咱錢糧,伊刣咱百姓,伓互咱生存。 滾,滾,滾,逐個起來拍日本。有的拍前鋒,有的做后盾。刀揭好,銃比準,逐個和齊拍日本。將伊日本兵,拍甲變涂粉。 遺憾的是,這些充滿了天真活潑的情趣,啟迪著人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童謠,在今日那些從小玩電動玩具長大的一代幾乎快要失傳了!親愛的讀者,不管你是老閩南人,還是新閩南人,為了我們共同的文化家園,帶著你的孩子一起來念閩南童謠吧! |
|